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_20240428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4.04.28
喜樂中學 - 動態
教區中學中文教育委員會  教師專業發展講座   (本報訊)現行中國語文教育課程重視經典閱讀,為促進天主教教區中學教師交流,更有效規劃課程,提升閱讀教學效能,香港天主教教區中學中文教育委員會於3月16日舉辦教師專業發展活動——「如何改善閱讀教學效能」講座。   是次講座邀得資深語文教師鮑國鴻擔任主講嘉賓,分別為中文科老師講解閱讀教學的理念、文本細讀的方法、工作紙及教學活動示例等。講座假天主教伍華中學舉行,得到教區中學的老師熱烈支持。參與老師均表示,鮑老師詳盡而精彩的分享讓他們獲得許多啟發,深思各項教學策略的效能,有助改善閱讀教學。(教)   聖言中學•同學領受堅振聖事   (本報訊)六位聖言中學的天主教同學,在過去一年半以來,得到黃志强校長及張凱翔老師課堂外的信仰培育及同行,於3月30日,即教會隆重慶祝復活聖週的至聖之夜逾越節守夜禮,在彩虹聖家堂領受堅振聖事。   禮儀由聖家堂主任司鐸兼聖言中學校監張明德神父主禮。在講道中,張神父引用了聖經中「真福八端」的一段「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指出作為天主的子女,有締造和平的責任。在日常生活中,要活出耶穌的仁愛和公義,消滅仇恨,在與天主及身邊鄰人相處時締造和平,為世界帶來和平。   當晚除校監張明德神父,還有幾位宗教科老師、代父母及家長等一同參禮,見證六位同學領受堅振聖事的神聖時刻,一起分享聖神的恩寵及喜樂,共沐主恩。(教)   天主教鳴遠中學•中六同學離校祈禱會   (本報訊)天主教鳴遠中學於3月1日舉行了中六同學離校祈禱會,當日為中六同學最後上課天,全體中六同學及全體老師,下午前往聖安德肋堂舉行中六離校祈禱會,祈禱會由校監狄和詩神父主禮。   狄神父特別挑選了聖經金句「你要堅持教訓,切勿把她拋棄;你應保存她,因為她是你的生命。」(箴四13)勸勉同學堅持教訓,不要忘記所學,並保持對信仰和價值觀的堅守。狄神父同時祝福中六同學早前在倫理與宗教課堂上自製的祈禱角,該祈禱角是由聖像畫員吳景萍指導下製作。她向中六學生分享其畫聖像畫的起源及克服困難的經歷,並講解聖像畫的意義。學校希望同學能將祈禱角視作紀念外,更是祈禱的工具,盼望得到天父的祝福,及在日後的生活中常懷感恩的心。(教)   潔心林炳炎中學•宗教週——我們這「一家」   (本報訊)潔心林炳炎中學於3月18日至3月22日期間舉辦宗教週,主題為「我們這一『家』」,讓學生由自我原生家庭開始,及至學校、社會、世界、大自然,甚至於教會大家庭,反思與各個幅度的「家」及與「家人」的關係。宗教週活動以聖方濟的精神為主軸,讓同學實踐上主愛的邀請,去愛及服務一切生命,並視受造界一切生命都是與自己血脈相關的親人。   本年宗教週活動包括愛心手工、點唱、主題講座、愛心物資捐贈、愛德服務、逾越節晚餐等,老師和同學們皆積極參與。主題講座由正向教育學院鍾明崇主講,主題為「何謂愛?愛的接收與表達」,配合宗教週電影欣賞——「元素大都會」,讓同學思考自己在家庭和學校與其他人的相處。   宗教週以逾越節晚餐結束,由聖博德堂主任司鐸林柏榮神父主禮,堂區牧民議會代表亦一同在校參加禮儀。潔心修會會長戴潔瑩修女、校監潘惠琼修女和校長劉瑤紅博士與榮休老師、家長們、舊生、同學一起慶祝,充分感受到「潔心大家庭」的溫暖。(教)  
kjy16_20240317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4.03.17
香港仔工業學校
愛德服務中團結成長
(本報專題)「配合『希望』這個大會主題,我們就利用大發泡膠剪裁,製成一間間小屋,在屋的中央放置感應器,外面有個類似投石機的裝置用來投擲小星星。當你把星星成功投進小屋裡,便會觸動感應器,令貼在屋外的燈條亮起光來,象徵將希望投進每個人的家。」就讀香港仔工業學校中四的洪庭聰詳細地解說。他的同學賴天賜則充當美術指導,設計好小屋的雛型,再由一眾同學們合力填上不同顏色。為了這項製成品,他們連續數天趕工至晚上八、九時。   如此賣力認真,他們可不是在趕STEAM習作, 而是作為學校義工隊「Caring Youth and Ambitious Servant」(CYNAS)的成員,幫忙籌備2023年明愛慈善賣物會的攤位遊戲。CYNAS自2010年成立以來,連續11次參加明愛賣物會(2019-2021年期間沒有舉行),有10次奪得攤位遊戲設計或佈置的三甲獎項,成績驕人。   第一年參與製作攤位遊戲便獲獎的洪庭聰表示,雖然知道義工隊有得獎的「傳統」,卻沒想過自己能獲獎,感到有點驚訝。他說之前沒接觸過義工服務,「看到同學好像玩得幾開心,便試試看。」同是第一年參加的中二學生劉嘉鏗直言:「當初老師邀請我加入時,我還以為是很無聊的活動,進來後卻發現是很有意義的,既能幫助很多人,又能維繫友誼。」   積極參與社區服務   CYNAS現時有十多位成員,大部分都是中一、二的時候被老師邀請加入。除了明愛賣物會,他們還會參加區內各種社會服務及活動,例如教導小朋友打籃球,協助派發單張介紹區內傳統地方,體驗失明人士生活等。   去年一個傷健共融跑活動,CYNAS的成員要分成五至六人的小隊,每隊合力把載有傷殘人士的越野人力車推上山坡再折返,全程3.5 公里,藉此加強團隊合作、溝通技巧和同理心。