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1_20240114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4.01.14
喜樂中學 - 動態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STEAM比賽及人工智能素養教育影片比賽   (本報訊)由民政事務總署贊助,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主辦的第三屆「全港青年 STEAM 比賽暨展覽(由 AI 到 SI)及人工智能素養教育影片比賽頒獎禮及展覽於12月16日,假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舉行。   是次比賽分為小學組(小三至小六)及中學組(中一至中六),共有60多間中、小學進入決賽,於12月1日及2日在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進行評審展覽。頒獎禮暨展覽當天,邀請了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擔任主禮嘉賓。張副局長鼓勵參賽同學要保持對創科的熱誠,積極參與各類創科活動,發揮創新思維。是次比賽亦邀請學界及有關專業界別的專才擔任評審,而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容錦泉教授、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羅陸慧英教授更為是次比賽主題致辭。當天展出了十多個得勝隊伍的作品,吸引不少學生到場參觀,場面熱鬧。   學生透過學習AI,提升解難能力,同時用於輔助學習,增加知識儲備。是次比賽加深了同學們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認知,促進各學校之間創新科技的技術交流,並宣揚人文關懷與創新科技教育的結合,鼓勵青少年在創科路上繼續學習,發展多元智能。(教)   天主教新民書院•六十周年校慶感恩祭   (本報訊)天主教新民書院於12月18日假堅道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舉行六十周年鑽禧校慶感恩聖祭,由香港教區榮休主教湯漢樞機主禮,顧嘉靈神父、左旭華神父、葉定國神父、黃君右神父、嘉畢主神父共祭。黃景星執事、葉偉榮執事襄禮。當天幸獲劉偉傑神父由澳門借出學校主保聖紐曼樞機的聖髑,讓校慶倍添意義。   湯漢樞機在講道中表示,欣賞學校六十年來持守理念,致力培育學生。學校透過校監、校董、校長及各教職員的愛心見證和引導,勇於面對社會變遷,破舊立新,力求進步,佳績有目共睹,實在令人鼓舞。此外,湯樞機鼓勵師生們應步武主保聖紐曼樞機的芳表,關心同伴,對害羞的人特別溫柔,對別人予以寬恕,使眾人日進於德。   陳玉麟校監感謝各界人士及校內歷任先賢為學校奠定了良好基礎,堅持秉承天主教辦學的優良傳統,為不同階層提供優質教育。吳華彪校長勉語學生應常懷珍惜感恩,追求卓越,致力實踐校訓「明德至善」,努力建構一個豐盛的人生。感恩祭後,師生及嘉賓前往明愛公眾會堂歡聚校慶,活動在溫馨感人的氣氛中圓滿結束。(教)   潔心林炳炎中學•展現自主學習成果.學藝薈萃2023   (本報訊)潔心林炳炎中學於2023年12月2日(星期六)舉行了「學藝薈萃2023——豐盛*智慧*永續*生活」(Enrich*Smart*Sustainable*Living)中學學習及體驗活動,吸引了區內多間小學的師生和家長參與。是次活動旨在展示本校的教學特色和學生的學習成果,並讓小學同學體驗中學課程和校園生活。   本年度的學藝薈萃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良好健康與福祉」及「可持續城市和社區」為主題,探討健康的生活方式,強化人類住區規劃和管理能力,冀能喚起學生及社會大眾對可持續發展的認知和關注。當日活動多姿多采,各個學科攤位由本校高中學生悉心設計,與初中和小學同學分享他們的學習成果和體驗。攤位更設置各種趣味互動遊戲,涵蓋科技、語文及體藝等學習領域的活動。該校學生活學活用,親自設計及製作了「活字印刷術」、「茶藝文化」、「豐盛與永續生活」、「同愛環境」、「節能智多星」、「智慧城市」、「智醒電子消費」及「藝術及音樂心靈療癒」等多個學科攤位及展覽,把日常所學化作既有趣味又具濃厚學術性的活動,充分展現學生的才華和創意。此外,學校還安排了音樂及舞蹈表演、英文海報設計比賽成果展示、校園參觀等精彩節目,讓來賓感受到校園的文化氣息和活力。   是次活動在陽光普照、熱鬧繽紛的氣氛下圓滿結束。來賓反應熱烈,對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質素表示讚賞和肯定,並對學校的師生表達了感謝和祝福。學校亦藉這次活動啟發中、小學生、家長及公眾人士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認識,共同支持智慧城巿的發展,並由自身做起,活出永續生活。(教)  
kjy11_20231217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3.12.17
喜樂中學 - 動態
