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3_20160515s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6.05.14
想像力的種子! 快發芽!!
2014年我第一次入境香港,一見就讓我喜愛不已的紅色計程車把我載入巿區的時候,那些沿路高聳的大樓和形形色色的看板,看得我目不暇給。因為第一次和香港如此近距離的接觸,我內心感到無比澎湃,但回顧當時,我滿腦子想著的竟是:「終於來到周星馳的故鄉了!」 對我而言,「周星馳」三個字並不是香港電影的代名詞,而是超越國界的無厘頭幽默精神、現實與想像之間來去自如的自由之身。就這一點而言,我認為年輕時在香港主持過兒童節目數年的周星馳,他的世界和兒童的世界有一條毫無阻礙的連接線。他和孩子一樣,擁有可以跳脫既定事物框架的能力與勇氣。 我在譯介兒童圖畫書的這條路上,每當有機會經手無厘頭、幽默類的圖畫書,心情多半雀躍不已。因為只要想到捧讀該書的孩子,可能笑倒在書旁的模樣,我就為自己的工作感到無比滿足。或許可以這麼說,無厘頭、幽默類的電影讓大人在忙碌的生活裡獲得大大抒發壓力的機會,無厘頭、幽默類的圖畫書同樣讓活在充滿規則、教條的現實世界的孩子,心靈得到解放與喘息,並且因而被激發出更多精彩的想像力。 日本的插畫兼漫畫家佐佐木Maki先生所著的《豬的種子》、《豬的種子又來了》、《再見豬的種子》(道聲)這一系列的圖畫書,就是我心目中無厘頭、幽默類圖畫書的最佳代表。佐佐木Maki挑起了民間故事中大野狼必然要吃豬的情節,卻在角色的塑造上顛覆了我們所熟悉的模式,讓他筆下的大野狼腳力奇差,永遠被豬仔們甩在腦後。大野狼甚至因為這輩子吃不到豬肉而坐在地上哭呢!孩子們每每看到大野狼的那副窘模樣,臉上都露出了一抹詭笑。 但是佐佐木Maki並非存心欺負大野狼,在這一系列圖畫書中,他都貼心的為大野狼引介了可能改變命運的貴人──狐狸博士。每一次狐狸博士慷慨的提供了「豬的種子」,大野狼窩囊的人生就出現一道曙光;只要把神奇的粉紅色種子埋進土裡,就可以期待它發芽、長成豬木,然後結出豬來。 本以為奇妙的「豬的種子」可以給大野狼帶來幸福,但每次來到大野狼即將伸出狼爪,準備大快朵頤的那一刻,總有莫名其妙、天外飛來的阻撓。例如:《豬的種子》裡,一群大象辦了馬拉松大賽,把豬仔們震下了樹,逃走了;《豬的種子又來了》是黑熊宅配公司的送貨員上門來,分散了大野狼的注意力,豬仔們趁隙逃離大野狼的家;《再見豬的種子》裡,則是早起散步的犀牛不小心撞到樹幹,豬仔們被晃離了樹枝,逃命去了。 每次讀到故事結尾,讀者都得和大野狼一起迎接那令人扼腕的結局。不過,在一次又一次的說故事現場,我發現孩子們似乎都好喜歡這一隻狼呢!也許是狼的憨直與他對未來總是充滿期待(再種下一顆種子)的態度,讓孩子們照見了心中那個有某些相似的軟弱卻不肯放棄希望的自己吧。 我無法忘記在說故事現場,孩子們聽過《豬的種子》系列故事後的幾種反應。我問孩子們:「如果你是狼,你會怎麼做?」「我會把種子種在房子裡,把門關得又牢又緊,豬跑不掉的!」這是懂得事先做好風險控管的孩子。「這樣下去太累了,我就不吃豬肉了,一輩子吃素!」這是山不轉人轉,懂得放下執著的孩子。「我直接把豬的種子吞到肚子裡,這樣就算是吃到豬了!」這反應聽來令人噴飯,但我相信這是知道自己可以定義幸福的聰慧孩子。 我一遍又一遍津津有味的回想著孩子們在聽過故事後被激起的許多反應,同時腦海中浮起有人問過佐佐木Maki的一段話:「給孩子看這些無厘頭、幽默類的圖畫書何用?」佐佐木先生說:「這一類的書也許給了孩子絕佳的機會,訓練他們從不同角度去看事情……」 佐佐木Maki能用一隻看起來如此憨直的大野狼,激發出孩子們對人生有如此不同卻同樣精采的洞見,讓我真想好好稱呼他一聲:「日本繪本界的周星馳!」 (封面圖由道聲出版社提供)  
kjy03_20160508s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6.05.07
三隻小豬與大野狼的真實故事? 從繪本閱讀中提升孩子的智能
