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a-20130505
icon22
綠滿窗前
2013.05.05
富貴不能淫
「富貴不能淫」這句話經常有人引用,但大多誤解其意。 最近看一本附有譯文的《千家詩》,編者把程顥〈偶成〉一詩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兩句,翻譯作「身處富貴時,不可驕奢淫逸;身處貧賤時,應該樂天知命。一個男兒如能達到這個境界,那才算是豪傑」。單按字面,這樣的翻譯不能說是錯。但相信並不是宋代理學家程顥的意思。只是富貴不淫逸,貧賤時能快樂,就能算是豪雄麼?  「富貴不淫」是出自《孟子》一書,原文如下: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認為一位大丈夫(程顥所謂的豪雄),要里仁、守禮和行義,要以此為職志,要以此來教育群眾。而且,這樣的心志, 須勝過嚴格的考驗。那些考驗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富貴」「貧賤」「威武」都可以令人的心志轉移,「淫」「移」「屈」三字,在這裡意思相近,「移」是轉移,「屈」是屈服。至於「淫」字,《國語辭典》解作迷惑, 《漢語大字典》也解作迷惑,都不作姦淫解。筆者以為淫字還有久遠,漸漸的意思,例如浸淫,淫雨。所以富貴之害是能慢慢地,不知不覺地,迷亂人的心志。 聖經羅馬書8章35節:「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是困苦嗎?是窘迫嗎?是迫害嗎?是饑餓嗎?是赤貧嗎?……」。照孟子的看法,或許,還可加一項,「是富貴嗎?」
kjy10a-20130414
icon22
綠滿窗前
2013.04.14
談張志和 〈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志和〈漁歌子〉)  很多人一見下雨就顯得不耐煩,總是埋怨「又落雨了」。我卻喜歡下雨,所以,每次讀辛棄疾的「千峰雲起,驟雨一霎兒價」(〈醜奴兒近〉),都會感到別有滋味。也因此之故,我很喜歡張志和這首〈漁歌子〉。 小學時,老師教過這首詞。那時,我經常會掛在口邊。在中學任教時,也教過學生,我覺得無聊時吟哦可以自娛,教學生更是一種享受。 這詞好在甚麼地方?以下嘗試略作分析。 頭一句「西塞山前白鷺飛」,寫一個遠景:遠處的山,點綴了幾隻白鷺。「閒雲野鶴」是常見的成語,這景象顯示山色幽美之外,也予人一種悠閒的感覺。固然,這也反映作者心境的閒逸。 第二句「桃花流水鱖魚肥」,寫一個近景:水邊有桃樹,落花時隨水飄流。如果同意杜甫詩所說的,「正是一年好風景」,這就是春天最美麗的時刻。「鱖魚肥」,「肥」字令人想像到,水必然是清澈見底,適宜鱖魚生活。 一幅遠景,一幅近景,粗略地交代了山水之美。 最後一句「斜風細雨不須歸」,那時更碰上微風細雨,大地呈現另一番景象。通常,下雨了, 一般人會覺得掃興,而選擇歸程;但,這卻是詩人所愛,「不須歸」三字,除了表示作者被景色所迷醉外,亦間接地點出當前的風景,的確很美。 古希臘史詩〈伊利亞特〉中,海倫是一位美人,作者不直接描寫她的美貌,而通過那些特洛伊長老們見到海倫以後的驚奇表情和紛紛交頭接耳,來表現海倫絕世之美。這間接的描寫,顯然比直接的描寫來得有效和有力。「不須歸」三字,也起同樣的作用。
kjy10a-20130407
icon22
綠滿窗前
2013.04.07
煙霞
每逢空氣嚴重污染的日子,電台廣播必定說今天有「煙霞」,老人或有氣管疾病的人不宜戶外久留……。聽了總是感到不舒服,是誰首先把天空中灰濛濛的東西,稱做煙霞呢?  我國文字,形聲字佔多數。形聲字由形符和聲符兩個部件組成。一般而言,形符表示該字的意義,聲符則表示聲音。但有些字的聲符,同時亦有表聲作用的。「叚」字, 本身是紅色的意思,用叚字作聲符的字,往往既表聲,也表意。例如「蝦」字,為何稱這種水上動物為蝦?由於牠烹熟之後會變紅色;又例如瑕字,瑕是帶紅色的玉。成語「白璧微瑕」,是指晶白的玉石,出現小小的紅點,是玉石的瑕疵。那麼,以「雨」為形符,「叚」為聲符的「霞」字,就是在早上或在黃昏,被陽光染成紅色的雲了。 自古以來,不少詩人墨客,不少大自然的愛好者,都喜歡迎日出,送日落,趁晨光初露,夕陽將墮的短暫時刻,玩賞天上的雲彩——這確是一天之中,造化最美麗的畫作。南朝詩人謝朓山水詩,有這樣的句子: 「餘霞散成錦,澄江靜如練」,用人間的織繡,來比喻天上的雲霞。唐人王勃〈滕王閣序〉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描寫江上的雲翔鳥飛,天光水色,傳誦千古。唐代朱放的〈題竹林寺〉:「歲月人間促,煙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能得幾回過。」也表示竹林寺,所以吸引作者,不是別的,而是那裡特多的煙霞。 至於「煙」字,在古詩文裡,除了指炊煙外,山氣水氣雲氣霧氣也算是煙,而且一般多指後者。煙水迷漓的景象是幽美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讚賞的詩句多的是。晏幾道〈點絳唇〉「淡煙微雨,好個雙棲處」,更點出這是癡情兒女所嚮往的樂土。 總之,按傳統而言,煙霞是美麗的,又怎會是灰濛濛的有毒空氣呢! 
kjy10a-20130324
icon22
綠滿窗前
2013.03.24
假如這是學生的習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經談過,欣賞詩歌應該就詩論詩,不應受作者的名氣或名家的評論所影響。李白這首〈靜夜思〉, 千百年來,家傳戶誦,無人不曉,甚至有詩評家稱譽為「妙絕今古」。但撫心自問,這真是一首好詩嗎?  假如這首詩,作者不是李白,也從未在中國詩壇出現過,只是今天學生交來的一篇習作;作為老師的我們,又會作怎樣的評價呢?  坦白說,大詩人的作品,讀者會不期然地把自己投入其內, 願意為它馳騁想像,使詩歌的內容變得豐富。但知道是學生的作品,想像就可能會停滯,只覺得這首詩,雖然簡單直接,但缺乏深度,平平無奇,以一百分為滿分,似乎只值七十。 唐朝詩人杜牧曾說:「杜詩韓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搔」(麻姑是傳說中的仙女,杜詩韓筆是指杜甫的詩和韓愈的文章。這兩人的作品,當憂愁時閱讀,就好像請了仙女替你搔癢一樣舒服)。不錯,好的詩歌可助讀者抒發感情,是憂愁時的慰藉,這也是文學重要的功能之一。而這首詩雖然樸實自然,但讀之無餘音不絕之妙。相信稍曾涉獵識詩書的異鄉遊子,當鄉愁來臨時, 也不會選擇這樣的詩,來宣洩感情。試看另一首詩,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 同是以望月懷人為主題,仔細斟酌,這首詩是否比較深刻、含蓄而有餘味。 類似題材的詩歌,在李白詩集中,也所在多有,都比〈靜夜思〉優勝,例如〈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又例如〈夜泊牛渚懷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挂帆去,楓葉落紛紛。 如果學生交來上面三首詩作,不妨給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