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_20230301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3.03.05
喜樂中學-動態
潔心林炳炎中學•50周年校慶聚餐 (本報訊)承蒙天主的保守,潔心林炳炎中學在獅子山下屹立了半個世紀,傳揚天主福音,教育莘莘學子,為社會栽培了無數人才,造福社群。為慶祝潔心林炳炎中學50歲生日,該校舊生為母校舉辦50周年校慶聚餐。   晚會期間,該校校監潘雅惠修女致歡迎辭後,校長劉瑤紅博士分享學校近況和發展,推動學生學會學習、發揮潛能、健康成長;帶領學生與時並進,發展所長。   接著,天主教香港教區秘書長李亮神父領禱和祝福;而潘修女、劉校長陪同李亮神父、譚永明神父、李志源神父、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陳順清及其他嘉賓一起祝酒和切蛋糕,舉杯祝福潔心林炳炎中學生日快樂。   聚餐期間舉辦「最佳服飾獎」,以「金紅開心夜」的穿著主題,每席代表上台行貓步拉票,最後由劉校長選出三甲。另一節目為「金禧同慶」,校長和四位「VIP老師」與各席校友互動答問,揭開該校很多有趣的歷史。   潔心林炳炎中學將承傳天主的旨意,繼續作育英才,讓學校成為滿有恩典和關愛的生命花園。(教)   聖母玫瑰書院•天主教教師日   (本報訊)聖母玫瑰書院宗教教育組早前舉行天主教教師日,一同前往荃灣聖母領報堂朝聖及進行靈修活動。   活動當天,先由聖母領報堂的教友擔任導賞員,介紹聖堂設計及各幅聖畫、聖像的來歷和意義,及帶領參觀聖堂各種設施。此外,導賞員也以教友身份作信仰分享,鼓勵眾人在教育工作上履行福傳的使命。   其後,眾人於聖體小堂進行團體及個人靈修部分,並使用2022年天主教香港教區教師日有關聖保祿宗徒教導弟茂德追求的「六種德行」作為祈禱、靈修及反思的素材。與天主交談後,各人按照過程中的所思所想,結合近期的生活與工作輪流分享,最後一同以祈禱交託給天主。   「聖母領報」就是聖母接受天主召叫的時刻,願意成為耶穌母親。由眾人領洗那刻開始,也就是接受了司祭、先知及君王三項職務。不論在工作上的崗位是否直接與福傳有關,都要記起天主的召叫,以耶穌的行實作為學生的榜樣。(教)   梁式芝書院•舉行聖灰禮儀   (本報訊)梁式芝書院於2月22日舉行聖灰禮儀,該校校監溫國光神父於聖灰瞻禮日的午膳時間,在校內小聖堂內舉行禮儀,為師生施放聖灰。   參禮者除教友師生外,亦有非教友的師生一同參與。當中更有非教友的參禮者表示,可以如其他教友一樣領受聖灰,感到難忘。   溫神父在講道中,提醒參禮者領受聖灰的標記 ,是一份對信仰的見證。在四旬期內更要在生活中實踐勇氣、善良、誠實。   溫神父施放聖灰時再以「你要回頭改過,信從福音!」訓勉參禮者要明認自己的罪過,指出人在生活中容易遇到誘惑,因而犯罪,只有悔改,天主把人們從罪中解放出來,才能獲得自由。   禮儀完結後,學校為每位參禮者預備了麪包作午餐,鼓勵各人以守齋反省自己的生活,善度四旬期,以迎接基督的復活。(教)   聖若瑟英文中學•畢業同學祈禱禮   (本報訊)聖若瑟英文中學早前在禮堂舉行畢業同學祈禱禮,以示對本屆畢業同學的祝福及勉勵。   祈禱禮邀請麥英健神父主禮,禮儀中,麥神父分享了林家謙的歌曲《邊一個發明了encore》,訓勉同學要珍惜身邊好友,與及要珍惜當下。兩位中六學生代表亦從中分享校園生活點滴,感謝學校對他們六年的培育,內容親切而有趣。   席上,中六學生在祭台前獻上燭光,以及中一學生向中六畢業同學獻唱《告別校園時》。最後,由潘永强校長予以同學祝福,為整個禮儀畫上完美的句號。(教)  
