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30618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6.18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
無伴奏合唱 唱出天籟之聲
(本報專題)人聲音樂被喻為美麗的聲音,早在15世紀時期的天主教會,在聖堂的樂器並不普遍下,多以清唱方式誦唱聖詠,以人聲詮釋音樂,以示對上主的頌讚,這正是無伴奏演唱(A Cappella)方法的先河。時至今天,無伴奏合唱在聖詠以外發展至唱出不同風格的樂曲。天主教郭得勝中學在過去12年來善於發掘學生聲樂的潛能,透過無伴奏合唱,唱出天籟歌聲。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五名中五至中六學生,劉霈璁、楊善婷、楊弘一、歐梓柔及何洛賢,剛在本年度由香港青年協會舉辦的「香港無伴奏合唱比賽」上,奪得中學組(人聲樂團)冠軍及最佳演繹獎,成員當中,有四人於賽後隨即要應付中學文憑試, 但他們均表示,為了好好享受在中學生涯的最後一個學年,須把握現狀,藉著賽事展現過去四年所學習的無伴奏合唱技巧。最終憑著團結與友誼在賽事中奪冠,更獲得93.7分的卓越成績,榮獲金獎狀殊榮。   「當得知比賽改為3月舉行,我曾為此撰寫信件,要求大會考慮到文憑試考生的需要, 延期舉行。」團隊中的中六學生何洛賢說,他們由中二開始組隊學習無伴奏合唱,一直也希望參與該賽事,惟面對近三年的疫情,賽事一直暫停或延期,直到恢復比賽時,他們已升上中六,需要應付公開試。   大會最終回覆校方,表示無法改期,另一成員、中六學生楊善婷坦言, 當時只想到要應付考試,「我第一個反對(參加)比賽,擔心比賽影響應考心情。」在商議過程中,眾人愈來愈明白到,大家一直以踏進此舞台為夢想,最後他們有共識,預先編訂訓練時間,作好時間管理,平衡應試溫習與準備比賽,「無論讀書或音樂,也要搏盡無悔。」   沒有樂器的樂團   他們的樂團名為Instrument Free,顧名思義就是一隊沒有樂器的樂團,使人聯想到無伴奏合唱。五名成員均由中二時開始參與,以每人在音樂上的強項各具備不同崗位:楊善婷在樂團擔任女高音聲部,主要唱主音;歐梓柔是女低音;何洛賢是男高音; 劉霈璁是男低音;楊弘一則擔當人聲敲擊,猶如樂團中的樂器,以節奏口技伴奏著歌聲。   在該校發展無伴奏合唱的音樂科主任譚慧筠老師,早在12年前因參與香港青年協會的無伴奏合唱老師工作坊時,發現無伴奏合唱的演繹風格很獨特,也能培養學生各方面的修養及歸屬感,最初在學校組成無伴奏合唱團隊時,物色具備音樂天份、喜歡唱歌及外向的同學參與。後來愈來愈多同學對無伴奏合唱感興趣,現在學生接受考核後,以年級的形式分組,每組約五至六人,恆常在課後,由無伴奏合唱的導師教授學生,也邀請高年級生教導低年級的團隊,互相切磋音樂。   目前該校共有三隊無伴奏合唱團隊,分別就讀中二至中六, 譚慧筠老師要求學生須具備音準、節奏感,也要具備表演慾、能勇於面對公眾,而最重要的,是願意花時間參與團隊訓練,「無伴奏合唱不同於一般合唱團,即使有成員退出合唱團也不受影響,相反,無伴奏合唱每人獨自負責不同聲部,成員的去留均直接影響著整個團隊。」   多年訓練建立默契   在Instrument Free樂團,成員均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楊善婷喜歡唱歌,也熱愛舞蹈,她便肩負起決定舞蹈隊形編排的身份;另一女成員中六生歐梓柔混厚的聲線,為團隊唱出的和音,提升音樂的共鳴;而中五學生劉霈璁心思細密,時常為隊員提供意見,自然成為隊中帶領練習的主要一員;何洛賢著重時間與規劃,唱歌以外他更為成員列出時間表,好能完善分配學業與練習時間;負責人聲敲擊的中六生楊弘一,在節奏感與音準上提供意見,各人共同努力完善訓練。