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40128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4.01.28
寶血小學
Play, Learn & Grow
(本報專題)寶血小學近年推行「Play , Learn & Grow」課程,著重讓學生動手學習,實踐所學,「螢亮計劃」便是其中一個活動。參與「螢亮計劃」的四年級學生在多媒體室小心翼翼地用毛筆移動螢火蟲的身體,幫牠清理「家居」,又擺放食物,耐生地等待牠成長。其中一位參與的學生陳思妤認為在照顧螢火蟲的過程中,體驗到當媽媽的責任及感受,會擔心孩子的成長又會細心地打點一切,「媽媽平時也是這樣細心地照顧我,媽媽很偉大,我很感謝她。」   思妤原本害怕小昆蟲,但隨著連日來照顧牠及期待牠長大,逐漸克服了恐懼,與同組的同學輪流照顧牠,這為沒有機會在家中養寵物的思妤來說,滿足了她飼養寵物的夢想。   另一位同樣照顧螢火蟲的學生羅諾筱說,老師教授了不少飼養螢火蟲的知識, 她從未想過可以有機會在學校照顧螢火蟲,認為這是一次新奇的學習經驗,讓自己照顧小生命,也認識到螢火蟲的生活習性,「我很喜歡這次活動。」   珍惜生命 培養責任感   學校為豐富學生的學習,於上課天的下午時段給學生安排「Play, Learn & Grow」課程,林焯苓主任提到,學校為每級學生安排不同活動,主題圍繞智能發展、體藝發展、德育及公民教育等,配合學生的興趣,安排了數學遊戲、閱讀、中華文化、音樂、舞蹈活動等,當中有些活動設有表演機會, 讓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培養他們的成功感。   在同學照顧螢火蟲的過程中,林主任樂見學生珍惜每一個小生命,負起責任照顧牠們的成長, 「把自己當成螢光蟲的爸爸媽媽般,有一份責任感。」   「Play, Learn & Grow」課程的另一個活動是「小小園藝師」,五年級學生化身為園藝師,學習種植。學生馮甄淇表示,老師首先給予她和同學小麥草的種子,之後,經過他們悉心照顧及灌溉,小種子也很快發芽成長,使她倍有成功感,回家後與媽媽分享喜悅。   後來,當她看到小麥草枯萎時也感到失落,老師便教導她,植物枯萎後也可作為肥料,滋養其他植物。她便把小麥草作為肥料,種植了玫瑰花,之後又種植了小番茄,「小番茄很酸。」在活動中,甄淇學習到珍惜生命及生命的延續。   體驗視障人士生活 學會包容及尊重   除了見證小生命成長,在「童心共創」活動中,學生們體驗視障人士的生活,學生黃恩悅提到在學校進行「黑暗中的午餐」時,由於自己戴上眼罩,最初並不知道餐點的內容及數量,「不知道自己吃了多少,中途甚至把隔板推到同學那裡,待同學提醒後才知自己笨拙的行為,真是不容易。」   此外,學校亦邀請了視障人士為學生主持講座,並讓學生手持盲人杖,嘗試在黑暗中行走的困難。學生吳欣桐提到在家中戴上眼罩,體驗視障人士的日常生活,例如吃飯、洗澡、看電視、學習等。她表示蒙著眼睛洗澡十分困難,害怕會錯用沐浴露及洗髮水。她認為有關活動讓自己更深刻地認識到視障人士生活上遇到的困難,也學習到怎樣幫助有需要的人。   王雅婷老師表示,學生經過切實的體驗後,更加了解視障人士生活中的不容易,學會尊重及包容社會上不同的人。梁小菁主任補充,藉著上述各項活動,讓學生能真正實踐所學,感受愛與被愛,以生命影響生命。   實踐所學 找到學習的成功感   校長鄭倩濃坦言:「我希望寶血小學的小朋友可以做到『愛學.能學.活學』,我們都發現小朋友在這個世代,不只是需要知識的導向,而是能力的導向,我們希望小朋友能夠活學活用他們的知識。」因此,學校推行「Play, Learn and Grow」課程,期望讓學生能實踐所學。   鄭校長又留意到,當小朋友在活動中能運用所學, 完成一些小任務時,他們得到成功感,令學生的學習更具意義,也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吳)  
