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b_20230319_f
400 400 愛童心
愛童心
2023.03.17
愛孩子的初心
父母對孩子的愛有時候是有口難言。有不少父母在輔導室中,談及離異決定對孩子帶來的傷害時,便不自覺地留下心痛的眼淚。在共親職的路途中, 筆者鼓勵父母除了好好正視及面對個人在婚姻關係,或成長經歷中受傷的部分,亦多想想愛孩子的初心。當面對內心掙扎時,自我對話及肯定,或許能讓父母重整共親職的方向。以下的想法是可以讓在婚姻掙扎的父母,為著愛孩子而願意和對方合作共享親職。   (一)孩子需要我,同時亦需要對方。 自我對話及肯定:「雖然孩子與對方親近會令我感到不安,不過我看見孩子的需要,她╱他亦渴望得到對方的愛或照顧。當我理解到自己的不安,但我仍然願意與對方共享親職,是因為我真的很愛我的孩子。」   (二)為著孩子,我可以嘗試調校我的步伐。 自我對話及肯定:「雖然對方曾經傷害過我,我對她╱他亦很難有信任,但這只是我與她╱他的關係。在孩子的部分,因為我愛我的孩子,我不想他為難,所以我可以調校我的步伐和對方協調。」   (三)我希望孩子的將來仍相信親密關係。 自我對話及肯定:「雖然我與對方的婚姻未能繼續走下去,但因為我愛孩子,我希望他的人生不要背負著父母關係的包袱,我希望他將來仍然能夠相信親密關係。他能夠在我身上學習如何與他人合作,如何面對挫敗。」   小生命的開始或許源於當刻的愛與信任,即使接下來的故事不如你所想,但父母因著對孩子的愛所衍生的韌力、堅持,甚或是退讓,這種力量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亦是筆者十分欣賞及佩服的。筆者相信愛孩子的初心, 能夠推動良好的共親職關係,讓孩子在父母離異的時間中好好過渡,對生命和親密關係仍然抱著盼望。   親和坊共享親職支援中心   社工曾姑娘  
kjy13a_20230305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3.03.05
孩子的自傷行為
當家長發現孩子有自傷的行為時,應該怎樣處理呢?自傷行為不只出現在成年人中,也可出現在小孩和青少年身上。常見的自傷行為, 包括用指甲抓傷自己、以尖銳物件傷害自己身體、將身體撞向硬物等,以上屬於一些直接自傷的行為,另外也有一些間接自傷的行為,例如不進食或過度進食、進食後嘔吐、濫用酒精或毒品、進行其他高危行為等。有時候,孩子的自傷行為不容易被發現,家長應該多加留意孩子的整體行為狀況,注意有沒有可疑的行為現象,例如孩子常常孤立自己、減少跟其他人接觸、晚上比較夜才睡覺、較長時間躲在房間或浴室內、不理會天氣,而長時間穿著長袖衣物、喜歡同時佩戴多個手鐲、為他們的傷口編造其他藉口、有時提及有關自傷的事情、在社交平台分享一些自傷的圖片等。   假如家長發現這些行為,應該及早介入,盡快避免這些行為的發生,以免自傷行為愈來愈頻密和嚴重。孩子行為的背後,一定有其原因,家長應該嘗試了解原因,看看可否處理。自傷背後較常見的原因,就是情緒低落不穩,然後以自傷行為來發洩情緒。另一自傷行為的原因,就是希望進行一些激烈的行為,以吸引別人的注意。孩子出現這些自傷行為後,家長應該留意在孩子生活中,有沒有一些導火線或成因,例如孩子面對學習或考試的壓力、與家人或朋友分離、在學校被欺凌、被虐待、經歷其他創傷事件、朋輩間的爭執或暴力事件等。   遇到孩子出現自傷行為時,家長應該留意孩子有沒有一些潛在的情緒問題,監察有沒有情緒問題的症狀,例如情緒低落、焦慮、社交退縮、失眠、胃口減少等。另外, 家長也可跟學校老師聯絡,查詢孩子在學校的情緒行為表現,也可轉介至社工進行跟進和緊密監察,假如懷疑孩子有情緒問題,也可直接找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進行評估和跟進。   重點: 1. 有時候,孩子的自傷行為不容易被發現, 家長應該多加留意孩子的整體行為狀況,注意有沒有一些可疑的行為現象。 2. 自傷背後較常見的原因,就是情緒低落不穩,然後以自傷行為來發洩情緒。另一自傷行為的原因,就是希望進行一些激烈的行為,以吸引別人的注意。 3. 遇到孩子出現自傷行為時,家長應該留意孩子有沒有一些潛在的情緒問題,監察有沒有情緒問題的症狀。
