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6_20200628s
DoctorSSworkerParentsHeart
醫.社父母心
2020.06.26
自我醒覺如何培養及其重要性
今次談的自我醒覺(自醒)並不是甚麼高深的題目,其實只是培養孩子的善惡心,知道甚麼是應該做,甚麼是不應去做。況且在今天是非很難判斷,要培養孩子的自我醒覺能力更見重要,而且非常困難。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為甚麼有些孩子犯錯以後,好像毫無悔意?而且屢次再犯,雖然家長和老師已提點過他,但情況依然,沒有改善。那就是欠缺了自醒的能力。還有最普遍的情況就是讀書不起勁,家長幾經提點,情況依然。 那麼,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自醒能力?首先,家長先培養孩子有良好的價值觀,家長就要問一下自己,我有沒有在孩子面前樹立良好的榜樣,我曾經講過:怎樣的父母就有怎樣的孩子,我們要孩子有持之以恆的毅力,家長就不可以虎頭蛇尾; 我們要孩子有健康的生活,家長在孩子面前就要謹慎言行,不抽煙,不說粗話,吃東西也要小心,免得孩子模仿你的壞習慣,久而久之,孩子就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你已經為孩子的自醒能力行了一大步。 其次,家長可能在不知不覺的時候,說了些不應該說的話,例如:讀書根本沒有用,念完大學也找不到一份好工,錢又賺得不多。雖然那是鐵一般的事實,但孩子未必明白個中原因,他會以為讀書真的沒有用,於是放棄努力,便成了班中的失敗者。當家長講了一些負面的說話,必須向他們解釋個中理由。 因此,家長在培養孩子的自醒力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家長的每個行為,每句說話,都深深地烙在孩子的心中;有家長會問,在一些大是大非的事情上,家長知道如何處理,但一些模稜兩可的情況下,家長又如何處理呢?那麼,家長可以請教一些專業人士,聽聽他們的意見,甚至可以翻查一下教會的社會訓導,甚或一些神父主教的講道,家長必有特別的收穫。 很快暑假就到了,本專欄也要暫停一下,希望暑假後可以再和大家見面。 徐邦雄 自我醒覺(Self-awareness)是生活中的重要一環,這是一種對自己關注的能力,說來容易,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很多時候,我們在生活中只顧處理身邊的事情,卻忘記了自己身體的需要,例如長時間沉迷上網打機而導致缺乏休息,以至日間難以起床,日間活動時的精神和效率大受影響。另一例子是孩子喜歡吃零食,如薯片、蝦片、糖果、朱古力等,一開始吃便停不下來,於是長期便導致體重增加,也少吃了正餐。以上是某些行為例子,使自己過度投入某種行為,而忽略了自己的身體。 有較好自我醒覺的人,會較知道自己身體的需要, 及愛惜自己的身體健康。他們會較重視生活中的平衡, 例如工作和生活是否取得平衡,會較注重睡眠是否足夠以及睡眠的質素,也會多加留意飲食營養的平衡。身體和精神心理有著密切的連繫,注意生理健康的同時,也要留意自己的情緒,例如情緒是否處於低落狀態,有沒有過分焦慮和擔憂,有沒有情緒高低起伏的情況。自我醒覺也包括個人對環境變化的反應是否適當,會否反應過度,或會否反應遲緩等。 近年靜觀(Mindfulness)訓練被廣泛應用於處理壓力和精神心理障礙方面,在靜觀訓練中,需要培養醒覺的態度,專注於自己的身體,細心觀察身體的需要,不分心在其他無關重要的事情上,假如發現身體上有何不適,便要接受這些情況,需要活在當下,好好經歷和珍惜生命中的每個時刻,留意自己的身體需要,跟身體建立緊密的連繫。這種狀態可透過不同的靜觀練習而達到,例如身體掃描、靜觀呼吸,靜心步行、靜觀飲食等。定期進行這些靜觀練習,對培養自我醒覺有很大幫助,也對身心健康有益。 黃宗顯  
kjy13_20200621s
DoctorSSworkerParentsHeart
醫.社父母心
2020.06.19
孩子的創意可以培養出來嗎?
