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b_20230521_f
400 400 愛童心
愛童心
2023.05.21
網上交友的陷阱
大家每天花多少時間在互聯網? 最常使用的又是哪一個程式?   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普及, 大家使用互聯網及網絡交友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然而,這種交友方式也帶來了不少風險。根據資料顯示,香港科技罪案的數字正每年持續上升,2022 年的罪案數字已達22,797宗,而當中涉及社交媒體及網上情緣的騙案,亦高達5,100宗。究竟使用網上交友有存在甚麼危險?   首先,網絡交友存在著虛假信息和詐騙風險。有些人可能會使用假身份或虛假照片,以吸引其他人的注意與信任,甚至用來騙取錢財或個人資料。   其次,網絡交友可能會影響青年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在網絡交友的過程中,一些人可能會受到拒絕、忽視甚至利用,這可能會對自尊心和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此外,過度使用社交媒體,也可能成為一種上癮行為,導致焦慮和沮喪等負面情緒。   因此, 青少年在使用社交平台時,需要注意:   不要輕信網絡上陌生人的自我介紹和照片,亦避免與陌生網友見面。 上載至互聯網及社交網站的任何資料均會永久存在,緊記注意個人隱私和安全。不要隨意提供自己的私人資料。 留心社交媒體平台的私隱設定。盡量避免開啟「被搜尋」設定,以免被不法份子易於確定所在地點。 多參加學校及社區活動,從現實生活中建立健康的友誼。 控制使用互聯網時間和頻率,避免過度依賴。   總的來說,網絡交友或許能帶來一時的便利和樂趣,但實在也有不少風險和問題。大家使用網絡交友時記得保持警覺,如遇上可疑的網友或在交談的過程中感到懷疑,應立即停止聯繫,並馬上通知家長、老師、或社工尋求協助。  
kjy16_20230514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5.14
鄧鏡波學校雜藝大使
推廣扯鈴培養自信與耐性
(本報專題)早在19世紀時期,聖鮑思高神父邀請「貧苦無告青少年」到慶禮院一起玩樂,同時藉此學習教理, 陪伴青年同行。時至今天,慈幼會的鄧鏡波學校一直秉承鮑思高神父向青年帶出喜樂的信息,在校內設立不同活動吸引學生學習,從中指導他們的成長,該校近年推廣扯鈴雜藝,深受學生歡迎,該校副校長戎穎軒認為,「學習鮑思高神父懂得欣賞一切美好的事物,更要喜歡青年所喜歡的事,以貼近青年。」   鄧鏡波學校早於2007學年開始, 已推出大哥哥計劃,最初為協助剛由小學升上該校的學生適應校園生活,由校內高年級生教導師弟溫習功課;隨後在計劃中加入攀石活動、聖誕聯歡、義工服務及魔術班。至2010學年,大哥哥計劃開展雜藝訓練,一直至今,社工賴曉軒指出,學生從活動建立自信及團隊精神。   大哥哥計劃由該校的學生輔導組負責統籌,社工賴曉軒指出,雜耍的個人及團隊訓練,有助提升學生的個人成長及發展,團隊合作精神建立學生自信、認識自我,學習專門的雜藝訓練從中發揮學生的潛能。   近年,校方加強扯鈴訓練,該校的大哥哥計劃組成了雜藝大使,邀請舊生回校任教,高年級生帶領初學者學習,使團隊營造「以大帶小」的精神;雜藝大使於每年的聖誕節聯歡會演出扯鈴,成為帶動整個活動高潮的環節,去年12月的演出,邀請了神父及教師一起參與,更設有Battle環節,節目內容全由學生構思出來,曾有一年演出時禮堂關上燈,漆黑中,雜藝大使用上發光的扯鈴由二樓滑落到舞台,造出流星的效果,配合音樂與背景下,構成悅目的演出。   朋輩支持 互相成長   本學年雜藝大使共有33人,當中20人接受進階訓練,除校內表演,團隊於本月中參與友校舉辦的扯鈴比賽,並於稍後到長者中心進行扯鈴表演及探訪。社工賴曉軒認為,考核學生創意, 也有助培養學生堅忍與耐性, 「雜耍需要持之以恆練習,才能展現成果。」他從扯鈴活動中,看到學生的轉變,有學生在學習上缺乏專注與耐性,計劃下參與扯鈴訓練,時常與師兄和同儕練習扯鈴招式,自然會吸引其他人仿效,這種良性競爭能令彼此有所進步,專注力也有所提升。   初學者以打棍方式,先熟悉節奏,例如先把鈴放在地上,拿起雙棍,由右向左的方向進行移動練習;扯鈴招式千變萬化,包括有直立鈴、拋高、放棍、鞭鈴、螞蟻上樹、垂直轉、繞手或繞腳等。另外,亦有分團隊及個人動作,於演出中展示不同招式。   「扯鈴運動對於我而言,幫助我找到自己。」該校舊生張嘉偉由中一參與扯鈴,高中時經常擔當小老師向學弟傳授技巧,中學畢業後他一直繼續扯鈴訓練,曾到各地參與扯鈴比賽,曾在中國內地的一個國際青年比賽中,奪得扯鈴單人組技術賽冠軍;他也到其他學校,包括在母校任教扯鈴,「扯鈴令我發掘對教育工作的興趣,現在我正修讀幼兒教育,希望將來以教育作為事業。」   「見到師兄在校內練習扯鈴時,展示的每個招式也很型格,使我很想學習。」現時就讀中五的蔡德朗,回想初中時向社工申請加入該計劃,對扯鈴一竅不通, 他形容初中時個性內斂,不善於表達自己,更容易受情緒影響,現在他在大哥哥計劃中擔當師兄角色,向初階班同學教授扯鈴,樂於與同學分享,「上台真正表演,增強我的自信心,使我有很大改變。」他認為成為雜藝大使後,愈來愈喜歡扯鈴雜技,更肯定自己的能力,「扯鈴運動使我提高了很大的自信心,我現在充滿自信。」   中二學生黃晏霆剛加入雜藝大使才兩個多月,未加入前,很喜歡觀賞雜藝大使的練習,經常陪伴同學練習至晚上,後來獲邀加入。中四學生劉勤發認為,學習扯鈴後提升自信心,做事有目標,也學會專注。他試過為練習直立放棍的招式花上三個月時間苦練,「見到別人玩扯鈴如此出眾時也吸引我學習,當定下目標後,做事自然更專注。」   戎穎軒副校長認為,學生透過參與大哥哥計劃的扯鈴訓練,從中發揮所長,啓發潛能外,向外分享扯鈴,自然對自己有更高要求,力求在技術上追求完美,對於個人發展上更具自信。(高)  
