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a_20240310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4.03.10
孩子的拖延行為
有些家長在管教孩子上感到不少的壓力,因為他們遇上孩子出現拖延的行為。早上起來,家長見到孩子仍然懶在床上,用了很多氣力喚醒孩子準備上學,但孩子仍然敷衍家長,繼續留在床上。放學回家後,家長發現孩子懶洋洋地躺在沙發上,又或在打機,好像沒有計劃完成功課或進行溫習,家長於是不斷催促,孩子可能短暫答應,以停止家長的介入,但卻沒有開始做功課或溫習。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認為這都是拖延的行為,有時過度的介入令孩子感到煩躁, 甚至和家長吵架起來,嚴重地破壞了親子間的關係。家長應該怎麼辦?   孩子出現拖延的行為,背後可能有不同的原因。首先,這可能跟性格有關,不少家長認為孩子的拖延反映了懶惰的性情。假如孩子拖延的行為常常出現,又找不到其他的成因,這可能跟懶惰的性格有關。假如是這個原因,家長便要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性格,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改善孩子的惰性,例如一些行為治療,獎勵孩子的一些正面改變。   另一原因,可能跟孩子的情緒有關。當孩子情緒持續低落和抑鬱時,有機會影響他們的動機和動力,思想、溝通和行動可變得緩慢,甚至缺乏計劃和方向,導致不少生活上的改變,例如不能如常處理日常生活的事情,生活節奏也可變得很慢,孩子亦未必能夠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原因,對家長來說表面上是一種拖延的行為。   孩子拖延的問題,也可跟強迫症有關。有些強迫症的患者,行動變得緩慢,未能處理從前生活上很多慣常的事情,行動前需要花過量的時間思考盤算,有時在過度思考後也未能作出行動,以致任何事情的進展緩慢。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也可是另一個可能性,其中一個症狀是遇到困難或棘手的問題時不願去思考或行動,甚至出現拖延的行為,可影響學習或生活中的活動。   當孩子出現拖延行為時,假如留意到孩子有情緒不穩定時,或懷疑出現其他病症, 需要安排孩子向專業人士如社工、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求助。   重點: 1. 孩子出現拖延的行為,背後可能有不同的原因。 2. 孩子拖延的行為可能跟性格有關,不少家長認為孩子的拖延反映了懶惰的性情。 3. 另一拖延的原因,可能跟孩子的情緒低落和抑鬱有關。 4. 孩子拖延的問題,也可跟強迫症或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有關。  
kjy13_20240225 a 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4.02.25
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
隨著互聯網十分流行,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愈來愈普遍。社交媒體讓使用者在一平台上,互相交流文字或多媒體訊息,從而建立溝通和關係,是面對面社交以外的另類社交溝通。市面上流行不同種類的社交平台, 青少年只要有手機,便很容易隨時隨地加入使用。但是,有些青少年花太多時間在互聯網的社交平台上,令家長都十分關注。表面上,社交平台可令青少年擴闊他們生活中的社交圈子,但這些始終是虛擬平台上的溝通,過程中可能存在不少問題,而青少年未必留意到這些潛在情況,這也是家長在管教時需要留意的。   當青少年長期使用社交平台時,家長和教師應該教育他們需要留意的地方。首先, 需要提醒青少年學習分辨資訊的真偽,假如青少年在這方面有困難時,需要跟家長或教師詳細討論。另外,社交平台可以出現一些假帳戶,假如不小心相信了這些帳戶,容易分享個人資料,有機會導致網絡詐騙的危機。家長和教師應該提點青少年需要提防網絡詐騙的情況,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或將個人的重要資料交給陌生人。   假如青少年持續使用社交平台,可能出現成癮的行為,青少年花太多時間在社交平台上,以致忽略了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事情, 這對他們的學業、家庭和生活構成嚴重的影響。此外,青少年有機會受到別人的說話和分享影響,例如曾經有青少年發生傷害自己的行為,然後把有關照片上載至社交平台, 這有機會使其他看到的人出現情緒上的困擾,也擔憂其他人可能會模仿有關行為,作出其他傷害自己的行為。社交平台上的資訊可能沒有嚴謹的監管,而青少年很容易接觸到這些平台上不同的資訊,有機會對他們個人的心理發展構成影響。因此,家長和教師應該教育孩子如何妥善運用社交平台,避免出現成癮或其他問題。     重點: 1. 需要提醒青少年學習分辨資訊的真偽, 假如青少年在這方面有困難時,需要跟家長或教師詳細討論。 2. 社交平台可以出現一些假帳戶,假如不小心相信了這些帳戶,容易分享個人資料,有機會導致網絡詐騙的危機。 3. 假如青少年持續使用社交平台,可能出現成癮的行為,青少年會花太多時間在社交平台上,以致忽略了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事情。
kjy13_20240225bf
400 400 愛童心
愛童心
2024.02.25
培養正向親子互動,讓親子關係增溫
從小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除了有助孩子的身心發展,亦有機會影響孩子將來能否與人建立正面健康的人際關係。與孩子建立關係需要不少耐心和時間,家長在與孩子互動溝通時,可參考下列三個小貼士, 使你們的親子關係更加緊密!   1. 專注陪伴 陪伴不單是身在孩子的旁邊,心亦要專注地在孩子身上。放下手機, 專心一意並帶著不批判的態度聆聽, 陪孩子聊聊他╱她有興趣的話題或事物,定能讓孩子更喜歡和父母互動。   2. 換位思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當與孩子有衝突時,不要先指責或拒絕孩子,試試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事件,學習先接受及同理他╱她的感受,當孩子覺得自己的情緒被接納和理解時,就會冷靜下來,這時再與孩子溝通便會更為有效了。   3. 與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緒 家長除了聆聽孩子外,也可多與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即使有負面情緒,亦不妨坦白告訴孩子,讓他╱她知道大人和小孩一樣,有情緒是十分平常的,重要的是以正向的方式去管理情緒。家長是孩子學習的模範,自我分享能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拉近親子的關係。   親子互動溝通是需要不斷學習及練習的,希望家長在下次與孩子互動時,嘗試運用以上三個小貼士,幫助你與孩子的關係更進一步!  
