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4b_20230528_f
400 400 愛火燃燒校牧心
愛火燃燒校牧心
2023.05.25
聖言種子
「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 聖言就是天主。」(若一1)   想當年自己就讀的天主教小學,學校的圖書館並沒有宗教書籍可供借閱,正就讀小學三年級的我,被修女於宗教堂分享的聖經故事深深吸引,請求媽媽送贈一本兒童聖經給我作為生日禮物。   時光飛逝,聖經為我來說除了是一本天主寫給我們的情書,更是一面鏡子,可以照出人心裡的隱情;也是一把利劍,能刺透人心的思念;亦是一把錘子,能打動人心的鋼硬。踏入牧民工作的第五個年頭,我仍沒有忘記初衷,希望藉聖言好好培育學生,使他們明白何謂聖言,更懂得如何在生活中實踐。   兩年多前伍國寶神父計劃於小學推廣聖言,期望能夠引發他們自行閱讀聖經的興趣。起初我仍有點擔心如何能夠實行這個目標,直至第二屆的小學V區的聯校聖經Kahoot活動,本校學生不單在約160人參與的聯校Kahoot活動中取得第一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績。當中更讓我感動的,是在聖神的帶領下,讓我能夠透過不同方式引發他們自行閱讀聖經的興趣。   我深信聖言的種子已種在他們心中,即使他們畢業後,我仍會為他們祈禱,期望他們心中的聖言種子,有一天會開花並結出豐盛的果實。   荃灣天主教小學   馮坤慧 本欄由教區學校供稿,總結學校牧民助理於2021-2022年度的體會  
kjy11a_20230319_f
400 400 堂校一家
堂校一家
2023.03.17
聯繫荃葵青天主教小學及中學
延續沉浸天主教教育氛圍
為延續天主教會對教育的貢獻,把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 生命、愛德、家庭、義德及真理傳授予年青人,為他們日後立身處世作預備。荃葵青天主教小學及中學特意舉辦到校體驗日,以認識區內及毗鄰的天主教中學。   是次體驗活動,由葛達二聖堂暨中小學校監黃景聲執事發起,聯同9間中學及12間小學校長組成團隊共同協作,逾900名小學師生到訪各間中學,並進行體驗活動。這次體驗日亦是伍國寶神父多年來一直希望進行的,冀望能加強中小學的聯繫,及增加學生對天主教中學的認識。   參加活動的中學包括石籬天主教中學、荔景天主教中學、保祿六世書院、明愛聖若瑟中學、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荃灣聖芳濟中學、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天主教郭得勝中學、屯門天主教中學;小學則包括祖堯天主教小學、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石籬天主教小學、梨木樹天主教小學、慈幼葉漢小學、慈幼葉漢千禧小學、天佑小學、荃灣天主教小學、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深井天主教小學及柴灣角天主教小學。   各間小學因應學生在學業能力、個人興趣及成長的需要,安排到不同的天主教中學參與活動。中學安排了校園遊覽、課堂體驗、講座或工作坊給小學生參與,並安排學兄學姊作為學校大使,為小學生介紹學校。此外,中學亦因應校本特色,與小學教師作交流,並安排校園導賞,讓他們了解各校的特色課程及學習支援,強化中小轉銜的需要及了解收生標準。   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特色課堂例如劍擊、人工智能昆蟲課、陶藝創作、烹飪、語文課堂體驗、英語音樂劇、科學實驗課等都大受歡迎。回饋問卷中,師生對活動均持正面回應,也希望來年能繼續舉辦活動。   天主教學校矢志延續天主教會對教育的貢獻,盼望學童能從幼稚園,至小學、中學階段都能在天主教教育的氛圍裡,發展完備的人格,成就基督的愛,回饋社會,貢獻國家。
kjy10_20221204f. jpg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2.12.04
喜樂幼小 - 小學動態
  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校慶感恩祭   (本報訊)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早前舉行15周年校慶感恩祭,由校監洪聯勝神父主禮,鄧永林神父、尚文恩神父、夏高比神父、雷保華神父、馮景豪執事、朱建業修士共祭。校長葉志成及獻主會屬校校長唐嘉明、校長王志聰、校長余詩慧、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創校校長黎潔儀、廖永生及家長教師會的家長委員一同參與(圖)。   在感恩祭上,馮執事提醒學生要繼續學習會祖聖馬善樂的德行,樂於助人、勤奮好學及繼續愛主愛人, 將來能在社會上作出貢獻。當天,教師、家長及學生代表誦讀信友禱文,帶領參禮者同聲祈禱。禮成後,師生們慶祝15周年校慶,以及感謝校監洪神父一直帶領學校持續發展。最後,洪神父和葉校長派發校慶紀念品給嘉賓、老師和同學,氣氛熱鬧和諧。(喜)     嘉諾撒小學•諸聖節活動   (本報訊)嘉諾撒小學宗教培育組於11月1日舉行了諸聖節活動。活動由學生踏入校門一刻開始:校長孫福晉、外籍老師帶領著幾位裝扮成聖人的學生,於學校門前祝福同學們「諸聖節快樂」(圖)。   