聖貞德中學•神長足球邀請賽   (本報訊)「來,讓我成為一個義人!」是本年聖貞德中學一年一度的宗教週的主題,其中一項重頭戲,就是重辦神長足球邀請賽。   11月29日,天氣清朗,午膳時間由麥英健神父率領教區的蔡楚峯修士、岑顯濠修士、陳頌祈修士、莫耀東修士及熙督會梁啟恆修士到來,與本校足球隊作友誼賽,將教區及神長們對青少年的關愛帶到校園。校董溫國光神父及曹銅辰神父更專程到場支持。   賽事開始前,由校董溫國光神父帶領祈禱及降福,強調友誼第一。雖然是友誼賽,但雙方都各盡全力,合演了一場非常精釆的賽事。神長們的球技及團隊精神更是不容小覷,他們非但先拔頭籌,更加在大部分時間掌握賽事的主動權。本校足球隊雖然努力反撲,並一度追近至一比一平手,但最終還是以四比一落敗。   比賽後,溫神父接受選修倫宗科的同學訪問,闡述神父和修士的分別,加深同學對教會的理解。此外,同學亦問及教會在服務社會上的角色,及同學如何參與。溫神父指出教會關心社區的發展,因為教會也是社區的一部分,尤其關心區內的基層家庭、弱勢社群。同學可透過參與堂區的活動或學校的義工服務,參與社區探訪、協助派發物資等活動,做到關懷社會的責任,彰顯正義精神。   本年度宗教週雖已落幕,但「來,讓我成為一個義人!」的宗旨不滅,希望同學能繼續「持守正義」,作一個義人。(教)   聖保祿中學•2022-2023畢業禮   (本報訊)聖保祿中學於11月30日舉行畢業頒獎禮,是晚邀請校友暨臨床心理學家蔡珊珊主禮及頒發畢業證書,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省會長張月娥修女頒發學科及活動傑出表現獎,1973年畢業生代表暨香港大學及社會行政學系榮譽教授陳麗雲亦撥冗蒞臨典禮。   聖保祿中學校長張翠珊女士致辭時寄語畢業生面對人生新一頁,要將人生中的挑戰視作寶貴的養分,雖有孜孜汲取知識,抱持堅毅和奉獻精神,才能迎向未來的機遇,發展潛能。張校長以栽種樹木為喻,形容成功需要經過時間和耐性灌溉,方可根深葉茂。蔡珊珊致辭時回顧往昔在母校的栽培下,學會關愛和服務他人,使她立定志向成為心理學家。她又分享在工作中的經驗,鼓勵畢業生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時,要敞開心胸,攜手與家人、朋友和師長同行,以愛與信任相待,共同跨越難關。陳麗雲教授代表1973年畢業生為聖保祿中學籌得超過一百萬元的經費,她致辭時感謝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盡心辦學,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奉獻精神。陳教授引述蝴蝶破繭而出的故事,形容人生必須經歷痛苦掙扎,才能蛻變成長,藉此勉勵畢業生在感到迷茫時,化逆境為祝福,努力克服困難,錘鍊人生。   其後領袖生莊懷熙代表畢業生致感謝辭,感謝辦學團體為香港教育作出貢獻,亦衷心感激師長的悉心教導和全體教職員默默耕耘,培育他們成為德智兼備的青年人。最後,莊同學感謝父母無私的支持,並祝福畢業生展翅高飛,實現理想。(教)   聖嘉勒女書院•升學資訊日   (本報訊)聖嘉勒女書院於12月2日舉行升學資訊日。陳黃碧瑜校長指出,學校致力培養學生的品德以及正面的態度,提升語文能力以及溝通技巧。   學校自中一開設英國文學科,並透過舉辦英語廣播、英國文學戲劇比賽及拼寫比賽等活動,為學生創設豐富的英語學習環境。學校亦十分重視經驗學習,積極安排課室以外的多元學習:電影欣賞、旅行日、各項球類比賽等,擴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她們的潛能。   在校友分享的環節,校友葉津沂感恩母校當年讓她參與不同科學比賽,打破女孩子不擅長科學的刻板印象,培養她在工程方面的興趣,使她日後面對工程師工作的種種挑戰時充滿信心。升學資訊日當天,管弦樂團和中國舞蹈隊等作精彩演出,盡展學生的才藝。參觀者透過校園導賞,親身感受學校濃厚的學習氛圍。(教)  
kjy16_20231217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12.17
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
兼容多元文化 愛與恆促共融
(本報專題)平日週五放學後,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余二)的校園裡,多是寂靜無人,與放學前的熱鬧大相逕庭,只有零落的腳步聲,這天,不少學生放學後仍留在校園,充滿濃厚的歡樂氣氛,原來同學們正為學校開放日作綵排。校長李德輝微笑道: 「在這裡(學校),非華語學生與本地學生感情要好,高興時甚至『攬頭攬頸』。」   在余二,2016至2017學年開始錄取非華語學生,由該年的四位,到目前已發展至佔全校十二班學生中約近三成人數,他們主要來自逾二十個地方,包括埃及、巴基斯坦、尼泊爾、菲律賓、韓國、澳洲、法國及英國等,因著文化背景不同,同學們相處時出現過不少有趣的場面,例如對傳統中國節日感受有所不同,本地生慣常視中秋節的菱角為「食物」,非華語生會將之看作「植物」去栽種。李校長表示:「余二是一所關愛、多元文化的學校, 將校本正向價值觀教育和天主教五個核心價值融入學校課程當中。校方鼓勵學生透過課程和活動,培育學生在靈、德、智、體、群、美的全人教育下茁壯成長。」   建立共融校園   在支援非華語學生方面,負責統籌學校教務的徐芷邦老師表示,學校推行「師友計劃」:非華語學生於中一起,獲安排加入一個為期六年的小組。