kjy13b_20230305_f
400 400 愛童心
愛童心
2023.03.05
陪伴的禮物
六歲的琪琪被媽媽形容為情緒失控,大吵大鬧,情緒化的小女孩。就是在這個前設下,琪琪接受了遊戲治療以改善情緒管理。在遊戲室中的琪琪叉著腰,指駡著跟前的玩偶:「你快點吃飯!如果還不快點,我就罰你」、「你做事慢吞吞像隻蝸牛!」看著這個畫面,我不禁會心微笑,想像到家中她們親子的溝通狀況。看來大吵大鬧的是另有其人呢?   在遊戲治療中,我只是專注地陪著琪琪,有時描述她的行為,有時回應著她,有時靜靜地凝望著她。有一次, 琪琪媽媽表示女兒希望媽媽變得像我一樣的溫柔,琪琪媽媽百思不得其解。我細問她們的互動情況,琪琪媽媽表示平日要忙著家務,所以總是一心二用地回應孩子,有時眼看女兒做事緩慢,便會氣沖沖地對她下指令, 久而久之,女兒也變得脾氣暴躁。   琪琪媽媽回憶著昨晚琪琪向她展示自己的畫作時,她因忙於預備晚餐, 在沒有細看畫作的情況下,便匆匆說道:「畫得很好,不要打擾我,你自己繼續去玩吧!」我跟琪琪媽媽表示,我在遊戲室中其實沒有做甚麼艱深的事情,只是在45分鐘內專注地陪著琪琪玩,有時描述她的感受,有時描述她的行為,沒有一刻的分心,讓琪琪感覺被重視和被關注。   在繁忙的生活中,家長因為要照顧子女的日常起居,往往無法對孩子專注。原來,專注的陪伴,是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你願意送給他嗎?   恩悅綜合家庭服務中心  家庭社工  鄧文雪  
kjy13a_20230226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3.02.24
如何處理孩子對學校的投訴?
最近有膳食供應商暫停兩天的午餐供應,學校及家長均感不便,有家長對我說: 其實孩子一早已向她投訴,學校的午餐非常難吃,很多同學都勉強吃一兩口,吃剩的全都退回。孩子在她面前已投訴過不知多少次,但孩子是低年級,一定要留在學校午膳,在沒有選擇下,唯有向學校定餐,但想不到供應商竟暫停供餐兩天,以清潔廠房。   又有家長說她的孩子諸多投訴,除了飯餐之外,對學校的小賣部、康樂設施,一些排隊安排等等,孩子都很多意見,家長既不能插手學校的行政,又不能處理孩子的投訴,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的確,學校提供的服務,孩子是最前線的用家,他們的感受是最實際的,例如用餐,雖然有老師和孩子一起用餐,但他們的意見能夠代表孩子的意見?有些學校找到供應商後,便很少跟進其飯餐質素。其次,我必須承認,有些孩子吹毛求疵,希望飯餐可以美味到如媽媽做的一樣。如果家長可以做多一些,親自到學校觀察孩子吃飯,問一下其他同學的意見,如果和自己孩子意見一致,便可向學校反映,希望作出改善。我知道有些學校邀請校董會成員一起試食,和突擊檢查供應商的飯餐。其實,這都是家長有份的參與,一同改善學校的服務。   但是,家長又要檢視孩子的投訴,是否與投訴相符;如果家長只聽不查,就成了孩子的工具,孩子會把一些不合個人意見亂向家長投訴,希望家長向老師投訴,最後學校能迎合他的意見,當然,這是孩子單方面的想法,孩子提出他的意見, 家長也應過濾一下他的意見,看是否確實和可行,如果他的意見有事實支持,不妨向老師提出,如果是孩子自己的私人意見,家長應向孩子解釋學校不可行的原因,不是他所提的意見,家長一定向學校反映。   重點: 1. 孩子的意見,有時具建設性,有時是出於一己私慾,家長應小心處理。 2. 家長同時指出孩子的意見,必須與事實相符及具可行性。 3. 家長要向孩子指出不是每件事都會為他們反映。 徐邦雄|註冊社工,現已退休,入行多年, 有豐富家庭服務經驗。 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