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5_20231217_f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23.12.17
我有一個家
放學回到家中,和家人相處,感覺是平常不過的日常風景,但對於某些孩子來說, 這卻是奢侈又遙遠的夢。這次我們共讀繪本中的主角小女孩,將會尋到自己理想中的家。   這個冬天很寒冷,下著大雪。小女孩和她的小狗坐在孤兒院的一角,感到依依不捨, 因為孤兒院要解散了,她將要離開這裡,幸好有一對夫婦願意收養她。這個新家庭已有一對兄弟,所以小女孩將會有兩個弟弟。來到了新的家,她發現媽媽的腿扭傷了,正打著石膏。媽媽為了迎接小女孩,正為她編織毛衣。她發現家裡的牆上掛著大大小小的相框,而且有很多漂亮的裝飾。院子裡的大樹上有很多前來覓食的小鳥。小女孩的房間在最上層的小閣樓裡,裡面掛滿了弟弟們為她製作的玩具禮物。她還發現爸爸有個工作室,裡面有各種各樣的顏料和工具,牆上掛滿了有關馬的裝飾和畫像。工作室成為小女孩和她兩個弟弟經常流連的地方,他們會在這裡高興地玩耍。自從小女孩來了以後,爸爸便開始製作一匹大馬玩具送給她,讓他和弟弟們一樣,有大大的玩具,他們會化成小馬和小象,在屋內歡快地奔跑。不久春天來了,天氣變得暖和,弟弟們喜歡在院子裡看書,他們也會在院子裡的木板圍牆上畫畫,爸爸還為小狗做了一間小木屋。小女孩結識了新朋友米莉,他們都各自養了一頭小狗,連小狗們也成了好朋友。小女孩有時會待在米莉的房間,她的房間裡有很多有趣的模型。小女孩很喜歡米莉,甚至把爸爸做給她的大馬也送給了米莉。到了傍晚,小女孩回到家中,看見小狗和爸爸靠在一起睡著了,桌上放了爸爸剛為她製作的風車。她終於擁有自己的家了,她喜歡這個家,她喜歡爸爸、媽媽、弟弟, 還有她的好朋友,小女孩感到非常幸福。   共讀指引   家是孩子成長的土壤,在家庭裡獲得照顧、愛與關懷,但現實中並非所有孩子都能擁有完整的家庭。出於種種原因,有些家庭已失去應有的功能,父母無法照顧自己的子女,孩子因此被送到院舍。故事中的小女孩便是其中一個,她住在孤兒院裡,但孤兒院即將關閉,幸好覓得善心的夫婦收養她,使她擁有完整的家。聖誕節即將來臨,這是一個傳遞愛與關懷的節日。家長跟孩子共讀繪本後,可以商量如何能身體力行把愛心傳遞,可以是探訪院舍中的孩子, 也可以是捐贈玩具給有需要的小朋友。   繪本小寶庫   在香港,每年也有一定數目的孩子因為原生家庭出現問題,需要接受兒童住宿照顧服務,這可算是兒童的最後安全網。兒童住宿照顧服務適用於2 1 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因其家庭及個人需要,例如行為、情緒或人際關係問題、受虐待,或家人因疾病、死亡或遺棄引致的家庭危機無法妥善照顧他們,而需使用服務。服務範圍包括寄養服務、兒童之家、留宿育嬰園、留宿幼兒中心、男╱女童院及男╱女童宿舍等。根據社會福利署的資料,全港兒童住宿照顧服務名額每年約有四千個,接近一半以院舍形式提供。各種院舍營運模式不同,但同樣面對人手不足,供不應求的情況。   《我的家》   作者/ 繪者: 林丹 譯者: 索尼婭.達諾夫斯基 出版社: 南門書局 ISBN : 9789864915118  
kjy16_20231203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12.03
順利天主教中學
透過美食 向視障人士傳遞愛