kjy01_20231001new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10.01
德望小學
愛護動物 尊重生命
(本報專題)走進德望小學的校園,你會發現處處都有動物的蹤影,除了靈巧活潑的貓咪外,另有雙雙對對的愛情鳥、烏龜、蝴蝶等,還有仍在構思中的螢火蟲……該校校長阮嫣玲修女,早在2012 年社會上出現年輕人虐貓事件時,已省思年輕人不懂尊重和珍惜生命的原因。於是萌生在學校推動愛護動物、尊重生命的教育:「學校的核心價值是愛, 包括愛天主、愛人、愛生命,生命是值得尊重的,我認為要將這個重要的課題傳遞給學生。」   剛好這時學校附近出現流浪貓, 便由捕捉、絕育、放回開始,最後索性收留貓貓在學校安穩地生活,牠們更成了學校的生命導師。   珍視動物與人的關係 貓貓進駐學校後,學校將愛護動物的訊息,融入常識和宗教科當中,讓學生珍視動物與人的關係, 並懂得關顧弱小。學生事務主任及德育科老師張婉心表示:「我們在二年級常識科加入愛護動物課題,同事和阮修女會帶貓貓入課室介紹給同學認識,讓同學知道學校的貓貓有來自附近社區的、有來自繁殖場的、有被遺棄的,共通點是貓貓全都感情豐富, 知道自己是否被愛,讓同學明白與動物相處不單是提供食宿,更重要是建立關係。」學校更會推廣領養代替購買的訊息,使學生懂得尊重生命。宗教科老師唐漪文通過聖經內容讓學生明白動物和人均是天主的受造物,人類是大地的管家,我們有責任照顧大地和其他受造物。   此外,校園還建立了蝴蝶園,讓學生了解胎生動物以外的物種。「在蝴蝶園中除了蝴蝶,我們還栽種了很多植物,在孕育蝴蝶的過程中,同學會接觸到毛蟲和蝴蝶的繭,當他們看到蝴蝶破繭而出,除了訝異大自然的神奇外,還會學懂愛惜看似微不足道的生命。」常識科老師張瑩珊和張瑩盈異口同聲表示相比文字解說,這種切身的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說,更為深刻。   事就這樣成了 常識和宗教科以外,貓貓也化身圖書館館長,於特定時間到圖書館當值,與同學一起學習,以鼓勵他們多閱讀。就讀小六的姜懿晴、蕭詠之、郭貝怡和小五的胡芊提均誇讚貓館長可愛,而圖書館內貓蹤處處也讓閱讀氣氛更為輕鬆。與貓貓互動的過程中,同學們不但能了解貓貓的習性和特質,對貓貓的印象也由冷傲、不友善,變為親切、可愛,而愛護動物、尊重生命的訊息更是牢牢銘記。   「打風落雨時,我會為街上的流浪動物祈禱,希望牠們在風雨中平安。」家中飼養兩隻狗和兩隻雀鳥的懿晴,認為愛護動物和教育下一代尊重生命是自己的責任。詠之小時候曾被貓貓抓傷而害怕接觸牠們,現時已完全改觀: 「我以前不太喜歡動物,但現時在社區看見動物會留意牠們是否需要幫助,即使是一般人認為嘈吵的蟾蜍叫聲,我也覺得是大自然的美妙聲音。」貝怡和芊提也學懂關心動物的需要:「在新聞看到動物被遺棄,我們會不開心,所以養動物前一定要三思,而且一定要領養代替購買。」   阮嫣玲修女深信動物不是偶然出現,《創世紀》中,天主創造萬物都認為是好的,天主希望人類從動物中看到美善,願意與其他生命一起生活,並從中學習。推廣愛護動物、尊重生命的初衷,透過學生的分享,證明已取得滿意的成效,事就這樣成了。(賴)  
20220925 8-9 drawings FADE
400 400 喜愛畫廊
喜樂畫廊
2022.09.25
喜樂幼小-喜樂畫廊
  螢火蟲 王孝彰   瑪利曼小學   五甲   小象快樂的成長 李頌延   聖保祿天主教小學   2A   天主是愛 鄭彥朗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4D