《三隻小豬》這個傳統童話有許多吸引孩子的元素,包括充滿押韻節奏與擬聲詞的語句,例如:「我要呼呼的吐氣,我要噗噗的吹氣,我要吹垮你的房子。」(I’ll huff and I’ll puff and I’ll blow your house in)有助於孩子記憶及朗讀。重覆三次的類似情節、聰明勤勞與愚笨懶惰的對比,讓孩子從預測及比較中獲得閱讀的信心。這個故事還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各自添加或改編了一些情節,適合一起介紹給孩子。例如:在James Marshall的《三隻小豬》(The Three Little Pigs)中,添加了豬小弟比大野狼先去摘蘋果,並智取他的情節,還有豬大哥與豬二哥都被大野狼吃了,而豬小弟把大野狼吃掉了的結局。在Susan Lowell的《三隻小野豬》(The Three Little Javelinas)中,主角成了在索諾拉沙漠的三隻野豬及土狼。結局是豬大哥與豬二哥最後逃到了豬小妹家,而被燙傷的大野狼逃走了,且每當想起這段往事時,總會對著月亮哀嚎。這兩種版本的文本與細節、圖畫與背景各不相同,適合與孩子討論這是否會影響他們的閱讀趣味及感覺?再腦力激盪,如果你或孩子想改編,會將情節或背景做哪些變更? 改編版中,有些則完全顛覆了我們對於故事中反派與美好角色的印象,例如:Jon Scieszka 的《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The True Story of the 3 Little Pigs,中文版由三之三文化出版)。這本繪本的封面及封底被設計成像報紙,十年紀念版更多加了如同監獄柵欄的書衣。罪犯大野狼以當事人的立場及觀點敘述整件事的發生經過,企圖引起讀者的同理心,把自己「殺豬」及破壞財產的行為合理化,並將身分從一位掠食者轉換成無辜的受害者。與孩子共讀後,可以實際比較真實的動物與故事中的動物的概念,並調查他們名聲後面的事實,甚至進行一場大壞狼審判會。由孩子們扮演法官、提告的證人、辯護律師、陪審團,共同判決大野狼。 除了對照不同的版本外,也可以用《三隻小豬》向孩子們介紹科學的方法。首先找出問題的情境與孩子討論,然後建立假設,再發展測試它的實驗,最後分析結果。例如向孩子提出只有一個正確答案的封閉性問題:「三隻小豬的房子中,哪一間最堅固?是用甚麼材料做的?」接著再問開放性問題:「一間房子要用甚麼材料蓋,才能『堅固』到可以抵擋像是龍捲風或一隻壞野狼吹的強風?」或是:「有沒有方法可以將木頭房子蓋得和磚塊的一樣堅固?」整個問題與討論的過程需愉快開放,並提供正面的鼓勵。根據Dweck的「思維模式」研究,這樣可以讓孩子有信心面對及解決新的問題,而經過設計的提問,就像Vygotsky所說的,會為孩子提供學習的鷹架,讓他們以已知的知識為基礎,進一步有系統地探究、澄清、評量,建構出新的理解。 老師接下來可提供包括了小樹枝、硬紙板、膠帶與膠水的材料,讓孩子們分組用自己所選擇的材料去蓋一間房子,並將實驗做紀錄。當孩子知道成果將「對外公開」時,會有較強的動機去克服辛苦。我們需向孩子清楚說明他們將負責展示與介紹的規則及程序,然後邀請家長或其他班的孩子來參觀。在這種教與學的動態過程中,「錯誤」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老師與孩子都應該欣然接受,並將它視為一種學習,去調停許多錯誤與失策的結果。 當孩子們完成許多有關《三隻小豬》的活動後,老師可以視情況,再延伸出其他的活動,像是建議孩子注意有沒有其他的故事中有大野狼?如果孩子提出《小紅帽》中的大野狼,可以提供相關的版本,例如:重森千佳的《大野狼才要小心》(小魯文化),描述的是一隻喜歡看繪本,並將故事作為打獵守則,穿梭於《小紅帽》、《七隻小羊》、《三隻小豬》中的大野狼的故事。鼓勵孩子做比較及分析,探討大野狼間的異同處,並提出論點。運用繪本提升孩子的智能,需吸引孩子投入,並將故事與他們所關心的問題連結。當孩子在釐清想法及提出更多的問題時,需提供他們機會去解決問題,並證實他們是有能力與自信的學習者。    
kjy02_20160424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4.23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 親子共享書包圖書館
