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40303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4.03.03
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
舉辦環保市集 推廣可持續發展
(本報專題)天氣乍暖還寒,曾經整個星期潮濕大霧,地球先生病了!保護受造界,大小朋友必須同心協力才行。「綠色學校」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下稱「港天」),多年來致力推廣環境教育,除了將觀念貫穿各科教學,亦定期舉行大型活動,由學生出發再引申到社區教學,它舉辦的環保市集就是其中一個最佳例子。   在港天有蓋操場舉行的「PETER換樂」環保市集,內容包括攤位遊戲及環保藝術作品展,當中最搶眼的,要數大約80厘米高、長度大約50厘米的「諾厄方舟」。就讀四C班的蔡智康、謝可桐談起該「方舟」,表現興奮又隱約帶點無奈。   他們之所以開心,就是由於該艘以回收玩具砌成的擺設,漂亮有趣而且素材豐富,如智康喜歡甲板上的恐龍動物雜薈,可桐則喜歡仿如領航員的卡通狗;而遺憾的原因,就是他倆早前錯過捐出玩具的時間,以致錯失貢獻共建方舟的機會。   市集內有其他活動, 「學生環保大使」智康難忘「綠在鴨脷洲」攤位,因為讓他認識到如何將垃圾分類,而身為「校園小記者」的可桐就喜歡漂書環節,並從中換到一本心儀的小說。當問及參與環保市集帶來甚麼得著,智康與可桐不約而同表示,課堂上有學習類似的環保知識,平日生活亦會學以致用, 如洗澡5分鐘、多使用風扇代替冷氣,及用洗米的水澆花等等。智康與可桐在農曆年假過後,也將年糕盒及利是封「轉廢為用」。   「PETER換樂」負責人之一林司騫主任指出,環保市集中的回收校服攤位很受歡迎。至於「諾厄方舟」的製作,學校在去年10月開始徵集舊塑膠玩具,然後交予五年級生創作,在過程中老師僅擔任輔助角色。林主任補充說,該校於2月22日舉行「主愛滿家」65周年校慶,其中包括小型賣物會,收集了全校學生家中未用過的物資進行義賣,所得的淨收入一半會捐贈予同區的聖伯多祿堂。她補充,這也是環境教育及信仰培育活動。   主理校外聯繫的高子瑜主任稱,校方致力推廣環境教育,在各科課程中訓練同學用五感觀察四周,從而提升覺察力。她以中文科為例,過往農曆年假期過後,收集學生由家帶回來的蘭花,在校內聖母花園再次重新種植,名命為「吾蘭復眾」,美化校園之餘,學生又可從中領悟中國的傳統美德。   侯麗珊校長表示,去年度校內行政小組決議舉辦環保市集,旨在讓學生明白在全球暖化問題下,年輕一代應當立志做好地球的管家,愛惜天主給予我們的資源。舉辦市集正好有效宣揚可持續發展之重要,從回收校服攤位之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而環保市集名為「PETER換樂」是因為學校的主保就是聖伯多祿,「換樂」就是點出分享家裡資源的意思。   侯校長並表示,環保市集除了是對校內學生進行教育,也有連繫其他學校及社區。過往曾邀請聖伯多祿中學的學生開辦工作坊,教導將紙盒飲品的包裝製成零錢包, 亦邀請區內幼稚園生及家長前來參與。侯校長說,市集是環保範疇,屬校內重點的環境教育一部分。環境教育的著眼點還涉及全球暖化、碳中和等配合國策的議題。她透露,港天正與南區其他學校一起與海洋公園合作推動保育先導計劃,港天負責海洋保育,以保護珊瑚為重點。   蘇健勝主任說,該校推廣環境教育已有20年,在舊校舍時代已開始進行。而新校舍於2007年曾獲「香港綠色學校獎小學組冠軍」。他期望每位學生在六年小學的學習生活裡,在充滿環保氣息的校園裡生活,然後成為良好的地球公民。他指出,該校在3樓走廊放置動物標本櫃,收藏品是過往向漁護署申請而得來,旨在讓同學認識瀕臨絕種的動物。   在可桐和智康談及平日與昆蟲相處的點滴。然後正準備進入學校園圃旁邊的太陽能智能溫室時,有一隻鴿子搶先飛入,副校長楊文健藉此提醒兩位小朋友與動物相處之道,這情景正好讓兩名同學體驗環境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真締。(曾)  
kjy01_20240128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4.01.28
寶血小學
Play, Learn & Grow
