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_20230618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3.06.18
喜樂中學 - 動態
荃灣聖芳濟中學及九龍聖芳濟書院朝聖之旅   (本報訊)荃灣聖芳濟中學及九龍聖芳濟書院天主教同學會早前參加了古道行的朝聖之旅,邀請兩校天主教同學及其家長參與。   一行人由學校出發,乘車往白沙澳。先前往聖母無玷之心小堂參觀及祈禱,古道行義工為參加者作教區歷史分享,認識香港早期傳教士的服務,以及對傳教士的犧牲及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經過約兩小時的步程,抵達深涌的三王來朝小堂。(教)   聖安當女書院•共融嘉年華   (本報訊)聖安當女書院早前在校園內舉辦「共融嘉年華」,旨在通過遊戲形式,讓學生認識關愛共融的理念,啟發學生檢視自己平日待人接物的態度及言行,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共融。   在活動開始前,教師邀請了七位中四級學生擔任「共融大使」,了解在攤位遊戲中讓參加者體驗尊重與包容、平等參與、關懷接納、互相欣賞的重要性,肩負在校園推廣共融信息的使命。   參加者先後體驗四個攤位遊戲,例如投球、射箭、電網等,在一片歡聲笑語中領略到共融的主題,最後更可憑遊戲券換取禮品,可謂滿載而歸。在朋輩的互動之中,學生能了解不同能力和背景人士的需要,更能學懂尊重每個人的權利和價值,欣賞多樣化,從而得到改變,成為真正共融社會的一份子,活出「愛德」與「義德」。(教)   聖言中學•宗教週   (本報訊)聖言中學早前的宗教週以「愛與家庭」為主題,實踐香港天主教學校積極培育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的使命。   活動內容非常豐富,得到校監張明德神父支持及鼓勵。其中包括邀請聖言會包天浩神父蒞臨,與黃志強校長以「愛與家庭」為題向中二級同學分享,以回應學校宗教週的主題;郭鄭美玲副校長則以「從耶穌十二齡講道的事蹟,探討現代親子情」為題,在午膳時間於學校聖堂內與同學作互動分享。   其他活動還有書展、放學後的無酵餅製作、康乃馨紙花製作、派送水果愛德義工服務、聖經問答比賽及學生午間聖詠演奏等。(教)   聖芳濟各書院•排球學界賽奪冠   (本報訊)聖芳濟各書院早前勇奪U15大埔及北區排球學界賽冠軍,在上水龍琛路體育館以局數二比一擊敗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這是該校於初級組排球學界賽中初嘗冠軍滋味。   過去三年受著疫情影響,該校的初級組排球隊成員大多都是剛接觸排球運動,且欠缺比賽經驗,所以在這次重要的比賽中能獲得佳績,實在有賴球員、教練及領隊老師共同努力,展示訓練的成果。(教)   聖若瑟英文中學•心靈教育體驗課   (本報訊)為回應教育局於2021年11月推出的價值觀教育框架,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特別是關愛及同理心,聖若瑟英文中學於宗教課中設立「心靈教育——大愛教育單元」,讓學生能有易地而處的體驗,從而了解到尊重社會不同人士的重要性,並啟導他們締造和諧關愛社會的思想。   為建設「沉浸」環境以達致建立同理的效果,學校特別邀請社企Eldpathy帶領同學參與體驗活動,同學透過穿上老人體驗衣進行工作坊,親身領略長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限制與不便,透過「同感」,邁向「同行」。既希望同學學會以一份接納的大愛,溫婉地對待每一個有需要的同行者,更期望從中帶出耶穌降生成人與人同行,親嘗痛苦、死亡的同理心的典範,以深化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的義德和愛德。(教)  
