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220619_fade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2.06.19
喜樂幼小-動態
嘉諾撒培德學校•生命教育   (本報訊)嘉諾撒培德學校重視生命教育,亦關注學生的精神健康。在第五波疫情下,社會上充斥著不安及焦慮的情緒。學校為了守護孩子的精神健康,早前安排了一系列的網上活動及親子活動,希望學生能恆常地進行有益身心的活動。   「親子鬆一鬆」是一個網上親子活動,透過小食製作、藝術體驗及親子遊戲,為家長及學生減壓。「姑娘天地」及「English FUNtastic」是網上即時互動平台,讓社工或外籍老師透過繪本及遊戲等,與學生開展話題,增強聯繫感。「培德挑戰站」是供學生自我挑戰的平台,同學可以拍攝一分鐘挑戰短片,供其他同學觀看及挑戰。參與活動的家長及學生均樂在其中, 紓緩了疫情下的不安情緒。(喜)   馬鞍山聖若瑟小學•親子木鐘工作坊   (本報訊)馬鞍山聖若瑟小學於早前舉行「斷樹新生命── 親子木鐘工作坊」。參與的學生與家長效法聖若瑟勤勞及勇於開創的精神,善用自然資源,翻新斷木並製作木鐘,為棄木賦予新生命。   為鼓勵學生珍惜自然資源,提高環保意識,該校收集了不少樹幹及木材。而這次親子木鐘工作坊,由學校老師帶領小一至小三的學生及家長,一同翻新這些斷木,磨平木身,並安裝時鐘配件,使棄木成為有用的報時工具。   參與的學生及家長,先分別用粗砂紙及幼砂紙磨平斷木,再經過清潔、著色、貼圖、塗漆的步驟美化木身。參加者在過程中體會到作為木匠的聖若瑟,為照顧聖家辛勤工作的刻苦精神。看著自己親手製作的原木時鐘,大小朋友也感到十分滿足。(樂)   天主教明德學校•明德70 白金禧慶典   (本報訊)天主教明德學校於1952年創校,為了慶祝學校本年成立70周年,學校於5月14日舉辦「明德70白金禧慶典」。   是次白金禧慶典中的「創校七十載感恩祭」由榮休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湯樞機在講道中,勉勵學生學習創校人文顯榮神父關愛別人的精神,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感恩祭後,司儀介紹了白金禧系列的活動, 例如:親子徽章設計比賽、白金禧啟動禮、校慶特刊徵文比賽、親子立體蛋糕設計比賽、白金禧立體打印設計比賽等,活動多姿多采。   慶典的主題環繞明德創校70年的歷史演變,師生會秉承明德「愛人如己」的校訓,並繼往開來,將明德精神傳揚下去。   典禮上播放70周年白金禧的主題曲──「在明德的天空下」的短片,讓參加者回顧學校今昔的風采,展望學校有更美好的將來。最後,所有嘉賓及師生一起拍攝大合照,慶典在一片温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少)   天主教博智小學•聖母月祈禱會   (本報訊)天主教博智小學於5月20日,安排三、四年級學生到禮堂參與聖母月祈禱會。   祈禱會由聖母潔心會戴潔瑩修女主持。一曲「吁!瑪利亞」揭開祈禱會的序幕。經文選自路加福音第一章,此章節讓學生知道,聖母是各人天上的母親, 她願意聆聽各人的祈禱;而各人應該以愛回應聖母的愛。   戴修女透過問答互動環節,讓學生明白聖母月的意義,學生玩得十分投入,氣氛熱烈。   誦唸玫瑰經後,各班代表把鮮花呈獻給聖母,表達學生對聖母的心意。接著,戴修女在校長陳碧琪陪同下,為四旬期填色比賽及四格漫畫創作比賽的得獎者頒發獎品。(年)  
kjy08b_20220213_s
400 400 喜樂小學投稿
小學投稿
2022.02.11
喜樂幼小 文章 2022.02.13
