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20626_fade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06.26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領養動物 傳遞愛與家庭的信息
(本報專題)聖方濟各英文小學近年領養了不同動物, 包括: 鬆獅蜥蝪、豹紋守宮、七彩變色龍及甲蟲等。牠們大多是因為不同原因而來到這間學校,有些是因為身體缺陷而被拋棄;有些是因為主人移民而未能繼續照顧;有些則是其他學校飼養的動物所繁殖的初生寶寶。但不論這些動物因何而來,對學生而言,牠們都是學校這個大家庭的一分子。   這些動物居住在校內的Science Corner(科學閣) 中, 由學生組織「Science Corner Helpers」(科學閣服務生)在上學日子的早會前及小息照顧。六年級的趙俊諾自三年級起成為科學閣服務生,每天聽到小息鐘聲,便急不及待到科學閣照顧變色龍。為甚麼願意在小息中照顧變色龍?俊諾回答說:「小息的意義是做喜歡的事情,而照顧變色龍就是我喜歡的事情。」   俊諾近年照顧一隻有皮膚病的七彩變色龍, 這隻變色龍經過學生每天努力為牠塗藥膏,現在已經痊癒,「竉物店會因為牠身上有傷而棄養牠。但我覺得這反而是牠的特點,在街上又怎會見到在頭、背及尾部有三點的變色龍!」   照顧身體缺憾的變色龍  學會包容及關懷   五年級的劉松濤照顧的高冠變色龍及七彩變色龍,分別有不同的身體缺憾,「高冠變色龍的其中一隻眼睛未能看見,七彩變色龍天生不可以伸舌頭,如果牠們在野外,就難以生存了。」   所以,松濤照顧牠們時需要更多的耐性,其中他舉例在餵養七彩變色龍時,需要把食物放近牠的嘴旁,才能進食,「每一隻都有自己的性格。」照顧這兩隻變色龍的過程中,松濤理解到傷殘人士可能會因為身體缺憾,而影響日常生活,所以更加學會要關心及包容他們。   五年級學生譚翊騫照顧的鬆獅蜥蝪「十分貪吃,一日食十隻蟋蟀後還會吃菜、蟑螂,一看見食物便會衝過來。」在小息時,科學閣服務生有時會與其他學生介紹科學閣內的動物,其他同學便會排好椅子,圍著飼養箱看動物、聆聽科學閣服務生的分享,「他們最常問可否摸一摸變色龍!」   跨學科活動  名信片及四格漫畫作品創作   這些小動物陪伴著學生成長,也是老師的教學題材。該校宗教組本年度重點培養學生對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愛德」和「家庭」的了解。科學科劉秀明主任說,宗教科、美術科、公民教育科及科學科早前便進行跨學科活動,合辦「名信片及四格漫畫作品招募」活動,邀請學生就主題「「Love and Family — Animals at SFA」進行創作。作品需要配合老師揀選的聖言來創作,內容圍繞學校飼養的動物,學校希望學生能從中領悟到「愛動物如愛家人」的道理,藉著藝術創作,分享及傳遞愛與家庭的重要訊息。   五年級的科學閣服務生梁熙翹也有參與活動,並透過作品講述身體有缺憾的動物來到學校、經學生的細心照料後,變得更健康及開心。宗教科科主任張芷菱老師說:「當家人有這些情況出現,我們也不會放棄他們,所以想藉此活動讓小朋友知道並不是因為一隻小動物很完美,我們才會喜歡牠們,而是因為牠們都是我們的家人。」   「名信片及四格漫畫作品招募」活動中勝出的作品,將會印作名信片,並由學生送給鄰人,期望藉此傳愛給其他人。   實踐五大核心價值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內飼養的動物,早已成為這個「家」重要一分子。早前,學校飼養的變色龍年邁去世後,學校也邀請神父在早會中,帶領小朋友一起為牠們祈禱。   校長譚嘉明認為照顧動物有助學生實踐天主教教育的五大核心價值,一方面學習到更多知識,亦培養關愛,「知道原來世界上有很多小動物需要關顧,從而更關心四周環境,思考如何令生態環境變得更好」,全方位培養學生,對他們成長有正面的影響。(吳)  
kjy08b_20220403_s
400 400 喜樂小學投稿
小學投稿
2022.04.01
喜樂幼小 文章 2022.04.03
