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30416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4.16
明愛莊月明中學
推廣詠春文化 以柔制剛
(本報專題)「詠春」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明愛莊月明中學校長彭耀鈞博士師承葉問宗師的長子葉準師傅,認為詠春正好回應明愛全新的「3L」服務宗旨: 領導( Lead ) 、學習( Learn ) 、關愛(Love),「首先要了解學習功夫的原意,為自己定下可以學習的程度;學習時要有方法,了解每個動作的要求及考慮;學習功夫同時也學會容忍與包容,懷著關愛傳承中華文化。」   明愛莊月明中學本學年參與田家炳基金會資助、香港樹仁大學主辦的「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詠春師傅到校計劃」,該校是首間體驗人工智能訓練系統的學校之一,由詠春師傅到校傳授詠春「小念頭」,學生學習詠春基本拳法後,再配合人工智能的訓練系統加以練習,有效使出整套「小念頭」的詠春拳法。   柔中帶剛的功夫   彭耀鈞校長本身也是該計劃的顧問,他形容詠春功夫柔中帶剛、進退有度,期望把詠春帶入學界。其中該校參與詠春師傅到校計劃、參觀詠春拳館等,讓學生了解葉問詠春的發展歷程及基本原理及武德;詠春師傅在學界教授基本詠春拳法,其中該校學生剛於2月底到詠春體育會參觀及體驗,學生更親身與葉問宗師長孫、葉問宗師長子葉準授男葉港超師傅交流,及認識詠春體育會內的陳設,學生亦嘗試在木人樁前學習黏手訓練等。   三名中二學生盧兆祖、梁榮興及何梓楠有份參與上述計劃,他們均表示,在詠春體育會看到木人樁、未開封的八斬刀、六點半棍、牌匾刻有歷代詠春宗師多位師傅的名字、更有一尊葉問宗師雕像,有如置身於功夫電影之中,何梓楠說,曾看過葉問師傅的電影,認為詠春功夫十分有型,跟隨師傅學習後,更明白藉此自衛,保護自己。   梁榮興五歲時隨家人在佛山生活,曾學習詠春一年,事隔多年,現在再有機會學習,他說珍惜學習機會。他表示,拜訪詠春體育會時,看到牆上的牌匾, 列出師祖祖訓等訓示,令他更深刻地體會詠春文化歷史悠久,「中國文化應傳承下去,因為詠春正好代表著一種精神及生活態度。」他解釋,由詠春師傅介紹的動作,需要時間練習,不能急於求成,從中訓練他的耐性,更會集中精神,「只會專注做好拳式,不多作其他思考,學習漸久令我學會專注。」   人工智能 傳承詠春文化   要把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葉問詠春發揚光大,代代相傳,除了葉問後人努力向外推廣,透過人工智能(AI)訓練系統推廣詠春,當傳統武術與科技並行,更能具備趣味性,吸引學生學習,廣泛地向學生傳遞詠春的文化與知識。   明愛莊月明中學校內設置人工智能系統,學生可以在螢幕及鏡頭前,跟隨在影像中的葉問宗師長孫、葉港超師傅做出詠春基本功「小念頭」套拳。每完成一個動作,智能系統會即時顯示模仿動作的準確度,完成後作出評分,即使教練並不在場,學生也能體驗詠春拳的樂趣。   何梓楠認為把中國傳統功夫結合人工智能感到很有趣,以科技幫助下判斷每個動作是否標準,若姿勢不正確會作出提示,有助提升練習。盧兆祖說,參與學習詠春後,師傅提醒學生要多練習,自然提升信心,為了學好詠春,他會趁假期時到香港仔海濱長廊練跑。   把詠春設立恆常課程   負責詠春項目的老師吳家雯表示,現時參與詠春體驗與基本拳式訓練的學生,師傅會從中推薦約20位學生,日後到拳館進行為期半年共約10堂的訓練,從中發掘具備潛質的學生繼續接受培訓。   彭耀鈞校長指出,正計劃於下學年在初中體育課堂上,提供詠春課程,「若果全校學生能在中學期間,有機會接觸詠春,成為學校獨有的特色。」他認為學生持續練習詠春,有助平定心身,正好回應聖經中, 「你們的得救是在於歸依和安靜,你們的力量是在於寧靜和信賴。」(依三十15),他表示,詠春首要站得穩,「先有平靜安穩的身軀,才能出拳,這是最基本的條件。」中國功夫詠春拳是一套「以柔制剛」的功夫,以小勝大,透過黐手訓練加強手部感覺的靈活度,鍛鍊出敏捷防守與進攻能力,幫助學生身心的成長。(高)  