春雨綿綿,窩在溫暖的家裡閱讀是一件賞心樂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5年將四月二十三日定為「世界圖書及版權日」,以推動閱讀、宣揚關注書本創作和版權意識等。閱讀樂趣和好處多,親子共讀更有助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有利孩子的成長。  (本報專題)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於2014年引入一個為期三年的「書包圖書館」計劃,至今已舉辦四次「書包圖書館的計劃暨家長工作坊」(下稱「工作坊」),最近兩次工作坊亦剛於本年初完成,以推廣親子共讀。 促進親子互動 二年級生黃靄蕎和一年級生黃光柏的爸爸黃進傑,有份參加其中一次工作坊。黃太(蘇思敏)從前是幼稚園老師,懂得怎樣與兩個孩子共讀, 丈夫卻不太懂,於是報名參加了, 成為班上少數的爸爸學員。黃進傑說:「工作坊教導我們一些親子共讀的技巧,這些技巧很實用,我有很大的得著。」工作坊中,他需要回家實習,結果造就了一次一家人難忘的經歷。黃太說:「為隆重其事,我在當晚飯前向孩子宣布,飯後將有好節目—由爸爸講《爸爸的紅雨傘》(小圖), 孩子『嚇』得連忙說不!我跟孩子說,爸爸這樣努力去學習,我們要給他多一點鼓勵。後來,當他開始講時,因為緊張,滿頭大汗、手忙腳亂⋯⋯」無論如何,黃爸爸總算為建立與孩子共讀這個良好習慣掀開序幕,往後隨著他的不斷嘗試,講故事的技巧愈見進步,連他自己也享受閱讀的樂趣。「以前,如果孩子看不完或只停留在某一頁討論,我會覺得很浪費;現在,我知道陪伴他們慢慢細味書本的內容,引發他們的興趣,帶動他們去思考,並讓他們享受閱讀的過程,更為重要。為此,我不斷想辦法引導和鼓勵他們。」黃進傑說。 訪問當天,一直有在校內擔任故事媽媽的家長義工趙太(羅琳琳)亦前來,分享親子共讀的樂趣。趙太的丈夫與黃進傑一起參加同一次工作坊。趙太提及就讀三年級的女兒芯賢時,說:「芯賢和曾在這裡就讀、現已升中的哥哥,也很喜歡我跟他們講故事。有時我們會拿著一本書,或進行角色扮演,或輪流一人念一段,合作把整個故事說出來,樂趣無窮。」 趙太同意共讀是有助親子溝通和互動的好方法。儘管孩子的功課日益繁重,但他們都盡量抽空去共讀。黃太說:「我們現在會利用早餐後與上學前之間的十多分鐘去共讀。爸爸有時可能因公夜歸,但早上這段時間則一家人也會齊集,正好用來共讀。」黃氏姐弟十分喜愛閱讀,這天訪問時,大人們在學校的圖書館裡聊天,他倆就安靜地在旁看書,看完一本又一本。「我們是公教家庭,家裡藏書除了《聖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甚麼種類的書都有。孩子可透過書本,認識世界和名人生平。有時,我們遇到疑難,譬如怎樣教導孩子有禮貌,也會嘗試從書本尋找指引。我們還習慣帶一本書外出,打發日常生活中的等候時間。」黃太說兩姐弟還因為共讀,感情很要好。趙太和黃氏夫婦都指: 自親子共讀以來,自感與孩子親近多了。 善用社區資源 「共讀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多點認字,而是藉此打開話匣子, 讓親子之間以閱讀書本為媒,共同享受一段具質素的親子時間。」將「書包圖書館」計劃引入該校的圖書館主任朱肇羽老師說。五、六年前,朱老師已運用學校資源推廣閱讀,讓全校幾百名學生受惠;兩年多前則運用社區資源,邀請非牟利機構「書伴我行」與他們攜手推動親子共讀,得到馮立榮校長的支持。「書伴我行」送來了一個書櫃, 櫃裡有六十多個書包,每個書包內有三、四本優質中、英文繪本,並派出義工訓練老師如何使用,當時朱老師和馮楚穎老師也有份受訓。他倆連同黃海欣老師一起在校內帶領家長工作坊,讓家長懂得在學生借閱並把書帶回家後,怎樣進行親子共讀。三位老師喜見家長們看到共讀的重要性,並願意回家嘗試。   香港出版學會剛發表了「香港全民閱讀調查」,並呼籲市民「帶一本書上街」。該會以電話訪問了近一千八百人,當中近七成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年有閱讀印刷書籍的習慣(不包括漫畫和教科書),近兩成人表示每週閱讀多於七小時,近六成人則每週閱讀一至三小時。黃氏家庭經常攜書外出的習慣,正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親子共讀的好方法。(敏)    書包圖書館 書包圖書館項目由總部設於美國的書伴我行(香港)基金會所推動,提倡及帶領親子共讀。此項目為企業╱工作間及社會服務中心提供一個容易安裝及管理的外借圖書館,家長及小孩可藉此更容易地接觸到一系列高質素的精裝兒童書籍和光碟,以提高閱讀技巧和語言能力。 http://www.bringmeabook.org.hk/what-we-do/圖書館項目/書包圖書館項目/?lang=zh-hant  
