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a_20230611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3.06.11
家長切勿在孩子面前樹立壞榜樣
有家長帶同孩子前來找我,投訴孩子講粗口,而且講得非常流利,該家長知道孩子是從爸爸那裡學來的,因爸爸經常在家裡講粗口,對象不分男女老幼或者輩分,有時甚至向自己母親說,太太沒有辦法,希望孩子見見我,不要再學習爸爸的說話方式,甚至改掉講粗口的習慣。   很奇怪,家長明知講粗口不是一件好事,卻偏偏在孩子面前做了,甚至向孩子講,而孩子學習了家長的壞榜樣, 自己也說起粗口來,因為孩子覺得爸爸可以說,為何我不能說?雖然孩子不明白粗口的意思,但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下,於是也學曉講粗口;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講起粗口來。如果這成了習慣,要改就困難得多。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在孩子面前建立健康的形象,有家長說:在成人的世界裡,講粗口是一件平常的事,為何要戒掉?對,那是成人的世界,不是在家庭當中,尤其有年幼的孩子,我同意他們不明白粗口的意思,但卻把粗口掛在口邊,家長覺得這樣好嗎?如果覺得沒有問題,為何你的另一半要找社工幫忙呢?   其實,很多家長在不知不覺間,在孩子面前建立了壞榜樣,例如吸煙,婆媳不良關係,做事沒手尾,說謊等,家長必須知道,如果我們不想孩子有那一種壞習慣,就不要在孩子面前做那樣東西,免得他們在家長處學了壞榜樣,自己也染了該壞習慣。   至於那講粗口的爸爸,我請媽媽邀請他也來一起面談,因為孩子的問題源自爸爸,只對孩子輔導是弄錯主次,後來該爸爸也很合作,並承諾在家中減少講粗口。其實,家長也應留意自己一些壞習慣,切不可在孩子面前屢犯。   重點: 1. 家長不想孩子染不良的習慣,就不要在孩子面前做那件事。 2. 在成人世界可做的事,不等於在家庭中可以做。 3. 家長應留意自己的壞習慣,切勿在孩子面前屢犯。  
kjy13a_20230604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3.06.04
愛潔癖的孩子
經歷過數年的新冠疫情後,不少人對個人的清潔,建立了一些習慣和嚴謹的規則,以確保個人的健康得到保障,這些規則包括勤於洗手、經常用酒精搓手液、避免接觸公共場所的物件等。一般來說,這些習慣和規則由家長開始,家中其他成員都會受到家長的影響,也會學習跟從。有些家長比較嚴格,需要孩子緊緊遵守規則,這樣可對孩子構成一種壓力,也令家庭的氣氛緊張。孩子一般都會跟從家長的指示,進行個人清潔,久而久之,個人清潔的習慣變得根深蒂固,在疫情過後也會繼續。原本個人清潔是一件好事, 但假如孩子的清潔行為過度,也會令家長感到擔憂。   有一次,一位家長帶孩子向精神科醫生求診,因為孩子出現過度的潔癖行為,每天洗手數十次,而且每次洗手的時間很長,這種行為不但在家中出現,也在學校發生,大大影響了學生日常的生活和學習,家長發現孩子除了過度的潔癖行為外,也有不少情緒不穩的情況,覺得事態嚴重,於是希望得到醫生的評估和診治。當他們見醫生時,醫生發現家長也有不少潔癖行為,例如不停用酒精搓手液,使診症室瀰漫著酒精揮發時的強烈氣味,家長會戴上眼罩和口罩,又以紙巾開門關門,很怕直接以手觸及,家長也表現得比較焦慮。另外,孩子表現十分焦慮,認同自己有過度的潔癖行為,嚴重地影響了日常的生活,也增加了他和家長的衝突,因此,感到十分內疚和無助。   經過評估後,孩子被診斷患上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他有不少強迫的思想,常常覺得環境中有不少細菌病毒,讓他感到十分不安,因此,需要常常進行重複行為,如清潔和消毒,即使不停做,也感到未能完全徹底消滅細菌病毒, 令他感到十分緊張。診斷後,孩子開始接受抗抑鬱藥物的治療,在治療開始的階段,沒有出現明顯的進步,令家長感到十分憂慮, 醫生需要向他們解釋,強迫症的治療需要較長時間,在藥物治療期間,需要接受針對強迫症的心理治療,孩子也需要實踐心理治療的技巧,數個月後,孩子的精神心理狀況逐漸改善。另一方面,醫生也需向家長解釋,家長焦慮的情緒和行為,可能影響著孩子的心理狀況和行為,家長需要正視這個問題,作出調整, 以協助孩子康復。   重點: 1. 孩子一般都會跟從家長的指示,進行個人清潔,久而久之,個人清潔的習慣變得根深蒂固,在疫情過後也會繼續。 2. 原本個人清潔是一件好事,但假如孩子的清潔行為過度,也會令家長感到擔憂,也可能患上強迫症。 3. 家長焦慮的情緒和行為,可能影響著孩子的心理狀況和行為,家長需要正視這個問題,作出調整,以協助孩子從過度的潔癖問題中康復過來。  
kjy13a_20230528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3.05.25
如何對付經常 欠交功課的孩子?
