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6b_20170212s
happypoint
快樂宗點
2017.02.10
學習的動機
曾經詢問一些有多年工作經驗的中學教師,究竟近年來他們在教學工作中,常見的學生問題是甚麼?其中一個較常提及的, 就是學生對學習的動機(Motivation)。動機在多方面影響學習, 它將學習導向至目標,令人更努力和提升精力,增加對學習的堅持,影響認知能力,提升學習表現。 一班三十人中,每名學生對學習的動機皆有不同,學習動機高的學生,會在上課時較專注,積極跟老師同學互動,下課後自動自覺溫習,也會閱讀課外書,一般成績不會太差。學習動機較低的學生,可能在上課時不專心,在課堂學習上不積極參與,有些甚至會發白日夢或睡覺,下課更不會努力做功課或溫習,一般來說成績未必很好。除了不積極外,有些學習動機低的學生,更在課堂中進行其他活動,或擾亂上課秩序和氣氛,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動機。 聰明學生的學習動機未必高,動機高的學生也未必獲得好成績,因此每名學生的學習情況都有不同,家長教師須因應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因材施教,其中動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儘管有些教師有很高的學歷,以及累積多年的教學經驗,也可能因學生的學習動機問題而感到苦惱。其中一個解決方法,就是小班教學,既令教師可緊貼每位學生的學習動機,思考怎樣刺激他們的興趣;也可有效地預防動機低的學生影響其他學生的學習。家長可透過觀察孩子在家做功課溫習的情況,評估孩子的學習動機,假如有問題便跟老師討論,一起嘗試不同的方法。另外,不要忽視動機可能受精神情緒障礙所影響,例如抑鬱症或精神分裂症,出現這類因素時便需要專業介入。
kjy06a_20170212s
mailbox
邦幫你信箱
2017.02.10
我的兒子是個頑劣的學生嗎?
兒子今年十七歲了,他的 學業成績不錯,但在校內屢犯校規,上課時搗亂秩序,下課時欺凌同學,對老師不禮貌,記過見家長更是「家常便飯」。由於他屢勸不改,現在被學校勸喻停學,我的孩子真的那麼頑劣嗎?有方法幫助他嗎?  你提出的問題,的確很難指出原因所在。你提到孩子的學業成績不錯,應該不是無心向學的一群;因為,當孩子覺得上課沒有趣味,成績又跟不上,自然在課堂中做出破壞的行為。因此,你的兒子可能天資聰穎,早已明白老師所教的知識,才對學習提不起勁及在課堂中做出破壞的行為。因此,你必須弄清孩子對課本的理解能力。 我相信學校作出停課勸喻之前,必定在校務會議討論過,我想學校社工和訓導老師亦曾出席,及介入你孩子的個案。因此,他們對你的孩子有一定的認識,你不妨向他們了解及諮詢專業意見,聽聽他們對孩子的看法、解決事件的方法等。最重要的是,你先控制好情緒,心平氣和地與校方商討,因為學校要你的孩子停課,你的心情必定很差或對學校感到不滿。 除此之外,同文作者黃宗顯醫生也是一個好的資源,他可從情緒及精神方面協助你的孩子,若發現孩子的情緒有問題,可及早給予醫治,並在醫治後重過正常的學習生活。
kjy06_20170122sb
happypoint
快樂宗點
2017.01.21
送舊迎新
農曆新年將至,中國人視這為一個很重要的節日,當中也有不少準備和傳統活動,例如「年廿八,洗邋遢」,在年廿八那天,傳統上中國人會大掃除,在家裡進行清潔,扔掉殘舊的東西,然後添置新的家居用品。這送舊迎新的做法,不只適用於家居環境中,也適合應用在個人管理上。 第一、檢視自己過去一年的缺點和壞習慣,反省這些問題所引致的後果,警惕自己去掉缺點和改善習慣。例如,容易發脾氣是一個缺點,雖然這可能跟性格有關,但可先學習一些處理憤怒的方法,包括在情緒激動前先冷靜想想、以適當途徑表達憤怒、學習寬恕、進行放鬆練習、進行運動等。另一例子是懶惰不做功課,導致遲交或欠交功課;解決方法是建立學習和做功課的動機、訂立並跟從時間表、回家後盡快做功課而不拖延等。 第二、一年的學習,累積了不少相關的東西,新年假期正好是一個難得時機, 把所有東西收拾和整理,沒有用的便可扔掉,留下自己常常使用的東西,這可保留有限的空間貯存有意義的東西。有些人因為平日忙碌,沒有時間整理自己的房間, 以致物品愈積愈多,使可用空間愈來愈少。我們可趁這時刻,妥善處理自己的空間。為嚮應環保,不再閱讀的書本,可考慮送給有興趣閱讀的朋友;不可再用的東西,可考慮環保回收,循環再用,愛護環境。 第三、假如過去一年有很多負面情緒,可在新一年學習怎樣產生多點正面想法,做多一些正面行為,以誘發更多正面情緒。 祝大家送舊迎新,新年進步! 
kjy06b_20170115s
happypoint
快樂宗點
2017.01.14
孩子的手機
在過去的節日中,我參加了一些派對和聚會,當中的小朋友,不少都拿著智能手機,獨自坐在一旁,投入手機中的電子遊戲或觀看短片,一看便一、兩小時;每位小朋友都專注在自己的手機上,沒有從前小孩子聚在一起時的熱鬧氣氛,缺乏對話溝通,缺少了彼此間的互動。其中一名小孩子的媽媽,見到孩子「機不離手」, 於是便一手把孩子的手機沒收,孩子的遊戲被迫中斷,他便十分憤怒,大發脾氣, 破口大罵媽媽的不是,還跟媽媽推撞,希望奪回自己的手機和繼續之前的遊戲,拿不到手機便勢不罷休。 以上的情況,不只發生在家庭聚會中,其實在社會不同角落隨處可見,例如在巴士、鐵路列車上或酒樓中,都容易見到小孩子低頭望著智能手機,家長在旁也進行同樣的事情,這種到處可見的現象, 令人想到不少家庭都可能有小孩子長時間沉醉於手機的情況。小孩子沒有金錢購買手機,關鍵在於家長會否讓孩子玩手機。 有些小孩子的自制力較弱,一旦他們愛上手機遊戲,可能過度投入,長時間花在遊戲上,可能會忽略學業,甚至可能減少休息的時間。另外,手機遊戲會令孩子增加個人獨處的時間,減少團體活動,也影響孩子的溝通能力和社交技巧。 偶爾遇到家長詢問醫生,究竟應否給小孩子玩手機遊戲?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一般來說,家長應該為小孩子先安排適當的學習、課外活動、運動和休息時間。另外,家長可評估孩子的自制能力, 很多家長都傾向不在孩子太小的階段讓他們玩手機遊戲,待他們長大後和表現較成熟時,才讓孩子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