kjy16_20220313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3.11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走出課室 設立昆蟲研習徑
(本報專題)「天主祝福他們說:『你們要生育繁殖,充滿大地,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各種在地上爬行的生物!』」(創一28)在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的昆蟲研習徑掛上此經文的橫額,提醒學生人類是大自然的好管家,讓學生認識科學時,也能感受天主創造的奇妙。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於去年11月新設的昆蟲研習徑,被喻為是學校的後花園,場內種植鮮豔奪目的植物,因而吸引蝴蝶前來採花蜜,也會發現地衣反映空氣的潔淨,科學科教師吳熙文指出,藉著研習徑讓學生走出課室,學習保育昆蟲及科學知識。 昆蟲研習徑包含了科學教育與生命教育的元素,其中為中一綜合科學科配合電子學習元素,學生透過應用程式辨認昆蟲和植物,而在昆蟲研習徑種植多種蜜源植物,用來吸引蝴蝶及昆蟲,例如龍船花的花蜜吸引蝴蝶幼蟲;也種植馬利筋,它是蝴蝶幼蟲的美食,幼蟲會吸食植物的汁液,吳熙文說:「當遇上繁殖的季節,便會吸引蝴蝶前來。例如在三至四月,或十至十一月的時期, 天氣回暖也是蝴蝶繁殖的好時節。」 教導學生保育環境 在昆蟲研習徑,會發現20多種蝴蝶,數目佔全港蝴蝶比例約十分一,除了常見的紫斑蝶、美鳳蝶、木蘭青鳳蝶外,更吸引不少罕見蝴蝶,有尖翅銀灰蝶、紅蝶、鳳蝶、素弄蝶等。而在研習徑也是蝴蝶繁殖的理想地方,不少蝴蝶幼蟲及蛹會在研習徑出現,學生藉此觀察昆蟲的成長,也為昆蟲提供良好的孕育環境。 「蝴蝶翅膀上色彩和斑紋是由翅膀上的甚麼組成?」答案是鱗片,進入該校時,會發現校內也有不同的科學遊戲,例如在校園不同角落設有二維碼紙,學生以平板電腦掃描二維碼,便可看到科學知識的問題;學生在昆蟲研習徑以Seek應用程式拍照去辨識物種,當找到一個物種可獲得襟章。吳熙文老師認為,這有如Pokémon GO去捉「精靈」,鼓勵學生從遊戲中學習,認識科學。 中一生林煒燃在綜合科學科的辨認生物課堂中,時常走出課室到昆蟲研習徑發掘生物,她學習運用應用程式拍照去辨識物種,再搜集成動植物圖鑑,她說這種學習模式有趣又好玩,「當找到昆蟲後,透過應用程式去認識牠的名字,其物種的特性,在不同季節時昆蟲繁殖的數量及其物種的罕見程度等,讓我了解牠更多。 躬耕於西崇 從耕作學會謙卑 「耕作時要彎下腰翻泥種植,此動作有如鞠躬,希望學生明白許多食物也來自泥土,我們要對大自然常懷謙卑的心,包括對農夫、對土壤,以及對天主心存感謝。」該校去年11月為中五學生舉行「躬耕於西崇」活動,吳熙文說,學生藉著種植去學習心靈教育,活動由科學科與心靈教育組合作,然而礙於疫情下學生未能回校,現暫由教師及職工協助澆水。 中五學生鄭駿霖表示,活動初期在校園種植車厘茄,他把車厘茄命名為「Don't Give Up」(不要放棄),特別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性,他希望「可以奉獻給所有人也要永不放棄,一直向前,因為每人也可以茁壯成長,無懼風雨。」原本待車厘茄收成後,給予家政科同學作烹煮食材,現在疫情下未能回校,便交由教師及職工澆水,當他看到老師定時傳來車厘茄成長的相片,也感到很有成功感。雖然未及收成,好些蕃茄已被雀鳥吃掉,吳老師認為即使如此,也可以視為把食物奉獻給大自然。 鄭駿霖選修生物科,他認為西貢充滿著大自然氣息,也引發他對生物科的興趣, 「我住在西貢,這裡空氣清新,小時候常見到不同昆蟲,更見過螢火蟲出沒,這裡與在市區很不一樣,令我對西貢的每個生態足跡也感興趣。」(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