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30402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04.02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
電子平台 CEO 計劃
(本報專題)深井天主教小學三年級學生陳鍏依興致勃勃地分享她在「CEO 計劃」裡閱讀過的故事。其中,她談到一個有關愛德的故事時說,「從故事中,我學習到愛比金錢重要,因為金錢買不到愛,但只要有愛,我們便有無窮的力量。」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於2019年開展「CEO 計劃」,一個融合英語及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的電子平台。   計劃負責人、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葉介君解釋項目名稱「CEO」時指出,「C」代表「Core Values」,即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和家庭。「E 」代表「English Language」(英國語文)、「E-learning」(電子教學)及「Education」(教育)。   此外,這計劃於2019年將臨期時開展,所以「O」象徵邁向圓滿,亦有如將臨環;期望能好好準備孩子的將來,在期待美滿的將來同時,亦期待主耶穌光榮再來。   「我們重視五大核心價值,亦期望讓小朋友有實踐的機會。」葉介君希望這計劃,能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並真切地感受到這五個核心價值,自小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300篇英語故事 學習核心價值   這項計劃就著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和家庭共五個主題,提供300篇英語故事。故事分為五個程度,適合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另外,這些故事取材於聖經及經典故事,圍繞著一個家庭的日常生活,學生在閱讀篇章時,就像與他們一起經歷和成長。   這計劃於2022年9月開展2.0階段,除了擴闊學生對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的理解,也加入教育局推行的學生首要價值觀和態度,豐富學生的學習。此外,2.0版本也新設錄音功能,除了閱讀和聆聽外,學生也能記錄自己的發音,訓練英語朗讀技巧。   朗讀文章 分享看法   深井天主教小學學生鄭仲軒最喜歡與父母一起閱讀CEO計劃內的故事。除了由仲軒向父母朗讀故事文章,訓練說話技巧外,他們還會一起討論故事內容,分享看法。   當中,他提到故事中有兩兄妹遇見大熊的情況時, 他不讚同兄長的做法,說:「故事中的哥哥很壞,他留下妹妹不理。如果我是哥哥,會先幫妹妹爬上樹避開大熊,再爬上樹。」從故事中,他反省到家人之間要彼此愛護。   「每一個故事都有發人深省的道理。」另一位學生張晴安說。學生除了自行閱讀故事,教師也會在課堂上與學生共讀文章,並進行遊戲、話劇,增加學生對故事的認識。晴安喜歡故事中精美的插圖,及有趣的故事內容, 所以期待有更多故事的加入。   推動學習和閱讀   每個故事閱讀後均附有問題, 以測試學生對故事的理解程度,教師及家長也可以知道小朋友的學習進度;平台上更有排名,記錄學生的表現,當中表現優秀的學生將有機會獲取獎勵。   坪石天主教小學學生馬永超喜愛閱讀,平日閱讀中文或英文圖書,遇到生字時,便會查閱字典, 並記錄在筆記本裡,方便自己重溫及以後作文時使用。永超認為,平台上能看到自己與同學的排名, 使他更有推動力去學習和閱讀。   學生黃宇軒從故事中學習到孝順父母的重要,所以在家中也會主動做家務,以行動去愛父母。此外,在閱讀時,同學可以播放錄音聆聽正確的發音,學生鄭詩雅認為有時遇到不認識的字,這平台方便她立刻認識該詞語的發音,所以喜愛這學習平台, 「學到英文單字的同時,也認識到與聖經相關的故事。」(吳)  
