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5_20230305_f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23.03.05
你一定聽見
於2011年3月11日, 日本發生了一次大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嚴重傷亡。很多人在事故中失去至親,經歷深刻的傷痛。今次共讀的繪本就是關於一座電話亭, 如何幫助悲傷的人得到療癒。   在日本的一個小漁村,小朋友牧雄每天早上都會找鄰居廣田先生,他們一起坐在庭院的角落,俯瞰海港邊的人們,一起玩尋找遊戲,看誰先發現正在工作中的親人。這是他們最喜歡的遊戲之一,勝出的通常都是牧雄。海嘯來的那一天,他們也正在玩這個遊戲。他們看見海浪愈捲愈高,於是努力呼喊提醒家人逃離,但巨大的海嘯突然撲來,很多人都逃不了,包括牧雄的爸爸和廣田先生的女兒。村裡死寂一片,倖存活下來的人,都因為失去親友而感到十分悲痛。一天,牧雄從家裡看見廣田先生正在動工建造一個電話亭,上面鑲著很多玻璃,然後他聽見廣田先生走進去,跟自己的女兒通話,告訴女兒很想念她。牧雄心裡感到困惑,廣田先生的女兒芙美香已經被大海捲走了,為甚麼他還能跟她通話呢?廣田先生離開電話亭之後,牧雄偷偷溜進去,看見桌上有一個電話機,但並沒有連接任何電線。往後的每一天,廣田先生也走進電話亭去,其他的村民也紛紛效法,走進電話亭裡跟已離去的親人說話。牧雄常常想起熱愛海洋的爸爸,意外發生後,他曾對著大海大吼大叫,命令大海把爸爸還給他,但波浪只是輕輕拍打著,就像以往的輕輕說著早安。心灰意冷的牧雄,看見山丘上的電話亭,於是走到山上去。他拿起電話開始跟爸爸說話,告訴他自己的學業成績、村裡的事和家裡的事,還告訴爸爸一直也很想念他。現在每天早上牧雄還是會俯瞰港口,還是會想起爸爸,但他已經重新和廣田先生一起玩尋找遊戲了。   共讀指引 這繪本創作的靈感源自真實故事。12年前在日本發生的一場大地震和海嘯,奪去了很多人的寶貴生命。一座電話亭、一個沒有接線的電話,療癒了很多失去摰愛和親人的傷痛。家長與孩子共讀時,也許會碰上孩子的疑惑,既然電話沒有接線,那麼只是獨自在電話機前碎碎唸,為甚麼能夠讓人釋懷?如果能夠在生活中,跟所愛的人見面、牽手、擁抱和談話,當然是最好的。如果願望無法在現實中實現,心中又對對方懷有無限思念,即使是隔著沒有回應的電話聽筒,我們也相信對方能夠接收自己的心意。跟對方細細碎碎的唸著生活中的瑣碎事情,好像跟對方又有了連繫,心中重新注入了勇氣和力量,繼續走下去。   繪本小寶庫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發生的大地震,引發了巨大海嘯,在地震和海嘯中罹難及失蹤人數超過18,000人,海嘯更引發福島核電廠事故。這座風中的電話亭,源自日本有一位名叫佐佐木格的庭園造景師。他的堂哥在2010年去世,他便在庭院裡建造了一座電話亭,用來跟堂哥「通話」,希望減輕自己的難過。一年後,海嘯襲擊了他居住的城市,失去摯愛的人便到他的電話亭去,跟自己所愛的人訴說思念,心靈從而得到安慰,漸漸走出悲痛。   《風中的電話亭》 作者: 希瑟.史密斯 繪者: 瑞秋.和田 譯者: 游珮芸 出版社: 字畝文化 ISBN : 9789860784183  
kjy10_20230226_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3.02.24
喜樂幼小-動態
天主教聖華學校•校運會   (本報訊)天主教聖華學校早前舉行校運會,停辦了三年的校運會終於可以再次舉行,全校師生既緊張又期待。   當天早上,由校監葉寶林神父鳴槍後,校運會便正式開始。學生參加不同的田賽與徑賽項目,在各項比賽中使出渾身解數,比賽氣氛緊張熱烈。在師生接力賽中,不同級別的學生與教師組隊進行接力賽,師生全力以赴務求爭勝,最後由教師邱子健及李翠婷領隊的隊伍得到第一名。   在閉幕禮中,校長吳潔蘭致勉辭時,讚賞學生在比賽中全力以赴的體育精神,發揮了天父給予他們的才能,在運動場上創出佳績。