kjy12_20221120 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2.11.20
喜樂中學 - 動態
德貞女子中學敬師日   (本報訊)德貞女子中學早前舉行敬師日,並舉行「活水」壁畫祝聖儀式,由潘銘智神父主禮。   敬師日活動中,同學先撰寫感謝卡,表達對老師的謝意。在校長許燕姍、家長及師生見證下,學治會以及正、副社長宣誓就職(圖),由許校長及副校長為領袖生授章。   學治會主席、家長教師會代表及校長分別向老師致謝,學治會更送上紀念卡表達敬師之情。家長教師會代表向老師送上果籃表示謝意後,全體師生頌唱《良師頌》,感謝老師的付出和關懷。當天亦邀請了校友陳婉華為德貞100周年校慶歌詞創作比賽頒獎。全校一同欣賞由合唱團演唱的得獎作品《貞心頌》。   當天亦是該校的開學禮儀,潘神父以「敬主愛人」為題,與師生作分享。潘神父亦為學校的「活水」壁畫主持祝聖儀式,由許校長、副校長及嘉賓見證,整個儀式設現場直播,讓師生同步觀看祝聖過程。(教)   德雅中學創校60周年•舉辦鑽禧校慶啟動禮   (本報訊)德雅中學早前舉行校慶啟動禮,慶祝創校60周年,同日亦舉行領袖生就職典禮。   典禮由升旗禮掀起序幕,然後各大組織代表帶領祈禱並進行宣誓儀式,承諾會以承擔、務實的態度貢獻校園,宣誓後,隨即進行授章儀式。   其後進行校慶啟動禮,校長張嘉慧在致辭中表示,過去兩年受疫情影響,教學模式不斷轉換,並發展更多元的學習模式。   該校藉著創校60周年,進行擺放「時間囊」儀式,邀請德雅各個組織,包括顯主女修會、法團校董會、校友會、家長代表、教師代表及學生代表擺放富特別意義的物件到箱內,回顧創校以來的重要時刻,表達對學校的謝意和祝福。其中顯主女修會會長曾美琼修女擺放慈幼會郭怡雅神父的照片、小傳及以其命名的獎學金獎狀,感謝郭神父奉獻一生,關注貧苦青年,培育青年修德成聖。   啟動禮中進行剪綵及亮燈儀式,由顯主女修會會長、法團校董會成員、校友會主席、校監、校長、副校長及助理校長一起主禮。修會會長、校監與校長施放彩炮,並點亮印有「TNSS 60」的燈牌(圖),同時大會安排印有「60」數字的大蛋糕,以賀校慶。最後,大會播放「六十周年學校宣傳短片」,及學生表演歌舞慶賀。   德雅中學鑽禧校慶將展開一系列慶祝活動,包括將於12月21日舉行校慶感恩祭、明年1月7日舉行校園開放日,以及3月5日舉辦校友日。(教)   聖母玫瑰書院•51周年校慶聖經頌禱   (本報訊)聖母玫瑰書院於10月7日的玫瑰聖母節,舉行51周年校慶聖經頌禱(圖),由慈幼會潘銘智神父主禮。   神父在講道中,引用學校校訓「純潔」及「博愛」鼓勵眾人承接學校的優良傳統,藉以回應天主的愛。   「純潔」意指心裡只有耶穌基督,一心一意、心無旁騖,如瑪利亞將自己奉獻給天主,照顧及陪伴耶穌(一心一德),也如神父、修女度獻身生活,心裡只有耶穌。人的心會傾向追尋美善的事情和價值,但也容易被誘惑,例如是金錢、戰爭及人與人的衝突等,帶走人們的心。惟有專注於耶穌身上,才不受外界的影響。   潘神父也提醒眾人,「博愛」需要被展現出來,反思在日常中所做的仁愛之事。該校創立51年反映天主對學校及眾人的愛,師生該守望相助,與所有人成為朋友,建立平起平坐、和藹、慈善的關係。