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4_20200322s
DoctorSSworkerParentsHeart
醫.社父母心
2020.03.20
如何教導孩子寬恕別人?
我們每天都用天主經祈禱,其中一句這樣說:「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家長教子女天天的念,但有沒有教導他們切實地去做?有家長對我說:「我自己也很難做到,如何教孩子做那些我不能做到的事?」這就是問題的所在,家長們知道這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但他們同意寬恕別人是一項美德,應該推廣到下一代。 首先,家長必須明白,我不能做到,是否就讓孩子也不能做到? 相信家長們都希望孩子都具有這項德行。而且,那些我們不喜歡的,卻是和我們關係密切,和經常見面的人,家長們想一想,你不會憎恨一個很久才見一面,和你關係疏離的人,只有那些經常見面的,才會和你有相反意見,使你憤恨。試想想,一個你惱恨的人, 卻要經常地見面,是件多麼痛苦的事。我們為甚麼仍然要惱恨一個親密的人?自討痛苦?  其次,當我們憎恨一個人時,對方可能不知道我們不喜歡他, 我們亦不會對他表明心意,可能只在言談間,或一些事件上表達我們的不滿,在如此的情況下去憎恨一個人,就是虐待自己,對方根本就不知道你的心態,他仍舊嘻嘻哈哈地過活,而你卻心懷惱怒, 你說這樣公平嗎?  還有,要寬恕一個人,最難的就是要過自己一關:我能夠放開偏見,再次接納這人嗎?很多時要跨越的是自己的心態,於是要原諒的,其實不是你惱恨的人,而是你自己,那麼,家長們願意原諒自己,讓自己生活得開心點嗎?  我說的話其實是跟家長說的,因為孩子會模仿著家長的行為, 我們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收在心裡,要孩子學會寬恕別人,家長得明白寬恕別人的大道理,由自己做起,請謹記:寬恕別人其實就是寬恕自己,讓自己生活得更開心,更愉快。 徐邦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在跟其他人接觸時,難免出現不和以及爭執,孩子可能面對別人對自己的傷害,家長應該從小時候便教育孩子解決問題,化解傷害,其中也要處理心理上的影響,寬恕別人是一種良好的方法。假如不能寬恕,孩子的怨恨和憤怒便會持續,可能導致抑鬱或焦慮的情緒。寬恕這行為,說來容易, 但真正實踐在生活中卻是不容易的。寬恕不只是放開某件事後繼續向前生活, 而是一種正面的行為,當中包括對傷害自己的人產生同感、同情,以及明白對方。真正的寬恕是一種積極的行動,也為個人的精神心理健康帶來益處,減低出現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的風險。 家長要教導孩子寬恕,需要學習一些技巧。首先,不少人不願意寬恕和原諒,因為他們認為寬恕有如容忍或忘記,這是一種不正確的想法。當家長希望孩子作出寬恕前,可了解事件的細節,跟孩子一起分析及找出原因,這可幫助孩子對他人產生同理心和同情心。家長可協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和不同的情緒反應,然後鼓勵向對方說出感受,進而表達寬恕。 有時家長知道孩子不善於以言語表達自己,可建議以文字或圖畫表達,例如協助孩子寫信給對方和自己,將事件的內容和對事件的感受寫出來,然後將信件掉進垃圾箱中,表示事件已經過去,寬恕已經完成。孩子的早期教育主要來自家長,家長應該為寬恕這行為,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孩子從生活的經驗中觀察和學習。 黃宗顯
kjy04_20200308s
DoctorSSworkerParentsHeart
醫.社父母心
2020.03.06
家長如何面對 「滿江紅」的成績表?