每組一共有四至五名組員,當中混合本地生及非華語學生,由老師帶領,一年約有五至六次的會面交流。除下課後於校內舉行聚會,也在課餘時候,一起與老師到茶樓品茗、吃點心、試飲咖啡及室內射擊。   至於支援非華語學生的中文課程,英文科科主任的徐芷邦表示,余二對於支援非華語學生的中文課程,獲教育局肯定。學校為學生「度身訂造」學習內容,同樣就讀中一,華語與非華語學生所學的中文,深淺程度亦有所不同。   此外,徐老師指出,華語和非華語學生一起參與興趣學會,以促進校園的共融文化,例如學校最近成立的「爬蟲保育社」及「愛護動物學會」,同學們透過照顧小動物,培養出責任感,從而懂得與他人分工合作。   李校長表示,校內老師積極為學生打造共融的環境,例如校內有非華語學生獲邀赴英國劍橋大學參加辯論比賽,但家人未能負擔比賽所需費用,本想放棄比賽。當時負責的老師想盡一切方法尋找資助,並協助學生處理旅遊證件事宜, 學生最終得以參加比賽,並獲主辦單位肯定其表現。近年, 校內的英語話劇成績優異,除了老師四出找尋資源,同學在課室內外相處融洽也記一功。   培養家國情懷   余二除了以共融精神連繫不同種族的青少年,也重點發展「家」與「國」的聯繫。學校藉著內地交流活動,培育莘莘學子的家國情,如今年10月學校組團到江西交流,參觀博物館外,亦有到訪鷹潭市的重點學校。負責交流活動的人文學科科主任梁頌康老師解釋,在交流期間,該校一名非華語學生,以毛筆寫出香港學生的家國情懷,令當地的老師大感驚喜。梁老師表示,校內非華語學生積極學習中華文化,投入學校的升旗禮;他們參觀孫中山博物館時甚表興趣,在研讀中國歷史時,有時也會從一些新角度看事物。   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逾四十年來秉承天主教學校的辦學宗旨,藉「愛心與恆心」培養學生成材。(曾)  
kjy08_20231217_f
400 400 喜樂小學投稿
小學投稿
2023.12.17
喜樂幼小 - 文章
我最喜歡的動物   我最喜歡的動物?就是大熊貓。   大熊貓有黑色和白色毛茸茸的毛。牠們有一對「黑眼圈」,還有一個小小的鼻子。牠們十分懶惰,最愛在自己的安樂窩裡睡覺。牠們喜歡吃竹子,不管是哪一種竹子,牠們都愛吃。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十分稀有。牠們的數量已經很少,數量只有若干隻,是易危物種。   我喜歡大熊貓是因為有一次我和媽媽逛街時,我看見一隻大熊貓娃娃,十分惹人喜愛。媽媽看見我十分喜愛的樣子,便買了給我。即使它破了、爛了,我也不捨得。從此我就愛上了大熊貓。   我真的很喜歡大熊貓,希望大熊貓能繼續生存下去,讓下一代也能看到大熊貓。   麥梓樂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J.4B   怎樣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生活習慣是從小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現的、有規律的行為或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習慣會使個人或群體在生理、心態及社交上都處於一個良好的狀態。那麼,如何才能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呢?   首先, 在飲食方面,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指引,我們應該依照「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原則飲食, 以穀物類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類,並適量進食肉、魚、蛋、奶類及代替品,還有減少進食油、鹽、糖類,以求達至飲食均衡,促進健康。   其次,在運動方面,兒童及青少年每天都要做至少一小時中等至劇烈程度的恆常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和增強心肺功能,紓緩精神壓力。根據澳洲昆士蘭大學指出,若青少年缺乏運動,成人後除了容易生病,還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和精神障礙。   最後,在作息方面,要養成早睡早起、按時作息的習慣。作息定時,生活有序,學習、遊戲、運動和休息,相輔相成。東晉時期的祖狄每天聞雞起舞,作息自律,發奮圖強,終於成為一代名將。「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習慣,這讓他身心調適、思如泉湧,得以把握先機。   總括而言,縱使在忙碌的香港社會中, 只要我們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就能達到「愛惜生命,活出健康」的成效。「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讓我們從現在開始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吧!   陳瑞熙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