kjy13a_20230507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3.05.07
孩子的拖延問題
不少家長都為孩子的拖延問題,感到困擾和煩惱。例如,孩子放學後需要完成功課,但是他們一直不做,直至家長晚上下班回家後,經過多番催促下,才能勉強完成。有時候,孩子有一些功課不需要短時間內遞交,老師給予一個限期,但是孩子總是不會預先進行,把開始做的時間不斷拖延,直至臨近遞交限期才勉強進行。除了工作以外, 有時候甚至連日常生活的事情也會拖延,有些家長為催促孩子吃飯、刷牙、洗面、洗澡,也需要花上九牛二虎之力,有時甚至跟孩子出現口角和爭執,才能令孩子完成他們基本需要做妥的事情,家長為孩子的拖延問題總是摸不著頭腦,有些甚至帶孩子見精神科醫生,因為懷疑他們的腦袋出現問題。   拖延是一個行為表現,暫時未被界定為一種精神科的疾病,但是,假如問題持續或嚴重,可能跟一些精神障礙有關,需要考慮帶孩子向醫生求診。當家長開始發現孩子有拖延問題時,可以作出詳細的記錄,監察問題所在及嚴重性,以及拖延如何影響日常生活,家長也可向學校老師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行為出現的初期,家長可以跟孩子詳談,了解背後的原因和想法,看看有沒有個人問題或環境因素可以調節。另外,家長可以嘗試檢視過去的管教方式,然後嘗試調節,加以鼓勵和獎賞,甚至應用一些調節行為的方法,看看拖延問題有沒有得到改善。   拖延問題的背後,可能是孩子患上某些精神障礙,也可能是精神障礙的警號。當孩子出現拖延行為時,家長需要留意他們有沒有情緒上的問題,例如抑鬱、焦慮等。當孩子感到抑鬱時,可能在日常的生活節奏上表現得緩慢和喪失動力,甚至不想進行日常活動。當孩子感到焦慮時,對進行事情缺乏信心,進行事情時可能感到緊張擔憂,甚至逃避。另外,長期的拖延行為,可能跟其他情況有關,例如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這種情況通常由小時候開始,孩子不願意處理難題,遇到困難時缺乏耐性,甚至把事情拖延。另外,強迫症也是另外一個原因,家長需要留意孩子有沒有重複的想法和行為。假如家長應用了不同方法,仍然未能處理孩子的拖延問題,便需要向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或社工求助。   重點: 1. 拖延是一個行為表現,暫時未被界定為一種精神科的疾病,但是,假如拖延的問題持續或嚴重,可能跟一些精神障礙有關,需要考慮帶孩子向醫生求診。 2. 當孩子出現拖延行為時,家長需要留意他們有沒有情緒上的問題。 3.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強迫症可能是拖延行為的其他成因。    
kjy13b_20230507_f
400 400 愛童心
愛童心
2023.05.07
誰是學習的主人翁
筆者的兒子是幼稚園學生,有一天,我與兒子做功課,功課的內容是要圈出不同類別的物件,當我們做第二條題目的時候,我和兒子有以下的對話:   媽媽: 哪樣物件是不同類別?(足球、直升機、手帕、飛機積木) 小朋友:(手指指向手帕和足球)   媽媽: 你再想想看,足球、飛機積木和直升機是否屬於玩具類? 小朋友: 不是,這個是足球呀。(同時圈了足球和手帕)   媽媽:是否只需要圈一樣物件? 小朋友:老師是這樣教的。   媽媽:但是…… 小朋友: 我有上課,你沒有上課啊!媽媽,所以我知道。   媽媽: 是的,我沒有上課。(我們繼續做餘下的功課)   家長們,如果你是我,當下你會怎樣處理?堅持自己的意見,要求小朋友更改答案?或是與筆者一樣,由他自決,做學習的主人翁?   其實,當下我認為只需要圈一樣物件,所以答案應該只是圈手帕,但我最後選擇尊重兒子的決定,畢竟是他上課學習,功課也是他的,而且他亦表示了他上課有聽老師的教導。再說,如果他功課真的做錯了,這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他會有更深刻的印象,所以他也會有得著,成績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吧!家長只需要鼓勵小朋友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如留心上課,自己做功課等,他們就會更積極學習了。   後記:學校派回功課,結果,兒子的答案是對的。我稱讚兒子上課留心,孩子聽到媽媽的讚許,他亦感到開心,每天更樂於完成他的功課﹗   恩悅綜合家庭服務中心  家庭服務社工  鄭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