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a-20120205_0
icon29
校園 FaceBook
2012.02.05
也談家長教育
  近這十年以來,世界各地均掀起家長教育的熱潮,學校紛紛舉辦不同形式的家長座談會或工作坊,由培育孩子到各學科的學習、到飲食習慣等,均在選題之內,實在目不暇給。至於香港,某些大專院校為老師開設家長教育的課程,或坊間為家長們,私人開辦的工作坊等,學校方面又如何?是否舉辦家長講座或工作坊,就是推動家長教育?惟我多年以來的所見所聞,家長教育其實不只於此。 首先,學校常與家教會合辦的家長工作坊,但這只是基本工作。放眼四周,每所學校因應環境不同,各有所取,多選取「提升或處理孩子的情緒智商」或「管教孩子的日常方案等」為熱門題目,可見年輕的家長對養兒育女的基本功,仍有待發展。所以學校應與家教會多討論各校的環境現況,那些是急切的、要補救的?哪些是預防的、著重教育意味的?可分預防及補救兩個路線發展。 預防的工作較重要。學生有個別差異,或於各個階段有不同表現,家長亦復如是。學校不敢教育家長,只會引導來自不同背景的家長,開放態度,重整育兒路向,可想想對子女的期望是否合乎現實,例如孩子的才華或多元智能,哪些是父母最希望發展?抑是孩子自己的興趣?接納孩子的不同,亦是家長學習的課題呢! 學校與家教會可考慮舉辦小型家長聚會,例如下午茶座、或早餐小聚等,於輕鬆的環境下,家校交流心聲,對家長有莫大的幫助。 除此以外,家長義工每天都會到校服務,義工不應只是服務學生的功能,應把握時機,建立家長的學習社群,有經驗的家長分享育兒心得,或高年級的家長分享子女學習的關注點,讓年輕的家長有所準備。家長互相支援,互相提點,亦是聯誼的好方法,何樂而不為? 放學時,總遇到家長詢問,坊間哪些課程可讓家長進修,達到「優異」家長的水準。其實家長無分高低優劣,只會分出當子女長大的同時,父母是否只是隨歲月的增長,還是智慧有所增長,正如學生、老師和校長,每人都要恰如其分,做好自己,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我想,天主也喜歡我們這樣吧!  
kjy16a-20120115
icon29
校園 FaceBook
2012.01.15
愛 在焦慮蔓延時
  早前報章有這樣的報道:「為兒爭入名校  莽父天橋危站」。話說一名焦躁父親為兒子升中問題,大吵大嚷,危站在天橋上,引至中環交通大亂。看到這消息,其過激行為實在不敢苟同,但也明白現代城市人普遍均承受不少壓力。這個父親愛子情切,表現失控,顯示都市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處理情緒的壓力,確是正在走到臨界點了。 遠的不說,就以香港學校每天發生的事情,均可看到家長對子女的愛已超乎想像了。友校校長分享以下趣事:妙君是三年級的學生,每天其母午膳時就出現在校門,嚷著要上課室探望妙君,看她吃飽沒有,又或者要親自餵她吃完整碗飯,才會安心離開。 就讀二年級的志誠,沒有這樣「關懷備至」的母親,反而有過分焦慮的父親。這位父親過於緊張志誠的功課,每天下班回家,第一句說話就是:「志誠,完成好功課沒有?」若還未做妥,他就得如熱窩上的螞蟻,跟著就連晚飯也不吃,陪著志誠由頭到尾重做一次功課,寸步不離才安心。翌日,志誠父親準會搖電話給班主任,投訴功課量太多,又或者訴說自己的壓力,不知如何教導孩子;但志誠的成績一直在前十名位置,而且每天有幾位補習老師跟進…… 另一校長訴說以下故事:身型嬌小的安寶果真是「寶貝」,安寶的媽媽開學第一天,就向體育科主任申請,勿讓其女兒參加體育課(其實她並沒有病痛),原因是怕她流汗,就連步行上樓梯也反對,擔心她捱不到,上落要乘電梯等,主任聽著也無可奈何。 中學方面,也聽說過家長擔心兒子自我照顧能力弱,堅持要陪同住進教育營;也聽說過家長就足球比賽中,看見其子被同學撞跌,就氣沖沖跑到球場上,要找別人晦氣。 今天,出席一個教育分享會,與會的大學講師提及現今大學生的家長,他們要誓死出席所有迎新活動,代其二十歲的大男孩寫筆記、錄音、拍照,務求為兒子準備入學所有事,又或者考試後投訴教授,給予其兒女評級太低,還有許多不可思議的表現都會發生…… 當愛在焦慮蔓延時,孩子其實有沒有感受到愛?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對待別人亦應如是。    
kjy02_20110918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09.18
