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30604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06.04
瑪利諾中學 林琪欣 林栢欣
姊弟倆並肩抵壘 互相勉勵
在瑪利諾中學就讀中四的林琪欣,及與她同校的弟弟、就讀中二的林栢欣,皆是香港壘球代表隊成員,二人並肩學習壘球,一起練習、進步、成長。他們均表示,在運動中找到自信與滿足感,也會為求進步彼此勉勵。   兩姊弟在參與壘球以前,早已於小學一起打棒球, 姊姊琪欣在小學四年級開始參加,栢欣則由二年級開始,琪欣表示,最初是母親在補習社見到棒球興趣班的宣傳單張,被棒球運動服的造型吸引,於是鼓勵姊弟倆參與,兩人也逐漸被運動的合作與團隊精神吸引,栢欣表示,兒時也曾參與不同的課外活動,總會被父親批評未能持之以恆學習,「唯獨是棒球和壘球,我們堅持到現在。」   轉投壘球 延續運動的樂趣   冠狀病毒疫情下,對年輕人造成很大的影響,琪欣和栢欣也不例外:學校停課、學習轉為網課、棒球訓練更全面暫停,琪欣有見及此,便開始在網上找其他運動參與, 找到壘球運動,「壘球和棒球的形式相似,於是便嘗試報名參加。」栢欣放學後也跟著姊姊到壘球場,觀看其訓練,當栢欣趁著場地無人訓練時也拿起壘球拋球,「我覺得挺好玩,於是也跟隨姊姊一起參與。」   他們參與壘球後,由於已有棒球的經驗,學習壘球很快便上手,他們形容兩者的模式相近, 也是在鑽石型的場地對壘,壘球場相比棒球場細;壘球所用的球比棒球大,球棒則較小而輕等,兩者也是兩支隊伍交替進攻與防守作賽。栢欣形容在壘球運動,他每次成功擊球也得到成功感,他擅長於外野位置,他總是在外野範圍盡全力跑,以期成功防守。   林琪欣現時是U15女子壘球代表隊,林栢欣則是U19 和U15男子壘球代表隊成員,二人也是學校田徑隊成員, 琪欣參與擲項,栢欣熱愛短跑,他們認為,因著參與棒球及壘球後,提升上下肢的肌肉力量,栢欣說:「田徑訓練我腳的爆發力,令在短時間跑得更快。」至於琪欣長期透過棒球及壘球的鍛鍊,增強了上肢力量,更獲體育老師發掘,邀請她加入田徑隊,專注於擲項訓練。兩姊弟剛在中學校際田徑比賽D3第一組賽事上,為學校贏得四面獎牌:琪欣在女子乙組鐵餅奪得亞軍,栢欣在男子丙組短跑200米、400米,以及4乘100米接力勇奪三面金牌。   二人並肩訓練 彼此勉勵   琪欣和栢欣感到能夠在壘球上一起學習實在難得, 他們回家後,不時互相切磋球技與策略,栢欣認為藉著交流,有助提升技術與思考外,也能增進姊弟情;琪欣喜見得到弟弟的陪伴,使她在發展壘球運動不感孤單,她希望繼續透過港隊的操練,使自己在壘球有所成就。   瑪利諾中學過去57年由美國天主教傳教會(瑪利諾神父修會)辦學,來自美國的傳教士神父早年已把運動帶入學校,營造運動的氛圍,歷年來該校鼓勵學生參與運動,校長賴永春認為,欣賞琪欣與栢欣對壘球的熱愛,「能夠在運動找到樂趣,發展潛能。更從中發掘田徑上的才能,一展所長。」賴校長深信,運動有助青年建立良好的價值觀, 積極人生。(高)  
kjy12_20230604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3.06.04
喜樂中學 - 動態
聖芳濟各書院•宗教週   (本報訊)聖芳濟各書院本年度宗教週以「我們這一家」為主題,意思是同學在聖芳濟各書院這個大家庭中,因著主耶穌基督,是身體中的各個肢體,彼此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繫。   宗教週節目豐富,緊接著開幕典禮的是「宗座外方傳教會福傳Band Show」,龐匡泰神父、甘浩望神父、林伯榮神父、明浩峰神父、白善禮神父及巴悟神父分別以泰文、意大利文、緬甸文及英文獻唱,並分享他們的福傳經驗。此外,為了切合年輕人的風格,邀請了青年牧民委員會及Free Up Music,分別舉行中一及中二週會和高年級同學音樂佈道會,傳達福音信息。   宗教週活動中,包括中文科舉行「寫我聖言」書法比賽;中二同學於家政課堂學習烹煮腐竹雞蛋糖水,寓意富足的生命,並在中六同學busking福傳歌曲中以音樂傳遞信仰,均體現「我們這一家」的精神。