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4b_20231112_f
400 400 愛火燃燒校牧心
愛火燃燒校牧心
2023.11.12
信仰嫩芽茁壯成長
回望2022-2023學年,感恩學校的宗教生活開始回復正常。   「信仰樂園」集合了教友和非教友同學進行定期聚會,在幹事帶領下,以不同活動,如破冰遊戲、手作、電影欣賞等, 帶出宗教訊息,同學開開心心地參與每次一小時多的活動。另外, 安排已久的「LSCC羊棧」亦終於可以展開了!這個為教友同學安排的小團體,其實在幾年前已開始構思,可惜因疫情影響,今年初才開始第一次聚會。我們邀請了「基督青年行」協助培育活動,並於3月探訪基層清潔工友。透過這幾次的培育,同學對信仰的投入都有正面的成長,團隊感也漸漸強化,令人欣慰。   除了以上校內恆常的宗教活動外,同學今年也積極參與校外活動。學校於去年的明愛賣物會設置了兩個攤位,教友同學必須協助,亦鼓勵她們各自邀請一位同學一同參與,共襄善舉。同學當天負責主持攤位和義賣外,亦負責相關的攤位設計、獎品分類、整理義賣物品等等。大家都十分積極地參與其中,雖然辛苦,但從她們臉上的笑容,相信她們的身心靈都有所得著啊!   此外,學校於7月為教友同學安排了一天澳門朝聖團,同學均表現興奮和期待。這次朝聖之旅,在領隊李太的帶領下,我們首先到訪主教山小堂,並於午膳後前往聖老楞佐堂、聖若瑟修院聖堂和聖奧斯定堂。李太的講解清晰和深入,讓大家上了信仰寶貴的一課。我們更有機會與熙篤會希望之星修院的修女見面,她們分享了自己日常生活的流程,令到學生明白堅持的重要。我們也參加了午間祈禱,修女悅耳的歌聲,讓大家都能進入祈禱的氛圍。離開前,我們帶著早前訂購的曲奇餅,這些曲奇餅是修女用心製作的,真是非常美味呀!   最後,我從心裡向天主說:感謝祢一整年的陪伴和眷顧,在聖神的帶領下,同學信仰的嫩芽得以灌溉,期盼她們信仰的嫩芽能繼續茁壯。   ‧本欄由教區學校供稿,總結學校牧民助理於2022-2023年度的體會。
kjy16_20231105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11.02
香港仔工業學校 與學生同行 喜樂成長
(本報專題)創立於1935年的香港仔工業學校(香工),八十多年來一直秉承辦學團體慈幼會會祖鮑思高神父教育青年的心得,以宗教、理智、仁愛來培養和陪伴學生。為了回應社會和學生的需求,香工於2012年重辦寄宿部,為需要和願意接受寄宿訓練的學生提供包括生活、品格和信仰等寄宿教育。   「香工有很強的公教團隊,除了身兼校監和舍監的林仲偉神父, 宿舍現時有三至四位住宿修生, 整個寄宿部團隊都是天主教徒;更感恩的是,學校的公教老師和職員也為數不少,故此學校的宗教氛圍很濃厚。不論是宿生還是非宿生,我們都希望因應學生的能力和興趣,讓他們各展所長,陪伴他們在『學讀書』以外,『學做人』和『學走永生的路』。」沈明輝校長表示,全校有三百多名學生,學校提供150個宿位,約有四成學生會在學校寄宿,而絕大部分學生也曾於在學期間寄宿。在香工讀書或寄宿,信仰肯定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   學讀書 學做人 學走永生的路   「學讀書、學做人、學走永生的路」是該校寄宿部訂下的三大目標,沈校長表示這既是宿舍目標,也是學校的使命,旨在通過學習支援、品格培育和信仰靈修,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鼓勵學生參加不同的宗教禮儀,可讓學生獲得心靈慰藉,從而追尋永遠和真實的幸福。就讀中四的王柏然和黃駿軒,非常認同學校這三個目標:「林仲偉神父經常把這些目標掛在口邊,過往我只知道學讀書,根本不知道彌撒有甚麼意義,但寄宿後天天參與彌撒和早晚禱,了解信仰對人的意義,便主動參加慕道班,領洗後學懂感恩和尊重別人,早晚禱時會深入反思,學習過基督徒的生活。相對學讀書和學做人,我認為學走永生的路更為重要。」剛於中三領洗的黃駿軒形容自己過往是個頑皮學生,是寄宿生活令他改變。   同樣是中三領洗的王柏然,與黃駿軒不論在信仰和學校生活上都是好夥伴。「起初入住宿舍時很不習慣,但在神長和同學的陪伴下,感到自己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慈幼大家庭陪伴。很感恩在學校有機會接觸信仰,領洗後覺得有責任施分恩寵,幫助弱小。」