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20612_fade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6.12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
粵辯愈明 推動辯論文化
(本報專題)你認為辯論是怎樣?在論題中,不停反駁別人?辯論等於吵架嗎?擅長辯論的人,也喜歡「駁嘴」?辯論設有正反雙方,針對某一主題作討論,以語言表達出來,過程中包含駁論與立論。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粵語辯論隊一直培養學生辯論,加強思辯能力,學習以不同角度看事件,從中建立「辯論文化」。   「崇德粵辯、傳承蛻變」是崇德粵語辯論隊的口號,辯論隊多年來均由歷屆畢業的師兄、師姐作為教練,以傳承學弟學妹延續粵辯的能力。辯論隊於2013年成立,由學生作主導,有份見證辯論隊成立的關皓池老師表示,辯論隊由演辯學會分拆出來,主要培訓學生的演講能力,負責校外比賽, 後來學生建議設立辯論隊,她指出辯論有助加強學生在邏輯思考的能力。   「小學時的我不愛說話,回答別人提問時也很精簡,甚少表達個人想法,加入辯論隊後,我看著自己逐漸改變,談吐清晰, 也有自己的思想。」中四學生劉嘉慶中二加入辯論隊,她說自己過去應考個人短講時,只為了考試,並不享受當中過程,「我加入辯論隊後,會構思如何令自己的談吐更流暢,藉著良好的組織,令老師明白我的想法,帶出更有意義的道理。」 她從辯論中,可以自由發表意見,更在辯題上擔當領導角色而獲得成功感。   中二學生方圓自言很喜歡說話,由幼稚園參與講故事比賽,小學每年參與朗誦比賽,升中後加入辯論隊,讓她更有系統地提升在組織、寫作及說話的能力。她指出每次討論辯論的主線時也要搜集資料,再把資料整理成稿件,從中提升組織能力;在每個辯論位置的準備,辯論前也會寫下重點,訓練自己的寫作能力;擔當主辯和結辯時可以訓練自己說話更流暢, 副辯則培養臨場反應,也能提升說話能力的技巧。   激辯——小學辯論挑戰賽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本學年首次舉辦「激辯——小學辯論挑戰賽」,由該校的粵語辯論隊協助推動,來自六間小學的小四至小六學生參與,校方賽前安排小學生參與賽前訓練工作坊。比賽設有冠、亞、季軍,四強賽、季軍賽及決賽設有「最佳辯論員」獎項。   上述比賽已於去年11月中完成,最後由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奪得「激辯盃總冠軍」,天水圍天主教小學贏得亞軍。   「我今天應否吃早餐?」劉嘉慶同學解釋,教練在賽前訓練工作坊向參與的小學生,提出跟日常生活有關的辯題,引起學習動機。劉嘉慶指出應否吃早餐的「應否」可以包括它的重要性、可能性、利與弊,「學生透過不同層面尋找相關資料作討論,善用正、反兩面表達意見。」她發現,生活化的例子有助小學生代入辯題,容易構思出論據作論證。   助理校長關耀宏指出,該校辯論隊一向有不俗的表現,即使在疫情期間,辯論隊隊員仍然積極參與網上比賽,他期望由學生協助籌備的小學辯論比賽,可以把學生在辯論的專長與小學生分享;關皓池老師有份籌備是次比賽,她指出工作坊均由舊生擔任教練,承接辯論隊「由舊帶新」的傳統。   賽前工作坊認識辯論技巧   賽前舉辦的訓練工作坊,目的是培訓小學生認識辯論的流程和技巧。有份協助工作坊及比賽的中二學生潘樂欣說,在工作坊上,教練會向小學生提供實用的辯論方法,她自己也會加入小組,以簡易及顯淺的方式,向參加者講解辯論及組織技巧,「要讓小學生明白辯論著重團隊合作的精神,四人團隊要按辯題一起思考及規劃主線,教導他們學習互相分工合作,過程中我有所裨益。」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學生方圓指出,過去她主力以辯論員身份在台上辯論,這次她有機會擔任不同崗位,讓她更了解辯論比賽的運作,她在工作坊上擔任輔助工作,幫助參加者投入活動。   校方首辦小學辯論比賽,期望把辯論文化推廣至小學層面,提升小學生邏輯思考的能力。每年該校於試後舉行辯論表演賽或師生辯論賽,本學年校方把粵語辯論加入到專為中一及中二生而設的「崇德人自我發展計劃」的項目之一,進一步推動粵語辯論與辯論文化。(高)  
kjy01_20220529_fade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05.29
景林天主教小學
提供多元活動 助學生發展潛能
