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3_20121028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2.10.28
圖畫書之必要(下)
  (上期提要)圖畫書已發展成為一種深具文學、藝術價值的出版物,有不少經典作品的藝術水平絕不比成年人的文學作品遜色。作者推介三位圖畫書大師的作品,上期文末提及美國童書作家Dr. Seuss的著作。 —— 編者    推薦作品三:《史尼奇及其他故事》  (Dr. Seuss: The Sneetches and Other Stories) 本書共三個故事,史尼奇是其中之一。沙灘上住著兩類史尼奇,一類肚子上有顆星,一類肚子上光溜溜。有星史尼奇自覺高人一等,無論野餐、遊戲都拒絕讓光肚子史尼奇參加。一天,一個奇怪的傢伙帶著奇怪的機器來到沙灘,承諾幫助光肚子史尼奇在肚子上加星,代價只是三美元。光肚子史尼奇付款後走進機器,果然全部變成了有星史尼奇。原本的有星史尼奇因為優越感喪失而愁眉緊鎖,那傢伙於是倒過來慫恿他們花十美元把星星去掉。結果加了星的光肚子史尼奇再次受到歧視。然後,那傢伙又去慫恿他們去星,隨即又引誘已去了星的有星史尼奇加星。如是者,加星去星、加星去星,史尼奇的錢都花光了,那傢伙便帶著大批鈔票離去。自始,沙灘上的史尼奇再也分不清誰原來有星誰原來沒有,也沒有人再在乎有星沒星。 二、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e) 英國著名的兒童圖畫書作家,畫風超現實,故事卻寫實,他的圖畫書常常就在這種現實與超現實之間,緩緩流淌出動人的情感,從而形成一種既寫實又荒誕、既搞笑又認真的獨特風格。 推薦作品一:《形狀遊戲》(The Shape Game) 本書講述媽媽在她生日那一天,領著爸爸、哥哥和我到美術館參觀的故事。爸爸和哥哥並不想去,我也覺得有點無聊,只有媽媽表現得興致勃勃。後來媽媽為我們詳細地介紹一幅又一幅的名畫,指示我們藏在圖畫裡一個又一個的線索和情節,讓我們開始領略到欣賞美術館中這些名畫的趣味,令原本灰暗單調的一切也變得絢麗多姿。 推薦作品二:《當乃平遇上乃萍》(Voices in the Park) 本書講述兩家人── 一家是母親和兒子,另一家是父親和女兒 ── 帶著狗兒到公園散步,兩個小孩因而彼此結識玩耍的故事。本書通過四個角色的四把聲音去述說故事:媽媽專制而嚴厲,對待狗兒勝於對待兒子;男孩飽受拘束,孤獨寂寞;另一家的爸爸剛失業,心情鬱結精神萎靡;女孩則樂天開朗,待人友善。一次偶然相遇,讓兩個孩子嘗到友情的甘美。本書建議讀英文原著為佳。 推薦作品三:《大猩猩》(Gorilla)  本書講述一個熱愛大猩猩的小女孩的幻想故事。安娜的爸爸總是忙著工作,從來不跟她做伴。安娜好希望爸爸能陪著她,更希望他能帶她到動物園看看真正的大猩猩。她生日的前一夜,爸爸把一隻大猩猩玩具暗暗放在她床邊。安娜半夜醒來,怪事發生了,那頭大猩猩玩具竟變成一頭真猩猩,並穿上爸爸的大衣和帽子,帶著她到動物園去看婆羅洲大猿猴、非洲黑猩猩,和其他漂亮的大猩猩…… 三、彼得.席斯(Peter Sis) 捷克裔美國插畫家、作家、電影工作者,他的圖畫書涵蓋不同年齡的讀者,從學前兒童、小學生、青少年,以至於成人讀者。作品語言凝練、圖像細膩精緻而深具創意。 推薦作品一:A Small Tall Tale from the Far Far North 本書講述一個男子隻身遠走北極的傳奇故事。男子在居住的地方飽受壓抑,為了自由,他遠赴北極,尋找新生活。經過三年多的艱苦旅途,他來到渺無人煙、只得冰雪相伴的北方大地。在那裡,他獨力建立新家園,他自由了,但很孤獨。一次遇險,讓他認識了原居於當地的一族獵人。獵人們友善親切,而且非常信任他這個外來人,更把他們所知的一切都教給他。然而,不幸的事情終於降臨了,大批淘金者帶著槍和酒到來尋找財富。面對來勢洶洶的入侵者,他決心保護那些善良的獵人朋友們…… 推薦作品二:The Wall: Growing up Behind the Iron Curtain 本書是一本自傳式的圖畫書,講述一個在鐵幕國家長大的男孩 ── 也就是作者 ── 的成長經歷,當中穿插了許多冷戰時期發生在捷克的歷史。男孩自幼熱愛畫畫,並以繪畫來抵抗生活中的種種控制。布拉格之春讓他對自由產生無限的憧憬,可惜卻換來更大的限制與監視,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最後他騎著自行車,以對繪畫的熱愛為翅膀,飛向了真正的自由之邦。 圖畫書是文字和圖像結合的藝術,當中圖像更屬首要。以上的故事簡述,一如從黑白打印機吐出的名畫副本,不可能呈現圖畫書原有的風采。建議家長拿原作一讀,方能親身領略現代圖畫書的魅力。     
kjy04a-20120916
icon34
寫作魔術室
2012.09.14
寫作的興趣