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韓思騁校長表示,學生透過無伴奏合唱展現團隊精神,提升唱歌的才能,他認為學生各有塔冷通,發揮聲樂的才能外,「更經過多年鍛鍊與合作,透過無伴奏合唱不斷磨練自己,互相了解彼此的優點, 建立默契,深入討論,一起演繹出完美的樂曲。」   本學年底,劉霈璁協助校方,以無伴奏合唱重新為學校校歌進行編曲,與中二及中六級的無伴奏合唱團隊,一起唱出校歌的無伴奏合唱版本,除了為傳統校歌帶來嶄新演繹外,藉著與不同年級的同學一起合作,延續大家對無伴奏合唱的熱誠。   韓校長指出,該校已有逾30年在話劇及音樂劇的發展,近十多年間,一些同學從話劇發掘了唱歌潛能,而轉往無伴奏合唱的發展,他認為校內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表演藝術平台, 讓學生自由地發揮所長,培訓不少熱愛表演藝術的學生。   藉著無伴奏合唱的合作精神,韓校長認為正好展現該校「郭記人」的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家庭」及「愛德」的價值,特別該校於近年推動正向教育,「其中強調的正向關係,在無伴奏合唱訓練,培養學生默切的關係,互相欣賞,也與老師建立關係,體現愛德強調的包容、尊重、愛家庭的精神。」(高)  
kjy10_20230618_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3.06.18
喜樂幼小 - 動態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55 周年校慶感恩祭   (本報訊)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慶祝建校55年,以「主恩滿載55」為主題,舉辦一連串活動,其中包括於5月12日晚上,舉辦的「五十五周年校慶感恩祭暨學藝薈萃耀油天」學生文藝匯演。   當晚首先舉行校慶感恩祭,由香港教區副主教陳永超主禮,嘉畢主神父、康建璋神父、范錦棠神父、陳國輝神父、葉定國神父、孫英峰神父、李志源神父襄禮。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葉介君,法團校董會校監及校董、前校監、校董等出席。   感恩祭中,他們向上主奉獻由各班學生代表拼砌而成的校徽拼圖,感謝天主的帶領和祝福後,旋即進行學生文藝匯演。匯演節目豐富,包括中國舞、弦樂團、合唱團、體操、獨誦及集誦、音樂劇等。學校當晚更邀請九龍華仁書院合唱團及德蘭中學中國舞隊作表演嘉賓,共同慶賀學校培育菁英的成果。(喜)   聖母小學•音樂比賽   (本報訊)聖母小學於5月19日舉行校內音樂比賽,旨在提高學生對音樂及表演藝術的興趣,讓學生發揮才能,以提升自信心及對學校的投入感。   決賽當天,現場氣氛熱烈,每位參賽者都盡情展示不同天分,有同學清歌曼舞,有同學演奏樂器,亦有同學演出小型音樂劇。當中的爵士鼓演奏讓人印象深刻,具強烈節奏感的搖滾樂風令觀眾的情緒一度沸騰起來。中樂二重奏的表演流暢悅耳,優美雅致。跳唱組合充滿活力,動感十足。獨唱選手以細膩的嗓音演繹慢歌,讓觀眾陶醉其中。