(本報專題)如果你今個週末沒有安排節目,不妨到石澳逛逛!石澳被喻為香港最美的小漁村,除了有沙灘,最近還多了一個打卡點,就是「穿上」景林天主教小學四年級學生龍家信藝術設計的戶外電箱。   家信早前參加了港燈舉辦的「減碳New Mission」戶外電箱設計創作比賽,從逾480份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選為小學組的季軍。他的作品最終在石澳大風坳的電箱中展出,美化環境的同時,也在社區推廣低碳環保的信息。   「這個作品以環保為主題,畫中有環保風車,也有由太陽能發電的高樓大廈;四周有很多花草樹木,可以令空氣更加清新。」家信介紹他的創作時說,他運用在常識科學習到的環保知識,透過作品向大眾傳遞環保信息。   參加比賽 發展潛能 在剛過去的特別假期,家信與父母及弟弟一起到石澳觀賞作品,看到畫作能被公眾欣賞,「這感覺特別不同,很開心。」   家信經老師邀請參加比賽,他感激學校提供很多機會,讓他發展潛能。例如學校每年都會舉辦藝術展,在禮堂展出全校學生的作品,當中也邀請低年級學生與家長一起創作,視藝科主任何嘉瑩老師說:「希望把藝術推廣至家庭層面,讓爸爸媽媽也參與。」   家信感恩學校的栽培,因此,本年被老師選為校園藝術大使後,他肩負起職責,「多參加視藝活動,也要努力讓同學知道視藝有多好玩!」   音樂、視藝、體育  成就最有價值的自己 「每一位小朋友都是獨特的,各人有自己的專長、興趣及能力。」校長何詠懿說。因此,為培養學生的潛能,學體藝活動組余顯宜老師及唐仲恆老師指出,學校每星期皆有「周三課外活動時間」,為學生提供管弦樂團、漫畫班、英文辯論、排球隊等不同活動,學生可按興趣,報讀不同課程,余老師說: 「即使家境貧困的學生,也有機會參與課外活動。」   本學年,學校為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培育他們對音樂、藝術及體育的興趣和潛能, 在低年級推行「MVP」計劃。   「MVP」分別代表「Music」、「Visual Arts」及「Physical Education」,一、二年級學生在音樂、視覺藝術及體育中揀選了有興趣的範疇後,便會參與學校安排的項目。何校長說:「MVP 也代表Most Valuable Player,希望計劃能幫助學生成就最有價值的自己」。   引起學生興趣 引導他們發展潛能 在「MVP」計劃中,音樂科為學生安排敲擊樂、小提琴及歌詠團的活動。音樂科主任古兆恆老師解釋,小提琴比較受家長歡迎;敲擊樂則能訓練學生的節奏,有助他們將來學習其他樂器。「音樂不一定是學習樂器。」另一位音樂科主任鄧穎妍老師補充,小朋友喜歡唱歌,而歌詠團活動除了能提升學生唱歌的技巧,也對他們說話能力有幫助。   視藝科主任蔡思慧老師指出,MVP中視覺藝術提供創意繪畫、輕黏土、塑膠彩繪畫、小手工、藝術家欣賞及創作,讓初小的同學接觸到不同媒介的藝術,「學生可以先發掘自己對哪一方面的藝術有興趣,到高年級可以選擇相關的活動」。   在體育方面,體育科科主任李樂恩老師介紹學校為學生提供籃球、花式跳繩、旋風球、射擊、地壺球。另一位體育科科主任吳紹紘老師補充說,活動中包括一些新興的活動,例如旋風球、地壺球,期望能引起學生對運動的興趣。   景林天主教小學為學生提供不同活動,發展潛能,學生的反應如何?三位五年級學生皆指出,他們參與了不同範疇的課外活動,讓自己得到全面發展。當中,學生陳玥寧參與田徑運動,經常隨校出戰60米、100米的跑步賽事;李可晴參加藝術體操和古箏等活動,感恩學校給予許多演出的機會,挑戰自我;洪紫熙除了參加藝術體操、躲避盤等體育活動,還學習小提琴,「我在節日中,也會彈奏給父母聽,與他們分享我的學習成果。」三位學生在分享學習成果時,充滿自信,可見計劃幫助他們,成就更美好的自己。(吳)  
kjy04b_20210328_s
400 400 FAMOUS_SAYING
Stories Behind Popular Sayings
2021.03.26
Pull a rabbit out of a hat
A lot of us, especially children, find magic shows very entertaining. We are fascinated by the surprises and illusions created by the magicians on the stage. Which was the first magic trick that you watched? Knotting and then untying a handkerchief, making a woman float in the air, or linking some metal rings together?  