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b_20231022_f
400 400 愛童心
愛童心
2023.10.22
平凡
有人說: 「平凡就是幸福。」但⋯⋯如果過於平凡, 又是否幸福呢?   云云學生裡,你會對最出色的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你又會集中注視著,那些調皮反叛的學生,但中規中矩的一群,你又記得誰呢?   我⋯⋯尤其記得一個,平凡再平凡不過的她, 性格內斂、沉默寡言、不喜歡表達, 沒有突出的優點,但相反,也沒有惹人反感的缺點,簡簡單單,就是不起眼。記得有一次戶外日營,她那弱小的身軀, 只能完成部份活動。偶然下, 我看見膽小如鼠的她嘗試攀石,一步一步戰戰兢兢,最後只能攀上兩級,已經辛苦不堪了,教練再三協助下,也未能繼續前進,最後無奈放棄。   看到這一幕,不禁想要為她打打氣,故活動結束後,我向所有學生分享了她的攀石經歷, 亦讚賞她敢於嘗試的勇氣。沒想到這一席話,會令她感動不已, 既驚訝又開心,開心的除了是因為我的讚賞,更因為我不經意的注視,以致日後,她不再忽視自己,亦願意走近人群,讓大家可以多一點認識她,我亦看著她努力的成長,她⋯⋯從平凡中顯得不平凡了。   從此以後,我總不忘將眼球放在「中間人」身上,一個簡單的眼神,一句窩心的說話,都是一份力量,推動她們成長的力量。原來過於平凡都可以是幸福,視乎你怎麼看待平凡吧了。  
kjy16_20230514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5.14
鄧鏡波學校雜藝大使
推廣扯鈴培養自信與耐性
(本報專題)早在19世紀時期,聖鮑思高神父邀請「貧苦無告青少年」到慶禮院一起玩樂,同時藉此學習教理, 陪伴青年同行。時至今天,慈幼會的鄧鏡波學校一直秉承鮑思高神父向青年帶出喜樂的信息,在校內設立不同活動吸引學生學習,從中指導他們的成長,該校近年推廣扯鈴雜藝,深受學生歡迎,該校副校長戎穎軒認為,「學習鮑思高神父懂得欣賞一切美好的事物,更要喜歡青年所喜歡的事,以貼近青年。」   鄧鏡波學校早於2007學年開始, 已推出大哥哥計劃,最初為協助剛由小學升上該校的學生適應校園生活,由校內高年級生教導師弟溫習功課;隨後在計劃中加入攀石活動、聖誕聯歡、義工服務及魔術班。至2010學年,大哥哥計劃開展雜藝訓練,一直至今,社工賴曉軒指出,學生從活動建立自信及團隊精神。   大哥哥計劃由該校的學生輔導組負責統籌,社工賴曉軒指出,雜耍的個人及團隊訓練,有助提升學生的個人成長及發展,團隊合作精神建立學生自信、認識自我,學習專門的雜藝訓練從中發揮學生的潛能。   近年,校方加強扯鈴訓練,該校的大哥哥計劃組成了雜藝大使,邀請舊生回校任教,高年級生帶領初學者學習,使團隊營造「以大帶小」的精神;雜藝大使於每年的聖誕節聯歡會演出扯鈴,成為帶動整個活動高潮的環節,去年12月的演出,邀請了神父及教師一起參與,更設有Battle環節,節目內容全由學生構思出來,曾有一年演出時禮堂關上燈,漆黑中,雜藝大使用上發光的扯鈴由二樓滑落到舞台,造出流星的效果,配合音樂與背景下,構成悅目的演出。   朋輩支持 互相成長   本學年雜藝大使共有33人,當中20人接受進階訓練,除校內表演,團隊於本月中參與友校舉辦的扯鈴比賽,並於稍後到長者中心進行扯鈴表演及探訪。社工賴曉軒認為,考核學生創意, 也有助培養學生堅忍與耐性, 「雜耍需要持之以恆練習,才能展現成果。」他從扯鈴活動中,看到學生的轉變,有學生在學習上缺乏專注與耐性,計劃下參與扯鈴訓練,時常與師兄和同儕練習扯鈴招式,自然會吸引其他人仿效,這種良性競爭能令彼此有所進步,專注力也有所提升。   初學者以打棍方式,先熟悉節奏,例如先把鈴放在地上,拿起雙棍,由右向左的方向進行移動練習;扯鈴招式千變萬化,包括有直立鈴、拋高、放棍、鞭鈴、螞蟻上樹、垂直轉、繞手或繞腳等。另外,亦有分團隊及個人動作,於演出中展示不同招式。   「扯鈴運動對於我而言,幫助我找到自己。」