各式各樣的音樂表演,讓現場觀眾感受到不同的音樂風格和情感表達。   台下學生也為參賽者和得獎者熱烈鼓掌,這份支持和鼓勵,盡顯校園內同儕之間的和諧與互愛。(年)   聖安多尼學校•聖母進教之佑祈禱會   (本報訊)聖安多尼學校於5月24日舉行聖母進教之佑祈禱會,邀請了聖家國際聯盟在學校進行聖母及聖子耶穌像出巡的活動。   當天,由校長馬嘉健及各位教師持著聖像進入禮堂,並由校監吳多祿神父為師生進行分享。   嘉賓與學生暢談聖像及聖子耶穌巡遊活動的來源,並且送給每位同學一條玫瑰念珠,鼓勵他們多誦唸玫瑰經。然後,學校安排了教友班代表學生,列隊獻花給耶穌。最後由所有同學一同詠唱聖母頌作為總結。透過今次活動,學生更加認識聖母進教之佑,學會時常祈禱,事事感恩。(樂)   教區學校聯會(小學I區) •聯校公教學生活動   (本報訊)教區學校聯會(小學I區) 於5月13日在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舉行了聯校公教學生活動,當天有九間學校參與,分別是天主教總堂區學校、高主教書院小學部、聖家學校、長洲聖心學校、聖嘉祿學校、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天主教明德學校及東涌天主教學校(小學部)。在校長及公教老師的帶領下,含共約有120名公教學生參加。   是次活動的主題是「永恆的愛」,活動內容包括宗教活動、STEM歷奇及祈禱會,透過這些活動及遊戲,讓學生明白耶穌的福音,進而敬主愛人,體會團體中互助互愛的精神。最後一個環節是所有參加者一起前往露德聖母堂,參與由王郁江神父主持的祈禱禮。(少)  
kjy13a_20230521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3.05.21
孩子學樂器
眾所周知,音樂可以陶冶性情,是一種良好和健康的嗜好。音樂也是一種跨越年齡、語言和地域的東西,任何地方和不同背景的人,都有機會接觸音樂和參與其中。音樂是學校課程中的一個項目,也是其中一種課外活動,因此受到不少家長的關注。從前,學習音樂並不常見,有些家庭甚至視之為奢侈嗜好,但是近年來,學習音樂愈趨普遍, 很多家長都會安排孩子學習樂器,成為學生們在學習以外需要兼顧的另一種技能。有些家長說安排孩子學習鋼琴是不足夠的,需要學習多一種樂器,才能滿足學業的需求。   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樂器變成了一種責任,跟建立興趣和嗜好很不同。興趣是讓孩子開心、愉悅的事情。但是,當學習樂器成為了一種責任時,而家長對孩子學習音樂的成績抱有一定期望時,孩子可能會感到壓力,可能將學習樂器視為像學校課程的科目一樣,需要達到一定的程度,需要定期表現一些進步。要確認學習音樂的成績,家長便希望孩子考級,在一些家長的眼中,愈早考到八級便代表成績愈理想,甚至乎需要考到演奏級,家長亦希望孩子能夠得到在台上表演樂器的機會,因為這些經驗和成績都讓孩子的履歷加分,也提升了孩子的競爭力。   當家長鼓勵孩子學習樂器時,應該留意孩子的興趣。不少孩子在催促下學習樂器, 可能一開始便感到很大壓力,對其產生負面印象。雖然能夠在考級中得到成績,但當考完所有級別後,孩子有機會認為任務已經完成,之後不再練習,也不再感到有需要接觸樂器,其實這是十分可惜的。在安排孩子學習樂器時,家長不應太過以成績目標為本, 應該了解孩子的興趣,嘗試讓孩子接觸不同跟音樂有關的東西,讓其選擇自己較喜歡的樂器,希望在過程中能夠對音樂培養興趣, 在不需家長催促下都能自動自覺地練習,久而久之,孩子便能對音樂產生長期的興趣, 不再是一種責任,也不再是作為學生的一種要求,這樣便能從學習樂器中得到更多。   重點: 1. 當學習樂器成為了一種責任時,而家長對孩子學習音樂的成績抱有一定期望時, 孩子可能會感到壓力。 2. 當家長鼓勵孩子學習樂器時,應該留意孩子對這有沒有產生真正的興趣。 3. 在安排孩子學習樂器時,家長不應太過以成績目標為本,應該了解孩子的興趣,嘗試讓孩子接觸不同跟音樂有關的東西,讓其選擇自己較喜歡的樂器。