中外寫出許多不朽名著的大作家,為甚麼會成為作家呢? 如果你問我,我會這麼回答:因為他們對寫作有著很濃的興趣。這是最首要的條件;沒有興趣,要進入寫作之門就會很困難。這個道理和畫畫、唱歌、攝影、踢足球、學琴等等技藝一樣,有強烈的興趣就有助於學有所成。 父母們都很關心孩子的寫作水平,我們很理解這種期盼。在生活上、社會上,寫作都是一種必要。如果連一封寫給父母的、女朋友的信,一張收據或借條都沒能寫好,那就愧對家長栽培、師長教授我們那麼多年。 當然,實用性很強的應用文,有一定的格式遵循;但文學性的寫作,情況就複雜得多了。老師的培訓,固然很有益處,但如果自己不努力,就很難在寫作上有較大收穫。因此許多人都說,大作家大都不是學校培養出來的,證明了個人因素的重要。 那麼,寫作的興趣是否可以後天培養出來?這也不可絕對而論。畢竟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家庭環境條件、接觸的人事等等都不同,有的人,強制的培養仍是事倍功半。例如,一個「醫生世家」可能上下兩代出了好幾個醫生;家中有個踢足球的父親,可能會影響兒子也往這方面發展。耳濡目染在歲月中累積的力量,真不容忽視。因此,所謂「培養」也要看被培養者的具體情況,不要勉強。 我們說的寫作,如上所述,是指具有文學意義的寫作,是充滿創意色彩的,雖然有其基本要求,但和那些死板的款式完全不同,可以說是花樣百出,精采得多了。好比一場魔術盛宴,「道具」只是兩三千漢字,但因高明技巧的變化、萬千排列上的變化,造就了千百年來精采紛呈的作品。 文學創作,依賴的工具是文字,但摻含了作者的生活經驗和人生價值觀,屬於一種有趣、難度也很高的精神創造。值得有興趣者一輩子去學習。
kjy01_20120603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6.03
赤子心 人間情 「有情世界——豐子愷的藝術」專訪盧瑋鑾教授、豐一吟
  文化和藝術的領域,廣闊無垠,優秀的作品能起薰陶和啟發的作用。年輕的讀者,你有沒有心儀的作家和畫家?他們的作品怎樣帶領你接觸世界?   (本報專訪)翻開手上的書《豐子愷漫畫選繹》(1976年初版),一頁頁發黃的書紙上,盧瑋鑾教授(小思老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顧問)的撰文配上豐子愷先生的漫畫,別具心思。小思老師珍愛豐先生每一幅漫畫,她談到以字配畫的動機:「那時,我為漫畫配上文字的文章,刊登於《中國學生周報》,在選取豐先生的漫畫時,我都是面向年輕人而選材。我藉文字帶領那些不認識豐先生的漫畫畫意的年輕人,進入畫中。」   體味人情 小思老師初次接觸豐子愷先生的漫畫,是在她的小學階段:「親戚給我看豐子愷的漫畫,我一看就十分喜歡。自中學階段起,我經常閱讀豐先生的漫畫和隨筆,對他的認識和愛好也逐漸加深了。」1973年,小思老師在日本留學時,無意中找到畫家竹久夢二的畫冊,節衣縮食買下畫冊,設法送給豐先生:「這是豐先生喜愛的畫家,我看到畫冊的第一個反應是:他一定會喜歡!後來,豐先生回信給我,表示他十分高興。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中國對外的通訊相當不方便。我與他的通訊,亦只此一次。」  為年輕的讀者介紹豐子愷先生,小思老師尤其指出豐先生十分疼愛小孩子:「要談豐先生,這是說不完的話題啊!那麼,我就從他是一位漫畫家開始說起,豐先生除了畫漫畫外,還撰寫不少散文。他不會從成年人的角度看小孩子,他時常以小孩子的心靈和眼睛看世界。在他的生命裡,他最喜愛大自然和兒童。這一切足以令我們敬仰他了!」豐子愷獨特的漫畫創作形式,又稱為「子愷漫畫」,他擅長把生活中的人間情味,融入作品中,筆觸細膩清新。   尊重童心 年代不同了,現今的年輕人未必認識豐子愷先生和他的作品,但「子愷漫畫」表達的信息,值得深思。小思老師認為讓現今年輕人進入豐先生的漫畫世界,可從豐先生漫畫中的「學生相」和「兒童相」入手:「豐先生站在學生的立場,代學生宣洩他們對事情的看法。」她以漫畫《用功》為例:「這幅漫畫於1928年完成,畫中樣子凶惡、頭上頂著寫上100分的帽子的人,壓著那位青年人讀書,這是教育政策下學生們心照不宣的寫照。時至今日,這樣的情況沒有改變過來,在學習過程中,分數往往為學生帶來巨大的壓力。」另一幅漫畫《嘗試》,小孩子正把雪花膏和牙膏送到嘴裡,要一嘗兩者的味道,小思老師發出會心微笑:「成年人定會怪責兒童佻皮,胡亂把東西放進口裡;但在兒童心目中,嘗試是進步和前瞻的,這小小的試驗讓他們在成長路上踏前一步。」 現正舉行的「有情世界 —— 豐子愷的藝術」展覽,展出豐先生逾300幅在不同時期繪畫的漫畫作品,是香港至今規模最大的豐子愷作品展覽。豐先生在經歷戰爭時,仍不忘提倡愛護生命的信息,小思老師說:「按豐先生的意思:愛護生命,即保護個人的心靈,不讓人性被扭曲。我覺得兒童愛護大自然和動物是來自最卑微的要求,這份愛若能擴散開去,便能呈現人性的善與美。」小思老師心繫兒童,語重心長:「家長和老師陪伴青少年參觀展覽時,不妨讓青少年自由地投入展覽中,尋找他們喜愛的作品。成年人可邀請青少年分享喜歡作品的原因,這也是一種溝通啊!我相信,豐先生也不希望師長會強迫青少年喜歡他的畫作呢。」(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