(喜)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嘉年華   (本報訊)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為慶祝創校55周年,早前舉辦「主恩滿載55‧迎春嘉年華」,與眾同歡樂,齊頌主恩。   當天,嘉賓、學生、家長、參與展覽的中學師生等齊集操場;眾嘉賓以鳴放花炮為活動揭開序幕。嘉年華攤位及活動多姿多彩,包括親子工作坊、電子學習活動、學習成果展覽等。各展室以互動形式展示學校的課程特色。   當天,不少校友、家長到校協助設置攤位,上下一心,體現油天海泓一家的精神。參加者度過了充實的時光,承載著主滿滿的恩寵而歸。(少)   聖博德天小及慈天小•教師朝聖日   (本報訊)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及慈雲山天主教小學早前舉行聯校教師朝聖日,兩校約80位教師一起前往油塘聖雅各伯堂朝聖,尋找天主的足跡,認識教會的福傳使命,對天主教學校教育使命作深刻反思。   在聖堂導賞員的講解下,他們了解該聖堂的歷史背景、建築特色、教會與社區的關係等,從聖堂的聖洗池、讀經台、祭台、聖體櫃以至苦路掛畫等,均有其特殊意義;尤其了解聖雅各伯及他走過的西班牙聖雅各伯之路,啟發朝聖者思考到來聖堂、走向基督, 並領受福音後,再走向社會實踐信仰的使命感。   在濃厚的宗教氣氛薰陶下,教師在校監倪德文神父帶領下誠心祈禱,倪神父透過福音,指出教師在天主教學校內工作時,亦可透過聖神的指引,帶領學生親近耶穌,讓學生擁抱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樂)   寶血會思源學校•「主賜和諧」活動   (本報訊)寶血會思源學校本年度在視藝科中加入了宗教元素,在課程內進行「主賜和諧」活動, 由校長郭敏儀教授五、六年級學生,以和諧粉彩展現主題,讓學生享受和諧粉彩帶來的樂趣,在作畫過程中讓身心靈得到療癒。   郭校長期望學生從「那普照人類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聖言成了血肉,寄居我們中間」中,領會到聖言就是天主,並領略到天主的真光與平安常臨眾人中間,並運用天主所賜的智慧投入創作,讚揚天主的真、善、美。   五、六年級各班課堂設有獨立的宗教主題,如「聖神降臨」、「五餅二魚」、「我是主的羊」等,讓學生透過藝術創作,呈現出耶穌不同的奧蹟,學生非常投入及享受是次活動。(年)  
kjy14a_20230219_f
400400中學文章
中學文章
2023.02.19
喜樂中學-文章
告別   「告別」是一個讓人聽了就會感到心情沉重的詞語,它的出現意味著我們要和朋友、親人、愛人、寵物……分離,而這一切都是難以避免的,大抵是因為人生本來就充滿一場場盛大的邂逅與離別。   回憶起告別,我便想到小學的一位好友。我們志趣相投,經常在一起探討理想,天天都膩歪在一起,寸步不離。但好景不長,某次放學的回家路上,她囁嚅著跟我說:「我家人要安排我轉校,可能就在這幾天,也可能讀完這個學期就走。」我心頭一震,強忍著即將奪眶而出的淚水,說道:「要不你讀完這個學期再走吧?這個學期很快就結束了,如果你在學期末轉去新學校的話,可能會很難適應學校生活。」我的私心告訴我,我捨不得她,不希望她離開,而她卻沒有說話,只是微微點頭回應我。   直到走到了十字路口,我才強顏歡笑地看著她說:「再見,你明天還會回來上學的,對吧?那明天見吧!」她露出甜甜的笑容,說:「嗯,明天見。」第二天, 我找遍整間學校都沒看見她,她如同人間蒸發了一樣。這是我第一次經歷告別,我並不明白告別是甚麼,只知道心裡很難受,想和她在一起,我們還沒有認真地說一次「再見,後會有期」。如今,七年過去了,我們從未聯繫過,我心中的那份不捨也消失殆盡,僅留下我們二人相處的美好時刻。她是和我乘搭同一班列車的旅客,到站了,她自然就下車了,而我還要繼續待在車上,繼續我的旅程,結識更多的人,也與更多的人告別,並且祝福他們的未來前程似錦,旅途順利。   我的第二次告別是至親離世之痛。記得那年元旦,我和爺爺還其樂融融地坐在電視機前看元旦晚會,但他卻在幾天後與我陰陽相隔。那天早上,我起床出門去上學時,他也如常遞了十塊零用錢給我,並囑咐我上學要好好學習。可是,當我放學回家後,他卻躺在椅子上不省人事,我聽見爸爸低聲說:「手很冰涼……」我本以為很快會見到出院的爺爺,沒想到卻收到了爺爺離世的消息。   