(本報專題)走進超級市場,琳琅滿目的商品吸引著我們的眼球。我們被食品的包裝吸引,急不及待查閱它們的成份後再進行選購,但你可有想過,假如你看不見,這將會是個怎樣的體驗?   上個學年,順利天主教中學中四級學生分組參加了「感創敢為 2.0——青年社會創新服務獎」計劃。這比賽的目的是讓青少年就社會問題研發創新點子,為社會帶來解決問題的嶄新思維。當中,六位順利天主教中學的學生憑「給予視像人士一個食新嘢機會」行動計劃,從200多隊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 成功奪得金獎。   幫助視障人士接觸新事物   「眼睛很重要,很多資訊需要透過眼睛來接收,例如到超級市場購物時,我們會透過雙眼,去觀察有甚麼新款貨品或想買甚麼食物。但對視障朋友來說,他們很難做到這件事。」學生吳卓桓說。   六位學生留意到市面上的食品廣告多以視覺呈現,網絡上的食評影片也以視覺觀看為主,使視障人士難以獲得日新月異的食品資訊。學生馮晞甄補充,有些視障人士平日需要在家人陪同下前往超級市場,他們為免增加家人的負擔,往往只會回購認知的物品,難以嘗試新事物。   因此,六位同學設計的計劃中,包括線上口述錄音,分享關於新食品的資訊,設立討論區讓各方人士交流;並在線下舉行試食會,讓健視與視障人士相聚,促進共融,使視障人士接收更多新資訊,在生活中給予他們選擇的自由。   以聲音作導航 享用美食   吳卓桓介紹口述錄音時提到,他們在錄製過程中也邀請了視障人士的加入。相對於健視人士習慣利用視覺感官,視障人士較常利用其他感官了解世界,因此在品嚐美食時往往給予更細膩的評價,例如,視障人士會形容薯片的質感像粗紗紙,使聆聽錄音的視障人士有更具體的認識,「他們不只是受助者,他們也是助人者。」   另外,在試食會活動中,同學購買了火腿、芝士、蛋糕等,與視障人士一邊享用,一邊交談。學生鍾卓璿表示有視障人士活動後反映,他們在活動中品嘗到未曾進食過的食物,為他們是一次特別的經歷。   學生陳瑋駿表示,在討論區中,有關計劃會分享食物及食店的資訊,促進健視和視障人士之間的交流,讓他們分享食品或生活資訊。   這次比賽的經驗,充分展現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的愛德。學生顧穎童指出在活動中,學會設身處地考慮視障人士的需要。學生鄧漢煒提到,為了認識視障人士生活上的困難,他曾蒙著眼睛在社區中活動。他十分欣賞視障人士在困難中仍積極生活,參加不同的社區中心活動。   學會表達對他人的愛   「服務教育是學校十分著重的。」校長李婉萍談到, 學校為初中及高中學生提供不同的服務學習經歷,鼓勵學生懷著服務他人的心,發揮創意,回饋社會。梁翠茵老師補充,宗教科經常教導學生要愛人如己,而不同的服務學習機會,正是讓學生學習如何在社會上實踐愛。   劉子鍵老師欣見六位同學在比賽過程的成長,「不只是信心的表達,也是同理心的成長。」   學校作為學生第二個家,副校長孔德文提到除了教師陪伴學生面對學習困難,疏導情緒;家長也參與學校活動,例如為留校溫習的學生準備食物,「學生在活動中關心其他人,在學校接受家長、教師及校長的愛,整個氛圍令他們更自然地表達對他人的愛。」(吳)  
kjy16_20231126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11.26
天主教新民書院
薪火相傳 勇於創新
  (本報專題)「機甲大師青少年對抗賽」雲集學界的STEAM精英及最靈活的機械戰車,參賽者要設計一具身懷絕技的機械戰車,讓它們執行電腦編程指令,去完成採摘及迴避障礙物等刁鑽任務。天主教新民書院的隊員憑藉不朽的精神連扳兩局,反敗為勝, 進入十六強。   新民的隊員最終勇奪2023年分組賽冠軍及2022年的優秀青少年工程師獎,他們感謝校長、老師、師兄的栽培與傳承,更不會忘記學校工友的支援,這份感恩之情令他們更具鬥志,也更熱心向師弟妹傳授知識,活出學校主保聖紐曼樞機的智慧與求真的精神。   新民書院有不少學生來自油尖旺區的基層家庭, 他們於開局時落後,但卻能憑著耐性與智慧譜寫新篇。