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6b_20161106s

在傳統的教育制度下,學生要跟隨學校預設的學習課程,每天需要完成老師指定的功課,每個學習年度需要完成一定數量的測驗和考試,這是一種有結構性的學習模式。在香港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中, 測驗考試的分數,成為了升學的決定因素,也是不少家長眼中,學生成功與否的指標。學生自從入讀小一開始,已經進入了這個遊戲,除了緊貼課程外,就是面對接踵而來的測驗考試,似乎沒有一刻可以放鬆下來。學生入學時不太懂事,只有跟著家長老師的意思去做,過了一段時間後,學生可能對學習產生厭惡,甚至不喜歡上學。不少人把問題歸咎於學生資質本身,其實學習的目的和教育制度,也可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要在學習中取得成功,首先要對學習持有正確的態度和目的。家長不宜對孩子的成績抱持不合理的期望,也不宜對孩子灌輸需要重視分數的概念。家長需要協助孩子培養學習的興趣,把課本的內容融會貫通,不應只顧背誦,需要徹底了解內容的細節;進一步就是把課本中的知識,嘗試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以鞏固對知識的記憶,將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化。「求學不是求分數」這句話人人皆聽過,但真正能夠實踐的人又有多少呢?要讓孩子了解求學是成長中的重要過程,學習的階段不只是小學、中學和大學,要在人生中得到成功,是需要終身學習的。

不少家長會在課餘時為孩子安排課外活動,這些課外活動也屬於學習的一種, 很多時學生會把課外活動跟比賽或成績連繫在一起,令課外活動成為另一個壓力來源。因此,家長應該讓孩子盡情享受課外活動,在課餘時能夠學習一些新事物,但不應給予任何壓力,也不應以比賽成績來衡量孩子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