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2_20160626b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6.25
【2015-16年度 東亞銀行親子閱讀證書獎勵計劃】 閱讀分享比賽 心型蛛網 信愛善良
  (本報專題)封面故事與故事情節交匯, 將充滿色彩的圖畫變成黑白畫,劉恩熙透過圖畫和文字,分享她享受閱讀的樂趣和得著。東亞銀行親子閱讀證書獎勵計劃(下稱「閱讀計劃」) 為幼稚園生及小學生提供以生命教育及品格培育為主題的優秀圖畫書,並設學生閱讀分享比賽(下稱「比賽」)。參加閱讀計劃的學生,可選出選書中最喜愛的一本,以個人的筆觸用圖畫和文字將書本裡最精采和最吸引的部份和情境表達出來,為選書重新注入活力。2015-16年度,五位來自天主教小學的學生在比賽中獲得獎項,現時於坪石天主教小學就讀五年級的劉恩熙是其中一位得獎者。 《夏綠蒂的網》(Charlotte’s Web)是美國作家懷特(E.B. White, 1899-1985)寫於1952 年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品。故事主人翁小豬韋伯和蜘蛛夏綠蒂之間真摯的情誼,時至今日仍感動萬千讀者,當中包括劉恩熙和她的母親陳青儀。恩熙以鉛筆掃描,繪畫圖書的封面及另一幅插畫, 作品風格獨特:以兩條腿直立站在地上的韋伯, 引頸企盼,仰視屋樑上結了一個大型蜘蛛網的夏綠蒂;不論是韋伯身旁還是蜘蛛網上,都各有一個心型圖案,顯示牠們的深厚情誼。比賽將恩熙喜歡的兩項活動, 結合起來:「我喜歡繪畫和閱讀,也愛用不同的素材繪畫。」  恩熙的作品奪得小學組五年級亞軍。恩熙坦言她深受夏綠蒂對韋伯的付出和幫助所感動,「這也是我所嚮往的友誼。」恩熙媽媽是她最好的書伴。媽媽在恩熙的推介下,也在閱讀過程中有所發現,「從前我有幸接觸過豬隻,那天我便與孩子分享與動物接觸的有趣經歷。」書中情節喚起媽媽不少美好的回憶。喜歡閱讀的恩熙媽媽,尤其愛看自然常識類的書。恩熙尚幼時,她們經常一起共讀動物書和繪本;自恩熙升上小學可自行閱讀,她們間或一起共讀同一本書;通過閱讀,打開話匣子,成為母女二人的生活樂趣。對於今次獲獎,她們同感興奮,媽媽指這是恩熙多閱讀和思考的成果。該校圖書館主任樂美耀老師指:校方鼓勵學生多閱讀,每個學期於校內圖書館借閱圖書最多的學生會獲校方獎勵。平日早會前亦特備時間,供班主任與學生一起閱讀。恩熙則喜歡到鄰近的公共圖書館借閱,她較喜歡人物傳記或歷史類的書。 是項比賽是閱讀計劃特設的分享平台。香港聖公會宗教教育中心於2010年創辦「親子閱讀證書獎勵計劃」。該計劃於2013年獲東亞銀行慈善基金有限公司贊助,特設受資助名額,關顧低收入及有經濟援助需要的家庭。同年,香港教區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及本報獲主辦機構的邀請, 成為協辦機構,攜手通過天主教學校,共同積極推動親子閱讀。(睿 / 敏)  相關資料可瀏覽網頁  http://www.rerc.org.hk/reading/index.html  (獲獎名單及作品:刊於本期第5-7,10-11頁)   
kjy03_20160626_s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6.06.25
灰姑娘的玻璃鞋可以換成金縷鞋嗎? —— 運用聰明的提問,提昇孩子的智能