我曾接觸過一些虐兒的個案,原因是子女的考試成績未如理想,甚至是大部份不及格,家長已經在考試前很努力地為孩子溫習,原先以為他們的考試成績不會太差,但派成績表時才發覺結果強差人意,於是怒火中燒,更體罰孩子,導致虐兒事件。 的確,孩子的考試,現今也變了家長的考試,家長面對孩子的考試時也戰戰兢兢,唯恐成績欠佳,見家長時被老師訓話。所以,考試前為孩子溫習是必然的工作。一位書店的朋友告訴我,店中最暢銷的書是補充練習,佔書店總銷量八成,可想而知,家長如何重視孩子的成績?  家長在為孩子安排學校上也盡過不少努力,可能有部份依靠一些特殊的人際關係,倘若孩子的成績不好,極有可能被請退學,那時一切努力便付諸流水,更添家長煩惱;於是很多家長都悉力以赴,為求孩子做到最好,保住以往的努力。 其實,家長的擔心和努力,老師和社工都是理解的,家長和孩子在這方面的關係,就好像教練與運動員的關係,孩子平日受家長的訓練,但出場比賽的不是家長,而是孩子,他會受出賽的環境影響其賽果,而出賽環境千奇百怪,亦不受家長控制,例如孩子身體不適,就不是家長所能預期。因此孩子考試成績好壞,亦不因家長的努力與否來決定。所以,孩子考試成績好壞,亦不是判斷家長督促孩子落力與否。相信學校亦不會以一次考試成績去決定學生的去留。 因此,家長應脫離教練的角色,培養孩子重視學習,不要只著重考試的成績,最重要的是教導孩子明白學習是他的責任,不是家長。這是協助孩子成長的第一步,不要讓孩子以為上學、學習、考試是家長的責任,他只是陪跑而已,這樣,孩子才會得到真正的學業進步。 徐邦雄 成績表是學習表現的指標,雖然有說「求學不是求分數」,但假如孩子的成績表出現「滿江紅」,即全部成績不及格,作為家長當然不會坐視不理。一般來說, 家長見到這樣的成績,會立刻感到不滿和憤怒,然後便會責罵孩子,責備孩子沒有足夠温習和準備考試,有些家長甚至以不同方式懲罰孩子。孩子被罵被罰時,接收到負面訊息,是一種提醒,孩子可能感到愧疚,但對於問題及其根源之處理,是沒有直接幫助的。有些孩子的心靈較脆弱,不停的責罵和懲罰,可能使孩子更加失去自信和自尊心,對解決事情沒有幫助。 不少家長一般都會認為,孩子「滿江紅」的成績, 跟懶惰和沒有努力讀書有關,暗示成績完全是孩子的責任。事實上,成績的好壞有很多因素,包括孩子個人和環境的因素。首先,家長應該看看「滿江紅」的成績是偶然性還是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假如是偶然一次,可能跟孩子考試前的準備和考試時的狀態表現有關,處理的方法相對輕易。如果孩子一直以來的成績都是「滿江紅」,那麼家長便要加倍留意,看看孩子是否出現身體或心理的問題,假如原因不明顯,可找醫生作評估。 孩子因身體的問題,導致學習出現困難或成績不及格,可能的成因有不少。首先孩子是否有發展障礙,例如讀寫障礙、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等,另外孩子是否出現精神心理障礙,例如焦慮症、抑鬱症、失眠等。假如孩子長期出現身體不適,問題沒有解決,也可影響心理和學習考試表現。此外,學習及環境的壓力,也是另外成因。孩子可能不懂說出自己的身體問題,成績便成為其中一個探索原因的線索。因此,家長見到孩子成績「滿江紅」時,不應第一時間責備孩子,反而應該了解原因,幫助解決問題。 黃宗顯
kjy04_20200301s
DoctorSSworkerParentsHeart
醫.社父母心
2020.02.28
公德心是怎樣培養的?
有家長說她的孩子沒有公德心,對公家的東西毫不愛惜,專作破壞,連從圖書館借回家的圖書,都被畫到花斑斑,但他對自己的東西卻愛護有加,甚至不肯借給別人。她問如何可以令這孩子有公德心,愛護公共的資產。 其實,孩子從小就被教導愛護私人物品,例如自己的玩具,書本等,好像比較少關注公共物品,但隨著孩子的成長,他接觸公共物品的機會日增,例如學校的物品、圖書館的書本及乘車時座位, 有些家長從小教導孩子愛惜公物,你會看見一些小孩站在座位上看街景,他會先把鞋脫下,但大部份孩子沒有先脫鞋,那就是家長教導的方法。 家長是孩子的模仿對象,如果家長事事加以珍惜,孩子也會事事珍惜,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東西你用過之後,還有其他人會用,你會喜歡用一件被弄壞或被塗污的東西嗎?所以,他應寶貝及珍惜一切公共物品,把公共物品看作自己的物品處理。家長可能會說:「我沒有塗污過圖書館的圖書,孩子怎會這樣做?」孩子塗污圖書,不是立心破壞,只是想在書上畫些東西和寫些字,但沒有考慮過那不是自己的東西,和會有其他人用這本書,因此,家長應灌輸愛護公物的概念給孩子。站在巴士或港鐵的座位上要先脫鞋,就是要孩子明白那座位會有其他人坐,而自己的鞋子卻可能很骯髒, 會弄污人家的褲子。 上一期我談過教孩子專重他人,就是教他多在別人的立場想想,同樣,培養孩子的公德心就是多從人家的立場看事物:你不喜歡看被塗污的圖書,你不會坐被踏污的座位;那你就要愛惜借來的圖書,站在座位上要脫鞋,孩子的公德心,是一點一滴累積回來的,而且,一個有公德心的孩子是可愛的。 徐邦雄 在一個文明社會中,公德心十分重要,家長從孩子小時候,便應該開始教導有關概念。公德心的培養,從日常生活開始做起。