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3_20121028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2.10.28
圖畫書之必要(下)
  (上期提要)圖畫書已發展成為一種深具文學、藝術價值的出版物,有不少經典作品的藝術水平絕不比成年人的文學作品遜色。作者推介三位圖畫書大師的作品,上期文末提及美國童書作家Dr. Seuss的著作。 —— 編者    推薦作品三:《史尼奇及其他故事》  (Dr. Seuss: The Sneetches and Other Stories) 本書共三個故事,史尼奇是其中之一。沙灘上住著兩類史尼奇,一類肚子上有顆星,一類肚子上光溜溜。有星史尼奇自覺高人一等,無論野餐、遊戲都拒絕讓光肚子史尼奇參加。一天,一個奇怪的傢伙帶著奇怪的機器來到沙灘,承諾幫助光肚子史尼奇在肚子上加星,代價只是三美元。光肚子史尼奇付款後走進機器,果然全部變成了有星史尼奇。原本的有星史尼奇因為優越感喪失而愁眉緊鎖,那傢伙於是倒過來慫恿他們花十美元把星星去掉。結果加了星的光肚子史尼奇再次受到歧視。然後,那傢伙又去慫恿他們去星,隨即又引誘已去了星的有星史尼奇加星。如是者,加星去星、加星去星,史尼奇的錢都花光了,那傢伙便帶著大批鈔票離去。自始,沙灘上的史尼奇再也分不清誰原來有星誰原來沒有,也沒有人再在乎有星沒星。 二、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e) 英國著名的兒童圖畫書作家,畫風超現實,故事卻寫實,他的圖畫書常常就在這種現實與超現實之間,緩緩流淌出動人的情感,從而形成一種既寫實又荒誕、既搞笑又認真的獨特風格。 推薦作品一:《形狀遊戲》(The Shape Game) 本書講述媽媽在她生日那一天,領著爸爸、哥哥和我到美術館參觀的故事。爸爸和哥哥並不想去,我也覺得有點無聊,只有媽媽表現得興致勃勃。後來媽媽為我們詳細地介紹一幅又一幅的名畫,指示我們藏在圖畫裡一個又一個的線索和情節,讓我們開始領略到欣賞美術館中這些名畫的趣味,令原本灰暗單調的一切也變得絢麗多姿。 推薦作品二:《當乃平遇上乃萍》(Voices in the Park) 本書講述兩家人── 一家是母親和兒子,另一家是父親和女兒 ── 帶著狗兒到公園散步,兩個小孩因而彼此結識玩耍的故事。本書通過四個角色的四把聲音去述說故事:媽媽專制而嚴厲,對待狗兒勝於對待兒子;男孩飽受拘束,孤獨寂寞;另一家的爸爸剛失業,心情鬱結精神萎靡;女孩則樂天開朗,待人友善。一次偶然相遇,讓兩個孩子嘗到友情的甘美。本書建議讀英文原著為佳。 推薦作品三:《大猩猩》(Gorilla)  本書講述一個熱愛大猩猩的小女孩的幻想故事。安娜的爸爸總是忙著工作,從來不跟她做伴。安娜好希望爸爸能陪著她,更希望他能帶她到動物園看看真正的大猩猩。她生日的前一夜,爸爸把一隻大猩猩玩具暗暗放在她床邊。安娜半夜醒來,怪事發生了,那頭大猩猩玩具竟變成一頭真猩猩,並穿上爸爸的大衣和帽子,帶著她到動物園去看婆羅洲大猿猴、非洲黑猩猩,和其他漂亮的大猩猩…… 三、彼得.席斯(Peter Sis) 捷克裔美國插畫家、作家、電影工作者,他的圖畫書涵蓋不同年齡的讀者,從學前兒童、小學生、青少年,以至於成人讀者。作品語言凝練、圖像細膩精緻而深具創意。 推薦作品一:A Small Tall Tale from the Far Far North 本書講述一個男子隻身遠走北極的傳奇故事。男子在居住的地方飽受壓抑,為了自由,他遠赴北極,尋找新生活。經過三年多的艱苦旅途,他來到渺無人煙、只得冰雪相伴的北方大地。在那裡,他獨力建立新家園,他自由了,但很孤獨。一次遇險,讓他認識了原居於當地的一族獵人。獵人們友善親切,而且非常信任他這個外來人,更把他們所知的一切都教給他。然而,不幸的事情終於降臨了,大批淘金者帶著槍和酒到來尋找財富。面對來勢洶洶的入侵者,他決心保護那些善良的獵人朋友們…… 推薦作品二:The Wall: Growing up Behind the Iron Curtain 本書是一本自傳式的圖畫書,講述一個在鐵幕國家長大的男孩 ── 也就是作者 ── 的成長經歷,當中穿插了許多冷戰時期發生在捷克的歷史。男孩自幼熱愛畫畫,並以繪畫來抵抗生活中的種種控制。布拉格之春讓他對自由產生無限的憧憬,可惜卻換來更大的限制與監視,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最後他騎著自行車,以對繪畫的熱愛為翅膀,飛向了真正的自由之邦。 圖畫書是文字和圖像結合的藝術,當中圖像更屬首要。以上的故事簡述,一如從黑白打印機吐出的名畫副本,不可能呈現圖畫書原有的風采。建議家長拿原作一讀,方能親身領略現代圖畫書的魅力。     
