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240428_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4.04.28
喜樂幼小 - 動態
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主保瞻禮   (本報訊)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於3月19日舉行主保聖人聖若瑟瞻禮,當天,曾智昌校長、全體師生及職員於聖方濟各堂參與感恩祭,一同慶祝主保瞻禮。   出發前,同學們先重溫聖若瑟的故事,讓他們了解聖若瑟是聖家之長,在聖經中被稱作義人,是天主救恩計劃的合作者。之後,全體人員乘車前往聖堂參與感恩祭,由麥英健神父主禮。麥神父於講道中透過肥皂廠老闆與神父交談的故事,讓同學明白信仰就好像肥皂, 需要在洗澡中運用才會使人清潔,而不是只憑口說。他以「躺臥若瑟像」鼓勵同學,聖若瑟在夢中得到天主的啟示,以行動實踐出來,所以眾人也要把聖經的道理帶回日常生活中,善用時間聆聽天主的聲音,活出信仰, 並效法聖若瑟對主的忠信。   彌撒完結,同學們均收到聖若瑟頭像曲奇餅,學校希望他們在這點甜中,感恩聖若瑟這位好爸爸的祝福。(年)   天主教伍華小學•探訪姊妹學校   (本報訊) 天主教伍華小學的校長、副校長、課程主任及計劃統籌老師, 於4月2日探訪位於廣州的姊妹學校——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南沙小學,除參觀校園及分享交流外,亦進行觀課。   兩所學校的辦學理念不謀而合,大家均對孩子的成長充滿期盼。位於彩虹道的天主教伍華小學希望同學「飛越彩虹,活出精彩」;臨近廣州市出海通道的南沙小學則希望「放飛孩子走向國際的夢想」。   雙方在交流中發現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生命、愛德、家庭、真理和義德原來也滲透在南沙小學的管理、課程及校園。學校以「愛」為辦學宗旨,讓學生在愛中成長。南沙小學的團隊成員也渴望能夠與天主教伍華小學進行互訪,認識天主教學校的特色,更期待兩校的同學日後透過互訪交流,進一步認識大灣區城市及特別行政區的發展。(喜)   彩雲聖若瑟小學•主保瞻禮   (本報訊)彩雲聖若瑟小學於3月19日舉行該校主保聖若瑟的瞻禮,邀請了元朗聖伯多祿聖保祿堂助理主任司鐸殷灝峰神父到校主禮。   殷神父引用經文瑪竇福音第1章16至24節 ,勉勵師生學習聖若瑟的德行,成為一個義人。聖若瑟被稱為義人,在於他持守天主的誡命,盡力做好自己的本分。縱然面對耶穌出生時的種種困難和在照顧家庭上遇到的各種挑戰,他也願意默默地堅持,善盡照顧家庭的責任。神父更以一個小故事來帶出小牧羊人由於忠誠地照顧他的羊群,最後得到王子賞識,成為一個忠誠的宰相。   在學生代表讀出祈禱心聲及全體師生誦唱聖詠後,同學們向殷神父獻上親手製作的感謝卡,感謝神父為師生傳達福音的訊息。(樂)   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博德愛心服務隊   (本報訊)為實踐「共融」的理念,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基督小先鋒成員組成「博德愛心服務隊」,進行長者義工服務計劃。   整個計劃共分三個階段。首先,為讓學生了解長者的特質、學習需要、生活狀況及了解社會對支援長者的發展概況。學校透過影片、討論、分享及解說等形式,讓學生了解到長者在認知行為、社交能力、學習能力及生活技能等不同方面的特質。然後藉介紹教會支援長者的狀況,讓學生認識教會所擔當的角色,以及了解教會的福傳使命。   然後,在第二階段中,學生進一步了解長者的生活狀況。透過體驗活動,學生有機會穿上「高齡體驗衣」進行體驗,並考察社區內對基層長者的資源和服務,經驗基層長者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如何面對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最後,在第三階段中,學生前往慈雲山聖文德堂的「方濟廚房」作義工服務,實踐愛德。(少)  
