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_20221204 a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2.12.04
我的孩子有問題嗎?
有位家長問我:他有兩個孩子,大兒子確診過度活躍症,正接受治療,家長很害怕小兒子也有過度活躍症,每當老師向她投訴,例如:孩子在班房坐不定,經常離開座位,她便會心驚肉跳,甚至晚上睡不好。她問應該帶孩子看醫生嗎?以確定是否患上此症。   由於現今社會,疾病非常多元化,在未得到專業判斷之前,我們會怪孩子無心向學,例如讀寫障礙,我們以為孩子上課不留心或者懶惰,當判斷過後,家長又會找解決的方法,最辛苦的變成家長。因此,在判斷孩子是否患上此病之前,家長應小心留意孩子的情況,免得孩子在未判斷之前,家長已經病倒了。   家長第一個要找的,就是孩子的老師, 家長要問清楚孩子在班房裡的表現,因為老師是第一線接觸孩子的,如果孩子有問題, 老師應該是第一個覺察到的,加上學校有支援隊,當中包括精神科醫生。如果孩子確診,支援隊會有建議給老師及家長,家長可以跟隨建議去做。   很多家長會非常擔心,尤其已發現第一個孩子有過度活躍症,其弟弟得到此病的機會很高,所以這家長非常緊張, 當老師向她投訴孩子時,她便想起第一個孩子的情況,恐怕事情會重新再來一次,我在此無心為這家長說安慰的話,但老師未有為孩子作進一步的轉介,又未有專業的評估,家長可以暫時放心,不要過分擔心,在家不妨教導孩子專心上課,不要隨意離開座位,看看成效如何,又或者把你的擔心和老師分享一下,聽一下另一位專業的意見。   關心孩子是重要的,但過分關心, 胡思亂想對家長和孩子都沒有好處,有問題找老師和社工談談吧。   重點: 1. 家長可能對孩子的問題非常敏感,很容易聯想起一些病症來。 2. 不如找老師談談,看看是否有甚麼問題。 3. 在未經專業評估前,家長不要胡亂猜想。
kjy13_20221019a 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2.10.16
特殊教育需要
每年學校新學年開始後不久,都會收到很多電話和電郵查詢,就是有關學校學生在學習上的問題。大部分的這些查詢,都是來自小學生的家長,也有些是來自學校社工或教師,他們都會詢問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之有關事情,懷疑他們背後有些未被診斷的情況,在沒有處理下影響學習,希望讓他們接受評估,深入了解學習障礙背後的原因, 讓他們能夠適時接受介入及治療,另外診斷也為家長和學校提供詳細資料,讓學校能夠好好處理學生的學習問題,為學生預早制定個人化的教育計劃,為他們的特殊教育需要提供課程上的調適,使他們能夠獲得合適的資源,減少問題為學習帶來的困難和挫折。   常見特殊教育需要( S p e c i a l Educational Needs, SEN)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發展障礙,例子包括智力障礙、自閉症譜系障礙、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等。除了發展障礙之外,假如學生患有精神病或情緒病,導致影響學習的能力和表現,也可被視為有特殊教育需要。以上的發展障礙問題和精神心理問題,有不同程度之分,情況較輕微的,可能仍然能夠應付基本的學習需要,但假如情況嚴重,或有多重障礙,學生的學習能力便會大受影響。   經過評估和診斷後,學生需要接受相關的治療。有些家長猶豫是否讓學生見醫生和接受評估,因為他們可能以為得到診斷等於需要接受藥物治療,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有時候,家長又害怕學生得到診斷後可能會被其他同學標籤、歧視或排擠,所以寧願用其他方式處理目前學習的問題,例如不斷安排補習,以補足成績上的問題。假如學生的問題明顯或嚴重,他們需要來自學校一定程度的調適,才能全面地處理問題,希望家長不會對安排學生進行評估有太多憂慮。有些發展障礙和精神心理問題,愈早診斷和介入會較理想,假如延誤了診斷和治療,可能對學生有更差的後果。 重點: 1. 常見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EN)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發展障礙,例子包括智力障礙、自閉症譜系障礙、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等。 2. 除了發展障礙之外,假如學生患有精神病或情緒病,導致影響學習的能力和表現, 也可被視為有特殊教育需要。 3. 假如學生的問題明顯或嚴重,他們需要來自學校一定程度的調適,才能全面地處理問題,希望家長不會對安排學生進行評估有太多憂慮。
kjy13a_20220424new_s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2.04.22