在某次活動之後,一位年輕的社工問我,對他辦這活動的意見怎樣?我回答他說:做是不錯的,但似乎這活動的創意不足,只是循著前人的腳步,重覆再做一次,為何不仔細想一想,以前人的經驗,加上自己的創新意念,重新包裝,成為一個新的項目。年輕社工兩眼一轉,好像不甚明白我所說的。的確,因循著過往的經驗,重覆著前人的工作,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出錯的機會很微,但缺乏創意卻不是一位好領袖。今日社會需要的是有創意的人材。 同樣,有家長問我如何培養孩子的創意?這位家長明白在今日社會創意的重要性,但她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創意不夠。 欠缺創意的孩子是一個服從的孩子,他會跟隨著長輩的意見做事,就如那位年輕的社工一樣,跟著他人的步伐前進,肯定不會走錯。很多家長亦很喜歡這類的孩子,他不會違反父母的意願行事,但老實說,卻埋沒了孩子的創意。 我的意思不是任由孩子胡作非為,而是在指定的規範之下,讓孩子想想他可做的是甚麼?在一些有關孩子的事情上,問問孩子的意見,例如:制訂不用上學時,在家學習的時間表,因為他有份參與制訂,他才有興趣依著去做。有時孩子可能天馬行空地去想,想出不著天際的情況,家長就得要提醒他們:他們要跟著他制訂的計劃而行, 如果太天馬行空,他得要考慮自己能夠做到嗎?  還有,家長對孩子一些具創意的意見,不要立即予以拒絕,這樣會扼殺了孩子再給意見的慾念,如果家長覺得孩子的意見沒有殺傷力,不妨接納他的意見,讓他試試,如果可行,應同時給予適合的讚賞,孩子才有動力去運用自己的創意。 試想一想,如果孩子每次提出的意見,都被父母拒絕,他怎會有動力再提意見呢?同時他的創意也被扼殺了。的確,孩子的創意是培養出來的,而去培養的人是父母,所以, 父母給予孩子的創意空間有多大,直接影響著孩子日後的創意能力。 徐邦雄 不是每位孩子做事時都有創意,例如有些很聽師長話的孩子,做事時都會循規蹈矩,不會偏離原有的規範,在師長的眼中是好孩子,需要溫習的科目之成績很好。但這些孩子可能從小不喜歡上視藝課,認為這個科目很困難,上課時感到很大壓力, 從不享受,認為構思和創作藝術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在沒有太多指引和框架下,自由創作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不少家長從孩子小時候開始,便為他們設下不少規矩和範圍,孩子習慣了需要跟從指示和命令而行事,便不會出現錯誤,但另一方面, 這可能扼殺了孩子想像的空間,令孩子缺乏空間去天馬行空,少了一份創意,減少孩子的創作能力。即使孩子有創作天份的,也可以因為不適合的教育方法,而感到沒有發揮空間。 要培養孩子的創意,家長可以嘗試給孩子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例如給孩子一張畫紙,鼓勵在畫紙上自由畫出自己喜歡的東西,或給孩子一本單行簿,請孩子來一次自由寫作,什麼題目也可以,讓孩子自由發揮,然後一起討論,給孩子一些鼓勵。 讓孩子嘗試的同時,家長需要預計孩子可能出現錯誤,孩子出錯時,不應嚴厲地責罵孩子,應該接受錯誤的發生,也應該鼓勵孩子作出更多的嘗試,包容在嘗試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假如孩子因為害怕出錯而不敢嘗試,便會少了很多創作機會,埋沒了孩子的潛能。 創意的其中一個起點,就是興趣的培養。假如孩子表達對某些事情有興趣,家長不妨順應他們,鼓勵在那些方面進一步發展,希望從興趣中衍生更多創意。 黃宗顯
kjy06_202006014s
DoctorSSworkerParentsHeart
醫.社父母心
2020.06.12
如何增加的孩子的自信心?
有家長投訴自己的孩子自信心不足,在公眾地方說話也不敢,在陌生人面前更噤若寒蟬, 在課室裡被老師投訴不夠主動,永沒有舉手答問題,在老師面前總是低著頭,好像做錯了事般,老師給了很多鼓勵仍沒有改善,這位家長最後找著我,他明白孩子是欠缺了自信心,他問如何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應否要看精神科醫生?  那麼,這位家長要留意同文黃宗顯醫生的回覆,在我個人的看法,家長的管教方法,直接影響孩子的自信心。例如經常把孩子與親戚或朋友的孩子比較,最要命的是你的孩子經常被比下去,永遠不及其他人;又或者將孩子與兄弟姊妹比較。這樣,孩子在重重打擊下,那會有強的自信心,所以,孩子在人前不敢說話,害怕講得不好,被人取笑,又或者被家長聽到,又被比較。在學校更怕講錯了,老師向家長投訴,回家又被責罵。 因此,家長應該多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例如問他當天上課的情況,或者學校飯餐的味道,不要對孩子的回應諸多批評,讓他多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孩子真的用心完成一件事工,縱使成績不高,家長也應給予適當的讚賞,家長不要吝嗇你對孩子的讚美,因為他的自信心是從一點一滴的讚美累積而來的。 可能有時孩子的回應讓家長覺得很幼稚,不值一讚, 但家長應該留意:你的孩子今年有多大,讀幾年級,他有多大的能力去說高深的回應,家長切勿以自己的眼光去評核自己的孩子,因為孩子不竟仍是孩子,如果他有家長的見地,他已是一個成年人,不用你去擔心他的自信心了。 最後,如果家長已做好要做的,但孩子的自信心仍偏低,那家長就要和老師談談,看看是否真的要找精神科醫生協助。 徐邦雄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個性,有的做任何事時很有信心, 有的卻十分膽怯,缺乏勇氣和自信。有信心的孩子,傾向容易嘗試很多新事物,願意接受不同的挑戰,最後能夠學習到的事情會更多。