kjy16_20230402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4.02
順利天主教中學 夢想沙龍
推動正向教育
(本報專題)在順利天主教中學的家長晚會上,中三級的家長齊集禮堂等候子女進場之際, 學生均穿上自己從事職業的服飾,手持「成人證」,列隊進入會場。學生李嘉維的母親看著禮堂大門打開時,已從遠處見到兒子結上領呔、穿上醫生袍,李嘉維表示,「母親在我的『成人證』貼上印章,鼓勵我無忘初心,繼續以醫生作為目標。她的認許,鼓勵我要努力達成醫生的夢想。」   順利天主教中學本學年為中三級學生舉行夢想沙龍「成人禮」,學生由本學年初開始,由推動正向教育的導師,為全級學生提供合共五節的正向心理學工作坊,學生透過遊戲、心理測驗、小組討論、個人反思與個人練習等,體驗成功需具備的條件;認清自己的個性及方向; 導師運用Coaching(教練術)方式向學生提出多個提問,藉以引發學生反思自己的動力來源、人生範疇與目標。   課程中,每位學生需要製作「我的生命線」,學生計劃自己10年後從事的行業或路向。更邀請學生於夢想沙龍「成人禮」的家長晚會上,展示自己預想10年後從事的職業;學院導師為家長提供講座後,然後學生手持成人證步入禮堂與父母會面,父母在學生的成人證貼上勳章以示肯定其志向。全級中三學生於夢想沙龍「成人禮」活動中參與正向教育活動,在造型師協助下,裝扮成自己希望從事的職業:足球員、飛機師、老師、律師、醫生、獸醫、歌手、廚師、音樂人等,由專業攝影師為學生拍照;學生須拍下兩分鐘短片, 講述學生在10 年後(2033年),重返母校,分享職業、家庭生活、愛情及價值觀等感受。   努力實現夢想   「我想成為醫生,幫助更多病人,更希望成為心臟科專科醫生,我希望能醫治姊姊心跳過快的問題。」中三學生李嘉維參與正向教育活動時,發現自己很希望成為醫生, 治癒更多人,「使人人也記得我,更為家人帶來驕傲。」   李嘉維在短片中,拍攝10年後的自己:「我感謝10年前的自己,一直努力讀書,沒有被娛樂或外在事情誘惑,終達成夢想。」他為達成從醫的決心,已選定理科作為中四選修科,計劃中四暑假時申請參與醫院義工,盡早接觸醫護行業。   該校校長李婉萍指出,這一屆的中三學生,由中一開始已受疫情影響,期望藉著推動正向教育的概念,讓學生從價值觀教育了解自己,學生正值面對中三選修科目的階段,「讓學生認識自己的性格強項,更能訂定個人目標,再加以發揮,對於未來選科會更清晰。」   夢想成為國家運動員   「2033年的我,正在中國國家羽毛球隊當女子單人及雙人的正選主力,同時正修讀北京體育大學與香港體育學院合辦的運動訓練教育學士學位課程。」中三的郭懿晴在「成人證」上,貼上她的羽毛球運動員造型照,旁邊寫下她未來10年的人生:中四考入香港體藝學院接受羽毛球訓練,繼續在順利天主教中學學習,大學已是香港羽毛球代表隊成員,並在香港中文大學修選體育學學士,希望終有一天成為中國國家羽毛球隊隊長。懿晴說, 為能圓夢,早已加入校內的羽毛球校隊,也努力參與校外的球會訓練。   另一中三學生陳鎧童自幼稚園開始學習武術,擅長中國傳統武術龍形, 小學時跟隨師傅表演武術,對於習武, 她認為外界視武術為暴力、打架、容易受傷,甚少認為武術可以保護自己、增強體格的好處,故此她一直甚少說出自己希望成為武術教練的夢想。本學年參與正向心理學活動後,懿晴從中發現自己始終也鍾情於武術運動,這次活動讓她終於鼓起勇氣向別人說:「我長大後想成為武術教練。」   