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6_20161030s-b

小學時,父母第一次安排我在放學後補習數學,補習的背後原因,不是因為我的數學成績差,而是由於表姊就讀的名校中有不少學生在那裡補習,而且有很好的成績,於是父母便覺得那補習老師很好;因此,跟他補習一定能確保數學成績良好。我便遵從父母的安排,放學後在那裡補習。那補習老師一班有十多名學生, 他會指定學生們做一些習作,不同學生完成習作的速度不同,他會即時作出個別修改,然後又安排另外一些習作,每一堂都是沿用這種模式,實在有點沉悶;而且拖延了我做其他功課的時間,也令我身心疲累。最後父母見到我缺少了休息時間,便停止補習的安排。後來,我的數學成績比補習時還要好,父母知道那種模式的補習不但對我沒有益處,而且加添壓力,所以後來便沒有再補習。

中四時,學校只提供會考的八科教學,同級不少同學希望報考九科、十科, 於是在外找老師學習。當時我希望額外報考附加數學,所以一方面自己買書自學, 另一方面跟其他同學一起在外補習。每星期放學後其中兩天,便是補習時段,每次兩小時,維持了兩年。學習過程很漫長,有時也感到疲倦,但因為是自己選擇的,所以也堅持下去,最後在會考中取得不錯的成績。

同樣是補習,但心境卻完全不同。小學時我被父母安排補習, 自己意願不大,只是滿足父母的期望,這種安排未如理想,補習老師的教法不太適合自己,也沒有甚麼正面效果;中學時我為自己安排補習,目標清晰,對補習抱有期望,有學習的衝勁,老師也能提供合適的教導,最後結果也是原來的期望。補習的原因,對結果有很重要的影響,所以要想清楚才補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