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20120205
icon03
音樂真善美
2012.02.05
一台鋼琴的誕生
  小時候,總覺得三角鋼琴像一座大怪物:黑漆外表能照臉,黑白相間的牙齒,以及粗幼不一的鐵線。這樣外表的物件卻能發出悅耳的聲音。雖然我感到好奇,一直沒有去考究鋼琴的製造過程是怎樣的。直至上了大學,選修了鋼琴調律課,僅能認識鋼琴的部份結構。香港大部份鋼琴學生,家裡也一定有一台鋼琴。在家裡,你絕對沒法把鋼琴打開來研究(除非有調律師的幫助)。學弦樂的同學們,常說跟這個、那個造琴者見面,我感到十分羡慕。若我們要知道一台鋼琴的製作過程,就只好到工廠走一趟。 機會終於來臨了!數月前,我有機會到中國宜昌巿表演,順道參觀了當地的鋼琴廠,了解一下鋼琴的製造過程。由於鋼琴分為直立式和平台式(三角琴),所以它們各自有製造的工場。那三角琴的工地將來亦會發展成一個鋼琴博物館,現階段只有生產大樓部份落成在運作,其餘的部份則仍在建設中。根據負責人的介紹,琴廠運作是依照日本豐田汽車(TOYOTA)的生產模式,以顧客需求為本,不會過量生產。生產過程中,每個工序均由不同的專門技師負責,確保生產能維持應有的水平。除了生產過程,原材料也十分重要。我知道這家琴廠特地於加拿大選取木材,再在中國合適的地方待木材風乾;這是琴身及鍵盤的主要材料。至於響板及弦線,由於要十分準確的定位,已由從前的人手製造發展至電腦系統化。弦線會經特別處理,讓壽命延長,不會因為天氣變化而容易氧化。當然,有些較精細的部份,如製造琴鍵及槌子,便需要手工藝般的技巧。 參觀期間,我看見有很多被放在一旁、稱為不合格的槌子,感覺它們有點可憐。試想想,一台鋼琴的售價,所有部份也只能用上最上等的材料。在得到廠商同意後,我把一些槌子帶回家,送給習琴的好朋友,他們都十分驚喜,因為那是平常藏在弦線下看不見的部份。如今能真實感受一下這小小槌子,那就是鍵盤敲擊弦線時發出聲響的關鍵部份。 看見造好的鋼琴放進箱子裡,我在想,不知道它們能否得到主人好好的看待呢?如果說音樂是充滿生命,那我們的樂器便是製造生命的源頭。雖然鋼琴原來是木頭,但畢竟那是會呼吸也是聽命於我們的好伙伴。你們會好好對待這朋友嗎?   ■ 註:鋼琴調律師又稱為鋼琴調音師 (Piano Tuner) 。    
kjy02_20110918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09.18
化雨春風 滋潤幼苗2
  聖言引路,常懷童心

第一次嘗到當教師的滋味後,輾轉間,梁長才回到母校聖若瑟英文小學任教。除了教授術科外,他也負責聖經課,更在晚上兼讀教理班,從那時起,他培養每晚讀聖經的習慣,至今從不間斷。梁長才的笑容能感染身邊的人,他坦言從聖經和祈禱中獲得平安和力量,看到頑皮的學生也不會皺眉,只會微笑。 
多年來,他身兼教區教理委員會兒童信仰培育組召集人,為兒童設計有趣益智的宗教遊戲;他嘗試了解學生的需要,設計方法刺激學生的思維。梁長才喜歡從生活中尋找靈感,然後應用於課堂和課程設計中:「怎樣將福音的信息與兒童的生活經驗連結起來?我愛以互動的教學方式,如加入遊戲和手工藝等元素,把福音的信息具體而活潑地傳遞給學生。」有一次,梁長才教導學生摺紙,以手工紙摺成衣服,傳達『穿上了基督』(迦拉達書3:27)的信息,他說:「天主常常透過學生帶給我信息,那次活動中,我問學生:為甚麼我們要穿上基督?他們立即回答:因為基督是最完美的!他們的答案令我驚喜,兒童就是這麼率直、純真。」 