王柏然的外婆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得悉外孫慕道和領洗後,感動得邊流眼淚邊祈禱感謝天主,甚至激動至失眠。王柏然回想這個情景,仍覺感動。   認識天主教信仰   走進香工,你會發現校內的宗教元素展現在不同的角落,學校會善用每一寸空間,以聖經金句或畫像裝飾提醒同學天主是愛。該校牧民助理麥思維表示,學校舉辦多元化的活動,邀請和鼓勵學生參與,神父和老師陪伴在側,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校內所有活動都離不開宗教元素,因為天主永遠在我們中間。學生參加瞻禮、子夜彌撒、報佳音、聖母像出巡、朝聖,甚至『食雪糕』這個慈幼傳統,都是在分享天主的愛,是美好而喜樂的集體回憶。」麥思維期望已領洗的同學可帶動朋輩認識天主,相信信仰的種子,可在充滿愛的校園裡開花結果。   沈校長認為校園和寄宿生活是雙重教育,同學在生活態度上的轉變來自天主,學校的寄宿教育近年得到校內外人士認同,在其他學校面對縮班和收生不足的情況下,該校的報讀人數不跌反升: 「雖然收生愈來愈好,但我們不會忘記慈幼會辦學的初衷,是為有需要的學生服務,我們希望通過慈幼式的照顧和鍛鍊,讓同學感受基督的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賴)  
kjy16_20231022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10.22
香港鄧鏡波書院 日本朝聖之旅
帶領學生與主相遇
(本報專題)香港鄧鏡波書院一眾師生剛於9月28 日至10月3日,完成為期六天的日本九州福岡長崎朝聖之旅。朝聖旅程中,一眾師生除到福岡大名町天主教堂、田平天主堂、長崎浦上教會、島原教會和淨水通天主堂等參觀和參與彌撒外,亦前往曾有迫害基督徒和聖人殉道歷史的雲仙地獄和二十六聖人紀念館悼念殉道者。此外,行程亦參觀長崎原爆資料館,讓師生記取戰爭的殘酷教訓,祈求天主早日賜給世界和平。   「學校每年也會舉辦朝聖團,過往曾到台灣、韓國、蒙古等地,每年的朝聖旅程成為學生信仰生活很重要的一環。今年學校的牧民主題是:成為今日人類大家庭的酵母。我們冀望學生通過朝聖之旅,與主相遇,在信仰上得到更新,回港後能從信仰中得到力量, 並在生活中實踐信仰,成為好的酵母。」該校黃嘉明校長在朝聖之旅中與學生同行,學生在旅程中展現了近人精神,彼此關懷,互相照顧,令她深受感動。   殉教歷史 讓人敬畏   現時就讀中五的利景希, 在該校接受信仰培育,是今年才領洗的新教友,首次參加學校的朝聖團,讓他感受深刻:「很驚訝日本曾有一段悲痛的殉教歷史,前往雲仙地獄和二十六聖人紀念館讓我感觸良多, 我們視為享受的溫泉,原來背後有段黑暗歷史,而二十六聖人紀念館內展示的行刑畫像,也讓我非常敬畏。」   日本自豐臣秀吉在1587 年頒佈驅逐傳教士的命令後,清除基督教的行動便日益加劇。1597年,六名傳教士和20 名日本信徒在長崎西坂被處決,其後為紀念他們為信仰獻身的精神,日本政府於該處興建了二十六聖人紀念館。雲仙地獄在歷史上是一處基督徒殉難的地方,約於1629年,基督徒被投進高溫的溫泉水中,迫使他們放棄信仰,導致約30人殉難。   中六的鄭司直在公教家庭長大,過往曾參加本地朝聖團,出外朝聖是第一次:「我希望能在朝聖團中與主相遇,找到自己與天主的關係。參與朝聖團的六日中,每天都能參與彌撒,讓我有機會靜下來,聆聽天主的聲音。」司直又表示從來不覺得信仰是一件珍貴的事情,但了解過日本基督徒殉難的歷史後,會更珍惜自己的信仰,與主同行。   同樣就讀中六、有機會參加多次朝聖的歐陽嘉俊,中一已參與學校舉辦的朝聖團, 今年暑假也到過意大利朝聖:「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他們是信仰的見證,讓更多人認識基督。這次朝聖之旅,讓我找到朝聖的意義,在旅途中,我抱持開放的心,接受天主的說話,跟從天主的旨意生活。同時, 我亦學會關顧學弟,成為他們的同行者,在旅途中互相幫助和扶持。」   侍奉天主 追求善美   陪同學生到日本朝聖的牧民助理梁仲邦表示:「學校的特色是以青年帶動青年,學校給予學生很多發揮機會,希望他們能成為屬靈的領袖,帶領學弟尋找天主, 建立陪伴、同行的關係。」宗教組主任夏嘉敏認為信仰種子已植根在同學的心中,期望他們浸淫在學校濃厚的宗教氛圍之中,繼續侍奉天主。   「朝聖之旅只是開端,我們希望同學明白朝聖團不是遊玩享樂,而是透過朝聖進入神聖的氛圍,讓同學能活出信仰, 探索生活,追求善美, 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校為同學提供多元化的宗教活動,除朝聖團外,還有祈禱會、朝拜聖體、三大善會、五大瞻禮等,讓他們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下健康成長。我們在默默耕耘,努力播種,祈願看到種子發芽成長,同學都願意為天主服務,成為堅毅和有承擔的人,我們便感到很滿足。」該校楊慧儀副校長最後總結道。(賴)  