「對於家庭社經條件略遜的孩子,我們盡力給予他們更多機會作嘗試。」最令吳華彪校長欣喜的,不是學生在比賽中取得佳績,而是他們對師長及學校萌生感恩之情,成為一個勤勉學習並能實踐所學的「新民人」。   跟職業賽車一樣,機甲大師參加者不得觸碰參賽機械戰車,只准透過程式操作機械戰車。複雜的採摘任務最初難倒了新民的隊員,但這群聰敏的車手,靈機一觸,運用STEAM的解難能力,並想到:既然機械手難以向後屈曲傳遞採摘目標,就必須另作輔助,於是給戰車安裝了小盤盛載目標。這份變通智慧讓新民團隊獲得最佳青少年工程師獎,其設計亦獲往後參賽學校參考。   隊員余鎮鵬表示,人手遙控指令的機械動作,有時較編指令程慢,「Servo(伺服馬達)起初無法做到要求,我們作出調節後終能解決問題, 從中學會面對不完美及挫折。」 新民隊伍也學會更細緻地分工,因此獲得更精準的編程及改裝效果。隊員結合物理科的槓杆原理、電腦科的編程、美術與設計的技巧,將最簡單的物料及指定底盤,改裝成為多功能戰車。   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另一隊員陳澤霖驚嘆於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將不可能變成可能」,「機械夾最初較慢,夾不完目標物,我們為Servo加速,終於成事。」 梁瑞文與鎮鵬及澤霖三位高年級隊員沉著應戰, 於落敗時刻安慰師弟妹,瑞文慶幸透過比賽學懂分配時間及處理情緒。   三人帶領師弟妹將一些想像不到的電品零件或平價物品,如玩具車軌,嵌合成為戰車。新民書院教學研究組統籌主任暨電腦科科主任李嘉強老師看見學生於比賽前的深夜仍留校作準備,「他們如此投入,努力自學,是我作為教師最喜樂的事。」   雖然戰車三人組將於來年升讀中六,要應考文憑試不得不交棒,但他們仍不吝於向師兄妹傳授心得,因為他們從一群積極回校義教的師兄身上深深獲益。及後,三人參與「VTC STEM Challenge Cup 2022」比賽, 聯手在校內安裝了一座植物園水耕系統,種植香草及沙律菜。這個寓科學教育於環保的項目,成為新民書院1400平方米迷你校舍的綠洲,並奪得科技應用大獎。   李嘉強老師欣見學生團隊突破空間限制,善用知識以綠化校園。他指這水種系統是各個年級合作的成果,更聯繫了電腦及生物等學科,例如中一同學為水耕系統包括水的流動提供框架,中五同學則運用python編程技巧,配合遙距監察鏡頭,為植物施加營養液,並塑造心目中的外型,「同學們各司其職,有的修剪植物,有的量度養營液的濃度,從學習中學懂照顧生命,更一起追尋科學夢!」   結合環保 科學 宗教教育   陳兆雄副校長表示,水耕項目具備宗教及生命教育元素,讓學生為生命感恩,履行天主教教育五個核心價值裡面的「生命」幅度,當中宗教組與STEAM相關學科共同構思活動,融匯貫通。   水耕機發揮學生的愛心及創意,余鎮鵬解釋,他們運用LED 燈及遠程泵水控制,只需要一些10多元港幣的晶片,便可以控制無線系統—— 這來自課堂所學的晶片控制知識,跟冷氣或其他機械的控制技術同出一轍。「這任務令我們充滿成就感,因能把平平無奇的資源轉化為寶物。」   余鎮鵬及一眾同學們為環保盡一分力, 亦矢志畢業後回饋母校,他們這份感恩的心,來自學校跨學科的生命教育。中文科科主任李嘉敏老師秉承新民傳統,安排中一新生,寫信給剛畢業的小學母校,感謝師長的恩情,學習飲水思源,延續情誼。   「相信學生畢業後仍不會忘記自己為比賽廢寢忘餐的經歷,因為它喚起了眾人的鬥志及心火。適逢新民創校60周年,我們相信,新民精神,將會繼續承傳下去。」吳校長欣見學生在充滿愛的校園中努力學習,他們正如校園內的植物一樣,天天在愛中茁壯成長, 將來亦會如他們製作的機甲車般,靈活而堅韌地邁步人生。(鄧)   •天主教新民書院60周年彌撒將於12月18日(星期一)假堅道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舉行,校慶資訊見該校網站: https://www.newman.edu.hk/tc/news-details.php?wid=93&cid=11&id=227      