化雨春風 滋潤幼苗2
  聖言引路,常懷童心

第一次嘗到當教師的滋味後,輾轉間,梁長才回到母校聖若瑟英文小學任教。除了教授術科外,他也負責聖經課,更在晚上兼讀教理班,從那時起,他培養每晚讀聖經的習慣,至今從不間斷。梁長才的笑容能感染身邊的人,他坦言從聖經和祈禱中獲得平安和力量,看到頑皮的學生也不會皺眉,只會微笑。 
多年來,他身兼教區教理委員會兒童信仰培育組召集人,為兒童設計有趣益智的宗教遊戲;他嘗試了解學生的需要,設計方法刺激學生的思維。梁長才喜歡從生活中尋找靈感,然後應用於課堂和課程設計中:「怎樣將福音的信息與兒童的生活經驗連結起來?我愛以互動的教學方式,如加入遊戲和手工藝等元素,把福音的信息具體而活潑地傳遞給學生。」有一次,梁長才教導學生摺紙,以手工紙摺成衣服,傳達『穿上了基督』(迦拉達書3:27)的信息,他說:「天主常常透過學生帶給我信息,那次活動中,我問學生:為甚麼我們要穿上基督?他們立即回答:因為基督是最完美的!他們的答案令我驚喜,兒童就是這麼率直、純真。」 
擔任校長後的梁長才特別關心老師們授課時的需要,他是教區教理講授訓練課程的導師,經常接觸宗教科老師和主日學導師,他說:「我盡力幫助老師找到方向,在課堂上實踐他們所學的教學理論,讓學生得益更多。」 
梁長才的親戚——那位在義學任教的伯娘、一位在小學四年級時的班主任和創辦聖若瑟英文小學的孫保祿修士(耶穌聖心門徒會會士)對梁長才做人處事的態度,產生深遠的影響。他感恩地說:「孫修士十分疼愛學生,從他身上,我學習怎樣關心、愛護學生。尊敬師長,當中亦包括感恩和欣賞,老師為培育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使學生懂得以愛還愛。」  
記者離開獻主會小學時,腦海裡浮現梁長才分享的小故事,令人不禁會心微笑:在上課的日子,每個早上他都會來到校內的小聖堂祈禱。學生們感到十分好奇,探頭看看校長在做甚麼,梁長才於是邀請這十多位的學生跟他一起祈禱,組成了「祈禱小天使」。每天早上,校長與學生在小聖堂相聚,為了別人的需要,師生一同祈禱。願這份師生情誼永存,並在祈禱中共融!     溫柔呵護,陪伴同行

中學時代的卓主任已感到傳授知識是十分有意義的工作。中學會考那年,在抉擇前路時,她從商的父親鼓勵她從事教育工作,她說:「我得感謝父親,他最了解我的個性,明白我並不適合從商,並支持我入讀師範學院(香港教育學院前身)。」回想起第一份教學工作,卓主任面露笑容:「我在離島的公立學校任教,那兒的學生成績平平,卻是淳樸可愛,懂得尊敬別人、愛護老師。漁民家庭的學生在放學後,更會回家帶一尾魚給我呢。」那個年代沒有電腦和互聯網,生活十分簡單,她感到那時候的兒童都很快樂,她慨歎地說:「現在,不論學業和人際關係都為學生帶來壓力,老師的陪伴和鼓勵更顯重要。」她深信在讚美中成長的兒童,會心懷感激,更懂得關愛別人。 
加入聖華學校,至今踏入第十七個年頭。細說往事,卓主任想起了一位男學生:「我剛到本校任教時,擔任一年級班主任,班中的一位學生天生身體殘缺,細小身軀接受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手術。我特別照顧他,有如自己的兒子般看待。他的媽媽十分感激我,現時每年農曆新年前,她仍會親手做蘿蔔糕送給我。現在,那位學生已經入讀大學了,看到他這麼積極上進,我也感欣慰!」  
在安穩的教學生涯中,卓主任曾離開教務數年,全力照顧子女,與子女建立親密和諧的關係。她說:「我慶幸自己作了這個決定,現在子女都長大了,他們仍願意跟我分享生活中所遇到的人與事。」卓主任身兼家教會副主席,經常與家長接觸。她與家長分享時,能確切地感受他們內心的擔憂和壓力。她感觸地說:「家長的身教深深地影響兒童的成長,當我看到學生表現行為和情緒的問題時,我會主動聯絡家長,了解情況,與他們商量處理方法。」 
在修會學校成長的卓主任難忘修女們的教導,她說:「我的啟蒙老師是一位意大利籍修女,她在宗教課上以有趣的方式教導我們,我十分喜愛她。修女們帶領我認識天主,在中學時期,我參加修女主持的慕道班,並於中三時領洗成為教友。」卓主任得到修女們的恩惠,這提醒她身為教友的福傳使命,她是學校靈育組的一分子,除了帶領基督小先鋒的活動外,她亦負責學生領禱和讀經部份。 
新學年,新開始,天主教聖華學校於本學年獲教育局批准開辦兩班一年級,顯示該校獲得家長的信任和肯定,教職員都感到鼓舞。卓主任感觸地說:「老師陪伴學生和家長一起成長,那份滿足感很大。我願看見家長與子女和諧相處,這些小幼苗才能健康地成長。」(仨)  
kjy07_20110918
文圃新苗
2011.09.16
你好嗎?大自然!