kjy12_20230507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3.05.07
喜樂中學 - 動態
聖若瑟英文中學65周年•校慶開幕典禮暨感恩祭   (本報訊)聖若瑟英文中學早前舉行65周年校慶開幕典禮暨感恩祭。校慶主題為「銘感主恩典,創科展明天」。學校一眾師生、家長及校友等齊聚孫保祿修士紀念堂慶祝。   開幕典禮中,校監儲富有詳述該校成立65年以來,一直秉承「臻於至善,力行仁愛」的辦學理念,致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知識和技能,並為他們提供最優質的學習環境。   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李美嫦致辭時,感謝該校過去65年來默默耕耘,為香港培育一代又一代的社會人才,在各行各業裡作出貢獻。   感恩祭由天主教香港教區周守仁主教主禮,周主教在講道中勉勵同學要勇於承擔責任,敢於追尋夢想,並努力在生活中實踐,回應天主的召叫,效法主保聖若瑟的芳表。   周主教分別為新置的聖家像及新落成的多媒體學習室Smart Space進行祝福禮,其後更為該校頒發長期服務獎予中小學教職員。   兩天的校慶活動,包括創科體驗 「5G一級方程式賽車」、知名校友專題講座、恩人樹嘉許禮及中小學音樂表演等。(教)     元朗天主教中學•樂訊團清潔聖堂   (本報訊)元朗天主教中學信仰小組樂訊團的學生,早前前往聖伯多祿聖保祿聖堂實踐愛德及義德服務,學生一起清潔聖堂。   該校兩位公教老師、牧民修女和20名樂訊團學生在清潔聖堂前,首先在聖堂一起祈禱,然後分成三組同學,分別於大聖堂、各個房間及樓梯進行清潔。   樂訊團的學生分工合作,盡全力去清潔聖堂每個角落、每點微塵,其行動努力實踐聖德蘭修女「懷大愛,做小事」的精神。學生們能建樹教會,也發揮自己及與他人合作的精神,為天主的聖殿出一分力。(教)     荔景天主教中學•陸運會「班際競技賽」   (本報訊)荔景天主教中學早前假青衣運動場舉行陸運會,已停辦三年的陸運會終於復辦,各運動健兒都竭盡全力,爭取佳績,而擔任啦啦隊的同學則全情投入為參賽者打氣。   為了讓學校所有持份者都能參與陸運會,除了舉辦各田徑賽事外,也舉辦「社際老師接力賽」、「小學友校接力邀請賽」、「校友4x100米接力賽」及「親子2x50米豆袋競步賽」。   課外活動委員會更舉辦「班際競技賽」,所有班別派出14位選手參與。競技賽中包括「推波波」、「二人三足」、「網球王子」、「傳豆沙包」及「呼拉圈穿穿穿」五個項目。部分班別更邀請班主任一起參與比賽。   黃社社長梁浩倫同學參與「呼拉圈穿穿穿」的項目,他指出比賽前即使有很多社務需要處理,但仍然抽時間與五位拍檔一同練習,希望掌握利用最短時間傳送呼拉圈的技巧。訓練過程雖有挫折,但透過協作令彼此關係更為緊密,是十分難忘的回憶。   課外活動主任楊際澎老師指出希望透過舉辦班際競技賽,令比賽類型更多元化,藉以提供平台讓班主任及學生共同參與,加強班級經營。(教)    
kjy12_20230301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3.03.05
喜樂中學-動態
潔心林炳炎中學•50周年校慶聚餐 (本報訊)承蒙天主的保守,潔心林炳炎中學在獅子山下屹立了半個世紀,傳揚天主福音,教育莘莘學子,為社會栽培了無數人才,造福社群。為慶祝潔心林炳炎中學50歲生日,該校舊生為母校舉辦50周年校慶聚餐。   晚會期間,該校校監潘雅惠修女致歡迎辭後,校長劉瑤紅博士分享學校近況和發展,推動學生學會學習、發揮潛能、健康成長;帶領學生與時並進,發展所長。   接著,天主教香港教區秘書長李亮神父領禱和祝福;而潘修女、劉校長陪同李亮神父、譚永明神父、李志源神父、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陳順清及其他嘉賓一起祝酒和切蛋糕,舉杯祝福潔心林炳炎中學生日快樂。   