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_20221030 a_fade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2.10.30
學生應否補習?
記得小學時,父母聽到另一親人說,有一位數學補習老師專為某名校的學生補習, 而那名校很多學生的成績都很好,所以便安排我到那補習社學習。走進補習社,一班有十多名學生,補習老師便發給我們一些數學練習習作,要每位學生自己做,完成後他便立即批改,然後給予意見。假如沒有問題, 他便再發其他數學練習給我,讓我繼續進行。一堂兩小時的補習課,就是不斷地做老師給予的練習,即使課室內有不同級別的學生,但由於各人的程度和進度不同,因此每位學生都是各自埋首自己的課本,彼此沒有交流,老師也沒有全體式的教導。後來,自己覺得當時的數學補習沒有太大幫助,於是請父母停止安排補習。我沒有補習後的數學成績更佳,所以父母也再沒有要求我補習。   中學五年級的時候,因為自己對英文科感到很大興趣,希望在會考時獲得更好的成績,又聽聞一間專門提供英文補習的補習社,於是連同幾位同學一起到補習社報名, 希望在學校學習之外,能夠透過補習進一步提升英文的能力和成績。補習社的英文老師教法獨特,也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也有給予一些功課,讓學生自由決定是否完成。我不希望浪費老師的心血,於是完成他給予的所有功課,最後他把我的功課張貼在壁報板上,讓其他同學參考。得到老師的肯定、讚賞和表揚,我對英文科的興趣和信心更大。完成會考後,因為興趣,我繼續在那裡補習英文。最後,從補習老師學到的不只是英文,也有不少人生道理。   今天不少家長都會安排學生在學校課堂後補習,有些學生喜歡,也有些學生感到厭惡。補習的安排,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建基於不同因素,例如補習的目的、補習的形式、家長的期望、孩子的期望和表現等。其實補習有利也有弊,有些學生在學校的課堂中不能跟上進度,需要補習作為學習上的補充,有些學生偏向喜歡小組的學習, 但也有學生因為補習而感到很大壓力。較理想的,就是補習是以學習為目標,而不是以表現為目標,過分強調追求好成績,並不是最好的補習目的。假如補習能讓學生對學習提升興趣,學到如何以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這樣便對學生的學習有長遠的好處。   重點: 1. 補習的安排,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建基於不同因素,例如補習的目的、補習的形式、家長的期望、孩子的期望和表現等。 2. 較理想的,就是補習是以學習為目標,而不是以表現為目標,過分強調追求好成績並不是最好的補習目的。 3. 假如補習能讓學生對學習提升興趣,學到如何以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這樣便對學生的學習有長遠的好處。  
kjy13_20221019a 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2.10.16
特殊教育需要
每年學校新學年開始後不久,都會收到很多電話和電郵查詢,就是有關學校學生在學習上的問題。大部分的這些查詢,都是來自小學生的家長,也有些是來自學校社工或教師,他們都會詢問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之有關事情,懷疑他們背後有些未被診斷的情況,在沒有處理下影響學習,希望讓他們接受評估,深入了解學習障礙背後的原因, 讓他們能夠適時接受介入及治療,另外診斷也為家長和學校提供詳細資料,讓學校能夠好好處理學生的學習問題,為學生預早制定個人化的教育計劃,為他們的特殊教育需要提供課程上的調適,使他們能夠獲得合適的資源,減少問題為學習帶來的困難和挫折。   常見特殊教育需要( S p e c i a l Educational Needs, SEN)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發展障礙,例子包括智力障礙、自閉症譜系障礙、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等。除了發展障礙之外,假如學生患有精神病或情緒病,導致影響學習的能力和表現,也可被視為有特殊教育需要。以上的發展障礙問題和精神心理問題,有不同程度之分,情況較輕微的,可能仍然能夠應付基本的學習需要,但假如情況嚴重,或有多重障礙,學生的學習能力便會大受影響。   經過評估和診斷後,學生需要接受相關的治療。有些家長猶豫是否讓學生見醫生和接受評估,因為他們可能以為得到診斷等於需要接受藥物治療,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有時候,家長又害怕學生得到診斷後可能會被其他同學標籤、歧視或排擠,所以寧願用其他方式處理目前學習的問題,例如不斷安排補習,以補足成績上的問題。假如學生的問題明顯或嚴重,他們需要來自學校一定程度的調適,才能全面地處理問題,希望家長不會對安排學生進行評估有太多憂慮。有些發展障礙和精神心理問題,愈早診斷和介入會較理想,假如延誤了診斷和治療,可能對學生有更差的後果。 重點: 1. 常見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EN)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發展障礙,例子包括智力障礙、自閉症譜系障礙、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等。 2. 除了發展障礙之外,假如學生患有精神病或情緒病,導致影響學習的能力和表現, 也可被視為有特殊教育需要。 3. 假如學生的問題明顯或嚴重,他們需要來自學校一定程度的調適,才能全面地處理問題,希望家長不會對安排學生進行評估有太多憂慮。
