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31119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11.19
聖類斯中學
藉人工智能 實踐價值教育
(本報專題)創新科技發展乃大勢所趨,香港教育近年也引入更多創科學習元素,例如編程、工程、人工智能等,天主教學校若能結合科技與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豈不是更加有意義?聖類斯中學的三位中六學生,便運用人工智能及編程技術,設計名為「M.I.A.」(Medical Intelligent Aid)的機械手,旨在讓長者透過與機械手互動,鍛煉肢體動作及減少孤獨感。   香港近年被評為全球最長壽的地區,據資料顯示,65歲及以上的長者所佔的全港人口比例,將在未來10年升至接近全港人口的三分之一。面對人口老化問題,聖類斯中學的三位學生郭子謙、李卓賢和余昀達明白不少長者獨居及行動不便,使身心容易出現健康問題,所以M.I.A.主要有三個模式,讓長者鍛煉手部動作及與聊天機械人(chatbot)聊天。他們憑M.I.A.奪得由香港浸會大學聯同香港人工智能及機器人學會主辦的「AI x HK OpenCup 2022」創新人工智能比賽的冠軍。   學生余昀達介紹M.I.A.的三個模式時說,第一個模式由M.I.A.跟隨用家的手部動作,第二個模式則是由用家跟著做出M.I.A.的動作,令長者活動手部肌肉及關節。第三個模式則是讓用家輸入文字與聊天機器人交流,照顧長者的身心健康。   代表香港出賽 與亞洲選手交流   學生郭子謙提到最初設計M.I.A.,是受到一位醫生校友的啟發,「他在去年暑假參加活動時,詢問老師可否用機械手幫助病人。所以,我們最開始為機械手編程時,並沒有打算參加比賽。」後來,三位學生及教師知悉上述比賽後,便決定完善機械手,成為作品「M.I.A.」。   在比賽前,三位學生邀請了校長易浩權博士及校監陳鴻基神父,聆聽他們的演說,更邀請了陳神父試用M.I.A.,得到校方的支持與鼓勵。   三位學生首次組隊參賽, 便獲得如此卓越的成績,郭子謙表示,由於每位組員負責不同崗位,例如編寫程式、設計作品外觀、撰寫作品敘述,分工明細,合作無間。他們早前也憑M.I.A.獲得「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的銅獎,將於12月代表香港,參加亞洲賽事「APICTA Awards」, 與其他亞洲國家的選手較量,互相交流。   除了參加比賽,學生李卓賢補充,他們之前亦到該醫生校友工作的診所,為他安裝M.I.A.,並教導使用方法,供病人使用。他表示見到機械手在醫療層面能真正幫助別人,使他感到滿足。   鞏固校訓精神   協助推動學校發展人工智能學習的電腦科主任郭尚賢老師,是次帶領三位學生創作M.I.A.,他約在兩年前留意到人工智能的發展,於是向學校申請成立「AI Lab」,提供相關書籍、機械人等,豐富學生的學習。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接觸人工智能,AI Lab主要讓學生有空間進行報告、準備比賽。」郭老師又提到,參與人工智能活動的學生每天午膳時候,都會聚集在A I Lab交流學習進度或進行活動,包括與學校新添置的機器人下棋。   社會各界對人工智能的爭議不斷,易校長提到學校在人工智能的教育上,潛移默化地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正確地使用相關技術。   「價值教育是需要行動及實踐出來的。但在疫情時,探訪安老院、賣旗、義賣活動都暫停,在培養學生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時,面對很大的限制。」易校長談到,學校近年的關注事項是透過課程或課程外的教學, 鞏固校訓精神「學問與虔敬」。他期望藉著學生在人工智能上的發展,或在比賽中獲獎,能給予其他同學一個正面的作用,思考如何透過科技,幫助及關愛他人。   近年,不時出現學童輕生的新聞,三位同學本學年再度參加了「A I x H K OpenCup」比賽,以關注年輕人的身心健康作為主題,期望透過設計幫助他們勤做運動,抒發生活上的各種壓力。易校長總結: 「這也呼應辦學團體(鮑思高慈幼會)的精神,關顧青少年 。」(吳)  
kjy05_20231022_f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23.10.22
你還用鉛筆嗎?