聚餐期間舉辦「最佳服飾獎」,以「金紅開心夜」的穿著主題,每席代表上台行貓步拉票,最後由劉校長選出三甲。另一節目為「金禧同慶」,校長和四位「VIP老師」與各席校友互動答問,揭開該校很多有趣的歷史。   潔心林炳炎中學將承傳天主的旨意,繼續作育英才,讓學校成為滿有恩典和關愛的生命花園。(教)   聖母玫瑰書院•天主教教師日   (本報訊)聖母玫瑰書院宗教教育組早前舉行天主教教師日,一同前往荃灣聖母領報堂朝聖及進行靈修活動。   活動當天,先由聖母領報堂的教友擔任導賞員,介紹聖堂設計及各幅聖畫、聖像的來歷和意義,及帶領參觀聖堂各種設施。此外,導賞員也以教友身份作信仰分享,鼓勵眾人在教育工作上履行福傳的使命。   其後,眾人於聖體小堂進行團體及個人靈修部分,並使用2022年天主教香港教區教師日有關聖保祿宗徒教導弟茂德追求的「六種德行」作為祈禱、靈修及反思的素材。與天主交談後,各人按照過程中的所思所想,結合近期的生活與工作輪流分享,最後一同以祈禱交託給天主。   「聖母領報」就是聖母接受天主召叫的時刻,願意成為耶穌母親。由眾人領洗那刻開始,也就是接受了司祭、先知及君王三項職務。不論在工作上的崗位是否直接與福傳有關,都要記起天主的召叫,以耶穌的行實作為學生的榜樣。(教)   梁式芝書院•舉行聖灰禮儀   (本報訊)梁式芝書院於2月22日舉行聖灰禮儀,該校校監溫國光神父於聖灰瞻禮日的午膳時間,在校內小聖堂內舉行禮儀,為師生施放聖灰。   參禮者除教友師生外,亦有非教友的師生一同參與。當中更有非教友的參禮者表示,可以如其他教友一樣領受聖灰,感到難忘。   溫神父在講道中,提醒參禮者領受聖灰的標記 ,是一份對信仰的見證。在四旬期內更要在生活中實踐勇氣、善良、誠實。   溫神父施放聖灰時再以「你要回頭改過,信從福音!」訓勉參禮者要明認自己的罪過,指出人在生活中容易遇到誘惑,因而犯罪,只有悔改,天主把人們從罪中解放出來,才能獲得自由。   禮儀完結後,學校為每位參禮者預備了麪包作午餐,鼓勵各人以守齋反省自己的生活,善度四旬期,以迎接基督的復活。(教)   聖若瑟英文中學•畢業同學祈禱禮   (本報訊)聖若瑟英文中學早前在禮堂舉行畢業同學祈禱禮,以示對本屆畢業同學的祝福及勉勵。   祈禱禮邀請麥英健神父主禮,禮儀中,麥神父分享了林家謙的歌曲《邊一個發明了encore》,訓勉同學要珍惜身邊好友,與及要珍惜當下。兩位中六學生代表亦從中分享校園生活點滴,感謝學校對他們六年的培育,內容親切而有趣。   席上,中六學生在祭台前獻上燭光,以及中一學生向中六畢業同學獻唱《告別校園時》。最後,由潘永强校長予以同學祝福,為整個禮儀畫上完美的句號。(教)  
kjy16_20230219L  new 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2.19
聖若瑟英文中學
科技與生命教育 彰顯仁愛
(本報專題)「從科技與生命教育,向學生帶出關顧與關愛,培養學生責任心,正好回應校訓『臻於至善、力行仁愛』的精神。」聖若瑟英文中學潘永强校長說,該校近年推動STREAM教育中,也希望提升學生創科的能力,更期望學生在一所天主教的學校裡,從中學習到天主教教育的價值觀。   踏入2023年,是聖若瑟英文中學創校65周年。回想1958年,該校由孫保祿修士創辦,孫修士曾說:「教育的對象是兒童,是青年。他們不僅是學生,同時也是許多父母的愛兒,是國家社會的支柱,更是天主所最寵愛的孩子。我們不僅要他們得到知識,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得到愛、得到天主的愛。」該校多年來一直秉持孫修士的寶訓,配合時代需要,近年推動STREAM教育(科學、科技、宗教、工程、藝術及數學),於本年慶祝創校周年以「銘感主恩典,創科展明天」為主題,潘校長說:「培養在創意科技上創造無限可能時,也帶來天主是愛、生命無限的意義。」   這個無限的可能,正好展現出該校即將新設的Smart Space—— 天花上的燈光形狀呈現infinity,一個無限的標誌。