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b_20230430_f
400 400 悅學
悅學愈樂
2023.04.30
聆聽與平安
我眼前的裕根,一直努力地拉動室內賽艇機的手柄,有節奏地完成推手、壓身、摺腳上前及蹬腿的動作,他十分專注,面上流露著既悠然自得,又努力不懈的樣子。   今次是中國香港賽艇協會與香港失明人士健體會,合辦的室內賽艇訓練,我因擔任義工教練而認識裕根,當時他是首次接觸室內賽艇運動。   室內賽艇機是一種提高身體綜合能力的有氧力量器械。室內賽艇的技術動作與水上賽艇相若,同樣講求良好的耐力、爆發力及意志力;運動員鍛鍊時調動了身體80%以上的肌肉,包括背部、手臂、肩部、下背部,以及大腿、腰腹部等。運動員可以調校風阻,設定每一槳的阻力,這是模擬運動員在水上賽艇運動的水阻情況。室內賽艇運動的另一個優點,是對關節的衝擊力很小,同樣適合患有基礎關節疾病的人進行鍛鍊。   裕根是一位長跑愛好者,他每星期參與香港失明人士健體會的跑步訓練,這是由一位陪跑員配對一名視障人士一起練習。然而,室外跑步始終會受天氣影響, 但室內賽艇訓練可以使運動員持續鍛鍊體能。當 我指導裕根進行室內賽艇運動時,我需要以清晰及簡短的口頭提示,描述賽艇機的每一個部分的組件與功能、運動的每個細節要求,我觀察到他仔細跟隨我每一個指示完成動作,他靠著聽覺與身體每部分的觸覺,改良運動姿勢,聆聽風阻的聲音,了解自己每一槳的效能。對他來說,學習過程絕非易事,但他把難關一一跨過。   我從裕根身上領略到聆聽, 使自己感到平安的重要性,就正如:「因為我們現今只是憑信德往來,並非憑目睹。」(格後五7)  
kjy16_20230305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3.05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
正向教育日 助學生抗逆解難
(本報專題)「我相信天主創造人也是珍貴,儘管每人也有缺陷或不完美的地方⋯⋯但不要緊,正因著不完美,更教我們要鍛鍊個人能力。」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甘陳富文校長在一次生活教育課中分享「我的正向人生」時,以自身患有弱視的經歷勉勵學生抱著不放棄的精神,因為「機會永遠是留給繼續嘗試的人」。   「我在小時候遇到意外導致弱視,視力未能發展,我是一位視障人士,患有弱視……左眼只餘下兩成視力,右眼也不多於五成視力。」陳校長透過片段向學生分享自身經歷時帶出正向的人生觀,她時常記起母親鼓勵她:別只著眼自己視力問題便選擇放棄,應妥善掌管自己的生活,盡力找方法解決困難,「我相信自己要比其他人勤力,更練習到過目不忘的能力,非常專心學習,並抱著不放棄的精神。」   該校自2021學年推行三年學校發展計劃,以全校參與模式「持續推動價值教育, 培育學生正向人生觀」作為首要關注事項,培養學生抗逆及反思能力,掌握情緒管理並學習以正面態度解決困難。   負責學生生活的顏青霞副校長指出, 校方引用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丁. 沙利文博士( Dr Martin Seligman)提出的PERMA幸福理論作為推動價值教育的基礎: 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s)、全情投入 (Engagement)、正向人際關係(Relationships)、生命意義(Meaning)以及成就感(Achievement)。生活及價值教育小組由上學年起,為中一至中六同學在班主任帶領的生活課中認識價值教育,及認識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真理、生命、愛德、家庭和義德;本學年集中認識「正向人生」的正向教育。剛於1月18日,向全校舉辦「正向教育日」,學生走遍校園每個角落,體驗與正向價值相關的遊戲與活動。   全面體驗正向人生 在活動開始時,學生代表在台上以手語帶領全校師生跳唱校歌,顏副校長認為, 校歌最能代表學校對學生的期望,有分於台上跳唱校歌的中四學生李偉文也對校歌內容有所感悟,「校歌中的一句『共為人類締殊光』,教我要做好本分,努力為社會帶來貢獻。」他希望藉著校園生活,學習更多助人的價值。   正向教育日為各級設置主題,中一級舉辦「擁抱失敗日營」,要求學生接受不同挑戰:限時砌出最高的積木,或是掀桌布、拋水樽等遊戲,從挑戰遊戲中不斷嘗試,學習正向的成長思維。 中二至中六各級共同完成6米乘3米合共72幅以正向價值為題的巨型數字畫。首次與同學合力拼砌大型壁畫的中三學生李鎧彤表示,與同學一起繪畫時互相討論畫成後的圖像是怎樣,她說製作過程中互相分工,即使繪畫時出錯,也一起找出解決方案。   