文具是我們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隨著年齡增長,升上高年級以後,使用電腦等器材的機會愈來愈多,反而很少會用到鉛筆這種最基本的文具。這次我們共讀的繪本中,主角便是一枝鉛筆, 讓我們一起看看它有些甚麼故事。   鉛筆和Jackson是最好的朋友,經常在一起。他們會一起塗塗畫畫、在雜誌的人物臉上畫上鬍子、在紙上畫上圖案再摺成紙飛機,每天也充滿樂趣。直到一天平板電腦出現了,從此俘虜了Jackson的心。平板電腦得意洋洋地問鉛筆:你懂得拍攝電影嗎?你懂得塗顏色嗎?你可以傳送訊息給住在遠方的祖母嗎?鉛筆知道自己在Jackson心中已不再重要了。一天 Jackson只顧與平板電腦玩耍,無意中把鉛筆掉到地上,小狗把它叼起,咬噬起來,弄得鉛筆滿身都是傷痕和口水。最難堪的是Jackson竟隨手把鉛筆掉到去雜物抽屜裡。抽屜裡面漆黑一片,全都是用過的文具,有的甚至非常殘舊,當中有剪刀、間尺等,鉛筆心想也許自己餘生都要在這裡渡過,完全被人遺忘。往後的日子裡,每當有人打開抽屜,鉛筆便盡力爬到上面,希望被發現和選中,帶離漆黑的抽屜。一天Jackson的妹妹 Jasmine打開抽屜,想要找橡皮圈,她發現了鉛筆,把它取出來,從此鉛筆便經常和Jasmine在一起。有一次,鉛筆碰見了平板電腦,向它提出和解,希望大家可以和平共存,豈料平板電腦趾高氣揚地拒絕了。不久,平板電腦被小狗摔到地上,Jackson看著碎裂了的平板電腦,想起裡面可能已損毀的影片和遊戲,傷心得哭起來。鉛筆看見了,故意扮成各種趣怪的造型,希望引Jackson發笑,可惜全都沒用,然後鉛筆心生一計,跳到雜物抽屜裡,請其他文具幫忙。紙張、剪刀、顏色筆、橡皮擦、漿糊筆等都跳出來,各自發揮自己的功用,Jackson歡天喜地的畫起來,製作自己的小書。   共讀指引   繪本名稱《Pencil : A Story with a Point》其實語帶雙關,point有尖端的意思,描述了鉛筆的形態;「with a point」可解作「有意思的」,為故事賦予了另一層意義。鉛筆被寵過,也被冷落過,連它自己也曾灰心喪志,但原來一切的經歷也有其意思,待在抽屜裡的日子使它變得謙虛,也認識了很多曾經歷相似遭遇的朋友,最後大家也明白,舊物的生命仍有意義。書中還有其他運用語言的妙趣,像是漿糊筆說它會與鉛筆經常「黏」在一起等,爸媽與孩子共讀時,可一起發掘故事中的語文小趣味。爸媽也可以與孩子探討,科技產物如平板電腦和智能電話是否充斥了我們的生活,使我們忘懷了一些最基本的樂趣,像是塗鴉和手工勞作。如何取得平衡,讓科技成為協助我們學習的工具,而非生活的主宰,實在值得深思。   《Pencil: A Story with a Point》   作者: Ann Ingalls 繪者: Dean Griffiths 出版社: Pajama Press ISBN : 978-1772780475  
kjy16_20231008NEW2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10.08
高主教書院
「族印」為媒 社區共融
(本報專題)高主教書院剛於2023年7月舉行的第五屆「全港中學生社創.社區4.0」(下稱「社創.社區4.0」)比賽中,以作品「族印」(WE. CONNECT)奪得季軍及最受街坊喜愛的解難方案兩個獎項,作品由參賽時就讀中五的甄殷和洪紫程、中三的潘敏菊和陳昕瑤負責構思和設計。「社創.社區4.0」比賽旨在推動學生關心社區,鼓勵他們以設計思維和社會創新的方法,為不同地區的街坊解難。是次比賽以油尖旺區為焦點,針對多元文化共融、提升居住質素及改善公共衛生等問題,邀請參賽學生在掌握區情和區內居民需要後,設計適合他們需要的方案,為居民解難。   手機應用程式 助解難增溝通   「族印」是針對多元文化共融而設計的手機應用程式,程式包含社區資訊、線上線下工作坊、網上商店和流動車活動等內容,讓居於油尖旺區的香港居民和少數族裔,透過程式互相了解、認識和互動,甚至賺取收入,作品既緊貼社會潮流又貼地,故獲得「最受街坊喜愛的解難方案」獎項。   得獎作品對多種族的油尖旺區居民來說實用又吸引,但其實幾位同學均居於港島區,未參加比賽前對油尖旺區的印象不外乎是人多擠擁、食肆和寵物店林立等,但經過親身落區接觸當區居民和社區環境後,發現與想像大有不同。原來油尖旺區內藏小型鋁製品工廠、少數族裔小店和有不同族裔的人聚居。   「我們在構思作品前,落區發掘題材,發現當區有為數不少的少數族裔聚居,他們與本地居民缺乏互相交流的媒介,文化差異和語言隔膜,令彼此判若鴻溝,我們希望手機應用程式成為他們的媒介,達到共融的目的。」