Pulling a rabbit from a hat is one of the classics in the history of magic. It is believed that Louis Comte, a Parisian performer, was the first magician who brought out a live white rabbit out of an empty top hat in 1814.  The written record of this trick was first found in " Humorous Magician Unmasked " by A. B. Engstrom published in the USA in 1836.  " To produce a live rabbit and a number of other articles from a gentleman's hat. "  Its figurative meaning became well-known in the 20th century. It describes an action which is unexpected, or which is surprisingly solving a problem. Tom pulled a rabbit out of a hat to win the debate by presenting strong arguments during the last minute. Not only are rabbits used in performing magic, they also symbolise new life at Easter.  我們中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都覺得魔術表演非常富娛樂性。我們深深被舞台上魔術師所創作的驚喜和幻術所迷住。你看過的第一個魔術戲法是甚麼?給手帕打結後再一剎那間把結解開、把一個女子漂浮在空氣中,或是把一些金屬環扣在一起?  把一隻兔子從帽子裡拉出來,是魔術史中的經典之一。人們相信,巴黎表演家路易斯.孔德是首個魔術師於1814年,從一頂空空的禮帽中拿出一隻活生生的白兔。 這個戲法的文字記錄最初記載在1836年於美國出版、由阿.比.恩斯特倫所編寫的《幽默魔術師揭密》:  To produce a live rabbit and a number of other articles from a gentleman's hat.  它的比喻意義在20世紀漸見著名。它形容意料之外的行動,或者出人意外地解決問題的行動:  湯姆出其不意(pulled a rabbit out of a hat),在最後一分鐘提出有力的論點,因而在辯論中獲勝。  兔子不僅用來表演魔術,在復活節象更徵新的生命。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2b_20200223s
CatholicAgent
教友特工
2020.02.21
行 醫 ‧ 修 德(上 )
聖安當院長時常叮囑弟兄,時時要亡,每作一個行為要視為最後作的行為,才可修德成聖。修德成聖,也是我行醫的理念。 在初中時,我只顧參與課外活動,當然成績就是馬馬虎虎了。不過到了中二的時候,有一位年輕的神父由美國受訓回來,作我們的校長及教我們歷史科,他鼓勵我們用自己的時間作事工,我就寫了一本100頁長的《美國總統》。另外再加上他為我們開設領袖訓練班, 訓練我們的口才、辯論、思想及邏輯,突然之間我們的腦袋開了,精益求精。 父母後來為我轉去國際學校採用美國學制學習,這樣完全符合我求學的性格。 在新的環境我就戰戰兢兢去讀書,到了第一個學期結束的時候,轉眼間我由一個成績平平的轉變為甲級學生,於是我繼續努力向上,尋求更多艱辛的學科去完成中學課程,最後我決定成為一個醫生,希望透過大學的課程進入醫學院。 美國的學制是先要取得一個學士學位,才能繼續進入醫學院。所以在大學期間我主修化學及美術,並進修有關醫學準備課程,期間發現自己對生物化學非常有興趣。考取了高級榮譽理學學士之後,我就去了研究院攻讀生物化學。後來,發現自己的興趣在於與人接觸,所以再重新考慮念醫學課程。 在大學期間我認識脊科醫學,所以當時再作進一步對該科目的研究,發覺非常有興趣。就開始申請入學,幸好我被取錄了。 入了脊科醫學院當然是一個新挑戰,學科是無選擇的,還要由上午八時開始上堂直到下午五時。功課及溫習是排山倒海的,當時平均睡四、五小時一天。在三年半時間讀完五個學年的科目,回想真是非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