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  你知道甚麼是健康的生活習慣嗎?健康的生活習慣是指長期養成有益於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我們要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呢?  難道要建立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是要從健康的飲食做起嗎? 例如:我們應該天天吃蔬果,這樣就可以減少患癌的風險,因為有足夠的蔬果纖維素,就能減少腸內的致癌因子;相反,我們暴飲暴食,不吃足夠的蔬果,就會出現牙齦出血、牙骼炎、骨骼疏鬆等,因為不吃蔬果會使維生素攝入不足。由此可見,我們要從飲食方面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 難道要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不是要從運動方面做起嗎?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人每星期應進行至少兩個半小時的帶氧運動,每次最少維持30分鐘,如:輕快步行、跑步、游泳、踏自行車等。此外,根據衛生署資料顯示,缺乏運動是多種疾病的其中一種主要高危因素,包括心臟病,其中在2007年的調查中,本港便有6,373人死於心臟病。故此,誰說常做運動不是一個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的好方法呢?  此外,我們還要從個人衛生方面去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我們應該每天刷牙,因為可以防止蛀牙。我們也應該在吃飯前後用梘液徹底洗手,令手上一塵不染、煥然一新、清清爽爽,因為這樣可以令手上沒有細菌。我們還應該每天洗澡和更換衣服, 令細菌遠離我們。由此可見,我們要從個人衛生方面去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 我們真的要加油,努力從飲食方面、運動方面和個人衛生方面,去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這樣我們才能保持身心健康和不會生病。 黃詒雋   東涌天主教學校   6A  老師評釋:學生能在文章中能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理,包括:定義、舉例、對比和引用數據,亦善用反問寫中心句和小結句。欣賞學生在文章第四段中舉例多,解說清晰,並善用四字詞,但建議可在第二段多舉一至兩個有關飲食的例子。此外,學生能在文章結尾部份總結各段重點和回應主題。 -曾淑儀老師 一次開罪家人及尋找和好的經歷 這一週,我因為說謊而開罪了媽媽,最後她也原諒了我。 星期一放學時,當媽媽說: 「你做好功課了沒有?」我心想:還沒做完功課……還是算了, 可說個謊話 ! 「我做好了!」我跟媽媽說。 在星期二, 媽媽問我:「你可以給我檢查手冊嗎?」我便慌張得連臉也發青了、心中好像有一個小鼓,一直在「咚咚、咚咚」地敲著。我把手冊給媽媽看,媽媽問:「你為甚麼欠交功課?」我驚惶失措地說:「我不… …不知道啊!」 到了星期三,媽媽開始不理會我了,無論我在說甚麼,她也當了我透明。我很慚愧,我感受到媽媽很傷心和憤怒。我在房間裡不禁哭了出來,心跳加快,腦裡一片混沌,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將要做甚麼。在那一刻,我決定要好好反省,要寫道歉信給媽媽。 到了星期四,我偷偷把道歉信放在媽媽的公事包裡,心想:再待一會兒,媽媽一定會看得見的。放學後,我專心地做功課,等著媽媽回家看我,和我談天說地。媽媽回家了,我看見媽媽左手、右手都拿著我最喜歡的巧克力,我開心得眉開眼笑。 這一週的事,讓我明白了說謊是一件害人不利己的事呢!  翟庭毅   華德學校   5C  老師評釋: 文章以週記作為體裁,記述「我」跟媽媽說謊的原因、經過和結果。當中心理描寫的部份不但能反映人物的心理變化,有助故事的發展,更能凸顯「我」知錯能改的性格。另外,運用比喻句描寫心情能令抽象的情感具體化,如「心中好像有一個小鼓,一直在『咚咚、咚咚』地敲著。」