kjy07_20230514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3.05.14
祖堯天主教小學蕭楚嵐
受爺爺啟蒙 演奏手風琴
祖堯天主教小學的學生蕭楚嵐早前在學校45周年校慶活動中,以手風琴演奏了一首精彩又激昴的《西班牙鬥牛舞曲》。她右手游走在鍵盤上,左手則按在負責低音伴奏及和聲的鍵鈕上,雙手同時拉動風箱,引入氣流顫動手風琴內的簧片發聲,音樂時而輕鬆活潑,時而熱情奔放, 「我想像自己置身於一個鬥牛情境,現場十分激動和熱情。」   就讀五年級的楚嵐在一年級時開始接觸手風琴,而她的爺爺可謂她的啟蒙導師。「爺爺懂得彈奏手風琴,所以便希望教會我手風琴, 讓我們有空時也能一起合奏。」楚嵐說,爺爺當時送她一個適合小朋友彈奏的小手風琴,「我玩下來覺得不錯,便喜歡上這樂器,並發展成為一個興趣。」   楚嵐認為手風琴十分有趣,左右手需要同時控制鍵盤、鍵鈕及風箱,可以訓練腦袋的協調性。正正因為彈奏手風琴需要「一心多用」,楚嵐認為演奏手風琴最重要的秘訣便是專注力,「按錯一個音,或拉風箱的時間不對,都會對樂曲有很深的影響。」   與爺爺合奏歌曲   在楚嵐三年級時,媽媽見到楚嵐對手風琴的興趣,便為女兒安排跟校外的導師進行更有系統的學習。楚嵐每兩星期跟隨導師上一堂課,餘下的時間,每天都會在家中練習一小時,「先練習音階,熟練手指,再拉一些輕快的旋律時,便會比較容易。」   熟能生巧,每一首歌都需要楚嵐反覆練習,才能有精彩的表現。爺爺作為楚嵐的啟蒙導師,在楚嵐練習手風琴的路上,也會繼續陪伴她。「爺爺每天接我放學,之後也會陪我練琴, 有時也會一起合奏。在家人生日時,我們也會拉奏歌曲給家人聽。」楚嵐表示,爺爺經驗豐富, 所以當她在演奏中遇到困難時,也會尋求爺爺的幫助。   家人與師生的鼓勵   楚嵐除了在學校45周年校慶活動中表演外,之前也曾在學校畢業禮中表演,得到同學、老師的支持及鼓勵。為楚嵐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三年級時曾與一些朋友到赤柱進行表演。楚嵐在表演中彈奏手風琴,其他朋友則打鼓或三角鈴, 「這是我第一次與其他樂器合奏,合奏時樂曲的層次更豐富,所以難忘。」   楚嵐參加過多個比賽並獲獎,例如在「香港聯校音樂比賽」中奪得冠軍,在「文化國際青年音樂節(2022)網上音樂大獎」奪金獎, 於「環球聖誕音樂節(高小組)」奪金獎等。但由於很多比賽在疫情肆虐時,均改用錄影片段的形式進行,所以在最近的香港聯校音樂比賽中,楚嵐終於可以首次在現場與多位參賽者比賽時,對該次經歷留下深刻印象,「台下坐著參賽者、評判及家長,我最初也很緊張,但爺爺教我在緊張時要深呼吸,我便平靜下來。」   楚嵐表示手風琴樂曲節奏輕快,最開始彈奏一些高難度的歌曲時,她也遇到困難。但家人在身旁持續的鼓勵,使她一直練習及有所進步。楚嵐在學習手風琴的路途上,爺爺對她影響至深,她十分感謝爺爺最初讓她認識手風琴,「最近學習彈奏《勾牙利舞曲》,希望快些學成,有機會表演給更多人看!」(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