有家長對我說:她的孩子三年級了,但經常欠交功課,家長每晚都檢查他的家課冊,及核對做完的功課,看上去似乎都做得妥當;但第二天卻又欠交功課,老師要見家長,著其要努力督促孩子做齊功課;家長自問已盡一切方法,但孩子仍欠交功課,她真的不知如何處理?   孩子欠交功課,是常有發生的事, 但這位家長的孩子卻經常欠交,那就要仔細研究;有些學生專門與老師作對, 孩子會特別針對個別老師,他吩咐的功課,孩子專門不去做,由於他是有心不去做,孩子可以特意不寫家課冊,就算家長如何努力去覆核,也查不到孩子欠功課。所以,家長應先問老師,孩子是否獨欠某一位老師的功課?而其他老師的功課卻交足,如果是,家長就要問孩子是否針對個別老師?並問清楚其原因,並向班主任說清楚,並交由校方處理。   還有,家長要問清楚孩子是否有寫家課冊的困難?如果有,就要問清楚困難在哪裡?並請班主任委派一位同學協助孩子寫齊當日的功課數量和科目,當家長檢查家課時就不會遺漏,孩子也不會針對某一位老師而不寫要做的功課。有些孩子有寫家課冊困難, 可能是聽比較慢,來不及寫下,此點家長必須留意。很多家長以為寫家課冊是自然的事,老師一定會教曉孩子,根據我的觀察,老師只在小一時教孩子,以後就由孩子自行抄寫。這點家長必須注意。   最後,寫不及聽,那是一種病,愈早發現,就可以早些處理,切勿以為是一件小事而延誤處理,但很多時家長不是專業人士,未必覺察到孩子的問題,和學校的專業人士,如老師、社工談談孩子的問題,有極大的益處。   重點: 1. 孩子欠交功課,可能是針對某一位老師而作出的反叛行為。 2. 有時又可能是聽與寫不協調所致。 3. 無論原因為何,家長應與老師談談,查其究竟,早作處理。  
kjy13a_20230521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3.05.21
孩子學樂器
眾所周知,音樂可以陶冶性情,是一種良好和健康的嗜好。音樂也是一種跨越年齡、語言和地域的東西,任何地方和不同背景的人,都有機會接觸音樂和參與其中。音樂是學校課程中的一個項目,也是其中一種課外活動,因此受到不少家長的關注。從前,學習音樂並不常見,有些家庭甚至視之為奢侈嗜好,但是近年來,學習音樂愈趨普遍, 很多家長都會安排孩子學習樂器,成為學生們在學習以外需要兼顧的另一種技能。有些家長說安排孩子學習鋼琴是不足夠的,需要學習多一種樂器,才能滿足學業的需求。   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樂器變成了一種責任,跟建立興趣和嗜好很不同。興趣是讓孩子開心、愉悅的事情。但是,當學習樂器成為了一種責任時,而家長對孩子學習音樂的成績抱有一定期望時,孩子可能會感到壓力,可能將學習樂器視為像學校課程的科目一樣,需要達到一定的程度,需要定期表現一些進步。要確認學習音樂的成績,家長便希望孩子考級,在一些家長的眼中,愈早考到八級便代表成績愈理想,甚至乎需要考到演奏級,家長亦希望孩子能夠得到在台上表演樂器的機會,因為這些經驗和成績都讓孩子的履歷加分,也提升了孩子的競爭力。   當家長鼓勵孩子學習樂器時,應該留意孩子的興趣。不少孩子在催促下學習樂器, 可能一開始便感到很大壓力,對其產生負面印象。雖然能夠在考級中得到成績,但當考完所有級別後,孩子有機會認為任務已經完成,之後不再練習,也不再感到有需要接觸樂器,其實這是十分可惜的。在安排孩子學習樂器時,家長不應太過以成績目標為本, 應該了解孩子的興趣,嘗試讓孩子接觸不同跟音樂有關的東西,讓其選擇自己較喜歡的樂器,希望在過程中能夠對音樂培養興趣, 在不需家長催促下都能自動自覺地練習,久而久之,孩子便能對音樂產生長期的興趣, 不再是一種責任,也不再是作為學生的一種要求,這樣便能從學習樂器中得到更多。   重點: 1. 當學習樂器成為了一種責任時,而家長對孩子學習音樂的成績抱有一定期望時, 孩子可能會感到壓力。 2. 當家長鼓勵孩子學習樂器時,應該留意孩子對這有沒有產生真正的興趣。 3. 在安排孩子學習樂器時,家長不應太過以成績目標為本,應該了解孩子的興趣,嘗試讓孩子接觸不同跟音樂有關的東西,讓其選擇自己較喜歡的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