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20529_fade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05.29
景林天主教小學
提供多元活動 助學生發展潛能
(本報專題)如果你今個週末沒有安排節目,不妨到石澳逛逛!石澳被喻為香港最美的小漁村,除了有沙灘,最近還多了一個打卡點,就是「穿上」景林天主教小學四年級學生龍家信藝術設計的戶外電箱。   家信早前參加了港燈舉辦的「減碳New Mission」戶外電箱設計創作比賽,從逾480份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選為小學組的季軍。他的作品最終在石澳大風坳的電箱中展出,美化環境的同時,也在社區推廣低碳環保的信息。   「這個作品以環保為主題,畫中有環保風車,也有由太陽能發電的高樓大廈;四周有很多花草樹木,可以令空氣更加清新。」家信介紹他的創作時說,他運用在常識科學習到的環保知識,透過作品向大眾傳遞環保信息。   參加比賽 發展潛能 在剛過去的特別假期,家信與父母及弟弟一起到石澳觀賞作品,看到畫作能被公眾欣賞,「這感覺特別不同,很開心。」   家信經老師邀請參加比賽,他感激學校提供很多機會,讓他發展潛能。例如學校每年都會舉辦藝術展,在禮堂展出全校學生的作品,當中也邀請低年級學生與家長一起創作,視藝科主任何嘉瑩老師說:「希望把藝術推廣至家庭層面,讓爸爸媽媽也參與。」   家信感恩學校的栽培,因此,本年被老師選為校園藝術大使後,他肩負起職責,「多參加視藝活動,也要努力讓同學知道視藝有多好玩!」   音樂、視藝、體育  成就最有價值的自己 「每一位小朋友都是獨特的,各人有自己的專長、興趣及能力。」校長何詠懿說。因此,為培養學生的潛能,學體藝活動組余顯宜老師及唐仲恆老師指出,學校每星期皆有「周三課外活動時間」,為學生提供管弦樂團、漫畫班、英文辯論、排球隊等不同活動,學生可按興趣,報讀不同課程,余老師說: 「即使家境貧困的學生,也有機會參與課外活動。」   本學年,學校為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培育他們對音樂、藝術及體育的興趣和潛能, 在低年級推行「MVP」計劃。   「MVP」分別代表「Music」、「Visual Arts」及「Physical Education」,一、二年級學生在音樂、視覺藝術及體育中揀選了有興趣的範疇後,便會參與學校安排的項目。何校長說:「MVP 也代表Most Valuable Player,希望計劃能幫助學生成就最有價值的自己」。   引起學生興趣 引導他們發展潛能 在「MVP」計劃中,音樂科為學生安排敲擊樂、小提琴及歌詠團的活動。音樂科主任古兆恆老師解釋,小提琴比較受家長歡迎;敲擊樂則能訓練學生的節奏,有助他們將來學習其他樂器。「音樂不一定是學習樂器。」另一位音樂科主任鄧穎妍老師補充,小朋友喜歡唱歌,而歌詠團活動除了能提升學生唱歌的技巧,也對他們說話能力有幫助。   視藝科主任蔡思慧老師指出,MVP中視覺藝術提供創意繪畫、輕黏土、塑膠彩繪畫、小手工、藝術家欣賞及創作,讓初小的同學接觸到不同媒介的藝術,「學生可以先發掘自己對哪一方面的藝術有興趣,到高年級可以選擇相關的活動」。   在體育方面,體育科科主任李樂恩老師介紹學校為學生提供籃球、花式跳繩、旋風球、射擊、地壺球。另一位體育科科主任吳紹紘老師補充說,活動中包括一些新興的活動,例如旋風球、地壺球,期望能引起學生對運動的興趣。   景林天主教小學為學生提供不同活動,發展潛能,學生的反應如何?三位五年級學生皆指出,他們參與了不同範疇的課外活動,讓自己得到全面發展。當中,學生陳玥寧參與田徑運動,經常隨校出戰60米、100米的跑步賽事;李可晴參加藝術體操和古箏等活動,感恩學校給予許多演出的機會,挑戰自我;洪紫熙除了參加藝術體操、躲避盤等體育活動,還學習小提琴,「我在節日中,也會彈奏給父母聽,與他們分享我的學習成果。」三位學生在分享學習成果時,充滿自信,可見計劃幫助他們,成就更美好的自己。(吳)  
kjy01_20220306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03.04
教區學生勤練樂器 為教區建堂籌款