(本報專題)寶血小學近年推行「Play , Learn & Grow」課程,著重讓學生動手學習,實踐所學,「螢亮計劃」便是其中一個活動。參與「螢亮計劃」的四年級學生在多媒體室小心翼翼地用毛筆移動螢火蟲的身體,幫牠清理「家居」,又擺放食物,耐生地等待牠成長。其中一位參與的學生陳思妤認為在照顧螢火蟲的過程中,體驗到當媽媽的責任及感受,會擔心孩子的成長又會細心地打點一切,「媽媽平時也是這樣細心地照顧我,媽媽很偉大,我很感謝她。」   思妤原本害怕小昆蟲,但隨著連日來照顧牠及期待牠長大,逐漸克服了恐懼,與同組的同學輪流照顧牠,這為沒有機會在家中養寵物的思妤來說,滿足了她飼養寵物的夢想。   另一位同樣照顧螢火蟲的學生羅諾筱說,老師教授了不少飼養螢火蟲的知識, 她從未想過可以有機會在學校照顧螢火蟲,認為這是一次新奇的學習經驗,讓自己照顧小生命,也認識到螢火蟲的生活習性,「我很喜歡這次活動。」   珍惜生命 培養責任感   學校為豐富學生的學習,於上課天的下午時段給學生安排「Play, Learn & Grow」課程,林焯苓主任提到,學校為每級學生安排不同活動,主題圍繞智能發展、體藝發展、德育及公民教育等,配合學生的興趣,安排了數學遊戲、閱讀、中華文化、音樂、舞蹈活動等,當中有些活動設有表演機會, 讓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培養他們的成功感。   在同學照顧螢火蟲的過程中,林主任樂見學生珍惜每一個小生命,負起責任照顧牠們的成長, 「把自己當成螢光蟲的爸爸媽媽般,有一份責任感。」   「Play, Learn & Grow」課程的另一個活動是「小小園藝師」,五年級學生化身為園藝師,學習種植。學生馮甄淇表示,老師首先給予她和同學小麥草的種子,之後,經過他們悉心照顧及灌溉,小種子也很快發芽成長,使她倍有成功感,回家後與媽媽分享喜悅。   後來,當她看到小麥草枯萎時也感到失落,老師便教導她,植物枯萎後也可作為肥料,滋養其他植物。她便把小麥草作為肥料,種植了玫瑰花,之後又種植了小番茄,「小番茄很酸。」在活動中,甄淇學習到珍惜生命及生命的延續。   體驗視障人士生活 學會包容及尊重   除了見證小生命成長,在「童心共創」活動中,學生們體驗視障人士的生活,學生黃恩悅提到在學校進行「黑暗中的午餐」時,由於自己戴上眼罩,最初並不知道餐點的內容及數量,「不知道自己吃了多少,中途甚至把隔板推到同學那裡,待同學提醒後才知自己笨拙的行為,真是不容易。」   此外,學校亦邀請了視障人士為學生主持講座,並讓學生手持盲人杖,嘗試在黑暗中行走的困難。學生吳欣桐提到在家中戴上眼罩,體驗視障人士的日常生活,例如吃飯、洗澡、看電視、學習等。她表示蒙著眼睛洗澡十分困難,害怕會錯用沐浴露及洗髮水。她認為有關活動讓自己更深刻地認識到視障人士生活上遇到的困難,也學習到怎樣幫助有需要的人。   王雅婷老師表示,學生經過切實的體驗後,更加了解視障人士生活中的不容易,學會尊重及包容社會上不同的人。梁小菁主任補充,藉著上述各項活動,讓學生能真正實踐所學,感受愛與被愛,以生命影響生命。   實踐所學 找到學習的成功感   校長鄭倩濃坦言:「我希望寶血小學的小朋友可以做到『愛學.能學.活學』,我們都發現小朋友在這個世代,不只是需要知識的導向,而是能力的導向,我們希望小朋友能夠活學活用他們的知識。」因此,學校推行「Play, Learn and Grow」課程,期望讓學生能實踐所學。   鄭校長又留意到,當小朋友在活動中能運用所學, 完成一些小任務時,他們得到成功感,令學生的學習更具意義,也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吳)  
kjy14b_20240107_f
400400中學文章
中學文章
2024.01.07
喜樂中學 - 文章
回應《請讚頌天主》勸諭—— 人類為全球氣候危機負上責任   教宗曾經說過︰「一個妄想取代天主的人會成為對自己最危險的人。」隨著人類的科技和學術上的進步,我們探索海洋深淵乃至整個宇宙並成為地球的主人。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我們肆意破壞生態環境並奪去其他生命,甚至認為自己才是「天主」,可以操控一切。   然而,我們忽略了自己的職責,天主在創造我們時,曾說過人類作為大自然的管家,要好好管治自然生物,妄想取代天主的我們往往要自食惡果。我們的認知和智慧是有限的。我們從未完全理解過宇宙的奧秘。妄想取代天主只會令我們盲目自信作出錯誤負上責任。   全球暖化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無數動物喪失家園, 我們要愛護地球,減少燃燒化石燃料和過度放牧,並多種植樹木和利用潔淨的運輸系統去減少二氧化碳。   儘管放棄現時舒適和便捷的生活水平十分困難,但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和地球母親,我們理應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並實行國際合作,共同打造一個低碳綠色社會。   王嘉欣  石籬天主教中學  6B  