kjy01_20230924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09.24
聖嘉祿學校
培育嘉祿孩子的特質
(本報專題)「請大家準備祈禱,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亞孟。……」聖嘉祿學校學生代表在早會上領禱時如是說。該校著重靈修教育,其中在「一片祝禱一片情」活動中,學生為自己、家人、朋友及世界上有需要的人撰寫禱文,從而學習關愛他人,實踐愛德。六年級學生黃伊樂曾被教師挑選在早會上,讀出自己的祈禱意向,她認為在同學前讀出禱文,「就好像由我將天主的愛,顯現於全校面前一樣。」   聖嘉祿學校本年慶祝創校70周年,校長李永佳稱,學校一直以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為基礎, 致力為學生提供充滿愛的學習環境,期望在六年的小學生涯中,培育學生具備「嘉祿孩子」的特質「SCS」,即「Self-regulated」(自我規範)、「Courageous」(勇敢)及「Spiritual」(靈修性)。   李校長提到學校透過提供不同學習機會, 讓學生發展天主賜予的塔冷通,從而增強自信心及給予學生肯定。學校近年積極幫助學生養成自理、自覺和自律的習慣,讓他們從小學習如何自我管理,好能在長大後持續學習,追求卓越。   宗教活動 關愛他人   在靈修層面上,學校除了推行「一片祝禱一片情」活動外,聖嘉祿學校與聖母玫瑰堂相連。宗教科科主任王馨稱,這地理位置上的方便,使學校與聖堂時常合辦活動,例如聖經問答比賽、誦讀經文活動等,為學生提供更多宗教教育的機會。   此外,學校每年會在聖堂舉行開學祈禱會、將臨期及四旬期祈禱會等;並在玫瑰月及聖母月,邀請學生誦唸玫瑰經及向聖母像獻花。學生黃伊樂表示,教師在活動前會講解活動的緣由及聖經故事, 使並非教友的自己也能更了解活動的意義。   伊樂在小息時,也喜歡到校園內的祈禱室閱讀宗教故事書,聆聽牧民助理說聖經故事;她也愛與牧民助理聊天,分享心中憂慮,一起祈禱。在不同的祈禱活動下,伊樂培養了恆常祈禱的習慣,為社會上有需要人士祈禱,關愛他人。   養成自理、自覺及自律習慣   「每當我們有良好的表現或進步, 校長及教師都會透過獎勵計劃,為我們加分。當我們儲夠分數,便能換領獎品!」五年級學生胡永悅所說的獎勵計劃,就是「嘉祿突破自我獎勵計劃」。   永悅指出,除了憑學術成績可以在計劃中得分外,學生憑著良好的表現,例如準時交功課、在宗教課中認真祈禱,或參與學校服務如風紀、學生會、英語大使、圖書館管理員等都可以獲得分數。而得到一定分數後,學生便可以兌換不同獎品, 例如玩具、做一天小校長、與校長午膳等,永悅曾兌換海洋公園體驗活動,獎勵十分多元及吸引。她認為這計劃有效地幫助她養成自理、自覺及自律的習慣,學習自我規範。   勇敢面對挑戰   聖嘉祿學校為幫助學生培養各自的塔冷通,為學生提供不同活動,STEM及常識科教師徐雪盈提及一位學生原來有少許膽怯,但參與競技疊杯活動後,慢慢找到自信心與成功感,除了會勇敢參與比賽外, 在早前學校拍攝的宣傳片中,也勇敢對著鏡頭說對白。   另外,五年級學生陳子浩受哥哥影響,參加了跳繩校隊和STEM無人機編程訓練。在跳繩活動中,子浩從初班升上中班,再到近年加入校隊,他學習了不同難度的花式動作,不斷挑戰自我。   他提到學校為學生安排不少比賽的機會,有次參加跳繩比賽時,雖然之前已經努力練習,在練習中也沒有失誤,但到正式比賽時竟然出現失誤,「這令我懷疑自己,思考自己是否練習不夠。」雖然當時有些失望,但他提到校長、教師、家長時常到場支持學生比賽,而他們的鼓勵,幫助他順利調整情緒及心態,各種活動也幫助他培養勇敢面對困難的精神。(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