中四的陳耀星憶述,他的隊員們推車推得很快,令車上的傷殘人士很緊張,他便沿路安慰他,跟他談話,分散其注意力。   活動當日天氣炎熱,大家都汗流浹背、渾身濕透;被活動主持人問及是否辛苦時, 中四的劉逸博說:「我願意用我們的汗水去換他們的微笑,這是值得的。」已加入義工隊數年,他說會繼續參與, 因為CYNAS是大家一起創造、一點一點累積出來的集體回憶,又可以一起在不同活動中把這些成果分享給別人,讓他很有滿足感。   以團體為家   回望過去數年的義工生活,中四的陳祥裕說CYNAS給他「家」的感覺,幫助他成長:「我本身是一個不喜歡說話的人,入來服務之後,他們推介我做隊長,便要經常找他們談話、教他們做事。」曾是義工隊員、畢業後回到母校任教的老師朱汶進亦認同「家」的說法:「大家很團結地做一件事、一齊捱,直到當天製成品面世,得了獎項,很有成就感。見到別人來玩,玩得很開心,亦很有滿足感。」   創立CYNAS的老師李偉平說,當時剛加入學校不久,校長請他幫忙在明愛賣物會負責攤位遊戲,因他認識不少學生,便凝聚了一班同學組成團隊,並帶領他們走出社區,做其他愛德服務。幾年後,成員均認為這事情值得繼續,於是幫忙找師弟加入,開始建立這條傳承之路。   CYNAS的隊名和隊徽也是李偉平老師的創作:「當年明愛的主題是『關愛青年』,便譯成『caring youth』,那我們想同學做甚麼呢?就是有目標地去當服務者, 便想出『ambitious servant』(有抱負的僕人)。」至於隊徽,則是參考日系戰隊的造型,再加入天主教和學校的元素設計而成, 例如頭盔上的「M」字和火舌分別代表聖母瑪利亞和聖神的帶領,腰帶上的記號象徵耶穌基督,兩臂的盾牌及齒輪則是學校的標記。   李偉平老師說,經過數年的洗禮,義工隊成員的自信增加了不少:「他們中二時,真的要像褓姆般照顧他們,替他們想點子、提點他們,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到現在中四,已放心把責任交給他們,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不用我們理會。」他期望繼續充當陪伴者的角色,支持一眾成員,令他們繼續勇於嘗試。(黎)  
kjy11b_20240317_f
400 400 堂校一家
堂校一家
2024.03.17
公教教師靈修活動 教區學校聯會小學I區
公教教師靈修活動   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小學I區於3月2日,假聖貞德中學舉辦公教教師靈修活動。   活動首先由聖貞德中學宗教科主席帶領參與者進行「大自然靈修」工作坊。講者以教宗方濟各通諭《願祢受讚頌》及聖方濟各亞西西的芳表為示例,喚起受造者對地球資源運用的關注,從而反思人與天地萬物的關係。講者以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的方式,引領參與者以五感去觀察、接觸、品嚐及回味大自然的產物 ── 蔬果、花卉和石頭,欣賞及讚美天主的奇妙創造。   隨後,導賞員帶領參加者到與聖貞德中學相連的耶穌顯容小堂參觀, 並參與由聖猶達堂主任司鐸温國光神父主持的靈修講座─ ─「 在信望愛中的教學生活」。温神父以過往堂校合作的課後托補計劃「社區起居室」為示例,分享如何以愛德服務傳遞福傳的訊息,訓勉公教老師應以身作則,在教會團體內彰顯天國的生活。此外,身為公教老師,與學生、家長及同工溝通時,亦應以愛心和慈悲的態度為基礎,讓彼此在善意中表達需要。同時,藉著四旬期的時間,他亦再度提示參加者要反思個人得失、放下執著, 在錯誤中成長及皈依天主。  
kjy14_20240204 Bf
400400中學文章
中學文章
2024.02.04
喜樂中學 - 文章
慈青外展愛德服務 —— 聖誕送暖行動   今天(12月15日)是充滿意義的一天,不是因為畢業,或是獲獎,而是我參加了本校宗教、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組舉辦的義工活動。 今天晚上,由我十分尊敬的黃校長及老師們,以及一些教友義工,帶領我們到灣仔區探訪有不同需要的長者及街友,派發他們需要的物資,如口罩、杯麪等,或者可以暫時紓緩他們日常生活的壓力。   羅國輝神父在活動前提醒我們,在探訪長者和街友的過程中,要保持謙卑和尊重,不要妄下判斷,細心聆聽他們的故事,要與他們做朋友。我們應當仿傚耶穌,因為耶穌都是與我們做朋友。耶穌曾說過:「這是我的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正是這樣的意思。   探訪的過程,有一位長者令我十分深刻的。與那位婆婆在傾談當中,了解到她除了需要生活上的物資之外,也需要社會的關懷。我明白這個社會上,我們的心靈都需要平安和喜樂,我們應當為身邊人多做一點好事。古人有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在這一次活動中,令我明白了世間的疾苦無處不在,我們有能力的話,應該多關心這一班社會上弱勢社群。我下定決心,在往後的日子裡, 盡自己的能力,幫助他們。經過今晚的活動, 我亦明白對比這一群弱勢社群,我現在的生活環境十分幸福,我應常懷感恩的心,感恩自己現在所擁有的所有人與事。   鍾詣豐 香港鄧鏡波書院 F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