kjy07_20231119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11.19
藍田聖保祿中學
在喜樂歌韻中發光發熱 Eternity樂隊
在藍田聖保祿中學的聖誕節聯歡會上,一眾女生屏息靜氣,等待學生樂隊「Eternity」演唱。電子琴和弦劃破寂靜後,旋即由結他彈出激昂的前奏,原本安靜的女生禁不住尖叫歡呼,再加上爵士鼓的節拍,令全場氣氛進入高潮,共同細味動漫主題曲〈紅蓮華〉的歌詞, 當中克服傷痛,勇敢前行的故事,寫盡青年的成長掙扎,也是樂隊Eternity憑歌寄託的心聲。   Eternity樂隊的音樂造詣得到和應,憑著這首苦練逾一年的〈紅蓮華〉,贏得本年度全港青少年兒童音樂家大賽金獎等獎項。樂隊近年亦積極四出福傳,於今年的明愛慈善賣物會、10月舉行的傳教節及香港聖詠節2022中獻唱。   Eternity樂隊由神父及修女成立,致力傳遞天主永恆的愛,每年皆有新血加入。團員趙嘉怡雖然仍未領洗入教,「但我們深盼在傳教節中傳遞信仰,既然今年傳教節以希望為主題,我們也懷著希望彈奏樂器,分享天主帶給世人的希望與愛。」   「能夠與同學夾歌演奏,是最幸運的事。」教友團員曾美欣與很多團員一樣,昔日在公開場合總是「手騰腳震」,校方為她們安排演出機會,團員互相感染喜樂,「讓我從容,不再緊張。」   曾美欣於傳教節前生病,請了大半個月病假,「奇妙的是,表演前我的情況好轉過來,上台時也不頭暈,享受台上瞬間演出, 背後有賴老師及教友的支持。」她著力與隊員懷著喜樂的人高唱信仰歌曲,「務求令觀眾也感受到隊員的感恩之情。」   辦學團體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修女聘請導師團,每週為隊員提供樂器及音樂培訓。   隊長鄭淑慧是隊中的琴師,猶如隊中的「經理人」,總是滿腔熱誠,帶領隊員緊貼訓練及演出日程,「難得的是隊員自動投入熱血狀態,因為樂隊及其band房像一個家般舒適,大家互相信任,放鬆自己。」   Band友總是給人滿腔熱血的印象,樂隊10位隊員從沒吵架,鄭淑慧表示,「遇有甩beat,大家總是耐心重頭來過,接受對方的失誤⋯⋯『不用怕,你行的』是大家最常說的鼓勵語。」   爵士鼓講求手、眼及腳並用,鼓手們從昔日手忙腳亂,到現在揮灑自如,結他手也習得快速轉換和弦的功夫。前任隊長黃梓橦坦言天份未夠, 然而, 在導師指導及YouTube自學下,「熟習了手指肌肉記憶, 單靠反應便能轉換和弦,得獎的〈紅蓮華〉便是靠著這種指法方能應付。」她深深感受到,「享受音樂比結果更重要,因為享受音樂帶給大家喜樂。而練成一首歌,就像湊大了一個小孩子般,充滿成就感。」   主唱之一的談美忻身兼結他手,她與隊員為了練好指法,不惜彈至玉手破損起繭。面對關難,仍未領洗的她卻處處感到天主的支持, 「我們在傳教節表演信仰歌曲〈Trust in You〉需要用高音去演唱,我暗忖:自己會否走音呢?幸好上台時終於能夠克服障礙,我相信天主賜予了我能力。」   喜樂的歌韻,背後是各個隊員跨越成長困難、放下哀愁、向天主交付的故事所編寫而成。隊員魏鈺清感謝Eternity樂隊負責老師陳穎恩一直結伴同行, 「老師在我人生中黑暗而迷惘的時刻,邀請我入樂隊,讓我不再封閉,學懂勇敢表達自己想法,自信地展示塔冷通。」(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