灰姑娘的故事家喻戶曉,許多人都是從迪士尼的動畫中認識它,其中灰姑娘掉落玻璃鞋的情節更令人印象深刻。其實,迪士尼的版本只是全世界流傳中的一個,在印度、法國、韓國、墨西哥等地都有類似情節,但背景符合當地民情風俗的灰姑娘故事。最早被人紀錄傳誦的版本是中國唐代的《葉限》,現代的繪本有光復書局出版的《葉限》及英文版的Yeh- Shen。故事描述在中國有一位洞主娶了兩個太太,其中一個過世,留下了善良美麗的女兒葉限。等洞主過世後,葉限的後母開始折磨她,幸好葉限從池中的金魚得到慰藉及幫忙。當她穿著魚精給她的金縷鞋及美麗的衣裳參加慶典時,為了避免被後母發現而匆忙逃走,結果掉落了一隻金縷鞋, 最後王子憑著金縷鞋找到葉限,並和她結婚。 這個故事曾被說給三年級的孩子們聽,當時引發了一連串的討論。一位只看過迪士尼動畫版的男孩質疑老師,說:「妳說這是一個灰姑娘的故事,為甚麼她有一雙金縷鞋? 灰姑娘的鞋子應該是一雙玻璃鞋。」結果老師解釋: 「這是一個中國故事,黃金在中國很貴重, 所以布做的金縷鞋很特別。」過了一會兒,這個男孩主動提出:「我知道為甚麼妳說這個女孩穿的不是玻璃鞋。因為她沿著一條佈滿岩石的路奔跑。如果玻璃鞋掉落,會碰到岩石碎掉, 那就不會有鞋子留下來讓王子配對了。但是她的腳會流血, 對 !她的腳如果跑在岩石路上,會滿滿的都是血!」從這個男孩的敘述中,可以看出他考慮到因果的一致性,也看出一個好的故事,值得反覆的閱讀,且提供不同的版本做比較,因為每次的閱讀經驗都會導致孩子產生一種新的或更深入的理解。 在討論中所提出的問題也非常重要,那會影響孩子的答案。如果我們問的是封閉性問題,例如:「葉限的鞋子是用甚麼做的?」答案只有: 「金子。」因為這是個對或錯的問題,孩子需具有知識與理解力。如果問的是引導性問題,例如:「為甚麼葉限被選為新娘,而不是她的姐姐們?」答案沒有一定,有可能是:「因為葉限(像全世界其他的灰姑娘一樣)有好心腸,而繼母的女兒們很苛薄及自私。」或是:「因為她被虐待,仍不屈不撓,最後就會得勝」等。孩子需要有推理及較深入的思考能力,因為這回答需要一些解釋及支持的論點。如果我們問的是開放性問題,例如:「為甚麼這個灰姑娘穿的不是玻璃鞋,而是金縷鞋?」需要運用孩子的評量及整合能力去闡述。 提出問題,除了強調思考問題解決的過程,也需要製造出意義的連結。我們可以從繪本的文本與自我(孩子)、文本與文本、文本與插畫,以及文本與世界的關係來提問。 文本與自我:考慮故事情節與孩子本身的經驗與情感的關係,例如:「如果你失去父母或沒有他們的保護,你會很難過嗎?」或者: 「如果大家都高興的參加慶祝活動,而你被排擠在外的感覺如何?」 文本與文本:比較具有類似的情節、主題或角色類型的故事。例如「你能指出《葉限》和《仙履奇緣》(格林)中,主角們受到了甚麼神奇力量的幫忙嗎?」 文本與插圖:加強孩子對於文本、插圖及想像間的連結,能促進他們對於圖像的想像力。在前面的例子中,男孩說:「⋯⋯因為她沿著一條佈滿岩石的路奔跑,如果玻璃鞋掉落,會碰到岩石碎掉⋯⋯」這在插圖中並沒有呈現,而是他想像出來的,也合理的解釋了為甚麼不是玻璃鞋而是金縷鞋的關鍵。 文本與世界:故事中的事物與孩子的理解及所受的學科訓練有關。例如可以請孩子談談他對於玻璃及金子特性的了解。 聽完故事後,我們也可以請孩子閉上眼睛,想想故事中甚麼樣的圖畫會進入腦中?讓孩子畫出一條「故事線」,重新安排故事的順序,去訓練孩子的記憶、想像及排列能力。總之,一個豐富的故事需要被反覆地閱讀,引導出不同的回應,而好的問題可以觸發各種的答辯,幫助孩子探究得更深入,進入更高層次的思考及理解過程。
kjy03_20160619s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6.06.18
共生存 共美好
我住在一個像公園的社區裡,孩子常有機會接觸花草樹木和昆蟲。五歲的兒子知道大雨過後,鼠麴草會長得特別旺盛,他會趁那個時間蒐集鼠麴草,然後帶去幼兒園供老師製作傳統草仔粿。他從一塊送入口中的美味草仔粿,知道自己的生活和大地有關聯。 有一次他抓了蝴蝶回家,蝴蝶的翅膀有一半已粉碎在他緊夾著的拇指和食指之間。「別抓蝴蝶,這樣太可憐了!」我說。「我想要嘛!我想要看蝴蝶!而且我追了好久才抓到的!」那一雙靈轉的眼睛仔細的盯著手指間仍在輕微掙扎的蝴蝶,沒打算理會我的提醒。 那一天的事開啟了日後我和他一連串關於人和自然、慾望和控制(宰制)等的對話。