kjy10_20240310_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4.03.10
喜樂幼小 - 動態
仁德天主教小學•四旬期苦路行   (本報訊)仁德天主教小學於2月23日舉辦了「四旬期苦路行」,30多位師生一起由愉景灣步行上山到大嶼山聖母神樂院,期間進行苦路祈禱,希望藉此讓師生反思四旬期的意義。   在上山的過程中, 同學們輪流擔起十字架,在途經每一處苦路時重溫主耶穌受難的過程, 藉此反思各人的日常生活,好能悔改更新,準備迎接主耶穌的苦難、聖死與復活。到達神樂院後,師生們再到聖母亭讚美聖母瑪利亞,並在大聖堂進行靜默祈禱。   雖然同學們在過程中感到疲倦,但能夠與主共行、陪伴主耶穌走苦路,相信同學們都感到滿有恩寵與平安。(喜)   馬鞍山聖若瑟小學•四旬期貧富宴   (本報訊)馬鞍山聖若瑟小學於2月23日,為30位教友學生、宗教大使及基督小先鋒,舉行四旬期貧富宴。學生在活動中有機會進食富貴餐或貧窮餐,並在用餐後講述感受。抽中享用富貴餐的同學表示驚喜,但不知怎樣處理吃剩的食物。有抽中貧窮餐的同學則表示,雖然食材普通,但也覺得美味。   楊翠珊校長在活動中,提醒學生要珍惜資源,感謝天主讓人擁有富足的生活,並希望學生參與貧富宴後,明白並活出四旬期的精神,珍惜並善用所擁有的,把握機會與有需要的人分享,彼此相愛,實踐愛德。(樂)   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遊戲日暨校友重聚日   (本報訊)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早前舉行了伯多祿遊戲日暨校友重聚日。當日參加人數眾多,大多來自南區幼稚園的學生和家長,他們都想趁機讓子女玩樂之餘,加深對學校的認識。除此之外, 亦有很多校友相約回到母校聚舊,與老師們聊天,懷緬一下小學生活的美好時光。   當天除了有STEM、中文、普通話、英文、宗教等科目的攤位遊戲,還有親子揮春工作坊、魔術表演、扭氣球、視藝作品展、夾公仔機,本年還新增了「新興運動體驗」,讓小朋友一嘗較少接觸的運動,如:地壺球、體感遊戲等。學校當天還開放了校園重點設施供參加者參觀,例如:STEM+科創室、STREAM ROOM智能科技活動室、伯多祿園圃、視覺藝術室、圖書館等, 讓到訪者加深對學校的了解。(年)   祖堯天主教小學•宗教朝聖及服務學習活動   (本報訊)為了培養學生關愛近人,體驗耶穌基督服務他人的精神,祖堯天主教小學於三年級推行「宗教朝聖及服務學習活動」。活動分成兩部份,學生首先分批前往葵芳聖斯德望堂參與朝聖活動,在老師和牧民助理的講解下,學生對教堂的環境,以至主保聖人聖斯德望的芳表有更深入的認識,加強信仰。此外,學生當天還為教堂進行清潔,包括抹淨椅子和地面等,身體力行地服務堂區。   為配合校本課程「一級一聖人」,學生學習聖人聖方濟亞西西的芳表,愛護大自然之餘,他們每天輪流到花圃澆水,協助照顧校園裡的植物,為其他同學提供一個綠化舒適的校園環境而出力。有關活動將持續至學年結束,期望學生透過服務學習活動能做到關愛學校,關愛社區,愛護大自然, 效法耶穌基督與聖人致力服務他人。(少)  
kjy14b_20240114_f
400400中學文章
中學文章
2024.01.14
喜樂中學 - 文章