Smart Space將於3月18日慶祝創校65周年的典禮中舉行祝福禮,希望藉著Smart Space為學生提供一個智能及舒適的學習區域,學生在此課室學習創新科技的知識外,場內設有觀賞區,也可用作舉辦AI賽事。   AI課程結合天主教教育 該校於本學年獲選為「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下稱計劃),成為十所領袖學校之一,校方與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及教育學院的團隊協作,在教育、研究和開發人工智能(AI)技術,把AI教育融入課堂,日後推廣至全港學校。聖若瑟英文中學派出兩位任教資訊及通訊科技科的教師參與上述計劃,透過參與教學分享研討會及工作坊等,把AI的教學知識帶到學校。   參與計劃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科主任李天民表示,發展AI課程,培養學生善用資訊科技外,也直接回應天主教教育強調生命教育的重要。他舉例說,在AI教學上關注人工智能道德的考慮,「在現今科技,人工智能愈趨普及,在發展科技時,也要顧及對人的同理心同樣重要。」他期望向學生傳授AI知識的過程中,同時分享箇中意義。   該校由本年起,為中一至中三級的電腦課堂引入AI課程,例如製作AI智能車,學習連接感應器、電機等,在製作中作為編程工具。   事實上,該校近年著重把創科元素注入宗教,例如透過科技來認識校園:校內的聖像、宗教壁畫等旁邊設有二維碼簡介內容;校內網站裝設360度虛擬實境導覽,從網上瀏覽校園,可以見到該校創辦人孫保祿修士與學生的銅像,網上導覽連結孫修士忌辰紀念祈禱會的影片作介紹;操場一帶的馬賽克壁畫展示多個宗教故事,以及詳細介紹校園每個角落。   生態角展示科技與生命 六年前,該校設置「生態角」,正是科技與推動生命的意義的例子,林君謙副校長表示,於初中科學課上設有生態角學習,從中學習不同生物的生態。藉著認識生物學習生命的意義,「學生在照料牠們時難免會經歷死亡,在妥善地照顧牠們時學習如何珍惜生命,及培養責任感。」同學們在生態角至今已照顧逾40種合共80多個爬蟲兩棲類及溫血生物,包括綠雙冠蜥、金頭巨蜥、墨西哥鈍口螈、七彩變色龍、鬃獅蜥、紅腿象龜、粟米蛇、鸚鵡等。   就讀中五的李衍樂與鄧旻肇擔任生態角的組長,兩人表示,生態角可以看到學生善用科技應用外,更懂得尊重及珍惜生命。   生態角內設有用作監測動物的生態,量度溫度、濕度等儀器;也開發專為生態角而設的應用程式,記錄餵食時間、份量等;也定時記錄動物的重量、體型大小等。此外,生態角也裝設了智能家居系統,如在每個飼養箱裝上開關感應器,門戶一旦開啟會亮起紅燈,預防及提示動物走失;校園設有量度風速、溫度及濕度的數據儀器,系統根據數據及資料,調整動物在箱內的氣候情況。   信徒李衍樂認為,參與生態角後學會自律及責任心,「因為人類是大自然的管理者,要負起照顧的責任,每天上學會分配時間去看顧牠們,用心照顧牠們的需要。」他說為生態角設計程式也小心謹慎,例如按生物的增減或從電腦程式中去除錯誤而要更新應用程式時,每次也會複檢,確定程式無誤才更新,他曾經試過寫錯程式,需與老師查找問題直到完全解決為止,「我喜歡寫程式,也喜歡照顧動物,能夠兩者結合是很開心的事情,使我更投入學習。」   「在生態角有句話『生命無等待』,見到動物需要照顧不可以視若無睹,這一刻你不幫助牠,牠有機會因缺乏照顧而死。」鄧旻肇強調,成員各有崗位,負責照顧不同的生物,「但是,只要進入生態角,見到有需要的便會自發作出跟進。」   該校於2021至2024年的學校發展計劃中,以「善用科技資源,發展創科特色」為目標,余藹盈副校長表示, 科技與創新是學與教的其中一項重點項目,為培養學生的創科技能,在校本課程及活動均為學生提供與創科相關的內容。潘永强校長認為,「力行仁愛」,正好在學生善用科技照料動物的過程中體現出來,學生更明白珍惜生命,也懂得妥善管理天主賦予人們的大地及資源,帶出生命教育的精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