擔任校長後的梁長才特別關心老師們授課時的需要,他是教區教理講授訓練課程的導師,經常接觸宗教科老師和主日學導師,他說:「我盡力幫助老師找到方向,在課堂上實踐他們所學的教學理論,讓學生得益更多。」 
梁長才的親戚——那位在義學任教的伯娘、一位在小學四年級時的班主任和創辦聖若瑟英文小學的孫保祿修士(耶穌聖心門徒會會士)對梁長才做人處事的態度,產生深遠的影響。他感恩地說:「孫修士十分疼愛學生,從他身上,我學習怎樣關心、愛護學生。尊敬師長,當中亦包括感恩和欣賞,老師為培育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使學生懂得以愛還愛。」  
記者離開獻主會小學時,腦海裡浮現梁長才分享的小故事,令人不禁會心微笑:在上課的日子,每個早上他都會來到校內的小聖堂祈禱。學生們感到十分好奇,探頭看看校長在做甚麼,梁長才於是邀請這十多位的學生跟他一起祈禱,組成了「祈禱小天使」。每天早上,校長與學生在小聖堂相聚,為了別人的需要,師生一同祈禱。願這份師生情誼永存,並在祈禱中共融!     溫柔呵護,陪伴同行

中學時代的卓主任已感到傳授知識是十分有意義的工作。中學會考那年,在抉擇前路時,她從商的父親鼓勵她從事教育工作,她說:「我得感謝父親,他最了解我的個性,明白我並不適合從商,並支持我入讀師範學院(香港教育學院前身)。」回想起第一份教學工作,卓主任面露笑容:「我在離島的公立學校任教,那兒的學生成績平平,卻是淳樸可愛,懂得尊敬別人、愛護老師。漁民家庭的學生在放學後,更會回家帶一尾魚給我呢。」那個年代沒有電腦和互聯網,生活十分簡單,她感到那時候的兒童都很快樂,她慨歎地說:「現在,不論學業和人際關係都為學生帶來壓力,老師的陪伴和鼓勵更顯重要。」她深信在讚美中成長的兒童,會心懷感激,更懂得關愛別人。 
加入聖華學校,至今踏入第十七個年頭。細說往事,卓主任想起了一位男學生:「我剛到本校任教時,擔任一年級班主任,班中的一位學生天生身體殘缺,細小身軀接受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手術。我特別照顧他,有如自己的兒子般看待。他的媽媽十分感激我,現時每年農曆新年前,她仍會親手做蘿蔔糕送給我。現在,那位學生已經入讀大學了,看到他這麼積極上進,我也感欣慰!」  
在安穩的教學生涯中,卓主任曾離開教務數年,全力照顧子女,與子女建立親密和諧的關係。她說:「我慶幸自己作了這個決定,現在子女都長大了,他們仍願意跟我分享生活中所遇到的人與事。」卓主任身兼家教會副主席,經常與家長接觸。她與家長分享時,能確切地感受他們內心的擔憂和壓力。她感觸地說:「家長的身教深深地影響兒童的成長,當我看到學生表現行為和情緒的問題時,我會主動聯絡家長,了解情況,與他們商量處理方法。」 
在修會學校成長的卓主任難忘修女們的教導,她說:「我的啟蒙老師是一位意大利籍修女,她在宗教課上以有趣的方式教導我們,我十分喜愛她。修女們帶領我認識天主,在中學時期,我參加修女主持的慕道班,並於中三時領洗成為教友。」卓主任得到修女們的恩惠,這提醒她身為教友的福傳使命,她是學校靈育組的一分子,除了帶領基督小先鋒的活動外,她亦負責學生領禱和讀經部份。 
新學年,新開始,天主教聖華學校於本學年獲教育局批准開辦兩班一年級,顯示該校獲得家長的信任和肯定,教職員都感到鼓舞。卓主任感觸地說:「老師陪伴學生和家長一起成長,那份滿足感很大。我願看見家長與子女和諧相處,這些小幼苗才能健康地成長。」(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