孫校長在早禱時講解諸聖節的意義及簡介聖人的德行後,裝扮成聖人的師生便進入各課室派送糖果, 孫校長亦到各班祝福學生,同學們都表現得十分興奮。隨後,一連三天在小息時段,裝扮成聖人的師生派發小禮物給全校學生,同學積極參與是次活動,十分雀躍。   同時,扮演聖人的學生亦有很深的感受,扮演嘉諾撒仁愛女修會聖若瑟芬栢姬達的6B班許洛琛說: 「當我穿上這件戲服時,就感到背著一份使命感,就是要將愛和快樂傳遞給每一個嘉小(嘉諾撒小學)同學。」該校宗教培育組盼望活動能加深學生對諸聖節的認識,學習聖人的芳表, 步武基督。(樂)     深井天主教小學•大嶼山聖母神樂院朝聖團   (本報訊)深井天主教小學為了培養學生信仰,於11月12日舉行「大嶼山聖母神樂院朝聖團」,由校監張樂天神父及校長周詠詩帶領50多位四至六年級教友學生、家長及老師到聖母神樂院朝聖(圖)。   當日早上一行人從深井出發,到達神樂院後,一同參與由張神父主持的彌撒。張神父介紹熙篤會及隱修士的日常工作,讓學生明白隱修士願意以自己的一生為世人祈禱,令學生反思長大後,可以為社會作出甚麼貢獻。張神父同時介紹隱修士們努力地工作,其中十字牌牛奶曾是隱修士的產物, 而十字牌牛奶的英文「Trappist Dairy」更以神樂院為名。   其後,張神父帶領學生到花地瑪聖母亭祈禱默想。學生靜心聆聽天主所創造的世界,當中包括風聲、鳥聲、河水聲,神父鼓勵同學用心欣賞天父所造的一切。(少)     荃灣天主教小學•明愛賣物會   (本報訊)荃灣天主教小學全體師生聯同家教會、舊生會及正能量家長組,一同參與了11月20日於寶血會思源學校舉行的明愛賣物會(圖)。   今年明愛賣物會主題為「給他們一個希望」。闊別三年,該校是次動員一眾師生、家長及舊生,期望藉明愛賣物會,將歡樂與正能量送到社區。當日不少校友、家長及師生均有到場支持,氣氛熱鬧。學生亦努力向入場人士介紹攤位遊戲及義賣活動,禮物及義賣貨品全部派發及售罄,為明愛籌得善款共45,916元。   作為一所天主教小學,該校鼓勵學生將天主教的關愛精神實踐於日常生活中,透過主動參與明愛賣物會, 讓學生體會「施比受更有福」的精神。(年)
kjy01_20220918_fade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09.18
路加福音網上問答比賽
13間天主教小學學生參與
(本報專題)暑假的一個星期六,13間天主教小學(V區)的學生整裝待發,回到所屬的學校,參與「路加福音網上問答活動」。比賽中,他們手持平板電腦,爭分奪秒地回答一條又一條問題。每完成一條問題,看到同校同學暫時高踞成績榜的首位,同學鼓掌歡呼;當看不到名字,也不放棄,互相鼓勵。當日戰況十分激烈。   「路加福音網上問答活動」由柴灣角天主教小學主辦,荃灣天主教小學協辦,其餘參賽的學校分別為深井天主教小學、天水圍天主教小學、梨木樹天主教小學、石籬天主教小學、天佑小學、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仁德天主教小學、祖堯天主教小學、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及青山天主教小學。主辦方期望藉此活動,促進學校之間的溝通,互相交流及學習。   柴灣角天主教小學校長周凱恩致辭時表示,活動在不同學校同時舉行,「這讓我們明白認識主的福音,並沒有空間限制。」她希望同學能享受活動過程,並期望活動能加深學生對路加福音的認識,引起自發閱讀聖經的興趣,達至福傳的效果。   感受閱讀聖經樂趣   當天比賽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配合禮儀年,題目圍繞路加福音,以跟隨善師耶穌為主線。   憑著二萬多分成績而奪得冠軍的荃灣天主教小學學生林星妤,在參與比賽前做足準備, 「我在手機下載了可以閱讀聖經的應用程式, 每天重溫三次,每次半小時。」星妤不是教徒,但在過程中同樣感受到閱讀聖經的樂趣, 當中她對聖經中耶穌行奇蹟的事蹟最感興趣。她希望活動能加深她對聖經的了解,「讓我和耶穌的關係變得更好。」   另一位同校參賽者馬愷晴則在比賽中獲得第四名,她表示被老師邀請參加比賽後,便反覆溫習路加福音的內容,「我平日也愛閱讀聖經,因為從中能明白到不同的道理。」   學校各自派出約15位學生出賽,比賽採用了限時問答遊戲程式進行,學生要在20秒內作答每條問題,而且不可重答,稍不留神便會失分。此外,學生答對之餘也要鬥快作答,才能取得高分數,每一秒鐘也是決勝的關鍵。柴灣角天主教小學學生陳政熙形容是次比賽非常刺激,能與多間學校的同學較量也十分有趣。   為鼓勵學生參與,當天比賽每校均設有冠、亞、季、殿及優異獎。   認識周守仁主教   比賽的第二部分是有關天主教香港教區周守仁主教的問答環節,題目包括周主教的聖名、牧徽等。   柴灣角天主教小學的教友學生陳舒悅及陳舒愉姊妹倆一起參與比賽,賽前一起閱讀聖經,並溫習老師提供的內容,舒愉說:「我以前較少閱讀聖經,但在這次的準備過程中感到閱讀聖經的樂趣。」   姊妹倆在比賽前對周主教的認識不深,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在周主教晉鐸後,主日學導師在課堂中播放主教晉鐸禮儀的片段,「這次活動增加了我對主教及路加福音的認識,十分有趣!」舒悅說。   甘寶維副主教在活動結束祈禱前,引述聖經中耶穌與聖母的故事,鼓勵學生學習聖母的生活態度,「不明白時發問,遇困難時祈禱,學習聖母默存心中,反覆思想。」(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