復課的心理準備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關係,香港學生需要面對由實體課轉到網上課,之後又放了一個提早的暑假,生活出現了重大的變化。現在疫情放緩了,暑假也放完了,學生需要面對復課的安排,也需要從網上課回復至面對面的實體課堂學習,表面上似乎只不過回復昔日的模式,但是,實際上學生們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轉變可能帶來壓力,不是每位學生都能適應這種轉變,如何減少學生因適應問題而出現心理壓力和障礙,這是學校和家長們需要深入了解和注意的問題, 然後作出一些妥善的準備,讓學生們能夠順利地適應這種疫情緩和後的轉變。假如有關復課的準備做得不妥善,可能導致有些學生不願意上學或學習表現退步。 過去兩年,不少師生都認為透過網上課的學習效率不如實體課的,有些學生感到難以專心,隨著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和溝通減少,學生的學習變成個人的事情,不免令學生因此發悶,長期留在家中, 缺乏社交和體育活動,令學生們建立了另一種生活模式。這種在家學習的模式較為狹窄,可令學生變得懶惰,行動力減低,體重也因此增加,影響個人形象。隨後的提前暑假,難有暑期活動,亦令學生進入一個休息或停滯狀態。要求學生從這個狀態完全復課,可能構成壓力,對一些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如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自閉症譜系障礙、讀寫障礙的學生來說,壓力可能更大。 面對這樣的情況,學校可以考慮在復課的初期,作出一些調節,例如調整教學的速度、減少功課量、容許學生有多些時間完成功課等,也可主動了解學生在適應和學習上的困難,討論解決的方法。另外,學生因為持續的社交距離限制,可能會減少了課外活動或體育活動,老師可向學生提供多一點建議,如何繼續在家中進行有限的運動。學生重新進入學校,可能對團體生活感到壓力, 尤其是容易感到焦慮的學生,老師可多加留意學生的精神狀態,鼓勵進行減壓的方法, 有需要時向專業人士求助。 重點:  1. 假如有關復課的準備做得不妥善,可能導致學生不願意上學或學習表現退步。 2. 在家學習的模式較為狹窄,可令學生變得懶惰,行動力減低,體重也因此增加,影響個人形象。 3. 學校可以考慮在復課的初期,作出一些調節,例如調整教學的速度、減少功課量、容許學生有多些時間完成功課等, 也可主動了解學生在適應和學習上的困難,討論解決的方法。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3a_20211114_s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1.11.12
淺談補習
今天不少小學生和中學生,都有補習的安排,這些都是由父母安排的。事實上,補習的風氣,在香港教育界甚為盛行,有私人補習和小組補習,有補習社的,也有上門的,各適其適,家長可按照個別的需要為孩子作出選擇。其實,為甚麼學生需要補習呢?學生已經有一整天的學校課程,十分充實,為甚麼在下課後,仍然要去補習呢? 記得當年是小學生時,父母為我安排去補習數學,其實當年我的數學成績已經不錯,但父母聽取了別人的意見,認為安排數學補習會令成績更好。後來,見到補習老師只是安排一些我已經十分熟習的數學問題,也擔憂父母的經濟負擔,於是我便鼓起勇氣向父母提出不想繼續補習。在停止補習後,我的數學成績仍然良好,於是父母也沒有堅持他們的安排。 到了中學四年級時,我擔心自己的英文程度不好,於是主動尋找了一間補習社的英文補習,父母也表示支持。因為今次是自己選擇的,於是十分積極和投入補習課堂,補習老師教了不少英文老師在學校課堂裡沒有教的內容,使我能夠十分享受每堂補習課,最後英文科的成績也不錯。 安排補習的背後,實在有不少原因,假如是個人認為不足,那麼補習可能提高其學習成效,假如是由父母或其他人安排,可能是因為父母不太滿意學生的學習表現和成績,又或在上課後沒有人監督孩子做功課,於是希望找到一位合適的補習老師來協助有關的情況。 有些學生,在家長的安排下,星期一至日每天都需要補習,令學生感到十分疲倦,也因此對學習漸漸失去興趣,那麼補習便構成負面的影響。後來,在一段時間的補習課堂後,孩子的成績仍然沒有得到改善,於是家長安排孩子見精神科醫生,最後發現孩子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病症影響了學習的表現和進度,這些孩子需要的是醫學治療,而治療並不能以補習取代。因此,補習並不是唯一處理學習表現問題的方法。 重點: 1. 安排補習的背後,實在有不少原因。 2. 假如是個人認為不足,那麼補習可能提高其學習成效,假如是由父母或其他人安排,可能是因為父母不太滿意學生的學習表現和成績,又或在上課後沒有人監督孩子做功課,於是希望找到一位合適的補習老師來協助有關的情況。 3. 有些學生,星期一至日每天都需要補習,令學生感到十分疲倦,也因此對學習漸漸失去興趣,那麼補習便構成負面的影響。 4. 補習並不是唯一處理學習表現問題的方法。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