假如孩子欠缺自信,便會不敢接觸和學習新事情, 因為害怕能力不及,擔心出現錯誤,不想失敗,不願接受挑戰,於是大大限制了個人發展,減少很多學習的機會。因此,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應該只著重結果和成績,反而應該先了解孩子的個性,較注重留意孩子的個人心理發展,其中包括孩子的自信心。 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應該從小時候開始。很多傳統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擔心孩子做事出錯,於是採取較保護孩子的方法,一切事情跟著父母的規則去做,不應偏離既定程序。久而久之,孩子便養成在一套父母訂下的規則下生活,有問題時都會依賴家人協助,為免錯誤和失敗,不願做困難的事情,也不願做一些創新的嘗試,以至孩子一直在安全網下生活,沒有任何生活上的困難和衝擊。假如一旦遇到困難或前所未見的事情時,孩子便會缺乏信心,最後便會選擇退縮。要處理這事情, 父母不應採取溫室的模式教養孩子,應該讓孩子自行處理能力所及的事情,讓他們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這樣能夠增加他們處理事情的自信心。 另一種增強孩子自信心的方法,就是父母應該適當應用讚賞和獎勵,來強化孩子的成績和成就。有些家長在面對著孩子獲得好成績時,認為這是孩子的份內事,沒有給予孩子任何正面的評價和讚賞,這樣對孩子建立自信心難有幫助。反之,假如父母因孩子進行了正確事情而加以獎勵,便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能力水平,感到得到認同,讓他們將來在作同樣類似事情時,便更加充滿信心。 假如孩子長期自信心較低,父母應該協助孩子接觸多些新事物,建立多些興趣,以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強項,從而肯定自己的能力。 黃宗顯
kjy05_20200607s
DoctorSSworkerParentsHeart
醫.社父母心
2020.06.05
你對孩子有甚麼期望?
很多的家長出盡九牛二虎之力,也要為孩子找一間有名氣的幼稚園或小學,如果你再問這位家長,找到這類學校的目的是甚麼?家長可能會說:要孩子羸在起跑線。如果再問: 那又怎樣?家長可能支吾以對,答不出甚麼?  其實,有多少家長找學校時,是認同學校的教學宗旨?並認為孩子在這學校讀書得益最大?大部份家長只考慮學校的名氣,好使孩子佔上那名氣可以扶搖直上。事實卻未必這樣,孩子往往未必如家長所料, 能扶搖直上,有些可能在中途墮馬,或被學校的壓力壓至透不過氣來,那時,家長到底是幫了孩子還是害了他? 因此,孩子的初期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創造力、抗逆能力和自我推動力。因為這些都是孩子日後面對學習和社會的主要動力,欠一不可;自尊心可使孩子面對困難而不畏懼,願意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創造力是今日社會重要的動力,依照指示去做不是明日的人材,只有在欠缺的環境下想出獨特的解決方法才是明日之星,在失敗中能找到原因並予以改善,就是抗逆力的亮點。孩子如果經常要家長督促溫習,就是沒有自我推動力。請家長想一想,培養這些動力是否重要?  除了找「好」學校之外,很多家長也會為孩子編排了密密麻麻的興趣班,有些是學校「要求」的,有些是因為某同學報了名,家長恐怕自己的孩子落後於人,於是也為孩子報了名,其實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喜好,為他安排興趣班,切勿人有我也有,人無我也要有,那時,受罪的是我們的孩子。 徐邦雄 大部份父母都對孩子抱有期望,這個期望因著孩子的成長階段而改變,也因著孩子的經歷而調節。有些父母希望孩子聽從指令,自動自覺地學習和做功課;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在考試中獲得優異成績;有些希望孩子在藝術和運動比賽中贏得獎項;有些期望孩子長大後入讀著名大學;有些期望孩子將來成為專業人士。一個又一個的期望,可能接踵而來,假如孩子容易輕鬆達到,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但假如孩子在面對父母的期望時,感到壓力和困難,便可能構成心理困擾,甚至影響親子關係。 首先,父母應該了解對孩子有甚麼期望,有些父母表面說自己對孩子沒有任何期望和要求,但行為卻跟自己的說法不一致, 對孩子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而感到不滿,甚至責罵及懲罰孩子。當父母對孩子有期望時,需要留意期望是否實際可行,或超出孩子能夠達到的範圍。假如期望太大,不切實際,可能對孩子構成心理壓力,因為孩子認為無論他們付出多少努力,但也不能達到父母的期望,自信心容易因此而被打擊,也會影響親子的關係。另一方面,假如父母對孩子沒有抱有任何期望,可能會令孩子沒有目標,也可能令孩子的潛能無法得到表達。 期望是一種雙向的事情,當父母對孩子抱有期望時,同時孩子也可能對父母抱有期望。例如,父母要求孩子在他們下班前, 完成所有功課和溫習,孩子做不到,因為孩子欠缺主動性,也有很多不明白功課的地方,於是孩子期望父母能夠陪伴他們做功課,但父母因為工作關係,所以未能做到。父母認為孩子不進取和懶惰, 事實上孩子不是不想做功課,而是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指導。這便是互相期望得不到理解和滿足,缺乏包容,導致親子在同一問題上出現磨擦。 作為父母,應該花多點時間在孩子身上,聆聽他們的需要和期望,設定適當的期望。 黃宗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