該校期望透過宗教週活動,藉著天主的恩寵臨在,將福音的種子散播在各人心中。(教)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舉辦 平信徒校監校長靈修日   (本報訊)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先後為教區小學、中學和幼稚園組的學校領導人在上水聖保祿樂靜院舉辦平信徒校監及校長靈修日,邀請方濟會蔡俊源神父擔任神師,主題是「晚餐中的臨別贈言」。   藉著退省,讓參與者放下日常事務,與主相遇,在靈修培育中達到「口為心靜,心為主開,細味聖言,重新皈依,與主契合」的氛圍。   蔡俊源神父分享若望福音第13至15章,分別以三個時段研習,每時段研習一章聖言後,便進行個人默想和與主密語。蔡神父指出門徒有三類:一類是知道天主的旨意,而且實行;另一類是不知道的;而第三類是知而不行,即是知道卻沒有按天父的旨意去做,反之是「承行」撒殫的「旨意」。蔡神父提醒眾人,要清楚知道自己所作的事,如何立下榜樣,讓別人知道以基督徒身分,與人建立良好關係,更需要「愛他們到底」。   而要維持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蔡神父表示,必須多問候和溝通,並且須時常修正,即使年長或有經驗的教育工作者,為學生、為培養好人,也要與時並進,適時修正。蔡神父也認為與天主的聯繫,可以透過不斷祈禱。他分享了家人經歷多年,最終皈依上主的經驗,引證天父必聆聽且回應我們的祈禱,並按祂的時間,賞給我們超乎渴求的圓滿喜悅。(教)   梁式芝書院•宗教週   (本報訊)梁式芝書院早前一連五天舉行宗教週,以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中的「真理」為主題。   宗教週由吳小玲校長在射擊攤位遊戲中發射第一槍象徵揭幕,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活動隨即啟動。當中既有遊戲、又有手工藝,動靜兼備,滿足同學的不同喜好。而「尋找彩蛋」及「扭蛋任務」最受同學歡迎,同學樂此不疲地在校園內搜索彩蛋,並全力破解彩蛋內有關聖經的迷題,又有同學忙於尋找老師、職員或同學協助完成扭蛋內的指定任務。不論同學、教職員都十分投入參予活動。   宗教週期間,舉辦班際壁報設計及標語創作比賽,校內的信仰樂園幹事構思了多個不同的攤位活動,務求藉是次宗教週把天主的真理及基督復活的喜訊帶給校內的老師及同學,營造校園充滿喜樂的氛圍。   有中二同學參加活動後表示,宗教週內的活動有趣吸引,令她們增加更多聖經知識;負責籌備宗教週活動的信仰樂園幹事表示,當看到自己設計的活動受同學歡迎,成功感及滿足感實在難以形容。(教)  
kjy14a_20230604_f
400400中學文章
中學文章
2023.06.04
喜樂中學 - 文章
一次聖堂朝聖的體會   走進聖母領報堂的大門, 映入眼簾的, 就是一幅巨大的壁畫。壁畫上耶穌握著旗幟代表他的復活,同時他的周圍金光四射象徵著他那不可侵犯的神聖。每個人都充滿敬意地望著耶穌,他們把手放在心口上,或者捧著聖經,又或者雙手合十。有的人向著耶穌舉起一隻手似乎在傾訴著甚麼。祈禱過後,我們順著修女的指示向左右望去,看到彩色玻璃窗,陽光透過彩色玻璃窗穿進聖堂,在靜靜地訴說著耶穌死亡和復活的故事。隨後我們便去聖體堂和聖洗堂參觀,在聖洗堂那裡我了解何謂「洗禮」。把祝聖過的水倒在、灑向受洗者頭上,叫「領洗」。「浸洗」則是把全身浸入水中,然後扶起來施行。受洗是天主教和基督教一種很重要的儀式, 受洗代表著受洗者願意與主「同死」、「同埋葬」,象徵著與過去的罪惡徹底決斷,與主一同復活,預表一個全新生命的開始。我以前只是聽說過「洗禮」,但是對於「洗禮」具體要進行甚麼儀式一概不知, 通過這次參觀聖堂,我對天主教的認識更深了。   接下來我們去了聖多默宗徒堂參觀。上了樓梯的右手邊能看到一幅聖像,據介紹,為了紀念傳教傳到印度,所以畫上有些天使是印度人。而樓梯左手邊的地上有條魚,魚尾對出的地方有扇門,門上有16 幅傳教士的銅畫,他們的形態各不相同, 分別代表著每個傳教士的故事。