標籤:
kjy08_20240128_f
400 400 喜樂小學投稿
小學投稿
2024.01.28
喜樂幼小 - 文章
記運動會精彩的一幕   我帶著疲倦的身軀回到家裡,躺在沙發上,回想今天運動會精彩的比賽,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比賽是——師生接力賽。   今天天朗氣清,我們在九龍仔運動場舉行運動會。當我進入運動場,看見很多同學已經為比賽作準備,同學們有的在練習口號,有的在做熱身,有的在準備啦啦隊打氣工具,熱鬧非常。   在整個比賽項目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比賽——師生接力賽,因為今年是華德學校六十周年,特別為此慶典而設的一項比賽。當陳燕老師為我們宣佈有哪些老師參加比賽時,我心想:董老師必定有份參加,當我回過神來,聽見曾詠恩老師的名字,我們都感到十分驚訝,因為曾老師在我們的心目中比較文靜,想不到她竟參加師生接力賽。   學校挑選了三至六年級的同學和老師一起進行比賽,每組有四名學生加上一位老師,每人負責跑五十米。開始比賽了,大家的情緒都非常高漲,不斷叫喊著各老師的名字,並給他們打氣加油。到最後一棒,各位老師用盡全力向前跑,在場所有人都十分緊張,究竟是哪一組可以奪冠呢?衝過終點時,歡呼聲震耳欲聾,結果由羅紹文老師那組勝出。   我躺在沙發上,回味著運動會的點點滴滴,真希望明年的運動會快些到來。   蔡麗明   華德學校   5A   八達通的自述   我的身體方方的、薄薄的,我是誰?我是一張「八達通」。   我的種類有很多,例如:成人八達通、小童八達通、長者八達通等等。除了一張張卡,你有看過人們把手錶拍在感應器上,發出「嘟」的一聲嗎?那手錶就是我的妹妹,她叫「八達通手錶」。   你想不想知道我付錢的時候會怎麼樣?付錢的時候,我的身體會變得十分虛弱,因為人們把我的「糧食」都花完了,這會使我再也「動」不了。人們會叫我的「糧食」做「錢」,當人們幫我充值「糧食」, 我的身體就會變得強壯,因為我體內越多「糧食」,我就越能活動自如。   我也可以用來坐交通工具,坐車坐船、作學生出席證明卡等,我有很多功能。你說我是不是神通廣大?雖說我很厲害,但說到底也是人類把我發明出來的,所以人類才是最神通廣大的!   李珀睿   荃灣天主教小學   4B   親親大自然   現今的都市生活繁忙,大部分人都沒有時間去親親大自然,常常「機不離手」,引致很多健康問題。其實多到郊外走走除了令身體更健康外,還有很多益處,現在我來說說親親大自然的好處吧!   首先,親親大自然能夠放鬆心情,減少你在日常中的壓力。有研究發現,在大自然中體驗的氣味可以使我們感到放鬆、快樂和心曠神怡。我們可以透過自然界的療愈能量,來改善身心健康。親親大自然時就把所有的煩惱都拋諸腦後,達至放鬆心情的效果。   其次,親親大自然不但可以放鬆心情, 還可以鍛煉身體。透過親親大自然進行適量鍛煉,有助增加肌肉彈性、强化骨頭和關節,從而減低關節負擔及骨質疏鬆的風險。經常親近大自然,更可以呼吸新鮮空氣,真是一舉兩得。   親親大自然,除了有以上兩個優點外, 還可以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增進彼此的感情。家人平時可能會上班或會與你分隔異地,很少能和家人相處,去大自然可以一起享受快樂時光,可以一起踢足球、玩飛盤、放風箏等,從而令大家的關係和密切。   總而言之,親親大自然既可以放鬆心情又可以鍛煉身體,更可以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快放下手中的工作,來親親大自然吧!   薛竣禧   長沙灣天主教小學   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