kjy10_20230402_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3.04.02
喜樂幼小-動態
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四旬期宗教活動   (本報訊)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於3月15日舉行四旬期宗教活動「耶穌愛我」。   活動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幼兒班的小朋友分別在聖瑪加利大堂區中心禮堂,及低、高班小朋友在校園三、四樓進行朝拜苦路活動。其間到了第七處「耶穌第二次跌倒在地」時,透過對答形式,小朋友願意改掉自己的壞習慣,以減輕耶穌十字架的重量,可見他們很關心耶穌。   第二部分進行奉獻巴斯卦羊、故事欣賞、唱聖歌等,特別藉故事分享,讓兒童體察別人的真正需要, 明白幫助及關愛貧苦人的需要,培養他們有一顆關愛的心,並學懂在生活中實踐校訓「愛人如己」。   此外,小朋友也在四旬期工作紙繪畫自己和好朋友的樣子,一起朝拜十字架上的耶穌。(少)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四旬期祈禱會   (本報訊)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在3月20 日舉行四旬期祈禱會,邀請了聖保祿堂主任司鐸葉定國神父主持禮儀。   四旬期祈禱會主題是「愛與服務的十字架」:十字架是個標記,由兩根木條砌成,一根是「愛」,一根是「服務」。   祈禱會上,葉神父和校監周玲玲提醒學生要多祈禱,關心身邊的人和克己。在四旬期內,更要多關心父母和長輩,因為他們是親人,所以不要忽略對他們的關心和愛;並要放下電子遊戲,多與長輩傾談,了解他們的人生經驗。他們同時也鼓勵學生多向十字架的苦像祈禱和默想,時常感謝耶穌的愛,並願意實踐他的教導, 去愛和為每一個人服務。   最後,葉神父向在場人士送上祝福,願大家在四旬期,每天都能愛和服務他人。(喜)   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四旬期活動   (本報訊)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於3月20日舉行愛心午餐及苦路善工活動。   四旬期是一個悔改更新的時期,教友特別會在這時期中,行愛德善工、祈禱、守齋、做補贖,以淨化心靈,迎接逾越慶節的到來。   因新冠疫情而停辦多年的「愛心午餐」,今年在四旬期復辦。學生的午餐和平日的有所不同,以簡便的輕食為主,透過減少份量的午餐,讓學生感受貧窮飢餓人的困苦,從而學懂珍惜所有及關愛別人。   午餐後,學生們進行苦路善工敬禮;透過這敬禮,一方面可讓學生認識教會傳統的熱心敬禮,嘗試不同的祈禱方式,另一方面也可讓學生,追隨著耶穌的腳步,重溫苦難及其意義。   校方希望透過活動,讓學生默想耶穌以及貧窮弱小者的痛苦,因而感謝天主對世人的愛,在生活中不斷實踐基督愛主愛人的教導。(樂)   寶血幼稚園•四旬期祈禱會   ( 本報訊) 本年四旬期的主題為「願你們平安!」,為了幫助幼兒準備心靈善度四旬期,迎接耶穌基督的復活,寶血幼稚園於3月22日在聖母聖衣堂,舉行四旬期祈禱會。   當日學生一起聆聽老師演繹耶穌行苦路的過程,明白耶穌經歷苦路是為了愛眾人,所以人要以愛去報答他。過程中,由高班學生在每一處苦路拿著十字架和電子蠟蠋,並一起默想在日常生活,有沒有以耶穌基督的愛,去關愛貧窮弱小的人,時常祈禱。最後,他們在主的愛內彼此互祝平安,幼兒把零用錢捐給「天主教四旬期運動」,以發揚愛德精神。   此外,他們還進行了「饑饉茶點」活動,讓幼兒親身體驗饑餓的感覺,同時讓他們明白幫助弱小者及珍惜食物的重要性, 藉以培養他們有一顆仁愛及慷慨的心。(年)  