該校為推動正向教育,持守正面價值觀,在正向教育日推出選擇劇場「同守無欺」,劇中圍繞校園欺凌,帶出拒絕欺凌,學習互相尊重,推動防止校園欺凌教育。中三學生周意晴認為,劇中內容使她印象深刻,她憶述年幼時曾受欺凌感到難過,但此劇場提醒她反思人與人之間需要和平相處,不能因一己私利而作出傷害他人的行為。   PERMA幸福理論   當天校園圍繞著五項PERMA幸福感元素設置拍攝區域,邀請學生重新認識及肯定自己的能力。   平日由操場步上校舍的樓梯,天花上升起多個彩色繽紛的氣球,每個氣球掛有一張彩虹卡,只要抬頭一望,便見到多個由同學寫上一件自己快樂的事情:「和朋友一起時」、「假日與母親一起繪畫」、「今天上學沒有遲到」、「成功約會朋友打羽毛球」等;在球場的羽毛球網架,貼上學生寫上自己的天賦才能及閃亮點,這些也從學生第一身角度帶出正向關係以及全心投入的正向價值元素。顏副校長認為,當學生閱覽其他同學的看法,也是一個學習歷程,「其實快樂也可以互相學習。」   早在正向教育日舉行前,學校已舉行不同的價值教育活動,希望學生從生活中認識及探索自己的價值觀。   中二學生郭婥然記起母親為她準備的生日會令她最開心,「母親預先準備生日布置,也悄悄地邀請我的朋友到家中,當我回家時朋友也向我送上生日驚喜。」現在再回想,她說母親為自己製造的驚喜很難忘,也為母親對女兒表達的愛表示感恩;中二學生陳兆君在生活課寫上「一件令你流淚的事」時,憶起小學曾經歷長輩離世的悲痛,在喪禮上泣不成聲,「現在回想,我更明白珍惜眼前人。」生活及價值教育小組組長蕭婉雯老師稱,希望學生多從生活中了解自己,從發掘自己或回顧往事中,懂得感恩,建立正向思維。   欣賞自己的天賦與價值   只要學生認同自己是最佳朋友、最細心、最正面、最幽默風趣、最勇敢等,學生也可以手持寫有以上榮譽的獎盃,站在領獎台上拍照留念,藉此肯定個人成就感。顏副校長認為,一般外界介定的成功,只局限於學術或體藝的能力,學生應多角度思考, 「每人也可以有不同方面的成就,學生應多欣賞自己,學習正向思維。」   該校計劃於2023學年設立校本價值教育框架,並參與天主教教育事務處的「天主教學校宗教教育支援同行計劃」,繼續在全校推動價值教育,結合校訓「謙愛勤誠」、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以及教育局近年推動的價值觀教育: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關愛、守法、同理心和勤勞。「以上元素已導向學生正向的人生。」蕭婉雯老師表示,期望學生在六年的中學教育,塑造成為一位「崇真人」。(高)  
kjy16_20210425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04.23
失明人士李顯癸醉心歌唱 努力學習以圓音樂夢
盲人學音樂遙不可及?看不到樂譜,要製作音樂需要比常人多花數十倍時間,然而盲人大專生李顯癸憑著堅毅的信念與努力,現於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修讀音樂研習高級文憑課程二年級,她希望將來成為聲樂教師,與其他熱愛音樂的殘疾人士合作,一起圓音樂夢!  李顯癸是早產嬰兒,在母胎中25週便出世,早產的後遺症是她三個月大時視網膜脫落,導致完全失明。顯癸對色彩與光暗完全失去感知,但天生一副甜美的聲線,她常以歌聲為聽眾帶來夢想與希望。上學年她考進了明愛屬校入讀她心儀的音樂科,進一步以音樂為自己的世界添上色彩。 她由幼稚園開始便入讀心光盲人院暨學校,自幼愛音樂,強項是唱歌,小學時她凡參加歌唱比賽也在頭一、二名,到中二轉讀主流中學後,令她最難忘的也是每年參加歌唱比賽均會贏得冠軍。中學文憑試期間,她仍然參與外間的歌唱比賽,「文憑試考完經濟科後,我便立即去比賽,更得到季軍及『最動人心弦獎』。」 醉心於音樂的顯癸,夢想是中學畢業後讀音樂。她考得八級聲樂,曾跟隨失明人協進會遠赴歐洲如奧地利、匈牙利、維也納演唱。但要有大專院校取錄她卻不容易。後來她有機會參加心光學校的「視障音樂專才計劃」,「校方陪伴我一起規劃往後的路,鼓勵我再試報大專。因而認識到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設有音樂課程,最終成功報讀。」 在大專學習,校舍需設有無障礙設施外,亦要配備輔助儀器如點字顯示器、讀屏閱讀軟件、點字樂譜翻譯軟件等,幸好校方為她申請獎學金,又得到支援失明人士的機構幫助,把書本轉換成點字書,幫助她克服學習的困難。「我在課程學到不同的音樂技巧、音樂理論、歷史、錄音器材及電子配樂等方法,更重要的是我學到了如何使用專為視障人士而設的打譜軟件,讓我也能夠打出樂譜來。」 原來一般學生要錄製樂曲,當彈錯樂曲時,只須在軟件上作修改便可;但為顯癸,單是寫下樂章的一小節也用上15至20分鐘,「我希望跟其他同學一樣完成同樣的習作。