一件令我很想得知的事情 我每年都會在聖誕節收到夢寐以求的禮物,但有一件事情令我很想知道:到底是誰送給我的呢?  今年,我決定要看看那故作神秘來送我驚喜的人究竟是誰。記得去年平安夜的早上,我玩得太累了,一到晚上便早早上床入睡了,不能知道這件事令我大失所望。 轉眼間,便來到了第二年的聖誕節的前幾天,我發現媽媽一如既往地打聽一下我的願望,然後跟爸爸一起帶我去挑精美的包裝紙和絲帶。第二天,下班的爸爸拿著玩具店的塑料袋回到家,就匆匆趕到自己的房間,讓我感到行蹤可疑。 平安夜的時候,我在床上不耐煩地等著。突然有一線光從門口傳來,一個胖嘟嘟的身影就像聖誕老人一樣躡手躡腳地踏進我的房間。不出我所料,那個人來到紅襪子旁邊,放下禮物,便準備離開。正在這時,我張開雙眼,原來那人正是我的爸爸。 最後,不管剛剛進來的爸爸是不是來送我禮物,我也三步併兩步地去看一看,真想不到是我日夜都想念著的玩具。從此以後,每年的聖誕禮物都會讓我感受到家人對我的愛。 陳籽熹   慈幼學校   4B 老師評釋:文章開頭把主題交待得十分清楚,運用問句來開頭可以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並吸引讀者。本文情感真切,字裡行間透露出溫馨的生活氣息和充滿兒童情趣。內容雖然簡樸,但卻情感真摯,使人讀來津津有味。-- 劉苑苑老師 給古柏詩修女的信 親愛的古柏詩修女:  我從《來自遠方的種子》這本書加深對你和其他先鋒修女的認識,並得知你們從遠方的意大利來到陌生的香港傳揚福音,創辦香港嘉諾撒仁愛女修會,從你們「行仁愛,顯真理」的種種事蹟中,引發我想向你吐出以下的心底話。 每當我翻閱這本書,腦海裡總會浮現出校慶音樂劇中這段優美感人的樂章:「珍重記真福八端,以貧為先。天父聖子降生於卑微貧賤。能活得清廉,勿憂豐儉,願富裕我靈。一串念珠,聖經詩篇,我願一生神貧淡然……」這歌詞彷彿讓我在合唱團中與修女的初次相遇,彼此從不同時空中互勵互勉,感恩頌主。這本書讓我學會感恩,因為沒有你,我就不能在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這美好的環境中學習。我也感謝你和修女們不辭勞苦地幫助一些被違棄的小孩,陪伴他們在困難中成長,令世界充滿愛和希望。 從你們的行實中,我學會了堅毅不屈的生活態度,你們在船上遇上大小風暴,被浪拋得天旋地轉,嘔吐大作,苦不堪言,但你也不忘祈禱,在痛苦中信靠天主,此外,你一方面適應香港的新生活,同時,另一方面以愛主愛人的精神服務人群,為主基督作證。修女,我快要畢業了,我決定跟隨你,長大後,懂得無私地付出,在困境中要沉著,多關懷身邊有需要的人,為世界作出貢獻。 敬愛你的 雪蕎上 二零二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馬雪蕎   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   6D 我家的小貓  我家中有兩隻小貓,一大一小,牠們都是領養回來的。因為比起購買,領養流浪貓更加有意義,可以給小貓一個安定的家。 大貓叫咖啡,而小的叫曲奇。咖啡身上有一條條中式的斑紋,看起來像一隻兇猛的老虎。而曲奇的毛是黑白的,一個黑圈圍著牠的眼睛,看起來就像蝙蝠俠一樣。 牠們非常親人,每一個晚上,牠們都會跟我們一起躺在床上睡覺,特別在天氣寒冷的日子,我們就像一對鞋子,依偎在一起取暖,感到分外溫暖!  一天,咖啡突然嘔吐大作,看似非常不適,就算我拿著牠平日非常愛吃的魚乾,也對我不瞅不睬,甚至瑟縮在桌下的角落。我感到非常心痛,然後就立即帶牠去看獸醫。雖然我花了三千多元帶咖啡看醫生,可是我覺得值得付出,因為我能重新看見牠精靈活潑的樣子。 我非常鼓勵身邊的朋友去領養小貓,因為這可以令你畢生難忘,帶給你很多美好的回憶。可是在領養前也要考慮清楚,考慮一下能否盡心盡力去照顧牠一生一世,即使在牠生病或年老時,也不應遺棄牠。 駱奕希   聖文德天主教小學   6EL  老師評釋: 看了這篇文章,內心非常感動。奕希與貓兒的關係, 猶如家人一樣親密。奕希文筆流暢,情感真摯, 以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 —— 生命是天主賜給我們無價的禮物,必須受到尊重。尊重生命, 才得到快樂和幸福。-- 李欣琦老師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8b_20211010_s
400 400 喜樂小學投稿
小學投稿
2021.10.08