這句, 讓讀者更能感受到「我」的不安。-曾詠恩老師 美麗的恆康街公園 在恆康街公園入口前,我總是覺得好像進入了「童話世界」。進入公園入口便會看見一棵柳樹,還會聽到一陣鳥鳴,鳥兒在樹上吱吱喳喳地叫,好像在說:「早上好啊! 早上好啊!」。 在入口的那一棵柳樹,它好像魔女的掃把,正準備帶主人去遊玩。最大的一棵樹是大榕樹,它有成千上萬的氣根,一定是一位老人的鬍鬚。前面這棵洋紫荊樹,走近會有一陣清淡的香氣,總覺得它噴了香水。看看旁邊的小樹,葉子圓圓的像一個小皮球,葉子尖尖的像織衣服的針,葉子長長的像兔子的耳朵……  看!那邊有一朵鮮艷的大紅花,走近便嗅到一陣清淡的香氣,紅彤彤的像一位正在跳舞的舞蹈員。走了幾步,我看見了一種不知明的小花,它是雪白的,每一朵也有四片花瓣,好像一群小孩在玩耍。又走了幾步, 我看見樹上也有長了花,是洋紫荊,紅色的花瓣像一位害羞的少女;而前面有一堆小花,花瓣是紫色的,花蕊是白色的,就像天上的小流星,來到人間居然變成小花兒。 沿著小徑繼續走,我走到公園中間, 看!有一座銅質的雕像,她的母親面露慈祥,在一個男人背上刻刻劃劃,我想那個男人應該是岳飛,果然我走到告示牌前面,上面寫著「精忠報國」,我立即想起岳飛的過去,意指「忠於國家,願意捨身報國」,令我想起岳飛的偉大。 恆安街花園不但有很多花草樹木可供我們欣賞,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欣賞的雕像,這裡是一個寶藏,你想來尋寶嗎?  范朗悅   馬鞍山聖若瑟小學   5AN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0_20211114_s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1.11.12
喜樂幼小 動態 2021.11.14
馬鞍山聖若瑟小學•方濟大家庭聯校活動 (本報訊)馬鞍山聖若瑟小學的28位學生於10月23 日,參加校監伍維烈修士舉辦的「方濟大家庭」聯校活動,主題為「又苦又樂聖若瑟」。學生在禮堂透過網上形式,觀看伍修士、其他方濟會士及戲劇導師的共同講解,並積極參與各環節活動。 本年為聖若瑟年,為回應活動主題,伍修士及一眾帶領活動的成員,為學生帶來聖若瑟七苦七樂布偶劇, 重溫耶穌降生前後的事跡,以及聖若瑟在事跡中經歷的苦與樂,好讓學生理解並效法聖人的芳表,做一個勤奮、忍耐、體諒別人的好兒女。 活動中,學生參與由戲劇導師帶領的角色扮演環節,代入故事情節,並透過創作與演繹對白,來體驗聖若瑟作為耶穌養父的心情。最後,伍修士帶領所有參與學生一同詠唱若瑟苦與樂的歌曲,為活動劃上圓滿句號。(少) 聖母小學•貞潔講座 (本報訊)聖母小學於10月8日為五年級學生舉辦一場貞潔講座,主題為「成長中的我:性的疑惑」。 隨著年紀漸長,學生對「性」開始感到好奇,有著不同的疑惑。為釐清她們對性的誤解、迷思及疑問,學校邀請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社工為學生講解。社工先向學生解釋何謂性,更引用天主聖言,從《創世紀》的聖經章節中,讓學生了解天主創造男女的目的及性的意義。 其後,社工以影片介紹生命孕育的過程,讓學生發現生命的奇妙和寶貴,從而明白「性是天主賜予人類生育繁殖的禮物」這個重要的訊息。 最後,社工解釋性在婚姻及家庭中才能達致圓滿,更邀請學生重組婚姻的誓辭,從中了解婚姻盟誓是一項終身的承諾,以總結持守婚姻盟誓和保持貞潔的重要。(喜)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活動日  (本報訊)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於10月8日舉行活動日,各級學生參加STEM活動、健康講座和體育活動等, 獲得書本以外的知識。六年級的學生當天更參加了由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準備的科學活動。 