工友   每一間學校都有工友,我亦喜歡學校的每一位工友。他們總會默默地為我們付出,對我們不離不棄。   校園之所以這麼乾淨、整齊,全賴工友們。當中有一位工友,雖然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但每天放學後,她總為我們清潔課室,她眼睛大大的、嘴巴和鼻子小小。   有一次,因為極端天氣的原因,我們的課室水浸了。全靠她及其他工友們,齊心合力、不眠不休地清理積水,我們才可以順利回校上課。他們不追求任何回報,不追求任何獎金,不追求任何表揚,一直默默為我們付出。   又有一次,因為同學們不當使用廁所,令廁所非常不乾淨,但校工們仍硬著頭皮,默默地為我們清潔,我還記得他的一句話:「呼!乾乾淨淨!這樣同學們就可以繼續使用廁所了!」我聽完這句話,心裡立時有股酸意。   我很愛這位工友,因為她做事從不馬虎,她待同學就好像對家人似的,我每次見到她都會和她打招呼!   梁業欣   天主教新民書院   2B  
kjy16_20240114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4.01.14
張振興伉儷書院 推動STEM教育
讓學生多元發展
(本報專題)社會近年最熱門的教育範疇,莫過於STEM與環保,如果將兩者合一,會有甚麼效果?張振興伉儷書院中六生張港峰,早前憑有機清潔劑獲國際發明獎項,他就讀的學校對學生的成長發展提供多元化支援。   平日喜歡上網閱讀化學實驗報告的港峰,在早前舉辦2023第8屆iCAN加拿大國際發明創新競賽中,製作環保清潔劑勇奪銀獎。   雖然港峰將要應考文憑試,但他依然關注學弟學妹的校園生活,他會臉帶微笑提及校內咖啡興趣學會「後輩」的進步。然後,話題轉到清潔劑上時, 港峰一臉嚴謹憶述發明原由:「市面大部分清潔劑,以化學方式製造,若污水排放不當,可能會污染水源和植被,所以我想尋求更環保方式去製造。」   他表示,實驗就是要仔細計算清潔劑將大油滴乳化成小油滴的數量,數量越多代表清潔劑的去油能力越高,過程漫長且枯燥,一度想過放棄,不過自幼受家庭訓誨,明白做人要重視承諾,由於答應過何副校長要做好這項研究,所以一直守至有成果為止。   該校副校長何泰安說,該校不遺餘力地推廣STEM教育可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屬啟發設計思維,每個初中生都要參與,透過體驗式學習去鞏固,如探訪院舍去找出長者生活上面對的難題,再嘗試解決;第二層屬於動手做,是級際活動,而每班又分成若干小組, 例子有早前為筲箕灣聖十字架堂設計智能垃圾桶,以方便清潔工友工作;第三層就是在第二層中找出重點組合,培訓他們參加校際比賽;第四層就是支援參加國際性比賽。   來自中四A班的何諾謙、盧昊軒及戴卓毅,正是「第三層」的代表。他們早前與班上另外兩位同學合作,製作「如何正確使用ChatGPT」的影片,並在公開比賽中獲獎。他們表示, 製作過程最大困難就是各人堅持己見,幸好顧問老師適時提出「要精簡、要集中」,作品始得完成。喜歡物理及電腦科的這個「三人組」,對學校早前安排同學參加AI企業舉辦的工作坊,如今仍津津樂道的追述操作機械人過程。   當談及下一個研究項目,諾謙說要服務大家,編寫程式製作裝置以期幫助校內飯票機精準運作。何副校長補充,STEM教育的精神,也是要效法耶穌基督,照顧有需要的人,而不是沉迷在科技鑽研範疇。   為照顧背景不同的學生,何副校長指出,校方提供多元而全面的支援。他以港峰為例:港峰在香港出生,其後在內地接受小學教育,再回港升讀中學。港峰入讀張振興書院後,校方安排他上英語銜接課,每天午膳時間讓他跟隨學校退休科主任學習,一直至今仍繼續。在本學年,該校另外增加支援,邀請校友回來教授英文作文,每週一課,讓中五和中六學生參加。除英語支援外,該校亦會協助新來港學生融入本地文化,舉辦「香港一日遊」,內容包括遊覽名勝古蹟,認識本地文化、學習餐桌禮儀等。   何副校長稱,年輕人經歷疫情、社會動盪,或會對未來感迷惘,教育界應當給予他們希望,無論是學術、體藝,以至個人興趣,都給予支援,讓他們實現自我,擁有存在感,從而有動力持續進步。(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