該校舊生張嘉偉由中一參與扯鈴,高中時經常擔當小老師向學弟傳授技巧,中學畢業後他一直繼續扯鈴訓練,曾到各地參與扯鈴比賽,曾在中國內地的一個國際青年比賽中,奪得扯鈴單人組技術賽冠軍;他也到其他學校,包括在母校任教扯鈴,「扯鈴令我發掘對教育工作的興趣,現在我正修讀幼兒教育,希望將來以教育作為事業。」   「見到師兄在校內練習扯鈴時,展示的每個招式也很型格,使我很想學習。」現時就讀中五的蔡德朗,回想初中時向社工申請加入該計劃,對扯鈴一竅不通, 他形容初中時個性內斂,不善於表達自己,更容易受情緒影響,現在他在大哥哥計劃中擔當師兄角色,向初階班同學教授扯鈴,樂於與同學分享,「上台真正表演,增強我的自信心,使我有很大改變。」他認為成為雜藝大使後,愈來愈喜歡扯鈴雜技,更肯定自己的能力,「扯鈴運動使我提高了很大的自信心,我現在充滿自信。」   中二學生黃晏霆剛加入雜藝大使才兩個多月,未加入前,很喜歡觀賞雜藝大使的練習,經常陪伴同學練習至晚上,後來獲邀加入。中四學生劉勤發認為,學習扯鈴後提升自信心,做事有目標,也學會專注。他試過為練習直立放棍的招式花上三個月時間苦練,「見到別人玩扯鈴如此出眾時也吸引我學習,當定下目標後,做事自然更專注。」   戎穎軒副校長認為,學生透過參與大哥哥計劃的扯鈴訓練,從中發揮所長,啓發潛能外,向外分享扯鈴,自然對自己有更高要求,力求在技術上追求完美,對於個人發展上更具自信。(高)  
kjy10_20230416_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3.04.16
喜樂幼小 - 動態
天主教柏德學校•德育故事演講比賽   (本報訊)天主教柏德學校早前舉行「德育故事演講比賽」,是次主題是「關愛」及「同理心」兩個價值觀的教育元素,希望活動能提升學生正向思維,強化校本價值觀教育。   一至四年級學生以話劇或故事演講的形式演繹, 師生都非常喜歡各班的演出,因為參與演出的學生積極投入,台下觀眾的反應熱烈,活動效果非常好。   學生透過欣賞不同班別同學的演出,能明白到「關愛」及「同理心」的重要性,相信他們日後都會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做一個有同理心和會關愛別人的人。(喜)   景林天主教小學•聖雅各伯堂朝聖之旅   (本報訊)復活節來臨前,景林天主教小學於3月27日帶領一、二年級學生到聖雅各伯堂朝聖,加深他們對復活基督的認識。學校非常感謝馬偉良神父的安排,讓學生能有一次親近復活基督的機會。   學生乘坐旅遊車到達聖堂時,馬神父和服務的教友已在聖堂的大門熱切地歡迎。當學生進入聖堂,看見祭台上巨大的復活耶穌畫像都讚嘆不已。馬神父帶領師生祈禱後,教友接待員便為學生簡單介紹聖堂的布置和歷史,並透過復活耶穌的畫像帶出耶穌復活的意義。   最後,學生各自寫上對主的禱告,把禱文掛在聖母像下,期待聖母為他們代禱。學生除了以文字表達對天父的感謝外,也透過繪畫,畫出了生活中的基督、與耶穌一起成長、一同遊戲的畫面,充分表現出孩子的天真與對主的愛。(少)   寶血會思源學校•宗教周   (本報訊)寶血會思源學校於3月20日至25日在學校舉辦「宗教周」,展開了一連串的活動。   活動包括「卵石徑苦路」,學生在卵石徑上跟隨基督展開「苦路默想之旅」;「iPad宗教遊蹤」學生拿著平板電腦,到學校四周進行遊蹤活動;「福音氣球」Uncle John教學生扭福音氣球,有茨冠、蜜蜂、魚兒等,以帶出耶穌受難、天主創世等訊息;「水墨傳主愛」活動中,教師梁敏兒教同學繪畫玉簪花,此為大聖若瑟的標記;「尋找信、望、愛」中,學生透過閱讀網上資料,回答有關四旬期的問題;還有攤位遊戲、點唱活動和老師分享聖經故事。   此外,公教教師、家長和同學於3月25日前往花園道聖若瑟堂朝聖。導賞團為他們講解聖堂的歷史、建築風格、內部的聖像等。之後,參加者參與感恩祭,為宗教周畫上完美的句號。 這個宗教周讓同學更接近和認識天主, 感受天主的臨在,活在天主的愛內,獲享喜樂與平安。(樂)   青山天主教小學•畢業活動   (本報訊)青山天主教小學在3月20日和22日為六年級學生舉行畢業活動。在3月20日早上,師生前往海洋公園,體驗了不同的機動遊戲,學生投入在歡樂的氣氛當中,經歷一個具挑戰和刺激的早上。午膳過後,他們還參觀了各種水族館,看到海底世界的奇妙生物,還有巨大的鯊魚和魔鬼魚。他們近距離觀察各種海洋生物,感覺就像置身於海底世界一樣。   在3月22日,他們前往西貢青協日營進行攀石及歷奇活動。同學們經過簡單的安全培訓後,分成小組進行攀石挑戰。學生在活動中,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最後在教練的指導下,成功攀上了高高的岩壁,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另外,他們進行了歷奇團體活動。通過一系列的挑戰和任務,增進團隊合作和集體凝聚力。(年)  