現在香港正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在這緊張時刻,全港學生停課,很多原本出外工作的父母,可能轉移在家居工作,因此父母跟子女的接觸時間增加,學校的教育彷彿轉移在家庭中,父母有更多機會教育孩子公德心,特別是疫情跟個人衛生有關,而個人衛生又跟公德心有密切關係,因此這段時間可能是讓孩子培養公德心的好時機。 在這病毒疫情的影響下,大部份香港人在很短時間內已經培養了每天戴口罩的習慣。父母戴上口罩,以身作則,可讓孩子學習在平時自己身體不適的時候,例如出現咳嗽、打噴嚏、流鼻水、發燒等症狀時,便應戴上口罩,防止散播病毒或細菌,以免影響公眾場所其他人士的身體健康。另外,父母也可教育孩子在咳嗽或打噴嚏時,應該以紙巾掩蓋口鼻,而不是直接影響身邊的人。這段全香港市民都戴上口罩的時間,正好讓一些平時生病而不願戴上口罩的人得到提醒,以及建立這具有公德心的行為。 此外,現在戴口罩的人需要定時更換口罩,在街上有時見到別人把使用過的口罩丟棄於地上,早前也有不少報道在郊野地方有行山人士隨地棄置口罩,破壞大自然的環境,這些都是沒有公德心的行為。見到這樣的情況,父母應該隨即加以教導,提醒孩子應該把用過的口罩或其他垃圾妥善處理,然後掉進廢紙箱,不應隨地棄置垃圾。 另一有公德心的行為,就是當自己出現呼吸道症狀時,應該留在家中,避免出入公眾場所,也應盡快求醫,以防影響其他人。 黃宗顯
kjy06_20200209news
DoctorSSworkerParentsHeart
醫.社父母心
2020.02.07
如何教孩子尊重他人?
有家長提出:孩子如果能在不同的場合中,能學曉尊重別人,家長就可放心讓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他必定不會做錯;但尊重他人這理念很抽象,如何提醒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呢?這題目看似抽象,但在日常生活中,實際得很。我也曾看見一些青少年,推開商場的玻璃大門,自己過去後,懶理後面跟著的是甚麼人,完全沒有概念要推著那沉重的大門給後來的人通過。又或者在擁擠的巴士上,完全沒有讓座的意圖。 尊重他人的確很難逐一向孩子提醒,因為很容易掛一漏萬,提了這點,卻沒有提那點,能否可以像漁翁撤網般,一句話便包含一切尊重別人的行動?我的答案是:站在別人的立場去了解他的需要。 孩子的成長,最初會以自己作出發點,我過了商場的大門,為何還要理會他人呢?我在巴士上佔了座位,為何還要讓座?孩子最初只關注自己的利益,完全沒有將他人放在眼內, 家長便應教導孩子多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如果跟著你後面進商場的是一位老人家,他一定高興看見有人替他把門拉著,一個走路不方便的人,當然希望有人讓座給他。如果孩子學會這一點,就自然會做到尊重他人的事。 其實,最重要的,莫過於家長在孩子面前設身處地做一些尊重他人的事,成為孩子的模仿對象,我不厭其煩地重複說過的:家長想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家長就要在孩子面前怎樣做。否則,家長的話只是孩子的空話,完全沒有說服力。  徐邦雄 尊重別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個項目。孩子的品德培養,應該從家庭開始。在接觸書本知識和學校課堂老師的教導之前,孩子已經開始學習,最早的老師就是孩子的父母,孩子的一言一行,很多都是從模仿父母的言語行為開始。身教比言教更重要,父母除了要向孩子講解正確和良好的品德行為外,以身作則是更重要的一步。假如父母說一套,做另一套,便會對孩子構成學習上的混亂,使孩子難以分辨對錯,對建立正確的品德行為構成問題。因此,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應該言行一致,為孩子樹立品德行為的良好榜樣。 除了跟父母學習外,孩子也會跟家庭以外的親戚朋友學習,更會在上學後模仿其他人的行為。家庭以外的事情,父母難以掌握,但當發現孩子出現一些不尊重別人的行為時,父母可以留意生活環境中的影響,然後跟孩子分析別人的言語行為,以及分析孩子本身的行為表現,指出一些偏離尊重別人的地方,教導如何調節和改善問題。 另外,父母可以教導孩子建立同理心,凡事應該考慮別人的想法和處境,甚至嘗試將自己代入別人的情況去思考,感受別人所感受的情況,這樣可令孩子學會如何尊重別人。 孩子需要了解在生活上有很多不同背景的人,例如在社會上有不同教育程度的人、擔任不同工作的人、不同國家和種族的人、不同宗教的人、不同政見的人等, 不同人士有著不同的生活模式,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不同的生活模式和權利應該受到別人所尊重。每個人在表達自己想法和作出行為的時候,也應該同時尊重別人的想法和表達訴求的空間。 人人互相尊重,便會減少紛爭,促進和諧的生活環境。 黃宗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