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31112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11.12
荔景天主教中學
韻律泳運動員林皓絢 水中跳芭蕾
韻律泳結合了游泳、舞蹈與音樂,運動員在水中隨著音樂做出托舉、旋轉等花式動作,所以這運動又被稱為水中芭蕾。荔景天主教中學中一學生林皓絢從小學開始學習韻律泳,「雖然在學習和訓練中,有時會感到疲累,但與一班戰友一起練習,或在比賽後被教練稱讚,十分有滿足感。」皓絢說。   自幼稚園起便就讀天主教學校的皓絢於2019年看到網上資料,被韻律泳運動員的優美姿態吸引,便報名參加由中國香港游泳總會舉辦的韻律泳基礎班。   皓絢現時是香港韻律泳隊青年隊成員,每星期前往喇沙書院游泳池、九龍公園游泳池及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進行訓練。每次訓練時間約兩至三小時,包括體能練習,例如伏地挺身、深蹲跳及壓腿等,主要鍛練肌肉能力及身體柔軟度,然後便開始進行單人、雙人及團體動作的練習,「身體要夠柔軟及有好的體適能,才能做出優美的基礎動作。」   對比團體賽及個人賽,皓絢道出前者更需要運動員的默契及合作精神,「因為在個人比賽中,如果做錯動作,都可能沒有人知道。但在團體賽中,如果做錯或跟不上節奏,便會十分顯眼。」皓絢表示在訓練途中,隊員也會進行小遊戲,培養默契。   在參與過的眾多賽事中,皓絢表示最難忘的是本年6月於澳門舉行的「2023年美高梅澳門藝術游泳公開賽」。除了因為這是她第一次到香港以外的地方參加比賽,更是因為能見到來自北京、成都、深圳及澳門等不同地方的隊伍,「見證到不同地方選手的表現, 獲益良多。」最終,皓絢與隊友奪得11至12歲組別的銅牌。   隊友、學校、家長支持追夢   雖然皓絢本學年才加入荔景天主教中學,但她已經感受到學校的支持。她將在稍後到菲律賓參加亞洲游泳錦標賽的韻律泳項目,「學校說如果比賽與考試撞期,可以讓我提前參與考試。」媽媽吳碧茜讚賞天主教學校環境內的愛與包容,給予學生發展潛能的機會。   除了韻律泳,皓絢還有參與多項運動項目,例如游水、田徑等。體育科教師陳佩錚十分欣賞皓絢正面及認真的態度,形容她會盡自己所能,規劃時間,平衡運動及學業。   皓絢認真對待韻律泳,除了堅持訓練外,更要時刻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維持體態,「將體重控制在三十多公斤,身型會美一點。」她坦言,曾經在訓練中,因為疲累而萌生放棄的念頭,但隊友、學校及家人的鼓勵,支持著她繼續追夢。   皓絢每次參加比賽,父母均會到場支持,媽媽更於近年參與韻律泳裁判訓練班,考獲裁判的資格,以便更加了解韻律泳動作的評分準則及最新發展,深入認識女兒的夢想。   媽媽欣賞女兒在這項運動中,培養了獨立及責任感,女兒自六年級開始,自行前往訓練場地,她亦從不缺席訓練,以免影響團體訓練。   皓絢現時正為亞洲游泳錦標賽努力備戰,她以今年參加了亞洲運動會的港隊成員為目標,期望他日能代表香港,參加亞洲運動會。縱使追夢的過程漫長而艱苦,但因著隊友、學校及家人的支持,皓絢的追夢路不會孤單。(吳)  
kjy07_20221204 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12.04
天主教南華中學
香港韻律泳隊員鍾欣岐 在水中律動的優美
被籲為「水上芭蕾」的韻律泳結合舞蹈、音樂和泳式的水上運動,運動員有如在水中跳舞。韻律泳運動員、就讀天主教南華中學的中三學生鍾欣岐認為,藉著韻律泳發揮潛能,讓她看見天主奇妙的創造,「我很珍惜祂所賜給我韻律泳的能力,學習盡力做到最好,不會輕易浪費祂的恩賜。」   天主教南華中學校訓「立己立人」教導學生先做好本分,繼而幫助別人。鍾欣岐認為,韻律泳團隊能夠展現「立己立人」的精神,「勤練基本功,作好本分與隊友同行, 才能代表香港參賽盡其所能取得佳績。」   鍾欣岐八歲加入港隊,現在是香港韻律泳的香港青年隊隊員,分別參與單人、雙人,以及團體的項目,她當年加入港隊後在首個單人自由自選項目比賽上贏得冠軍,此後她不時以韻律泳香港青年隊隊員的身份, 多次代表香港參賽,其中她於2019年,赴馬來西亞森美蘭州芙蓉市參與「第十一屆亞洲太平洋公開分齡韻律泳錦標賽」,在12歲或以下組別的集體自由自選贏得金牌。   藉游泳強身健體 愛上姿態優美韻律泳   欣岐年幼時因氣管敏感常服用類固醇藥物作治療,母親為免女兒病情演變成哮喘, 聽從醫生建議做運動改善氣管問題。於是欣岐從三歲開始學習游泳,直到六歲那年,她如常到泳池訓練,當日泳池正進行韻律泳比賽,她見到賽場上參賽者穿上漂亮的服飾, 在水中央做出多種托舉、飛躍等優美的姿勢,晃如在水中跳舞,場面亮麗壯觀。   她深深被韻律泳運動吸引,更要求母親讓她學習。因此她六歲學習韻律泳,八歲加入港隊青年軍。   