我想,他最終聽進去了,因為之後他開始等待蝴蝶自己飛來找他,而蝴蝶也確實回應了他釋放的善意,曾經在他手上、頭上輕巧的駐足停留。他從一隻翩翩飛舞的蝴蝶,開始思考自己的一個動作可能帶給大地的影響。 我曾受台灣主婦聯盟的邀請,向許多親子介紹「綠繪本」的世界。對我而言「綠繪本」指涉的不單是繪本內容觸及了廣大的生態環境議題,更指向為了共生的未來,人們面對大地和萬物,應該有哪些善意對待的最基本態度。每一回,我總是喜愛講述《十四隻老鼠和捕鼠先生》(上誼)和《好好照顧蜘蛛》(阿布拉教育文化)。 《十四隻老鼠和捕鼠先生》講述一位老太太和她家地板下那一窩老鼠的故事。每一跨頁都以左右對照的方式推進故事,也就是說,左頁敘述「高雅的」老太太為了解決鼠患做了哪些努力,右頁就把鏡頭貼近老鼠大家族,看牠們如何機靈的躲過劫難,讓牠們眼中的「壞心腸老太婆」束手無策。一左一右兩相對照,趣味十足。 後來,老太太找了捕鼠專家來幫忙,這下子老鼠家族可不高興了!專家和老鼠各自盤算著該如何趕走對方。故事明明來到了「或你死或我亡」的最高潮,作者卻給兩方安排了硬碰硬之外的另一條路──「捕鼠先生和大老鼠碰面了,他們開始談判。」 當我看到兩方正襟危坐的談判畫面,不禁哈哈大笑。作者為甚麼不讓讀者好好觀賞一場人鼠大戰呢?如果這是一門生意,捕鼠先生大可露個兩手,殺幾隻老鼠,然後收錢走人,但問題是他愛上了老太太,他得處理的不是暫時性的問題,他必須完全的去除禍害才能兼顧剛萌芽的愛情。 作者的幽默和謙卑也在這裡呈現了,即使是專業的捕鼠先生,他也清楚知道一方消滅一方的作法解決不了永久性的問題,他選擇和老鼠一起尋找和平共處之道。結局是,老鼠們安靜的在地板下快樂過活,不叨擾老太太,而老太太和捕鼠先生步入了禮堂! 另一本《好好照顧蜘蛛》講的是蜘蛛海倫的故事。小男孩比利因為新搬進禁養寵物的公寓,依依不捨的將海倫送到動物園。本來希望工作人員能代為照顧海倫,但管理員都還來不及反應,海倫就像閃電一樣的溜到園子裡去了。 海倫到處結網,捕捉蒼蠅,讓原本因為蒼蠅問題而煩躁不已的獅子、大象和斑馬都可以享受生活中的安適與平靜。但這些都是動物園的管理員看不見的風景,他只看到動物籠子結了蜘蛛網,下令清潔人員必須趕在市長視察動物園之前打掃乾淨。即便助手提醒他蜘蛛網可能有用途,他只回應:「蜘蛛網只會讓我們的環境看起來一團糟。」真是這樣嗎?市長滿意的參觀完動物園之後,蒼蠅問題立刻浮上檯面,蠅滿為患,動物園幾乎失控。 直到他們發現有海倫出沒的駱駝籠子是唯一沒有蒼蠅光顧的區域,才明白是海倫照顧了動物園,從而改變了對待蜘蛛的方式。後來,海倫還生了一堆小寶寶一起守護動物園呢! 在我眼中,這兩本繪本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人們面臨處理環境問題時,態度上的轉變。前者提示除了直接滅絕對方這個方法之外,尋求其他解決之道的可能性;後者則是放下人類的本位主義,回頭思想一隻小蟲子在自然環境中所扮演的角色與份量。 當一隻蝴蝶能夠在原野間好好活著,鼠麴草才有授粉、成長的機會;當這些和萬物共生存的觀念能像一顆種子撒落小讀者的心田,我想,人類才有機會和萬物迎接共美好的未來。 (《十四隻老鼠和捕鼠先生》目前絕版,未能取得封面圖。——編者)  
kjy03_20160612s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6.06.11
如何在教學中運用含數學概念的繪本