喜樂幼小 文章 2021.10.10
我學會了游泳 從前,我不懂游泳。每次去游泳池,我都是看別人暢游,自己只能在旁邊踢踢水,有時看到一、兩隻「小飛魚」,我都羨慕不已。於是,今年暑假,媽媽為我報了游泳速成班,我 非常期待,希望自己學成後,也成為一隻「小飛魚」。第一天上課的時候,我既興奮又緊張。一開始,教練帶我們做熱身,然後他叫我們下水熟悉水性,我聽到後非常緊張,一直站在游泳池旁邊不敢下水,經過教練的多番鼓勵,我才鼓起勇氣嘗試下水。 下水後,教練先讓我們拿著浮板,然後用雙腳踢水,再嘗試向前游。我跟著教練的指示做,拿著浮板游,我不一會兒便游得很快。教練滿意地對我說:「大文, 你游得真好! 現在,你可以嘗試放下浮板去游了。」聽到教練的讚賞,我心裡沾沾自喜。 放下浮板,沒有了輔助,我變得緊張起來,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溺水。我遲遲不敢下水,教練見狀,走到我的身旁鼓勵我,他對我說:「不要害怕!我相信你可以的 !」我硬著頭皮,鼓起勇氣踏出第一步。雖然我非常不適應,但我提醒自己要堅持、要調整心情, 之後便慢慢適應,開始游得愈來愈快了。  暑假結束, 我終於學會了游泳,還可以自己玩一些小花式呢!一想到以後也能像其他人在游泳池做一隻「小飛魚」,我不禁心花怒放。 劉銘聰   馬鞍山聖若瑟小學   5AN  老師評釋:文章運用首尾呼應,首段提到羨慕別人在水中暢游,表達自己想成為「小飛魚」,尾段再次呼應首段內容,帶出自己成為「小飛魚」後的喜悅;「小飛魚」比喻生動貼切,使讀者印象深刻。如能仔細描寫在水中的動作,便能加深作品的感染力。 —— 黃翊洛老師  茶茶與我 自小,我就很喜歡倉鼠。我看了很多有關倉鼠的課外書,感到倉鼠是一種既可愛又特別的小動物,我恨不得牠可以成為我家的一份子。 一天放學回家,我看見竟然有一隻小毛球在籠裡昏昏入睡。我好奇地走上前一看,啊!真不敢相信,原來是我夢寐以求的「家人」──小倉鼠,牠是爸爸從愛護動物協會領養回來的。我興奮得抱著爸爸媽媽大叫起來,連我心愛的小毛球也被我弄醒了!  爸爸要我替小毛球改個名字和一起照顧牠。牠是一隻黃金鼠,有小小的鼻子和又胖又毛茸茸的身軀,十分可愛,我替牠命名為「茶茶」。自那天起,牠就成了我們家的新成員。 茶茶很貪玩,每次我放牠出來玩時,牠常跟我捉迷藏。當我不見茶茶踪影時,我就會用果仁引誘牠,饞嘴的牠就會像箭一般衝出來。這時,我馬上抓住牠。這就是我和茶茶的日常。 我們和茶茶度過了三年的愉快時光。一天,我起牀時,發現茶茶疲乏地躺著,連牠最愛吃的果仁也不吃。我擔心地跟爸爸說: 「待我放學回家,我要和你一起帶茶茶去看醫生。」可惜,待我放學回家後,爸爸告訴我茶茶已到了天父身邊作伴了!我難過得每天看著牠的籠子,回憶著和牠一起的歡樂片段。 雖然我現在未能再跟茶茶玩,但我相信牠在天父的身邊一定無憂無慮。我很感謝茶茶,因為牠教懂了我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時光。茶茶,我永遠懷念你!  李梓瑜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3D  老師評釋:梓瑜同學心地善良的一面在文章中真摰地流露出來。從文章開始的期待的心情, 直至到成功領養了小倉鼠的描述,她的興奮之情不言而喻。梓瑜同學從倉鼠「小毛球」的外貌、日常生活的點滴、與牠永遠分離的不捨等情節,表達了跟小倉鼠的深厚感情。雖然結局帶點悲傷,但卻帶給讀者正面的啟發。——  謝美鳳老師 我和姐姐的故事  每當看到頭上的疤痕,我的腦海便浮現出那天騎單車的情景,更令我想起身處美國的姐姐。 記得去年暑假,姐姐帶我到公園騎單車, 並告訴我要安全至上,不要騎得太快,但我卻充耳不聞。我心想:姐姐總是板著臉,裝出嚴肅的樣子來管著我。只要我稍為騎快一點,她便立刻變成「緊張大師」地來教訓我。我心有不甘,更不想向她屈服。 由於我對那條單車路線非常熟悉,於是我一意孤行,想挑戰更高難度的新路線。接著, 我就開始探險行動,我漸漸逃離了姐姐的視線範圍。過了一會,我不知道自己身處何方,我迷路了!  就在這時,我一不留神,狼狽地跌在地上。正當我心如鹿撞的時候,有人拍拍我的肩膊,我往身後一看,只見一個熟悉的身影—— 姐姐。她不但沒有責備我,反而安撫我,她說:「心悅,不要怕!讓姐姐來跟你消毒傷口。」這時,姐姐的愛像冬日的陽光,為我帶來溫暖。 