從前,我一直以為所有告別都需要一場盛大的儀式,所以我一直在等,等一個溫暖的擁抱,等一聲由衷的再見,等一個好好告別的機會。最後,我才明白人生中哪會有那麼多告別的機會,大部分的告別都是悄無聲息的,所以來日不一定方長, 山水也未必重逢,我們應當珍惜眼前事物,珍惜每一個相處的瞬間。   長大後,經歷的離別愈來愈多,每當離別到來的那一刻,我不再感到難過,因為我明白我們之間的回憶,我們經歷的苦與樂,都成了我不會忘記的美好回憶。世事終須告別,能遇見最愛的親人、最好的朋友已經是恩賜,縱使最後的結局是要與之告別,但「告別」正是通向成長的苦行之路,告別是一個新開始,告別是人生必修的課程,在無法預料的未來裡,期望我們都可以微笑面對生活,珍惜所擁有的一切,令人生不留遺憾。   陳興得   天主教新民書院   中五丁  
kjy07_20230205L b new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02.05
聖伯多祿中學楊詩驊
舞動美感 展現自我
入讀聖伯多祿中學的學生,均會參與培養學生德、智、體、群、美、靈的全人教育「伯多祿傳人獎勵計劃」, 該校中六學生楊詩驊透過中國舞,在計劃中常獲得「培養美感」(現名為「體藝並重)的「彩虹書籤」,深信天主給予每人擁有的才能,「藉著培養美感展現我身上的美,也能釋放自我,跳舞時懷著善的心表演舞蹈,以內心的美感使觀眾投入其中。」   詩驊自幼十分好動,她自幼稚園時期,母親先後安排她學習跆拳道和粵劇,直至小學一年級開始學中國舞便喜歡上了,「中國舞形式多元化,也涉及不同的舞種及中華文化傳統。」中國舞分為群舞及獨舞,她說前者著重團隊精神與默契,後者則依靠個人的表現。兩者相比,她最享受跳獨舞時的感覺,「獨舞只有自己在台上表演,需要高度專注與投入,我亦可以盡情地發揮所長。」   而在中國舞不同的舞系中,她則擅長於民族舞的蒙古舞及傣族舞,其中蒙古舞有如擁抱及觸摸大自然的舞姿她最喜歡,「跳舞時把手部伸出,想像在蒙古帶著羊群遷徙的族群,被當地遼闊的草原和沙漠包圍著。」衣飾方面,她會選擇穿上以圓枱裙的款式,跳躍或轉圈時裙子由腰間開始擺動,塑造出優美的姿態。她表示蒙古舞透過手型與舞步,展現出瀟灑,強中帶柔的表現力,最能展現她的美態。   剛在去年10月舉行的紫荊盃國際舞蹈大賽上,詩驊在中國舞單項比賽中,以蒙古舞的《遷徙》贏得銀獎。   成功背後的付出 然而,每次熟練一套舞步,並能駕馭於台前讓觀眾看得投入,是她在背後花上不少功夫與時間。她平均每星期練習四次,每次二至三小時,有時週日更練習五小時,長期練舞導致身體多個地方出現傷患,例如在高小時練習跪轉,當時未懂得掌握如何運用膝蓋力度,致弄傷膝蓋水腫及瘀血, 現在雙膝患有風濕;她在小學五年級不慎跌倒導致椎間盤突出,花上半年時間治療。她說每次練舞的大幅度動作令自己感到非常痛楚,腳部痳痺,也難以久坐,她曾向母親表示,難以忍受疼痛,但仍希望繼續跳舞,不想因傷而放棄,「當時母親鼓勵我要堅持下去,教我保持心境樂觀,患症自然很快痊癒。」   傷患期間她仍堅持練舞,她說藉著母親的鼓勵學會堅持與不放棄的精神。其實她由中學三年級開始,練舞時在髖關節的位置經常聽到關節磨擦的聲音,直到中四練舞抬腿期間常感到疼痛,甚至難以抬腿,照磁力共振後懷疑左邊髖關節軟組織崩裂,她說「沒想到原來是髖關節軟組織崩裂,即使直到現在,仍須長期接受治療。」   家人無條件的愛 由中三開始,詩驊參與香港演藝學院的「青年精英舞蹈課程」 (GYDP)至今,中五時選修「舞動新機—— 舞蹈藝術」應用學習課程,過去的比賽,她的家人幾乎每次也到場支持,其母為了幫助她紓緩痛症,放鬆筋骨,前年更辭去文職工作,考獲推拿師的資格,轉行投身按摩師, 「感激家人的付出,母親教會我做任何事要盡全力,即使不如理想也要盡力做好。」   詩驊認真對待每個比賽,她說完成一首約四分鐘的舞蹈,需要花上四個月排練,每次由跳舞老師為她編舞及教學等,所付出的時間與心機得來不易,「 每次賽後我也會感動而哭,因為能在舞台上展現艱苦的成果,除了我付出的努力,家人對我在經濟及精神上也給予很大的支持。」對於未來的人生路向,她希望考入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他日成為中國舞的編舞導師,延續自己對中國舞的熱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