但我看不見,便需要比其他人更加努力。」 近日香港明愛舉辦的籌款活動,她也是受惠者之一,為回饋明愛,她剛於去年的明愛暖萬心慈善晚會中獻唱,她亦不時接受各大慈善音樂會邀請獻唱,她感到音樂能療癒人心,她希望善用所學,日後從事音樂事業,更希望能開設社會企業,去幫助與她同樣有意教導樂器的殘疾人士,「音樂也可以表達自己,抒發感受。我也希望過普通人的生活,擁有自己的事業,便要憑努力去學好音樂。」 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音樂研習高級文憑課程主任李志權博士指出,顯癸是該校首位失明學生,為令顯癸的學習暢順,他要不斷找尋幫助失明者學音樂的教學法和工具,並按顯癸的需要作調適。見證著她鍥而不捨地努力學習,他也為能夠與顯癸一起在學習音樂的路上成長而感恩。但他希望,在自資院校缺乏額外支援下,政府與社會會撥出更多資源去幫助有需要的學生無障礙地學習。(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210411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1.04.09
仁德天主教小學 「我的身」生命教育 認識自我
(本報專題)一雙長耳朵、用白色綿花堆砌的軟綿綿身體,以及一條幼細捲曲的小尾巴,你可猜到二年級生黃佩瀅畫了甚麼動物來代表自己嗎?「這是一隻兔羊豬。兔耳朵代表我像白兔般活潑,喜歡與妹妹在公園進行各種比賽;小羊軟綿綿的身體,代表我有如一套卡通片裡的小羊般愛吃。因為我愛吃,爸爸愛叫我『小豬』,所以我亦畫了一條豬尾巴。」 這是仁德天主教小學常識科「我的身」單元的活動之一,讓學生繪畫一隻能代表自己的動物,來認識自己獨特之處,也體會到人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該校於上學年起在初小常識科加入「Learning by Doing(LBD;『做』中『學』)」元素,把生命教育融入課程中。這一科沒有作業,不設考試,讓學生透過活動去親身體驗,並吸收知識。 閱讀繪本 加深自我概念 在這科的活動中,二年級生胡貝詩對閱讀繪本《大象艾瑪》印象最深刻,「大象艾瑪與其他大象不同,牠的身上是七彩的,老師教我們要尊重各人的不同。」 雖然這科不設考試,但每節課都有分享環節,例如學生在閱讀《大象艾瑪》後要繪畫出大象艾瑪,這有助反映出他們的學習情況。教師關月怡記得,在眾多七彩繽紛的大象圖畫中,有一位學生卻只用單調的灰褐色去畫出大象,「這學生說:『我只想做一個普通人』」,從中關老師看到該學生對自己有一定的想法。(下接第二版)  蒙眼餵食  體會健障人士生活  常識科「我的身」單元活動多元化,科主席鄭進輝老師便提到一個感人的教案。學生先觀看一段關於患有肌肉萎縮症的片段,了解健障人士的生活。繼而由學生嘗試多項活動包括單手穿衣、蒙眼餵食等。在蒙眼餵食環節, 兩位學生蒙眼,一人負責去餵棉花糖,另一人去吃,他們要聽從第三名沒蒙眼的學生指示,「讓學生體會肢體殘障和視障帶來的不便」,對健障者也多一點同理心。 一年級常識科單元包括「我的身」、「我的心」、「我的家」、「我的學校」。其中「我的身」教案在教育大學近期舉辦的「傑出生命教育教案設計獎」比賽中獲獎。  常識科教師陳芊介紹教案時指,會在教學時透過遊戲、影片、繪本、講座等多元活動,幫助學生加深自我了解。 大地恩情  從觸模樹木到珍惜萬有  仁德天主教小學推行生命教育多年,副校長蕭燕雲指五年前校方開始設計校本課程,於各級進行不同主題活動。學生每週皆有一節生命教育課,配合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幫助同學建立正面的價值觀」。 其中,三年級下學期的生命教育主題為「大地恩情」,讓學生認識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天主的創造都是獨特、尊貴和有價值的,從而學習感恩和珍惜天主所賜的萬有。 課程中,學生會細心觸摸校園內的植物,了解它們的生長和功用,學習覺察大自然的生命,也感謝大樹為人們遮風檔雨。 「樹幹粗糙,它平時安靜地站在校園內。但老師指樹其實大有用處,能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氣,締造了人類生存的重要環境。」五年級生方宜筠活動後更了解校園內的樹木。她又與同學分組種植香草,每天小息輪流替植物澆水,見證著它們由一粒種子成長起來。 蕭燕雲很高興活動讓學生認識大自然,也愛惜身邊自然環境,有學生認識樹的特性後,便決意循環用紙、回收廢紙,以示尊重樹木。 仁德的學生學習生命的價值,而去保護尊重他們,成為「愛主愛人愛大地」的好孩子。(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