最後,姐姐揹著我回家。姐姐個子非常瘦削,但竟然有力氣揹著我走,沿途更能逗我歡笑。我伏在她的背上,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來。原來姐姐一直跟隨著我,只是我玩得太忘形,未有察覺。如果今次沒有這位「緊張大師」,我一定束手無策了。姐姐處事從容不迫,非常值得我學習。 經過這件事後,我除了明白到「三思而後行」的道理外,更明白到姐姐的苦心。雖然外表冷酷的姐姐令人覺得冷冰冰的,但每次和我一起,總給我溫暖的感覺,我很珍惜和她相處的時光。 陳心悅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6C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10613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06.11
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 參加愛協護理計劃 倡愛動物教育
近月在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附近的斜坡上,不時發現有街貓流連,有的會走到學校門外,更試過有貓兒徘徊在教職員室門外,學生因而在上學時也有留意貓隻的蹤影。學校本年初開始參加香港愛護動物協會的「貓隻領域護理計劃」,為街貓進行「捕捉、絕育、放回」行動,以防止社區內有大量貓隻繁殖,同時也提升學生關愛動物的意識。 「由本年1月至今,我們先後把八隻貓帶到貓義工處接受絕育手術。平日我與校務處職員把貓籠放在學校斜坡,引貓入內。」熱愛動物的徐芷邦老師是校內愛護動物學會的負責教師,疫情前學會每年帶學生到訪不同的動物組織參觀及服務,因應近期校園附近街貓增多,遂協助學校推動貓隻護理計劃。 徐芷邦認為,街貓也是社區的一員,與人們彼此共存,然而也不能忽略街貓所引起的衛生問題。每次她捕捉街貓後會把貓轉交給義工,再由他們安排貓隻絕育,手術後會把貓放回原來生活的地方。 中四生霍言綸上學時,自不然會留意校舍對出的斜坡小花園, 「看看有沒有街貓出沒」,他喜愛動物,也視牠們如家人般看待, 「昔日我家住台灣時也有養狗,一直到牠離世。我認為對動物要有愛心,牠們也是家庭中的一員,不可隨意遺棄或轉贈給別人。」所以,他支持「貓隻領域護理計劃」,讓貓兒可以留在社區生活。 許願樹傳揚愛護動物信息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動物權益的關注,以及加強動物生命教育,該校早前參加由愛護動物協會等舉辦的「愛護動物許願樹」及捐款活動,在圖書館設置許願樹, 樹上掛有多個貓形心意卡,有學生在卡上寫:「希望牠們也得到健康的身心需要」; 「我希望能參與照顧動物的義務工作⋯⋯」;「我願能拯救所有被遺棄的動物, 並給予他們良好及安全的生活環境⋯⋯」。許願樹由中四學生製作,活動亦歡迎學生捐款幫助被遺棄動物。霍言綸也有參與製作許願樹,他希望活動能喚起更多學生關心動物權益。 11年前開始領養狗隻的徐老師,現時飼養的三頭唐狗都年事已高,她承認飼養動物並不簡單,更需要終身照顧動物,「尤其在動物踏入老年, 更要用時間和金錢去照顧他們。」她說本地遺棄動物的問題一直存在,尤其年老的狗隻,近日移民潮下棄養問題更趨嚴重。而參與動物學會的同學也有多次探訪動物機構,她希望學生透過照顧動物,能多認識和認同保護動物,尊重與關愛動物的生命,從中帶出天主教教育生命與愛的核心價值。 「當我到愛護動物協會服務時,會聽到動物入住協會的原因, 牠們的遭遇令人震驚,沒想到有超越100多隻不同種類的動物,遭受不同原因的遺棄。」中四生Marc Kelvin Mcneill說,所有生命,包括動物的生命也應該被珍視。 中四生Norlyn May Juanillas Delos Santos自幼在家鄉菲律賓飼養多隻狗,小五來港後因居住環境而無法再飼養動物,升讀該校後她加入了動物學會,「喜歡跟老師到關懷動物的機構服務,也令我想起在菲律賓時與狗隻相處的情景。」她與Marc及霍言綸一樣,也想過領養動物,但因為居住環境而未能成事,於是她便當上動物義工,參加維護動物權益的活動,去繼續關懷動物的心火。(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