適逢本年創校60周年,學校邀請天主教佑華小學的學生到校參與60周年兩校競技活動,兩校合共60人。競技活動的組名用了兩校班名合併而成,分別有:「仁愛組」、「禮信組」、「望德組」和「智敬組」。 在競技活動後,最後由兩校校監馮賜豪神父、校長甘陳富文、校長梁綺媚和校長林堅頒發四個獎項:「積極參與獎」、「堅毅不屈獎」、 「力爭上游獎」和「團結合作獎」;藉此鼓勵學生在參與活動時,都抱有獎項名稱的精神。(年)  華德學校•玫瑰聖母月敬禮 (本報訊)華德學校於10月7日舉行玫瑰聖母月敬禮,師生透過早會直播形式參與。恭迎聖母進場後,校長盧淑儀帶領各級學生代表,手持玫瑰花, 向聖母獻花,表達對天上母親的敬愛之情。 隨後由宗教科教師向師生簡介聖母月的起源:在1571年,西方教友因著熱誠誦唸玫瑰經,得聖母幫助,免受回教侵略,並於10月7日獲得全勝,後來教會把當日定為玫瑰聖母節,並把十月定為「玫瑰月」, 鼓勵教友多誦唸玫瑰經。  最後,全體師生虔誠祈禱,並偕同聖母以愛德、信德、望德的心,為有需要的人獻上玫瑰經。(樂)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211010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1.10.08
馬鞍山聖若瑟小學 親子製作小板櫈 認識學校歷史
  (本報專題)馬鞍山聖若瑟小學的前身,是山上服務礦工和村民的聖若瑟小學義校。1980年代山上村民人數減少,義校結束,校內的長板櫈便送到山下新校繼續服務新發展區的居民。近日學校便把其中一些長板櫈循環再用,讓學生親手為這批極具意義的木材賦上新生命。 本年是聖若瑟年,學校舉辦了「斷樹新生命:親子板櫈工作坊」,邀請家長和學生化身成大小木匠,效法學校主保聖若瑟, 使用3張長板櫈的櫈面,改製成家用小板櫈。 認識傳統榫卯工藝 不用釘子製作板櫈 四年級生邱紫晴與爸爸參加了這次兩小時的工作坊,他們於學校室內操場內集合,戴上手套,手拿砂紙打磨木材,並在拼接木材後,用錘子把木材接合,最終製成了一張小板櫈。「最困難的步驟是打磨木材,因為要長時間打磨,木材上有很多突起的刺,碰到會好痛。」但由木材粗糙的表面,打磨到光滑,紫晴也感到很高興。 這次製作小木櫈,便用上長板櫈原來所使用的「榫卯」原理。榫卯是在兩件木材上採用凹凸互扣的接駁方法,其中凸的部份叫榫(或榫頭),凹的部份叫卯(或榫眼、榫槽)。現時使用鐵釘或螺絲來接合家具,過程中較易令木材劈裂,對比下使用榫卯來接合木櫈,接駁位卻很結實,這也是長板櫈可以留用多年的原因。 這次工作坊亦趁機帶出榫卯這傳統工藝,而校方事前便把一些組件以榫卯的方式準備好,方便參加者在工作坊上併接榫位。   使用工程餘下木方  教導學生善用資源 小板櫈的面板用了長板櫈的木外,櫈腳則採用早前校舍工程用剩的木方, 從中帶出環保觀念,讓學生學習如何循環再用資源。 四年級生張景泰與媽媽一起參加工作坊, 原來兩母子在環保手工方面大有心得。「媽媽早年已把我的木製嬰兒床改成書桌。」過去五年,景泰便一直用那書桌來做功課。媽媽又會用報紙來製成再造紙,有時他也會陪媽媽一起做,「先把報紙撕成小塊,浸在水中,再拿出紙漿壓扁弄乾來用。」 工作坊後,家長可以把小板櫈帶回家使用。四年級的劉燁熹很珍惜這張由他與爸爸合製的作品,這次活動更啟發了他對木工的興趣,希望日後可以再製作其他木裝飾品。 板櫈具歷史與信仰涵意  願學生效法主保刻苦精神 校長楊翠珊在工作坊上,便對學生簡介了長板櫈的歷史,也讓學生多認識辦學團體方濟會過去70年來在馬鞍山的服務。她指這些小板櫈,是親子合作的結晶,也是學校歷史傳承的見證:學校成立之初,接收了山上義校不少物資,包括這些具備特色的長板櫈。 「長板櫈旁邊腳的榫位呈十字架形狀,代表聖堂。」楊校長說,學校每年都會請木工師傅打磨並維修木櫈。學校目前還約有40張長板櫈,留在校內供學生使用。至於學校正門的聖若瑟像, 亦是從馬鞍山山上的聖若瑟小堂搬來的。  楊校長期望學生能效法學校主保聖若瑟的刻苦精神,以謙卑勤奮的心服務學校,成為天父的好兒女。(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