kjy01_20230312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03.12
青山天主教小學
靈性及品德培育
(本報專題)你有心事或學業煩惱時會與誰分享呢?青山天主教小學一年級學生馬藹澄便會與「校園媽媽」訴說在校園及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校園媽媽會利用導修課時間,與同學進行各種活動,加深同學對學校的認識,幫助小一學生適應全新的校園生活,藹澄亦因此結交了數位好朋友。   青山天主教小學著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和道德觀,所以提供不同靈性及品德培育活動,其中的「校園爸媽」計劃,編配教師擔任校園爸爸或媽媽,由教師把良好的素質帶給學生,使他們學懂愛自己、他人及天主,讓學校成為學生的第二個家 。   藹澄表示,校園媽媽會與她和同學進行各種活動,例如加深彼此認識的集體遊戲、學習團體合作的桌上遊戲、小手工等,學生每天回到校園,仿如回到一個大家庭般溫馨愉快。藹澄指出,校園媽媽會帶很多遊戲與他們遊玩,增進了她與同學間的友誼,部分與藹澄分配至同一位校園媽媽的同學,更成為了藹澄的好朋友。   副校長麥惠娟表示,校園爸媽陪著學生經歷第一次考試,第一次在學校午膳,當學生遇上困難時會幫助他們。此外,在早前的農曆新年,學生更向校園爸媽拜年,從他們手中接過朱古力金幣利是,「從一升上小學,學生便能感覺學校是一個大家庭,感到老師的關愛。」   作為其中一位校園爸爸,副校長葉永恒表示,在活動中,他與校園子女變得更加熟稔; 而藉著老師的關愛,培養學生的品德元素,讓他們學習到如何關愛鄰人。   為將來訂定目標 學習忍耐和等待 除了上述的「校園爸媽」計劃,學校的靈性及品德培育組亦舉行一系列活動,關注學生的品德培育。其中在為期三天的「六年級生涯規劃體驗日」中,學生預演未來十年的人生,體驗升中面試派位、中學和大專課程,經歷自己或同伴的畢業典禮,並參與求職體驗活動。   六年級學生林煒珈認為,活動加深了對自己的認識,找到自己擅長的項目,「我比較細心,對醫學也有興趣,希望將來可以成為護士或醫生。」她也為自己的將來定下目標,在求學路上,繼續努力,裝備自己。   學校近年開始推廣靜觀, 並把靜觀學習加入四年級的多元智能課。「閉上眼睛,雙腳踏地,慢慢呼吸三分鐘。」四年級學生陳柔酉表示,在課堂中進行靜觀練習,使她心情變得輕鬆,所以回家後,也會與父母、妹妹一起進行。   柔酉稱,在考試前也會感到緊張,所以在考試的前一天晚上和當天早上,都會進行靜觀練習,幫助自己準備心靈,在考試中更投入。   李駿嵐主任指出,在靜觀活動中,學生學習到忍耐和等待,在與人相處時能平靜心靈,覺察自己的感受,從而懂得與人磨合,學懂改善關係。   培養五大素質 青山天主教小學於1972年創校,去年慶祝創校50 周年。學校一直配合社會的轉變,培育學生全人發展,發展潛能,建立良好的品德。梁雅媛主任提到, 近年學校除了新設STEM Room,也整合常識科課程,加入STEM學習元素;並會進行跨學科STEM活動,提升學生的科技與創新能力。   學校除了推展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外,同時培養學生五大素質,包括:關愛善良(Caring)、主動積極(Proactive)、自信創新(Confident),忍耐等待(Patient)及真誠可信(Sincere)。為了加深同學對「CPCPS」的認識,學校也設計了一系列相應的吉祥物。   「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品德的培育同樣重要。」校長王玉嫻表示,學校秉承天主教教育的五大核心價值及學生五大素質,令學生在身心靈培育上得到適當的發展。學校亦將品德價值觀滲透在不同活動中,使學生在發展潛能時,也能愉快地學習及成長。(吳)  