kjy01_20231126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11.26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森林浴 沉浸於大自然
(本報專題)秋風起,不少學校都展開秋季旅行活動,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的靜觀尖子課程小組學生,在早前的秋季旅行中,跟隨老師到清水灣郊野公園,進行了一次特別的「森林浴」活動。森林浴的精髓是放慢腳步,透過五感感受周邊環境,沉浸於大自然的關懷之中。其中一位學生林臻閉上眼睛用五感感受四周,聽到小鳥為他們安排的演唱會,嗅到樹林的清新氣味, 也觸摸到樹木上的紋理,他內心的學業壓力瞬間盡消,心情也好起來,林臻輕輕地對大自然說: 「謝謝你!」   放慢腳步後,林臻留意到平日匆忙間未能觀察到的事物,發現平凡如空氣和水,都是大自然給人的珍貴禮物,所以應該對大自然心存感激。此外,活動幫助他安定心靈,有更多時間反思及認識自己,也因此與家人和同學建立更良好的關係。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聲音,車聲、不同的噪音,使我難以留意風聲和小鳥的聲音。」學生羅樂晴說在森林浴活動中,她聽到了來自大自然的聲音,也學會放慢腳步,走路時會細心留意地上每一隻小昆蟲,「這活動令我很放鬆,也會留意到生活的美。」   另一位學生周嘉莉補充,在研習徑漫步的過程中,「不時有蝴蝶在身邊飛舞,非常美麗, 花草也像在向我們招手。」她期待在活動中所見到的一切事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及生命的奇妙。   向親友推廣森林浴   每位學生當天應老師的邀請,拾起大自然當中最美妙的物品,放在桌子上,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回贈給大自然。學生林亦俊選擇了一支有兩隻角的樹枝,「我覺得樹枝很神奇,因為一支樹枝上可以生長著很多片葉子。」   林亦俊喜愛行山,但他說自己平時走路急速,很少留意大自然。而當他全心投入大自然活動後,不禁感慨,「都市人生活腳步急速,難以留意大自然的聲音」。因此,他會向親友推廣森林浴,希望令更多人都可以感受到這份安寧。   被大自然療癒   「大自然有四寶,分別是芬多精、負離子、氧氣及母牛分枝桿菌。它們能幫助人降低憂鬱、焦慮及恐懼感,當人一走進森林, 便會有被療癒的感覺。大自然就是人類的治療師。」吳宇傑主任說。   該校本學年開展森林浴,目的是關心學生的精神健康,讓他們在忙碌的生活中,從大自然得到療癒,建構堅韌牢固的安全網。吳主任也提到,這幫助學生發展21世紀能力,具備面對壓力的彈性,時常保持正面, 及有足夠的能力面對將來的挑戰。   學生曾在學校地下園圃範圍體驗森林浴,在常識室參與VR森林浴活動,他們也將於12月前往台灣進行相關活動。   該校在不同學科中,也為學生提供活動,深化學生對大自然的認識。鄧鈞元老師舉例,在一年級常識科與學生以水耕種植體驗園藝治療, 改善學生的社交、情緒、身體、認知、精神及創意,也培養他們責任感及對生命的關愛,感受天主對人的愛。郭子謙老師補充,在五年級專題研習活動中,老師帶領學生在校園建立與大自然的連繫後,再與他們製作智能環保回收箱, 讓他們明白人有責任保護大自然,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同理心。   讓學生感受教會、學校的愛   「森林浴讓學生見到天主的愛,感受天主的陪伴。」陳啟聰主任補充在宗教活動方面,學校向學生介紹精神健康的主保聖女鄧諾, 鼓勵學生效法聖人的芳表;並在遇到困難時,求聖人的代禱,感受到教會及天主的陪伴。   陳藹欣副校長談到, 本年11月為關顧學生的精神健康,學校以全校參與的模式安排不同活動,例如週會及早會的靜觀活動,及在學生評估前,舉行了一連三天的老師點唱活動, 為學生打氣,「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支持和愛。」   校長高翠萍高興見到學生在森林浴活動中,感到被治癒,「學生來到學校不只學習知識,我們也需要使學生有一顆強大的心臟,不論將來面對升學或工作的困難、挑戰,都會知道如何自處及面對。」(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