家長陪伴孩子成長   在「夢想沙龍」成人禮晚會,校方揀選部分學生短片於會上播放,「正向價值是學生透過尋找目標,帶出正面的信息,為達到目標,會認清自己。當學生懷有希望時,自然流露出堅毅與不放棄的精神。」梁翠茵主任指出,學生從活動中反思生命的意義與使命,邀請家長前來見證,是對學生發展自己時的肯定,「家長對子女說的一句話很重要,讓學生感受到家人的陪伴與支持。」   李婉萍校長肯定價值觀教育能幫助學生成長,校方計劃明年再為中三學生舉辦「成人禮」活動。孔德文副校長指出,學生在尋找目標前,曾為中三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不少學生對於個人的具體目標感到模糊,學生接受正向價值教育後,培養正面思維外,也加強學生認真思考個人目標。(高)  
kjy16_20230326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3.24
元朗天主教中學
飛盤運動 培養公平競技精神
(本報專題)一項沒有裁判,融合了美式足球、曲棍球、足球、籃球等得分的團隊運動「終極飛盤」( Ultimate Frisbee),是元朗天主教中學過去10年來發展的運動之一,歷年培訓了逾70名學生參與,當中更有學生成為香港隊,現仍也在該校擔任飛盤教練,薪火相傳,向學生傳承公平競賽與團結的飛盤精神。   元朗天主教中學飛盤校隊於2013年成立,當年成為全港首支華人學界飛盤校隊。現時飛盤校隊共有19名隊員,教練及助教也由舊生擔任,黃見儀校長指出,由舊生兼港隊運動員向學生教授飛盤技巧,成為學生模範,「舊生與學生同行, 這份陪伴也能加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沒有裁判 彰顯體育精神   飛盤爭奪賽(Ultimate Frisbee)又名為「終極飛盤」,兩隊對賽時設進攻及防守,隊員透過跑動和傳接飛盤把飛盤傳送至得分區(End zone)才能取得分數。   進攻的一方手持飛盤時,運動員的重心腳不能移動,持飛盤時間也不可超過10秒, 否則犯規便要攻守交換;至於防守的一方, 防守期間不能觸碰對手攔截飛盤,要阻止對手傳盤,可以趁著對手傳出飛盤在空中飛翔時在空中截盤或拍落飛盤,或是對手進攻時漏接、飛盤落在地上、傳盤出界、出界接盤等攻守互換。   何家健老師於1 0年前把飛盤運動引入,他表示,飛盤比賽不設裁判,靠著雙方自律地持守公平進行競技,從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及良好的體育精神與態度,「不論是對方或自己犯規,也需要兩隊自行討論裁決,當自己犯錯,便要主動承認錯失,從錯誤中作出改善,學生從中學習溝通,避免再犯。」   何Sir帶領飛盤校隊已10年,見證著學生從飛盤運動中成長。現時飛盤校隊教練、香港飛盤代表隊成員陳樂瑤是該校舊生,亦是首屆參與飛盤校隊的一員,她表示,本身喜歡打排球,後來見到同學玩飛盤的技巧感到很有趣,於是在中四下學期開始參加。她對於這項運動愈來愈投入,中六畢業後更獲選為香港飛盤隊成員一直至今,現在也投身與運動相關的行業,同時在不同的學校擔任飛盤教練以作推廣。   飛盤運動鼓勵學習   疫情前,該校的飛盤比賽成績不俗,於2019學年在第一屆全港中學飛盤聯賽第一站(高級組)奪得碟賽冠軍;飛盤校隊也曾到天主教的小學進行飛盤活動推廣,何Sir 表示,從中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自我價值,並提升學校形象。   飛盤運動在一般華語學校並不普及,參加者多來自國際學校,黃見儀校長觀察到,引入西方運動同時訓練學生的英文會話自信心,她說:「學生在賽場上面對大部分也是以英語為母語的運動員,無形推動學生主動說英文的能力。」   