kjy12_20230301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3.03.05
喜樂中學-動態
潔心林炳炎中學•50周年校慶聚餐 (本報訊)承蒙天主的保守,潔心林炳炎中學在獅子山下屹立了半個世紀,傳揚天主福音,教育莘莘學子,為社會栽培了無數人才,造福社群。為慶祝潔心林炳炎中學50歲生日,該校舊生為母校舉辦50周年校慶聚餐。   晚會期間,該校校監潘雅惠修女致歡迎辭後,校長劉瑤紅博士分享學校近況和發展,推動學生學會學習、發揮潛能、健康成長;帶領學生與時並進,發展所長。   接著,天主教香港教區秘書長李亮神父領禱和祝福;而潘修女、劉校長陪同李亮神父、譚永明神父、李志源神父、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陳順清及其他嘉賓一起祝酒和切蛋糕,舉杯祝福潔心林炳炎中學生日快樂。   聚餐期間舉辦「最佳服飾獎」,以「金紅開心夜」的穿著主題,每席代表上台行貓步拉票,最後由劉校長選出三甲。另一節目為「金禧同慶」,校長和四位「VIP老師」與各席校友互動答問,揭開該校很多有趣的歷史。   潔心林炳炎中學將承傳天主的旨意,繼續作育英才,讓學校成為滿有恩典和關愛的生命花園。(教)   聖母玫瑰書院•天主教教師日   (本報訊)聖母玫瑰書院宗教教育組早前舉行天主教教師日,一同前往荃灣聖母領報堂朝聖及進行靈修活動。   活動當天,先由聖母領報堂的教友擔任導賞員,介紹聖堂設計及各幅聖畫、聖像的來歷和意義,及帶領參觀聖堂各種設施。此外,導賞員也以教友身份作信仰分享,鼓勵眾人在教育工作上履行福傳的使命。   其後,眾人於聖體小堂進行團體及個人靈修部分,並使用2022年天主教香港教區教師日有關聖保祿宗徒教導弟茂德追求的「六種德行」作為祈禱、靈修及反思的素材。與天主交談後,各人按照過程中的所思所想,結合近期的生活與工作輪流分享,最後一同以祈禱交託給天主。   「聖母領報」就是聖母接受天主召叫的時刻,願意成為耶穌母親。由眾人領洗那刻開始,也就是接受了司祭、先知及君王三項職務。不論在工作上的崗位是否直接與福傳有關,都要記起天主的召叫,以耶穌的行實作為學生的榜樣。(教)   梁式芝書院•舉行聖灰禮儀   (本報訊)梁式芝書院於2月22日舉行聖灰禮儀,該校校監溫國光神父於聖灰瞻禮日的午膳時間,在校內小聖堂內舉行禮儀,為師生施放聖灰。   參禮者除教友師生外,亦有非教友的師生一同參與。當中更有非教友的參禮者表示,可以如其他教友一樣領受聖灰,感到難忘。   溫神父在講道中,提醒參禮者領受聖灰的標記 ,是一份對信仰的見證。在四旬期內更要在生活中實踐勇氣、善良、誠實。   溫神父施放聖灰時再以「你要回頭改過,信從福音!」訓勉參禮者要明認自己的罪過,指出人在生活中容易遇到誘惑,因而犯罪,只有悔改,天主把人們從罪中解放出來,才能獲得自由。   禮儀完結後,學校為每位參禮者預備了麪包作午餐,鼓勵各人以守齋反省自己的生活,善度四旬期,以迎接基督的復活。(教)   聖若瑟英文中學•畢業同學祈禱禮   (本報訊)聖若瑟英文中學早前在禮堂舉行畢業同學祈禱禮,以示對本屆畢業同學的祝福及勉勵。   祈禱禮邀請麥英健神父主禮,禮儀中,麥神父分享了林家謙的歌曲《邊一個發明了encore》,訓勉同學要珍惜身邊好友,與及要珍惜當下。兩位中六學生代表亦從中分享校園生活點滴,感謝學校對他們六年的培育,內容親切而有趣。   席上,中六學生在祭台前獻上燭光,以及中一學生向中六畢業同學獻唱《告別校園時》。最後,由潘永强校長予以同學祝福,為整個禮儀畫上完美的句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