kjy13_20221002 A_fade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2.09.30
社會復常與 學校復常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有些改善,官方也放寬了一些社會上的防疫政策,整個社會的復常出現開始的跡象。當社會上的防疫政策放鬆時,會改變大家日常的生活,以及學校教育的安排。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很多學校都未能如從前實施全日學習,改變成為半日課,甚至有些以部分網上學習取代。隨著學校的學習逐漸復常,學校方面需要了解學生的適應,有些學生因為長時間適應了某種授課模式,導致很難適應復常帶來的改變,可能產生學習上的壓力,甚至引致情緒上的改變,例如抑鬱和焦慮的情緒、失眠等。不同學生有不同的適應能力,出現困難的可能性因人而異。   從前有限度的學習模式,令一些一直對社交生活出現焦慮和恐懼的學生來說,例如有社交焦慮症、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學生,可能是一種紓緩和一個安舒區。當一切模式完全復常時,這些有社交障礙的學生,需要重新面對復常對他們心理狀況帶來的挑戰,預期有些學生在完全復常下出現上學困難,有些可能選擇逃避和不上學,有些即使嘗試上學,也可能因為他們的心理狀況而感到壓力,甚至提早離校。在這方面,校方和家長應該作出適當的準備,首先需要處理他們的社交障礙情況,然後逐步協助他們適應,由某種長期改變了的學校社交生活模式,轉換到完全復常的社交情況。   學校完全復常後的另一個轉變,就是課外活動的安排。過往的課外活動因為疫情而減少,而且需要一定條件才可參與,可能有些學生因此未能參與,而且家長可能因為疫情的風險不讓孩子參與。即使參與,他們需要遵守防疫措施和戴上口罩,和從前的模式會有不同。在學校生活完全復常後,課外活動會逐漸增加,學生除了處理學習上的需要外,可能需要重新參加課外活動,時間表上需要再作安排,整個生活節奏出現改變,有些學生可能感到雀躍,但也會有一些學生會感到適應上的困難。在這方面,校方和家長也需要多加留意,協助學生調整課外活動時間表,讓學生們能夠順利適應復常後的生活節奏和習慣。   重點: 1. 隨著學校的學習逐漸復常,學校方面需要了解學生的適應,有些學生因為長時間適應了某種授課模式,導致很難適應復常帶來的改變,可能產生學習上的壓力,甚至引致情緒上的改變,例如抑鬱和焦慮的情緒、失眠等。 2. 從前有限度的學習模式,令一些一直對社交生活出現焦慮和恐懼的學生來說,例如有社交焦慮症、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學生, 可能是一種紓緩和一個安舒區。校方和家長應該作出適當的準備,需要處理他們的社交障礙情況。 3. 校方和家長也需要多加留意,協助學生調整課外活動時間表,讓學生們能夠順利適應復常後的生活節奏和習慣。
kjy13_20220918 a_fade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2.09.18
在新冠疫情下開學
自2020年起,新冠疫情已經大大影響了全球不同地方的人的日常生活,香港學生也是受到嚴重影響的一群。除了一些國際學校外,本港很多學校的學生在過去一個月只有大概兩星期的暑假,9月初又要開學了。對很多學生來說,雖然之前提早放了暑假,但是當時因為疫情關係,學生難以安排一些過往暑假的活動,大部分可能只會留在家中,因此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在過去兩個星期的暑假,學生都會忙於準備新學年的種種事情,然後便要重新開始新一個學年,除了學生外,家長們和教師們亦會感到忙碌。   新一學年又開始,但疫情卻沒有過去, 反而確診個案數字上升,防疫措施和社交距離措施繼續,學校上課的安排也受到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學,學生不免感到壓力, 學習時間的安排不同了,課外活動的安排也會改變,自然他們的社交生活也會大受影響,距離回復正常生活好像遙遙無期,學生只能每天見步行步,隨著環境情況和學校安排的改變而不斷作出調節,盡力配合所有的措施。   在這些不斷的壓力下,學生可能會感到一種無力感,覺得很多事情不是在自己的處理能力範圍內,亦會感到無助,沒有希望,看不見有好轉的機會。在這種無助感下,學生可能會出現情緒症狀,例如抑鬱、焦慮、脾氣、失眠等,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不同方面。   除了學生,家長也可能出現類似的情緒症狀,雖然疫症已經發生了幾年,但是這不代表大家能夠適應,反而疫情時間愈長,大家用來調節心理壓力的資源逐漸耗盡,無力感可能增加,令精神健康問題的風險上升。   開學後,因為疫情持續和防疫措施維持,建議學校在落實措施之外,考慮探討學生及其家人在疫情下所受的影響及適應的困難, 提升學生及家人在精神健康方面的關注,開展一些精神健康心理教育,讓他們認識和了解這方面的重要性,經常留意自己的精神健康心理狀態。假如發現學生受這方面的影響,學校方面應該及早建立橋樑及有效介入,安排學生與有關老師或學校社工會面,表達自己的問題,有需要時更可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重點: 1. 在新冠疫情及防疫措施不斷的壓力下,學生可能會感到一種無力感。 2. 在這種無助感下,學生可能會出現情緒症狀,例如抑鬱、焦慮、脾氣、失眠等,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不同方面。 3. 建議學校在落實防疫措施之外,考慮探討學生及其家人在疫情下所受的影響及適應的困難,提升學生及其家人在精神健康方面的關注,開展一些精神健康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