本年一月底舉行的全港學界飛盤比賽2023(冬季賽),正好讓隊伍展現團結與自信。教練陳樂瑤形容,該校首場對壘的隊伍,正是學界實力最強的一所國際學校,原以為會大比數落後,結果即使最終落敗,也只是相差一分,該校在整個賽事獲得第五名,她表示,對團隊而言別有意義。   運動促進友誼   中三學生趙博誠於比賽期間,曾與對手爭持是否成功得分時情緒顯得波動,幸得隊員一直大聲提點他冷靜行事,最終也能完滿解決,「飛盤比賽不設裁判的規則,讓我更明白誠信與公平的重要。」   「PP,Mission!PP,Mission!PP, Mission!」隊伍圍圈手持飛盤,在隊長帶領下一連三聲喊叫口號,兩個「P」分別是指Perfect(完美)及Professional(專業), 鼓勵隊員在賽事中持守的使命。飛盤隊隊長、中五級學生劉昊霖由中一開始參與飛盤隊, 當見到隊員成功防守, 他便會高呼「Nice D(defence)」;即使失去進攻權, 也會即時鼓勵隊友「good try」。他認為從失誤中學習也是爭勝的先決條件,「只要謹記錯失避免再犯,相信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賽後兩隊會圍成一個圈進行Spirit Circle 環節,兩隊成員梅花間竹的排列圍成圓圈, 先由隊長代表校方表達意見,隨後各人互相交流,劉昊霖說:「當中分享對賽事的感受,值得欣賞、學習與改進的地方。」交流過程中結織新朋友,促進社交能力。   訪問當天,學校課後正是聯課活動日, 在多項活動中設有飛盤訓練,兩名舊生兼助教陳家熙和葉耀宗早在學生下課前已回校準備,他們表示喜歡與學生成為同行者,每次訓練時一起切磋飛盤技術,葉耀宗表示,藉著飛盤提升自己的表達技巧,「讓同學易於明白飛盤運動並不困難,從中吸引更多同學參與。」   中二學生丘春天本學年加入飛盤隊,他說隊伍的團結與互助,令他愈來愈投入校園生活,他最初以為高中學生對低年級學生很冷漠,「但是在飛盤隊感到有如家人,隊友樂意幫助我提升飛盤技巧,耐心及有耐性向我教授姿勢與傳接飛盤的技巧。」   黃見儀校長看到飛盤運動要求的公平與公正,彰顯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講求的「真理」,展現校訓「地鹽世光」,「相信所有學生也有才能,飛盤也是其中方式,讓學生盡展所長,展現活力的人生的積極態度。」(高)  
kjy16_20230319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3.17
保祿六世書院 音樂與藝術
打造屬於學生的校園
(本報專題)藝術是世界語言,可以將陌生人連繫起來。保祿六世書院近年給校園注入藝術氣氛:由學生把鋼琴粉飾成藝術品;學生的藝術品在校內隨處可見;她們更可以在校園的不同角落彈奏樂器;邀請學生觀察校內具創作潛力的地方, 塑造出一個由學生作主導的校園。   中二學生謝淨翹近日在放學後, 趁空閒時走到鋼琴前, 放上琴譜, 開始彈奏動漫樂曲《千本櫻》,樂曲節奏明快,鏗鏘有力的曲調一直在走廊迴響,吸引同學和老師圍觀,也引來校長梁以豪前來欣賞,淨翹說:「有時彈琴時,在鋼琴的倒影見到梁校長的身影,同學也笑說我們無意中召喚了校長出來。」   該校近年透過音樂與藝術,讓師生打成一片,梁以豪校長表示,當學生彈琴時,讓他在處理忙碌的校務中稍作歇息,「只要有學生在禮堂外或在四樓走廊彈樂器,我便會在校長室聽到音樂。」   