(教)   聖若瑟英文中學•心靈大使計劃   (本報訊)聖若瑟英文中學近年積極發展心靈教育。除了較早前參與「啟.動.心靈」學校計劃,去年參與「優質教育基金聯校心靈教育計劃」。   為鞏固學生在心靈教育課的學習,及達致該校長遠發展心靈教育的目標,過去一直培育學生擔任心靈大使。   該校的心靈大使計劃,旨在培養學生領袖,帶領各級同學透過靜觀呼吸、靜觀進食及肌肉鬆緊練習去覺察自身情緒,認識思緒和四感,學習培養專注力。早前心靈大使與校園電視台合作(圖),於早會時段廣播靜觀呼吸練習,好讓全校同學在測驗週前夕消壓,注入正念,並配合早禱靈修,將心靈教育具體融入日常生活中。(教)
kjy12_20221002_fade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2.09.30
喜樂中學-動態
聖母玫瑰書院開學感恩祭   (本報訊)聖母玫瑰書院新學年舉行開學感恩祭,由黃君右神父主禮。   黃神父在講道中提醒眾人,彌撒就是祈禱,天主會看顧、帶領和聆聽所有人的需要。他鼓勵學生藉著每年舉行的開學禮儀,以主動積極的態度發掘藉得學習的新事物,致力於學年內力求進步。   黃神父也勸導學生不要小看自己年輕而認為不可能,應像耶肋米亞先知,勇敢接受天主的召叫,以純潔的心行事,天主自會照料一切;不要被俗世的價值觀束縛,要像慈善的撒瑪黎雅人一樣,做一個正直、有愛心的人,「全心、全靈、全力、全意」去生活、愛上主、愛近人,因為哪裡有愛,哪裡就有人間氣息。每個微小的舉動,都可以為身邊的人帶來益處。(教)   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學部)開學祈禱會   (本報訊)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學部)早前在學校禮堂舉行「開學祈禱會」,全校師生參禮。是次祈禱會由聖母訪親堂榮笑傑神父主禮,以校訓「立己愛人」為主題。   榮神父在講道中,透過若望一書三章11至21節「彼此相愛」的信息,讓學生明白他們都是天主的子女,亦是兄弟姊妹,應遵守耶穌的誡命要彼此相愛,並時常懷著良善心謙和寬恕的心面對及處理困難。 另一方面,榮神父表示天主賜予每個人恩寵及才能,他鼓勵學生要接納自己的一切,只要全力以赴,便會慢慢進步,最後便能發揮潛能。   祈禱會中,舊生張穎茵老師及林錫榮副校長分享了個人在「東天」成長的經歷,以及在上學年特別假期中為社會服務的感想,藉此鼓勵和祝福學生在新學年開始,多關顧別人的需要,樂於實踐自愛、欣賞、承擔與犧牲,發揮本校校訓「立己愛人」的精神。(教)   高主教書院中小學開學彌撒   (本報訊)高主教書院中小學部早前假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舉行開學彌撒,由陳志明神父主禮。在疫情下,中學部校監李崇德太平紳士、小學部校監盧詠琴、校董、家教會成員,以及中小學部老師、同學一起參禮。   陳志明神父透過第一篇讀經,提醒師生要學習聖保祿宗徒,努力活出基督的福音精神。   陳志明神父在講道中藉著校監李崇德太平紳士長時間服務教育界,以及堂區每星期探訪街友為例,勸勉參禮者要學習與人分享,如同耶穌所說︰「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他鼓勵眾人要細心觀察,服務社會上有需要的人,真心真意與人分享,為一切人成為一切。他又寄語同學要珍惜天主的恩典,善用生命,體驗天主是愛。(教)  