我和樹林已是一對熟悉的好友。無論是欣欣向榮的春天、晴空萬里的夏天、金風送爽的秋天,或是大雪紛飛的冬天,我和她都是那樣有緣。 
初搬到小屋時,正是一個鳥語花香的春日,樹林一片青葱,百花爭妍,鶯歌燕舞。我目睹這萬紫千紅的樹林,忍不住擁進大地的懷抱。一陣柔柔的東風吹過,撫摸著我烏黑的長髮。鳥兒吱吱喳喳為樹林演奏,蜜蜂嗡嗡地為花叢歌唱。綠草如茵的樹林就是溫柔的母親,花叢則是貌美的少女。踏入六月,就是炎炎夏日,四面八方都果實纍纍,是大自然給我準備的嗎?我津津有味地在大自然的大傘下,品嘗著鮮果,既甜又酸的呢!是果實姊姊也能體會我的心意,造出鮮甜的果實?是泥土公公也能明白我的思想,養出可愛的果實?忽然,頑皮的雲弟弟捉弄大地,下起傾盆大雨。可是大地一點也不怒,因為雨水使他肥沃健康。此時,蜻蜓出來繁殖,蝌蚪在水中集合,蝸牛退回自己的「居所」。我不怕弄髒裙子,跑出去欣賞大雨合唱團表演。「嘩啦啦、叮叮咚咚、淅瀝淅瀝!」女高音、男中音、童高音都合唱起來。 
樹姊姊染了頭髮,有的金黃色,有的橘黃色,有的鮮紅色。原來已是落葉的季節 —— 秋季。雖然她的頭髮快要掉光了,但她說過,白雪將會給她戴上白茫茫的假髮。我每天在換上秋裝的草地上野餐,等待冬姊姊的來臨。漸漸地,天氣轉冷了,下起漫天大雪,百花凋零,死氣沉沉。可是仔細一看,皚皚白雪的園子中,竟然長滿紅艷艷的草莓。湖泊全結了冰,彷彿一面鏡子。小草也結了冰,踏上去「嚓嚓」聲的,十分悅耳。 
兩個月過去了,突然冰湖上小魚探出頭來,好奇地看了四圍萬象更新的景物,草地換上一身綠衣裳,樹木長了一把綠頭髮。松鼠們議論紛紛,兔子們有說有笑。你知道為甚麼嗎?原來牠們有了一批活潑可愛的小孩。 
樹林啊!你給我那麼多的歡樂,那麼多的驚喜,那麼多的回憶!我不禁由衷地稱讚你,感謝你!

   陳咲翔     聖諾撒聖家學校     六B     咲翔同學這篇文章寫得熱鬧、樂觀而充滿了生命力。 
文章的前部份,令人產生一種感覺:形容詞、成語太多,手法上,「擬人化」似乎也未見新鮮。但讀下去,不禁驚喜起來。 
作者寫秋季轉為冬季,樹木顏色的轉變很特別:「她的頭髮快要掉光了,但她說過,白雪將會給她戴上白茫茫的假髮」。在擬人化方面,摻入了自己的寫作特色。我尤其喜歡在季節的交替中,融合了生命的孕育和傳承,例如寫到蜻蜓繁殖、兔子生小孩等,好一派熱鬧的景象與樂觀的情緒啊。某些細節,文章都注意到了。例如下雨的聲音、小草結冰時踏上去的聲音,白皚皚的大雪和紅艷艷的草莓,兩者的顏色形成強烈的對比等。這些細節使短短的文章有了音響、色彩和動感。 
普通的寫景抒情文章能寫得這麼「陽光」、樂觀,洋溢著開朗個性和活潑的生命力,很不容易。陳同學,請繼續努力。   

香港兒童文藝協會會長  黃東濤(東瑞) 佳作點評,由兒童文學創作比賽資深評判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