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6b_20161106s
happypoint
快樂宗點
2016.11.05
成功學習之道
在傳統的教育制度下,學生要跟隨學校預設的學習課程,每天需要完成老師指定的功課,每個學習年度需要完成一定數量的測驗和考試,這是一種有結構性的學習模式。在香港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中, 測驗考試的分數,成為了升學的決定因素,也是不少家長眼中,學生成功與否的指標。學生自從入讀小一開始,已經進入了這個遊戲,除了緊貼課程外,就是面對接踵而來的測驗考試,似乎沒有一刻可以放鬆下來。學生入學時不太懂事,只有跟著家長老師的意思去做,過了一段時間後,學生可能對學習產生厭惡,甚至不喜歡上學。不少人把問題歸咎於學生資質本身,其實學習的目的和教育制度,也可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要在學習中取得成功,首先要對學習持有正確的態度和目的。家長不宜對孩子的成績抱持不合理的期望,也不宜對孩子灌輸需要重視分數的概念。家長需要協助孩子培養學習的興趣,把課本的內容融會貫通,不應只顧背誦,需要徹底了解內容的細節;進一步就是把課本中的知識,嘗試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以鞏固對知識的記憶,將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化。「求學不是求分數」這句話人人皆聽過,但真正能夠實踐的人又有多少呢?要讓孩子了解求學是成長中的重要過程,學習的階段不只是小學、中學和大學,要在人生中得到成功,是需要終身學習的。 不少家長會在課餘時為孩子安排課外活動,這些課外活動也屬於學習的一種, 很多時學生會把課外活動跟比賽或成績連繫在一起,令課外活動成為另一個壓力來源。因此,家長應該讓孩子盡情享受課外活動,在課餘時能夠學習一些新事物,但不應給予任何壓力,也不應以比賽成績來衡量孩子的表現。 
kjy06_20161030s-b
happypoint
快樂宗點
2016.10.29
我的補習故事
小學時,父母第一次安排我在放學後補習數學,補習的背後原因,不是因為我的數學成績差,而是由於表姊就讀的名校中有不少學生在那裡補習,而且有很好的成績,於是父母便覺得那補習老師很好;因此,跟他補習一定能確保數學成績良好。我便遵從父母的安排,放學後在那裡補習。那補習老師一班有十多名學生, 他會指定學生們做一些習作,不同學生完成習作的速度不同,他會即時作出個別修改,然後又安排另外一些習作,每一堂都是沿用這種模式,實在有點沉悶;而且拖延了我做其他功課的時間,也令我身心疲累。最後父母見到我缺少了休息時間,便停止補習的安排。後來,我的數學成績比補習時還要好,父母知道那種模式的補習不但對我沒有益處,而且加添壓力,所以後來便沒有再補習。 中四時,學校只提供會考的八科教學,同級不少同學希望報考九科、十科, 於是在外找老師學習。當時我希望額外報考附加數學,所以一方面自己買書自學, 另一方面跟其他同學一起在外補習。每星期放學後其中兩天,便是補習時段,每次兩小時,維持了兩年。學習過程很漫長,有時也感到疲倦,但因為是自己選擇的,所以也堅持下去,最後在會考中取得不錯的成績。 同樣是補習,但心境卻完全不同。小學時我被父母安排補習, 自己意願不大,只是滿足父母的期望,這種安排未如理想,補習老師的教法不太適合自己,也沒有甚麼正面效果;中學時我為自己安排補習,目標清晰,對補習抱有期望,有學習的衝勁,老師也能提供合適的教導,最後結果也是原來的期望。補習的原因,對結果有很重要的影響,所以要想清楚才補習。 
kjy06b_20161023s
happypoint
快樂宗點
2016.10.22
補習文化
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下,學生補習的現象十分普遍。當學生家長隨便問問其他家長,子女的同班同學中總會有不少正在補習。家長知道這事情時,很容易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比較,覺得別人做的事情必然是較好的。假如自己的孩子沒有類似的安排,便會十分遜色,可能學習表現會比其他同學差,競爭力會較弱。於是在沒有詳細考慮補習的真正需要下,便安排了孩子補習,過程中可能沒有了解過孩子的意願,最後孩子只有遵照家長安排行事。在這種安排下,有些學生無疑得益, 也有些學生不能得益,甚至感到很大壓力,結果怎樣,家長未必留意,因為他們覺得安排了補習,已經解決了不少問題。 以上是一種盲從補習的行為,除了發生在家長身上,也有機會源於學生本身; 有些學生受到廣泛補習文化的影響,也有些會扭曲補習的功用,認為只要到補習班,成績自然進步。學生有機會因為課餘時的補習安排,看成為學習的捷徑,這是一種不良的心態,也會影響日常學習的態度。 當然也有不少學生是經過自己或家長深思熟慮後,才決定在課餘補習。學生補習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有學生因專注力或品行問題,不專心上課或做功課,導致學習進度或成績出現問題,需要找一位補習老師監管;也有學生在課堂學習時因不同原因未能完全吸收課程內容,需要在補習時補充;也有學生未能在學校學到某些知識,需要找老師補習;亦有學生因為成績欠佳,所以在課餘惡補。 假如有背後的原因,選擇補習是可以的。但盲從地補習,不但對學生沒有益處,反而可能構成不良影響。
kjy06b_20161016s
happypoint
快樂宗點
2016.10.15
過度活躍症的診斷
不少家長對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認識,不是太全面,有機會忽略某些有關的行為表現,以至孩子延誤求醫和治療。以下是一些有關這發展障礙容易被忽視的徵狀。 一、父母或老師跟孩子說話,他好像聽不見,又好像「遊魂」般。 二、孩子可能有很多功課,有容易直接的,也有複雜困難的,有些孩子會選擇性只做一些簡單的,拖延一些困難的功課, 卻最後可能不能完成某些功課。 三、孩子表現冒失,多次在學校遺失文具、衣服等,令父母重複花費在同一東西上。 四、孩子常常不記得自己要做或參與的事情,例如功課、活動等,需要父母多次提點和三催四請。 五、孩子不能安靜地參加活動。 六、孩子說話量較多,有時候說個不停,別人想阻止也不能成功。 七、在課堂上,老師會請學生舉手發問或回答問題,但孩子卻在座位上大聲說出答案,使老師覺得孩子沒有禮貌。 八、父母帶孩子到餐廳或樂園,孩子見到排隊的「人龍」,卻沒有耐性等候,便嚷著要離開,寧願到別的地方去。 九、孩子見到父母在家忙著一些事情, 也會不顧一切打擾他們;或父母正在上班,孩子會不斷打電話騷擾父母。 以上都是一些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患者,可能出現的行為表現,供家長教師參考,但千萬不要因為符合了一、兩項,而感到過分擔心憂慮,因為正式的診斷需要符合不同方面的徵狀,而且徵狀需要出現於兩個或以上的場合,假如徵狀只出現在家裏,而在學校時完全沒有問題,便不符合徵狀的廣泛性。當中有些父母第一次帶孩子求醫時,孩子已是中學的階段,醫生便需要確定徵狀的初發期,因為一般這樣的情況會在十二歲前出現。假如家長教師留到孩子有以上行為表現,但又未能確定是否跟管教不善有關,可盡早問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