有關大腦的研究指出,當孩子年幼時就開始強調他們周遭的數學問題,將有助於他們日後的學業表現。當幼兒面對反映在遊戲或日常生活中的趣味性數學問題時,得到的問題解決技巧會比較有彈性及持久。在傳統的幼兒教育中,數學所佔的比例偏低,這常與老師本身對數學缺乏興趣,或不知該如何設計教學有關。若數學只被簡化成數字或算式,例如4+5=9,將無法激發孩子發現問題的意義及答案的動機。但如果將趣味性的故事放入這個算式中,將使它變得具有吸引力。例如今天是小真4歲的生日,媽媽邀請了5歲的愛美來作客,並準備了裝飾有5顆葡萄和4顆草莓的生日蛋糕為小真慶生,結果小真和愛美一起把蛋糕上的9顆水果都吃光了。故事中4(歲)+5(歲)=9(歲), 4 ( 個草莓) + 5 ( 個葡萄) = 9 ( 個水果),共包含了四種單位:「歲」、「草莓」、「葡萄」、「水果」的組合,也就是「集合」的概念。 幼兒喜歡與別人比較,且認為「比較大」等於「比較好」,也常評量「我還需要多少?」「我有得到公平的分量嗎?」舉例來說,中國民間故事《踢踢踢踢天寶》(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嵌入了數學的情節,所衍生的社會情緒面向也符合孩子所關心的問題,適合介紹給孩子。故事的內容是有一位中國洗衣婦幫她的大兒子取了一個非常長的名字「踢踢踢踢天寶.農沙軟寶.查理巴黎瑞奇.皮皮佩理偏寶」(Tikki-tikki-tembo-no-sa-rembo-chari-bari-ruchi-pip-peri-pembo)以代表尊貴,幫她的小兒子取了非常簡短的名字「點」(Chang)。當「踢踢踢踢天寶.農沙軟寶.查理巴黎瑞奇.皮皮佩理偏寶」掉進井裡時,「點」跑去求助,所有的人都一再堅持要「點」說出他哥哥的全名「踢踢踢踢天寶.農沙軟寶.查理巴黎瑞奇.皮皮佩理偏寶」以示尊重,而浪費了寶貴的搶救時間。結果當大兒子被救起後,他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才康復。故事結尾是老公公的話:「從那天起,中國人認為為他們所有的孩子取短而非長的名字是一種明智的做法。」挑戰了「較大的」等於「較好的」想法,以及質疑獨尊長子的古老習俗是否公平。 我們可以拿一張方格紙,將「踢踢踢踢天寶.農沙軟寶.查理巴黎瑞奇.皮皮佩理偏寶」(Tikki-tikki-tembo-no-sa-rembo-chari-bari-ruchi-pip-peri-pembo)的50個字母,各自填入一個方格中形成一行,也在下一行將「點」(Chang) 的5個字母各自填入一個方格中,這樣兩行一比較就知道誰的名字比較長,並且用50-5=45,得知兩人的名字相差了45個字母。「字母」在這個算式中成了測量的「單位」,加減與比較的數學問題也因故事性而變得有趣及實用。我們還可以延伸活動,集合幾個孩子的英文名字,依字母數目製作成由低到高的長條圖, 例如名字中有3個字母的Ave、Nan、Sal,4 個字母的Mary、Bill,5個字母的Allen, 請看圖1。或是統計名字中有3個字母的共3人,4個字母的共2人,5個字母的共1人, 請看圖2。除了用長條圖比較外,也可以用「積木」作「單位」比較, 例如媽媽Christine(9個子母)和孩子Ivan(4個字母)一起堆疊名字塔及名字火車(圖3)。此外也需提醒孩子相同的單位必須被用來比較相同的特性以產生「公平的」比較。例如圖4使用了不同尺寸的積木當單位,很難看出從左邊數來第二個與第三個的名字塔是由相同數量的字母構成的。這些長條圖、名字塔及名字火車代表了一些名字及意義,能讓孩子聯想到一些故事,進一步產生可能的問題及討論。建議延伸閱讀的繪本有:可以結合推理的計數及圖表使用的《賣帽子》(上誼文化),思考測量、成長速率、尺寸的《我長大了》(道聲),以及有關數量、序列的《1 0 0 層樓的家》( 小魯文化)。 以繪本引發孩子使用數學思考及解決問題的過程,除了以上結合測量概念的例子外,還可以讓孩子透過演出《門鈴又響了》(遠流),直接感受到當愈多的孩子來分享餅乾時,每個人可得的就愈少。進一步了解不同數量的東西需經過分配來達到公平的分享,以及除法是將一組東西分割成相等的子集合的方法。或是透過共讀《亨利去爬山》(維京)思考有關時間、金錢、距離的測量。總之各種將故事放入數學中,或將優質文本數學化的方式都有助於提昇孩子的學習動機,讓他們透過閱讀及遊戲投入在建構數學的概念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