kjy02_20160417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4.16
嘉諾撒小學 以繪本推行生命教育 學校個案分享
 生命影響生命,藉著課堂的一句說話或一個行動,學生的生活可能就是由那一點、那一刻、那個念頭開始而有所改變。(參考教院相關課程網頁)    (本報專題)在眾多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學策略中,繪本是其中一項主要的策略。嘉諾撒小學的老師曾於2012-13學年接受教院「協助小學規劃生命教育計劃」師資培訓課程,翌年開始,該校以繪本作為全校生命教育的主要教學策略。本年度,該校課程主任賴雲潔老師更成為師資培訓課程的其中一位學校個案分享講者。 擁抱生命 彩繪人生 「繪本是文字符號與圖像藝術的融合,即使刪除文字,學生也可以藉著圖像所表達的意思,明白整個故事的脈絡及作者想表達的訊息。這種體裁亦方便家長以此作為親子教育的素材。」賴主任說。該校每個學期在班主任課的時段內,都有十至十二節生命教育課,每節五十分鐘,比一般課堂的三十五分鐘時間較長。校方因應學生的程度而有不同的設計,如在一年級等初小的課堂上,一個學期大約會講八本繪本,而六年級等高小課堂,則只講兩、三本。 一年級班主任陳慧敏老師說:「老師會透過聲音、動作和情緒等去演繹和帶出繪本故事內的重心。之後,會派發工作紙及進行延伸活動,鞏固所學。如在課堂上講《朱家故事》,內容講述最初只有媽媽一人做家務,經過一些事情令全家大小最終都分工合作,學生聽完後要在工作紙上,寫出自己將會怎樣為家人付出,以作為生命教育的整合:知(知識)、情(情感)、意(意志/抉擇)、行(行動)。」至於高年級方面, 六年級班主任徐雅詩老師說:「高年級也喜歡聽故事,例如有學生聽完《叔公的理髮店》,受故事主角八十歲高齡仍堅持理想開自己的理髮店所感動。我們還因應學生年紀稍長,以繪本作引發點,加入大量體驗式活動,深化主題。」 校本課程 結合信仰 自2013學年,杜永強校長、賴主任與幾位老師組成生命教育小組,由賴主任擔任組長,陳老師和徐老師隨後加入,組內現有七位成員。賴主任提出將辦學修會團體所提倡的「嘉諾撒人」素質融入其中,以整合出一套具天主教價值觀的校本生命教育課程。她說:「我們為小一生選了『堅毅』作為一整年的生命教育學習主題,他們剛升上小學,要面對一個嶄新的學習環境,需要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困難。小二是『尊重』,稍為適應後,要學習互相尊重。小三是『忠信』,在校聽了兩年關於天主的課後,要學習信靠和交託。小四是『承擔』,這個年級有可能成為風紀,學生要學習承擔責任,為人服務。小五是『正義』,在服務期間,要學習為公平公正等大原則作出抉擇。小六是『感恩』和『堅毅』,離校在即,要學習感謝身邊很多人為他們的成長付出,而且因應即將進入新階段,需要以堅毅的精神,勇敢地面對未來的路。」   各級課堂上的繪本將會配合上述主題,並加上其他活動,包括宗教禮儀或體驗式活動。「我們會為小一生舉行啟蒙禮,透過書寫紀錄,讓他們知道父母將與他們一起面對新階段的困難,在學校禮儀中會覆手祝福,並偕同聖母,祈求上主的看顧。繪本方面會回溯學生的生命從何而來,由此讓學生明白生命得來不易,父母又是如何悉心照料他們。」賴主任說,在講《朱家故事》時,還會滲透宗教元素,談及小耶穌是從何而來、其家庭背景如何等。就學生的生命來源,在高年級時會再深入探討。小六學生有一個模擬懷孕活動,他們將汽球放在腹部一整天,體驗母親懷孕之苦和無私的愛。「其餘各級都有不同的延伸體驗活動,如小二的護蛋行動,學生用各種方法保護雞蛋以免打破,或小四的承諾小農莊,他們在校內種植馬鈴薯,這些活動都是讓學生具體地體會生命得來不易,欣賞其他人為生命成長而付出。」目前,該校高年級學生還自創繪本,又寫又畫,並在低年級學生面前以此作話劇表演;幾名家長則在啟航天使廣播劇場內,合作錄製繪本故事廣播劇,在午息時間作全校廣播,務求將繪本的功效發揮得淋漓盡緻,有助學生成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