敲三下, 穿過大門走到聖洗池邊上,抬頭一看便能看到天窗的牆壁上鑲入了幾幅壁畫,再往主聖堂裡走能發現這是一幢具現代化風格的建築物,與歐洲的教堂極不相同。轉眼間就到了聖體小堂,一進門就能把聖母抱子的聖像盡收眼底, 同時,我們也了解到耶穌的聖體和聖多默的聖髑也都存放在聖體小堂。   坐在回家路上的巴士時,我在想耶穌在人間的一個延續,他的降生和死亡,以及他為世人的救贖,都與我們息息相關。他把自己的生命和人性獻給世人,使人間充滿愛與和諧。我們每個人也都應該對天主充滿感恩之心。   梁曉婷  石籬天主教中學  2A  
kjy05_20230604_f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23.06.04
微小的願望
你有些甚麼願望?可能是到外地旅遊、得到最新型號的手提電話,或是學業成績更進一步……但今次共讀繪本中的小主角, 他的願望十分微小,只是希望住進一間有屋頂的房間, 和睡在一張床上。   一個住在印度加爾各答的小男孩,只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住進有屋頂的房間,和睡在床上。他的爸爸是個農夫,因為農作物失收,只好賣去農地和牛,最後連小屋子也賣掉。小男孩出生後不久,爸爸便去世了。男孩和媽媽相依為命,從小成了乞丐,在街頭露宿,下雨時要四處躲避,還會被人驅趕。小男孩通常在大旅館前面行乞,趁著旅客外出時上前求乞。後來,媽媽病倒了,而且愈發嚴重,男孩用盡所有錢買來營養食物給媽媽吃,還是沒有改善。媽媽告訴男孩,德蕾莎修女(德蘭修女)創立了一個垂死之家,如果能把她送到那裡,便會得到照顧,可能會好起來。兒子按媽媽的要求到街上求助,結果媽媽被送到德蘭修女的垂死之家,可惜並沒有回來,小男孩知道她已經病逝,但臨終前能得到修女們的照顧,小男孩也感到安慰。往後的日子,小男孩只能獨自面對,繼續行乞。他棲身的地方環境十分惡劣,甚至要與老鼠為伴。不久,那裡爆發了傳染病,小男孩也得了病,被送往醫院。小男孩雖然身體不適,卻因為第一次乘坐汽車而心情興奮,一直往窗外望。在醫院那裡,他終於可以住進有屋頂的房子,睡在床上,還有人送飯給他吃,這就是他夢寐以求的生活。即使外面風大雨大,小男孩也不需再害怕, 他感到無比幸福。小男孩察覺到照顧他的人,都戴上口罩和手套, 而且不讓他離開房間,他看見隔鄰的病人去世,也自知病情愈來愈嚴重,一天一位修女來了,他走到小男孩的床邊,並沒有戴上手套,她握著小男孩的手,眼裡充滿淚水。小男孩不想離開,他剛開始過著夢想中的生活,他已經沒有親人了,也不想再當乞丐……   共讀指引   我們認為理所當然、平常不過的生活條件,對於生活在極度貧困中的小男孩,卻是遙不可及。再想到他接連失去父母,得不到照料和關懷,使人更加不忍和感傷。後來他因病住到醫院去,能夠「有瓦遮頭」和得到照顧,反而讓他感到幸福。到他彌留之際,修女握著他的手,讓他有尊嚴地離去。小男孩這樣走過了短促的人生旅程,實在令人痛心。家長跟孩子共讀後,可以讓孩子知道這些故事, 並非全然虛構,同類的事情仍在發生,德蘭修女創立的垂死之家也確實存在,為的是讓貧窮無助的病人,在病重時能得到照顧,享有尊嚴,並感受天主的愛。   繪本看世界   德蘭修女在1950年創辦了仁愛傳教修女會(Missionaries of Charity),並成立了垂死病人的收容所。她走遍加爾各答的街頭,把被遺棄、奄奄一息的病人帶回收容所照顧,給予他們溫暖和安慰。德蘭修女又設立了孤兒院和庇護所,收容棄兒、傷殘病童和弱智兒童。她懷大愛做小事的精神,使人十分敬佩。直到現在,修會仍在世界各地為貧病的人服務。德蘭修女在1979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並於2016年獲教廷正式冊封為聖人。   《屋頂》   作者: 李家同 繪者: 鄭慧荷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ISBN : 9789570836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