由2021學年開始,校方先後購入四部鋼琴,後來也添置木結他等樂器,置於校園不同角落,上學年,學校邀請學生藝術大使把鋼琴粉飾成藝術品:例如位於地下靠近小食部的鋼琴,琴面繪畫了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內的《睡蓮》;音樂室外的鋼琴畫上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高的《向日葵》;禮堂外的鋼琴繪畫了梵高的《星夜》;在四樓走廊盡頭的鋼琴上,畫上由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   學生參與建設校園   擔任藝術大使的中三學生譚晴與另外五名同學合力為音樂室外的鋼琴臨摹梵高的《向日葵》,譚晴說,在琴身畫稿及上色, 每次落筆也擔心畫錯,故此每一筆也要小心翼翼,最終能完成作品,也令她感到滿足。「我很喜歡學校設有多元化的活動,也是我自小學已渴望入讀該校的原因。」她說成為藝術大使,讓自己發揮所長,她一直鑽研大提琴,熱愛古典音樂,現在有機會粉飾鋼琴,愈來愈多同學前來彈奏也令她重拾彈琴樂趣。   剛在2月,中四學生梁夢潔有見學校的木結他需要Capo(轉調夾),便主動向校長提出幫忙購入了四條Capo,方便同學即慶演奏。夢潔約在兩年前學習結他,自從校園設置樂器後,她不時與同學夾歌,老師有見她這般投入,鼓勵她參與歌唱比賽,她參賽時以結他伴奏自彈自唱。她表示,音樂能讓她放鬆心情,紓緩學習壓力。   藉著音樂福傳 中五學生兼教友黃汶羲是天主教同學會的主席及藝術大使,她平日在學校集會,或是學校舉行的宗教禮儀擔任司琴,她自去年起,定時在四樓走廊的鋼琴前,教導師妹彈奏彌撒曲,「我明年便要考公開試,希望仍在學時能找到更多同學擔任司琴,也藉此福傳。」   音樂科主任張雅穎博士認為,任何學生也可以在校園內隨心彈奏,使校園充滿著愉快的氛圍。她說,自去年相繼在校園設置鋼琴,本年添置了16部摺疊式數碼鍵琴,讓中一及中二學生在音樂課學習鋼琴,她希望將鋼琴普及化,亦有本身懂得彈鋼琴的同學,互相切磋琴技。   校園張貼藝術貼紙   藝術大使發掘校內可以創作街頭藝術的地方, 身為藝術大使的中三學生賴嘉瑤,與同學在校園有蓋操場旁邊的護土牆,貼上飛行中的超人擊毀牆身至出現的裂痕,「能夠把一直視為缺陷的地方,花點創意加以修飾,便可以使校園充滿趣味。」校園裡不難發現街頭藝術的蹤影,例如某樓層的樓梯位置,將The Simpsons的動畫角色與掛在牆身的滅火筒連成一體,變成了揹著滅火筒的消防員;往下行時,會發現玩滑阪的動漫少女;或留意地面,會出現美國動畫Tom and Jerry的傑利鼠在細小的洞口揮手。   視覺藝術科科主任莊傑雄認為,學生善用創意,細心留意周遭環境,在校園展現街頭藝術。   藝術護照鼓勵學生參與   莊傑雄指出,該校由2021學年起,每位修讀視覺藝術科的中一至中三級學生獲發一本藝術「護照」,本學年以「視覺和表演藝術之旅」為主題,鼓勵學生參與校內或校外的音樂或藝術,以營造藝術和音樂友善的校園環境。   另一藝術大使、中二學生湯穎晞自幼已熱愛繪畫,她剛於去年獲西班牙國際青少年藝術節中國分賽區銀獎,以及本年初獲威尼斯國際青少年美術大賽銀獎。在她的藝術「護照」內,已有數個蓋章,以表揚她在校外參賽的成果,她說,得到學校的肯定,讓她感到榮幸。   梁校長觀察到學生各具藝術才華,透過天主教教育其中的核心價值「家庭」,希望學生也視學校為家一樣,建設校園。   「校園是屬於學生的,不少地方學生也可以自由地參與。」梁校長說,學生可以隨意到音樂室玩樂器;也可以在空餘時到祈禱室靜下來;近年,該校在校園的不同角落放置鋼琴及結他等樂器,供學生使用。   保祿六世書院由2021學年開展的三年發展計劃,當中以自主學習作為培育學生的方向,校方提供不同學習機會,再由學生自主發掘學習樂趣。梁以豪校長說,藝術發展正好展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表現,老師也不時提供藝術比賽或資訊予學生參考,「希望學習是由下而上,由學生自發參與的,潛移默化地,可加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