kjy07_20230305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3.03.05
瑪利曼小學黎熹兒
運動與水墨畫 動靜皆宜
「感謝天主賜予自己擁有毅力與活力的禮物,讓我有勇氣參與運動攀登,並具備專注與耐性繪畫水墨畫。」本身是教友的瑪利曼小學二年級學生黎熹兒自四歲開始學習攀登訓練及水墨畫,她常銘記學校強調天主賜予每人才能,應珍惜及加以善用,她欣喜地表示享受學習過程,並從中展現自己的品格強項。   「我的品格強項是Zest(活力)。」擁有一身古銅膚色的黎熹兒每天上學時,身上佩戴寫上Zest的襟章,她說:「代表我是一個好動與靈活的人。」   瑪利曼小學定於2022 學年設立「Year of Responsibility」(責任)作為全校年度主題的重點。熹兒由升上小學一年級時,透過父母填寫一份有關認識孩子品格強項的問卷,因而發掘熹兒擁有「活力」(Zest)的品格強項。   學習攀登三年,累積了三次比賽經驗,其中於本年1月參與由信望愛歷奇匡導中心舉辦的攀岩項目上更贏得冠軍。每次她認為自己能完成一項值得嘉許的事情,她會簽發由學校提供的「支票」, 「過去三次比賽,我也簽發具備『毅力』的『支票』,每張支票也會有代幣讓我兌換願望。」   原來該校為鼓勵學生多發掘及肯定自己的能力,不論是家長或學生均可按學生的品格強項填寫「支票」,票上列明學生透過參與活動或在生活中展現的品格強項,家長及班主任須在票上簽署以茲證明。熹兒會儲起由支票兌換的代幣,願望是, 「我希望能與Ms. Lo(勞家明校長)砌Lego。」   敢於嘗試 不怕挑戰 現時7歲半的黎熹兒形容攀石運動「有點難,但我並不害怕。」她最初學習運動攀登,看到石牆上色彩斑斕的石頭覺得吸引,在教練的指導下,一步步攀上石牆最高處。每次攀石她會攀上10至20米高的石牆,她說不感到害怕。由4歲接受攀登訓練, 在人工的攀石牆攀石,她也到戶外攀爬天然岩壁,過去她到過石澳大頭洲、歌連臣角黑角頭岩壁等地。兩者相比,她認為天然岩壁難度更高,更具挑戰,「只要具備難度,便覺得很好玩!」   黎熹兒的母親黎陳浩華表示,在女兒學習運動攀登的初期,她也一起參與,黎太說:「親身參與,才能經歷女兒攀岩時遇到的情況。」   除運動外,黎熹兒也有靜態的一面,她由幼稚園時期,已參與學校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辦的藝術展,由四歲半開始學習水墨畫至今,剛於去年11月,她跟隨水墨畫導師在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參與展覽,展出她的「美麗的孔雀」水墨畫作品。父母在畫展的分享冊中寫道,沒想到活潑好動的熹兒在學習水墨畫技巧與構圖對比的過程中,培養耐性與專注度。   熹兒形容,一幅孔雀作品大約需要花上四堂,合共八小時才完成,她說:「繪畫孔雀是屬於八歲的程度,我當時剛七歲,也想作此挑戰。」繪畫時需要專注,如畫上黑色的眼睛、羽毛的線條等,繪畫過程時也有機會出錯,她便與導師一起想方法補救,「在錯的位置上加上白色小花彌補。」   不論是攀石或是繪畫,熹兒皆喜歡向難度挑戰,黎太欣賞女兒擁有毅力的精神,「女兒願意接受挑戰,只要難度愈高,趣味愈大。」黎太表示,攀石展現女兒好動與勇氣,配合繪畫同時培育出靈活思考、專注與解難的一面。對於熹兒而言,她說想為自己加一張繪畫水墨畫的「支票」,熹兒笑著說: 「從繪畫展現出毅力,因為我學習水墨畫多時,一直也沒有放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