kjy07-20121028
icon47
創作天地
2012.10.28
2012.10.28:小小藝術家
kjy03_20121021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2.10.21
圖畫書之必要(上)
  前文指出,要讓不閱讀的孩子讀書,圖畫書是最佳的選擇,今天想跟大家談一談這個問題。 為甚麼圖畫書最合適?這跟孩子的閱讀意願和圖畫書的表現形式──圖文結合來述說故事──有莫大關係。 「學會閱讀」向來是學校教育的一大重點,然而學生的閱讀意願卻不見得上升,不論西方或本地,反見到愈來愈多「不情願的讀者」(reluctant reader)。這些「不情願的讀者」的共通處是:他們有能力閱讀,卻不情願閱讀。在香港,受過教育的孩子基本都能閱讀(理解力當然有高低),但在有限的、可以自主的閒暇裡,他們往往不會把時間花在讀書上(尤其是面對著電子遊戲機、電腦或智能手機時)。由此可知,孩子不讀書,並非「不能」,而是「不為」。跟學會跑步而不主動跑步、學會彈琴而不主動彈琴一樣,這樣的「會」很難帶來「會」的益處,也不容易由「會」轉「精」。因此,要培養兒童閱讀,關鍵其實不是教導他們「學會閱讀」,而是引領他們「愛上閱讀」。 圖畫書正符合這樣一個要求。 圖畫書的特點是篇幅短小,文字簡潔,兒童容易閱讀並且能一口氣讀完;加上有精美的圖畫配合,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方便理解。因此,即使是最不情願的讀者,也能輕易讀畢圖畫書,並獲得閱讀的滿足感。 事實上,學者林奇-布朗(Lynch-Brown)及湯林森(Tomlinson)在談及西方閱讀趨勢時就曾表示,由於電影、電視、遊戲機、網絡等視像媒介的影響,催生了愈來愈多「視覺型」的孩子,他們習慣了豐富的感官刺激,當面對文字讀物時,往往會感到沒趣和不耐煩。圖畫書因為富於圖像,能夠對應當代兒童此一特性,所以較易讓兒童受落,亦較受兒童喜愛。 可見,圖畫書是引導兒童走進閱讀世界的金鑰匙,也是關注孩子閱讀的家長最不可忽視的童書類型。 然而,聽見圖畫書三字,許多人想到的只是他們記憶中的「公仔書」,並因為它富於圖像而視之為「小兒科」,或者僅把它當作過渡性的讀物看待。 實際上,這是一種非常過時和落伍的想法,並完全脫離了現今圖畫書的發展。 圖畫書一語譯自英文的picture book,它在西方經過幾百年的演變,已成為兒童文學中最為獨特的類屬。圖畫書原為不懂文字的幼小兒童提供早期文學經驗而設,但隨著愈來愈多優秀的文學家和藝術家參與創作,它在內涵和形式、深度和廣度,以及讀者層面上,都大大擴充了。今天的圖畫書,已是一種深具文學、藝術價值的出版物,而它的讀者,亦早已不限於兒童。日本作家柳田邦男就曾提出「圖畫書的人生三讀」論,並在日本推動「大人應該看圖畫書」運動。 事實上,圖畫書中有不少經典作品,其藝術水平絕不比任何成年人的文學作品遜色。以下向各位推介幾位個人十分喜愛的圖畫書大師: 一、蘇斯博士(Dr. Seuss) 美國最具代表性的童書作家,在美國可謂家喻戶曉。他的作品經常使用繞口令般的語言,諧趣而富有節奏感;圖畫和故事內容同樣誇張怪誕,但瘋狂和嬉鬧背後卻往往飽含深意。建議讀蘇斯博士的作品宜讀英文原著。 推薦作品一:《火腿加綠蛋》(Green Eggs and Ham) 本書講述一個孩子努力不懈地向大人推介綠雞蛋和綠火腿的故事。山姆最愛吃綠雞蛋和綠火腿,他向大人推薦,可是大人不感興趣。怎知山姆毫不氣餒,無論大人怎樣嚴詞拒絕,甚至上山下海躲避他,他仍然窮追不捨,堅持要讓大人試試。大人無奈屈服,結果一試之下發現美味之極,山姆的推介最終得到認同。 推薦作品二:《霍頓孵蛋》(Horton Hatches the Egg) 本書講述一隻堅守信用的大象的故事。鳥兒梅吉生性懶惰,不願意整天坐著孵蛋,她又哄又求結果騙得路過的大象霍頓代替牠孵蛋。梅吉自此一去不返,霍頓卻在孵蛋過程中受到其他動物的嘲笑,更遇到可怕的暴風雨、雨雪交加的冬天,甚至獵人槍擊,霍頓始終堅持坐在鳥蛋上,信守他的承諾。就在小鳥孵化的一刻,梅吉卻飛回來領取鳥蛋,還驅趕霍頓。最終鳥兒誕生了,但意想不到的是,初生的鳥兒竟長得跟霍頓一模一樣。 (未完,待續⋯⋯)  
kjy07_20121021
icon47
創作天地
2012.10.21
2012.10.21:小小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