kjy07_20220612_fade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6.12
聖母玫瑰書院 黃浠蕎 攀石運動員
永不放棄 迎難而上
攀石是一項手腳並用、講求良好的身體協調及多方位移動的運動,攀石時著重鍛鍊腕力及指力,運動員須加強前臂肌肉、手指肌腱和關節等訓練。攀石運動員黃浠蕎表示,喜歡攀石的難度與挑戰,「攀石時要動腦筋找尋解決辦法,當我能跨越難關時,這個過程令我很有滿足感。」   聖母玫瑰書院中二學生黃浠蕎,8歲開始接觸攀石, 10 歲時接受難度攀登(Lead Climb)、抱石及速度攀爬,11歲加入青苗,13歲成為香港青年隊,她說, 夢想有一日可以代表香港出賽奧運。   攀石運動,又名運動攀登,是由登山衍生出來的運動項目,70年代以前,攀石屬於登山的一部份。直至70年代以後,攀石在法國成為一項獨立運動;2016年國際奧委會宣佈把攀石納入奧運項目,剛在去年舉辦的東京奧運,來自西班牙的堅尼斯盧比斯(Alberto Gines Lopez),及來自斯洛文尼亞的嘉比特(Janja Garnbret) 成為奧運史上首兩位男女子運動攀登金牌得主。   憑著努力 永不放棄   黃浠蕎身型嬌小,身高157厘米,體重少於40公斤,輕盈的身軀配合靈活的四肢,當進行速度攀爬時有如在平地上奔跑,不消一會已爬到高處。然而她卻說: 「我欠缺身高的優勢,難以自如地攀爬石牆, 只有勤力練習、苦練, 才會有成果。」   浠蕎說首次接觸攀石,是小學時跟隨家人到度假村遊玩,見到攀石牆設施時躍躍欲試,「當時只是初體驗,已發現自己很容易掌握攀爬技巧,當時駐場教練還以為我是青苗隊。」她由參與攀石興趣班開始學習攀石運動。在10歲生日時,她央求母親送贈攀石裝備的套裝:一雙攀石鞋、防止手汗的粉袋及安全帶,「那時我正式展開攀石的正規訓練」。   「加油!撐著!快到頂了!」浠蕎每次比賽,她的母親必定會出席及支持女兒。然而,疫情下,為遵守防疫措施部份賽事需要閉門作賽,其母只好觀看直播。浠蕎說,「場內只有裁判和參賽者, 比賽時很安靜,但仍要十分專注於賽事的路線上。」   她於去年5月參與香港運動攀登公開賽的女子13歲組別賽事,以及去年12月的速度攀登體驗賽女子13歲組別賽事贏得冠軍,也是YMCA 港青兒童及青少年運動攀登賽女子13歲組別的冠軍得主。能夠在疫情期間取得佳績,她認為持續練習是進步的關鍵。   喜歡難度攀登 挑戰自我   在一系列的攀登項目中, 黃浠蕎最喜歡難度攀登,她說要在攀登期間不斷思考,以最短時間攀上頂部,鬥智鬥力。然而, 她說為完成目標,已數不清自己有多少次在攀石牆上痛哭,「我最害怕在攀石牆跳躍,因為擔心會失敗,在跨過心理關口時,每次也會哭,不敢跳。」她說,試過在比賽中要在牆上跳躍到另一處,當刻感到害怕,但內心不斷提醒自己為了爭勝,必須嘗試。「因為即使失敗也不緊要,最重要是自己盡力。」   要克服跳躍動作,浠蕎認為不斷練習攀石技巧,鍛鍊體能以保持體魄是她唯一減壓的方法。她平日有三天晚上在港隊進行訓練,週末及週日也會到其他攀石牆練習,在家中定期進體能訓練,疫情嚴峻期間, 室內攀石場關閉,她便跟隨教練到戶外攀山,以保持最佳狀態。   「永不放棄、迎難而上」是她參與攀石的座右銘,她說每次爬至無力,看到前方尚有幾步便到終點,「在猶豫是否繼續下去時,也會想到家人對我的支持,便會努力完成餘下路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