欣岐說最初學習韻律泳,幾乎每次也會哭,「在水深五米的泳池中學習多個難度動作感到很吃力,當不明白或未能達到教練要求時會感到十分絕望。」她回想自己兒時難以掌握韻律泳的姿勢,例如在水中擺出倒立動作時只勉強露出腳趾,但經過長年累月訓練,她現在已能輕易在水中倒立時展露膝蓋甚至大腿部位。其他的腿臂動作、托舉、隊形及其他造型等變化,也是默默地努力練習下一一做到,即使疫情期間泳池關閉,她與隊員也在家中接受密集式的體能訓練以維持體格。   母親無條件支持追夢   欣岐的母親為支持女兒在韻律泳的發展,在女兒九歲時,報考韻律泳裁判班,學習評審韻律泳運動員根據動作上的難度、準確性,以及舞蹈組合等作裁判,她也不時與女兒談論韻律泳的技術與姿勢,儼如她的私人裁判;欣岐感激母親的支持,「我比賽時,母親負責其他裁判崗位,當她見到有高水準的運動員,賽後便會與我分析,發掘可取經的地方。」   韻律泳能反映運動員自信的一面,欣岐也不例外,「我經常提醒自己在水中張開雙眼時,必須笑著做好每個動作,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她的母親也經常提點她,由運動員出場的一刻,舉手投足已得到評判注意, 「母親時常提醒我要多與裁判眼神交流,以自信的目光給予裁判一個好印象。」   欣岐升讀該校後一直入讀精英班,積極參與學校活動,把運動員自強不息的精神發揮出來。剛在10月的陸運會上,她在女子乙組800米賽跑、擲鐵餅、推鉛球的項目奪冠, 更贏得女子乙組全場總冠軍。她形容韻律泳已成為生命的一部分,「除非有一天我不能再游泳,我不會放棄韻律泳運動員的身份。」(高)
kjy07_20220612_fade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6.12
聖母玫瑰書院 黃浠蕎 攀石運動員
永不放棄 迎難而上
攀石是一項手腳並用、講求良好的身體協調及多方位移動的運動,攀石時著重鍛鍊腕力及指力,運動員須加強前臂肌肉、手指肌腱和關節等訓練。攀石運動員黃浠蕎表示,喜歡攀石的難度與挑戰,「攀石時要動腦筋找尋解決辦法,當我能跨越難關時,這個過程令我很有滿足感。」   聖母玫瑰書院中二學生黃浠蕎,8歲開始接觸攀石, 10 歲時接受難度攀登(Lead Climb)、抱石及速度攀爬,11歲加入青苗,13歲成為香港青年隊,她說, 夢想有一日可以代表香港出賽奧運。   攀石運動,又名運動攀登,是由登山衍生出來的運動項目,70年代以前,攀石屬於登山的一部份。直至70年代以後,攀石在法國成為一項獨立運動;2016年國際奧委會宣佈把攀石納入奧運項目,剛在去年舉辦的東京奧運,來自西班牙的堅尼斯盧比斯(Alberto Gines Lopez),及來自斯洛文尼亞的嘉比特(Janja Garnbret) 成為奧運史上首兩位男女子運動攀登金牌得主。   憑著努力 永不放棄   黃浠蕎身型嬌小,身高157厘米,體重少於40公斤,輕盈的身軀配合靈活的四肢,當進行速度攀爬時有如在平地上奔跑,不消一會已爬到高處。然而她卻說: 「我欠缺身高的優勢,難以自如地攀爬石牆, 只有勤力練習、苦練, 才會有成果。」   浠蕎說首次接觸攀石,是小學時跟隨家人到度假村遊玩,見到攀石牆設施時躍躍欲試,「當時只是初體驗,已發現自己很容易掌握攀爬技巧,當時駐場教練還以為我是青苗隊。」她由參與攀石興趣班開始學習攀石運動。在10歲生日時,她央求母親送贈攀石裝備的套裝:一雙攀石鞋、防止手汗的粉袋及安全帶,「那時我正式展開攀石的正規訓練」。   「加油!撐著!快到頂了!」浠蕎每次比賽,她的母親必定會出席及支持女兒。然而,疫情下,為遵守防疫措施部份賽事需要閉門作賽,其母只好觀看直播。浠蕎說,「場內只有裁判和參賽者, 比賽時很安靜,但仍要十分專注於賽事的路線上。」   她於去年5月參與香港運動攀登公開賽的女子13歲組別賽事,以及去年12月的速度攀登體驗賽女子13歲組別賽事贏得冠軍,也是YMCA 港青兒童及青少年運動攀登賽女子13歲組別的冠軍得主。能夠在疫情期間取得佳績,她認為持續練習是進步的關鍵。   喜歡難度攀登 挑戰自我   在一系列的攀登項目中, 黃浠蕎最喜歡難度攀登,她說要在攀登期間不斷思考,以最短時間攀上頂部,鬥智鬥力。然而, 她說為完成目標,已數不清自己有多少次在攀石牆上痛哭,「我最害怕在攀石牆跳躍,因為擔心會失敗,在跨過心理關口時,每次也會哭,不敢跳。」她說,試過在比賽中要在牆上跳躍到另一處,當刻感到害怕,但內心不斷提醒自己為了爭勝,必須嘗試。「因為即使失敗也不緊要,最重要是自己盡力。」   要克服跳躍動作,浠蕎認為不斷練習攀石技巧,鍛鍊體能以保持體魄是她唯一減壓的方法。她平日有三天晚上在港隊進行訓練,週末及週日也會到其他攀石牆練習,在家中定期進體能訓練,疫情嚴峻期間, 室內攀石場關閉,她便跟隨教練到戶外攀山,以保持最佳狀態。   「永不放棄、迎難而上」是她參與攀石的座右銘,她說每次爬至無力,看到前方尚有幾步便到終點,「在猶豫是否繼續下去時,也會想到家人對我的支持,便會努力完成餘下路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