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3_20121021

 

文指出,要讓不閱讀的孩子讀書,圖畫書是最佳的選擇,今天想跟大家談一談這個問題。

為甚麼圖畫書最合適?這跟孩子的閱讀意願和圖畫書的表現形式──圖文結合來述說故事──有莫大關係。

「學會閱讀」向來是學校教育的一大重點,然而學生的閱讀意願卻不見得上升,不論西方或本地,反見到愈來愈多「不情願的讀者」(reluctant reader)。這些「不情願的讀者」的共通處是:他們有能力閱讀,卻不情願閱讀。在香港,受過教育的孩子基本都能閱讀(理解力當然有高低),但在有限的、可以自主的閒暇裡,他們往往不會把時間花在讀書上(尤其是面對著電子遊戲機、電腦或智能手機時)。由此可知,孩子不讀書,並非「不能」,而是「不為」。跟學會跑步而不主動跑步、學會彈琴而不主動彈琴一樣,這樣的「會」很難帶來「會」的益處,也不容易由「會」轉「精」。因此,要培養兒童閱讀,關鍵其實不是教導他們「學會閱讀」,而是引領他們「愛上閱讀」。

圖畫書正符合這樣一個要求。

圖畫書的特點是篇幅短小,文字簡潔,兒童容易閱讀並且能一口氣讀完;加上有精美的圖畫配合,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方便理解。因此,即使是最不情願的讀者,也能輕易讀畢圖畫書,並獲得閱讀的滿足感。

事實上,學者林奇-布朗(Lynch-Brown)及湯林森(Tomlinson)在談及西方閱讀趨勢時就曾表示,由於電影、電視、遊戲機、網絡等視像媒介的影響,催生了愈來愈多「視覺型」的孩子,他們習慣了豐富的感官刺激,當面對文字讀物時,往往會感到沒趣和不耐煩。圖畫書因為富於圖像,能夠對應當代兒童此一特性,所以較易讓兒童受落,亦較受兒童喜愛。

可見,圖畫書是引導兒童走進閱讀世界的金鑰匙,也是關注孩子閱讀的家長最不可忽視的童書類型。

然而,聽見圖畫書三字,許多人想到的只是他們記憶中的「公仔書」,並因為它富於圖像而視之為「小兒科」,或者僅把它當作過渡性的讀物看待。

實際上,這是一種非常過時和落伍的想法,並完全脫離了現今圖畫書的發展。

圖畫書一語譯自英文的picture book,它在西方經過幾百年的演變,已成為兒童文學中最為獨特的類屬。圖畫書原為不懂文字的幼小兒童提供早期文學經驗而設,但隨著愈來愈多優秀的文學家和藝術家參與創作,它在內涵和形式、深度和廣度,以及讀者層面上,都大大擴充了。今天的圖畫書,已是一種深具文學、藝術價值的出版物,而它的讀者,亦早已不限於兒童。日本作家柳田邦男就曾提出「圖畫書的人生三讀」論,並在日本推動「大人應該看圖畫書」運動。

事實上,圖畫書中有不少經典作品,其藝術水平絕不比任何成年人的文學作品遜色。以下向各位推介幾位個人十分喜愛的圖畫書大師:

一、蘇斯博士(Dr. Seuss)

美國最具代表性的童書作家,在美國可謂家喻戶曉。他的作品經常使用繞口令般的語言,諧趣而富有節奏感;圖畫和故事內容同樣誇張怪誕,但瘋狂和嬉鬧背後卻往往飽含深意。建議讀蘇斯博士的作品宜讀英文原著。

推薦作品一:《火腿加綠蛋》(Green Eggs and Ham)

本書講述一個孩子努力不懈地向大人推介綠雞蛋和綠火腿的故事。山姆最愛吃綠雞蛋和綠火腿,他向大人推薦,可是大人不感興趣。怎知山姆毫不氣餒,無論大人怎樣嚴詞拒絕,甚至上山下海躲避他,他仍然窮追不捨,堅持要讓大人試試。大人無奈屈服,結果一試之下發現美味之極,山姆的推介最終得到認同。

推薦作品二:《霍頓孵蛋》(Horton Hatches the Egg)

本書講述一隻堅守信用的大象的故事。鳥兒梅吉生性懶惰,不願意整天坐著孵蛋,她又哄又求結果騙得路過的大象霍頓代替牠孵蛋。梅吉自此一去不返,霍頓卻在孵蛋過程中受到其他動物的嘲笑,更遇到可怕的暴風雨、雨雪交加的冬天,甚至獵人槍擊,霍頓始終堅持坐在鳥蛋上,信守他的承諾。就在小鳥孵化的一刻,梅吉卻飛回來領取鳥蛋,還驅趕霍頓。最終鳥兒誕生了,但意想不到的是,初生的鳥兒竟長得跟霍頓一模一樣。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