現時就讀中六的洪紫程表示,雖然學校也有來自其他族裔的同學,大家也相處愉快,然而彼此的了解只限於學習層面。但在油尖旺區卻能接觸不同年齡和階層的少數族裔居民,在溝通的過程中,才深切親會到他們面對如工作、學業和家庭的問題,比想像困難和複雜。   朋輩支援 凝聚傳承   該校電腦科老師黃梓洋認為,這次比賽讓同學有機會離開溫室接觸現實社會,同學努力融入和決心解決問題的心態,對日後投身社會有莫大幫助。年紀較輕的潘敏菊和陳昕瑤不諱言,由於油尖旺區和少數族裔題材對她們來說都是陌生的,起步時的確有點迷惘,幸好落區後對少數族裔有了真實和立體的了解,也認同需協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在學姐甄殷和洪紫程帶領下,逐步解難,結果愈做愈投入:「我們開始時很依賴學姐的指導,也從她們身上學懂表達的技巧, 很感謝她們一路以來的照顧。」這種長幼傳承的精神,是高主教書院的特色,不但增加了團隊的凝聚力,也提高了學生的歸屬感。   「學校很鼓勵同學參加不同的比賽,發展才能、發揮創意,學校不會為學生定立指標,她們四位有不同特質,甄殷和洪紫程較有藝術天分,潘敏菊和陳昕瑤也具創意和執行力,故構思出很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學校很欣賞她們的協作精神。」黃梓洋老師認為獲獎對同學來說是一種肯定。   洪紫程認為在比賽期間,與組員一起經歷了很多,組員間合作無間,互相支持和幫助,為完成作品盡心盡力的無私精神,令自己成為一個更有責任感的人,是中學階段一次美好的回憶。(賴)  
kjy05_20231008_f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23.10.08
紙箱的自我實踐
上星期我們談過網上購物時會產生很多紙皮箱,和它們對環境的影響,今次我們來談談紙皮箱的人生。今次我們共讀的繪本中,主角紙皮箱希望實踐自我,尋找生命的意義,卻一再失落,究竟他最後會遇上怎樣的結局?   我是一個紙皮箱,在紙皮箱工場誕生。自出生以來,我的使命就是負責運輸物品。我坐上運輸帶,開始運送水果的旅程。我的身體裡裝滿了鮮橙,和其他紙皮箱一同出發,登上貨車。這是我第一次執行任務,我一直幻想人們收到貨物後的驚喜,期待完成任務時得到讚賞。忽然,貨車駛過一個急彎,我和幾個紙皮箱兄弟一同被拋出車外。我肚子裡的橙子一個一個滾在地上,貨車已離我們遠去了,其他兄弟沒有回應,我只好獨自上路。我是一個紙皮箱,仍然渴望完成自己的使命,渴望被需要。於是,我四處探問人們是否需要我,但得到的回應都很冷淡。有些人只需要印有特定商標的紙皮箱,其他人則沒有使用紙皮箱儲物的習慣。多次被拒之後,我實在感到悲傷失落,只好坐在街角一旁,成為一塊被遺棄的紙皮,漸漸我便融入了廢紙堆中。不久,有一位老人家在廢紙堆中發現了我,把我放到冰冷的電子秤上。那刻我感到非常驚慌,拔足就跑,只想離開那兒,也管不了之後將要發生什麼事情,直到我累透了停下來,一個小孩子發現了我,把我打開,在我身上畫圖畫,製作成他的小屋子和玩具……   共讀指引 作者以紙皮箱的故事來比喻人生。人生的際遇無法預知,就像紙皮箱各有不同遭遇。有些平安的留在運輸隊列,順利完成任務;有些中途遇到挫折,流離失所,生命頓失方向。家長與孩子共讀繪本後,可以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談談人生感悟,也可動動手和孩子一起以紙皮製作玩具。我們都渴望實踐自己、活出價值。 也許我們焦躁渴望走上預想中的軌道,實踐理想中的使命,但人生無常,際遇的浪濤可能把我們沖到陌生的地方,如何調適自己,在自身境遇中活得精彩和有意義,是我們畢生的課題。   童心讀繪本 哥兒倆讀過繪本,分享了他們的想法:   如果我是那個紙皮箱,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我想我會隨遇而安。如果能發揮功用的話,很好;沒有被用上,也是逼不得已,我不會特別感到失落或焦躁。平日我很少使用紙皮製作些甚麼,所以也沒有留意紙皮的種類。   如果我是紙皮箱,我也希望能夠發揮功用來載物。假如最後也沒有被用上,我猜自己也會有點失落。平日我喜歡利用紙皮來創作各種玩具模型,也會用它來製作平板電腦支撐架等。一塊紙皮,一支熱溶膠槍,便能作出千變萬化的東西,非常有趣。紙皮中最管用的,是那些面積大而薄身的紙皮,容易剪裁又能捲曲,非常實用。   《別急着當紙皮》 作者/ 繪者: 晒米飯 出版社: 駱思恒 ISBN : 978988871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