(本報專題)聖奧斯定主教曾說:「唱歌是雙倍的祈禱。」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你會用歌聲向上主祈禱嗎?  因為疫情嚴峻,教區籌募建堂及發展基金委員會早前公佈,原訂於2月25日舉行的「眾家之家籌款音樂會」會延期舉行。這個音樂會陣容強大,動員天主教學校學生、堂區神父、傳教會、修會和教友音樂人等。雖然音樂會還未公布確實日期,但有份參與演出的教區小學學生並沒有因此鬆懈, 反而努力在家練習,期望有一天為觀眾獻上完美的演出,傳達出演出的主題 ——「凡事盼望」。 為建堂籌款   學生交流演奏技巧 在教區小學約九分鐘的演出過程中,同學會以鋼琴、小提琴、豎琴、大鼓、手鈴及古箏等樂器,演奏由三首歌曲分別是《希望》、《卡農》、《雲上太陽》合併而成的樂曲,並由合唱團同學同場獻唱。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五年級學生張逸參與合唱團的部份。他在這次的表演中,最深刻的歌詞是《希望》中的一句「心中的冀望,終於都靠岸,未曾絕望」,提醒他縱使遇到困難, 「都不要打定輸數。」例如,他曾試過考試成績不理想,但他並沒有灰心,反而會努力,期望下次做得更好。 籌款音樂會的舉辦目的,主要是為教區籌募經費興建新聖堂、增建天主教墳場骨灰龕位及維修各區聖堂經費之用。張逸雖然不是教友,但每逢週末都會參與主日學及彌撒,「有團體遊戲,也會講聖經」,十分歡樂。所以他希望能出力為建堂籌款,使更多小朋友可以去聖堂及參與主日學。 參與演出的學生陸續在早前的聖誕節收到樂譜,並開始勤加練習;當中在暫停實體課堂前,部份學生更在聖安德肋小學進行一次小型合奏排練。同校的另一位五年級學生梁正楠在表演中打大鼓。他一直喜歡節奏感強的樂器,認為這次活動加深不同學校學生之間的交流,在上次的排練過程中,他與另一位負責敲擊樂的同學,互相分享演奏技巧,獲益良多。 自四年級起開始學習敲擊的天主教佑華小學六年級學生張新星,她亦被老師邀請參與大鼓的表演。她認為敲擊訓練,能培養她對音樂的節奏感、專注力和耐性,「這是難能可貴的機會,讓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在家中努力練習   加深對教會認識 「學校開學禮、聖誕節等日子,學校都會帶我們到聖堂參與祈禱禮。」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六年級學生溫煦說。溫煦與另一位五年級同學周羽翹將會演奏鋼琴。他們認為這些活動更讓他們認識天主教信仰。 雖然學生現時不能回校練習,溫煦與周羽翹都會跟隨大會提供的音樂錄音,在家中彈奏,以更好準備表演。 彈奏豎琴的聖方濟愛德小學學生龐琛言,除了在家中作個人排練,亦在上豎琴課時,請教導師。另一位學生侯潁姿更指出在家中練習古箏時,家人便是她的觀眾。 負責教區小學表演的其中一位統籌、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校長梁綺媚表示,來自不同學校的表演者屆時會穿上制服,「象徵我們是一家」,呼應眾家之家籌款音樂會的主題。 梁校長認為這次音樂會為學生是難得的經驗,「除了代表學校參與這教區盛事外,也藉此認識教會,是一次福傳的機會。」(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220220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02.18
聖嘉祿學校 重現古代市集 認識傳統文化
(本報專題)聖嘉祿學校四年級學生陳靜蓥身穿公主服飾,拿著在銀號錢莊領取的古代貨幣,遊走於各式各樣的攤檔中。她參與投壺、套圈圈、做香包、寫書法、踢毽、製作麪粉公仔等傳統民間活動,攤檔兩旁掛著紅色的燈籠和彩色的旗幟,彷若置身於古代的民間市集。這是該校與校外機構合作舉辦的「校園集古村」活動。 位於中西區的聖嘉祿學校早前在禮堂舉辦「校園集古村」,有攤檔遊戲,又有少林功夫、川劇變臉表演,重現古代民間市集的情景,讓學生透過參與不同活動,深入了解中國文化。 參與投壺活動 學習傳統知識 「我想再次參加集古村活動!」陳靜蓥說。在眾多攤位活動中,靜蓥最喜歡投壺。她回憶起最開始參與遊戲時,因為還未掌握技巧,所以不斷失敗。「工作人員每次給我六枝箭,如果失敗,便會再給我一次機會。」靜蓥便從嘗試與失敗中,領略到要靜心和專注,才能投中目標。這次的體驗使她喜歡上這種充滿挑戰的活動。 集古村活動既有趣,又富教育意味。靜蓥當天換上大會準備的公主服裝時,工作人員向她提到有關古代服飾的知識,「原來古代人會把銅錢放在手袖內」。靜蓥當天亦模仿古人的行為舉止,她認為這次活動讓她獲益良多。 學習古代手工藝  透過動手做 深化學習 集古村活動當天,學生不用上課,除了分批到訪位於禮堂的「校園集古村」,還在課室參與古代手工藝製作工作坊。課程主任馮慧慈老師指出,教師在工作坊中為各級學生,安排不同的古代手工藝活動,例如低年級同學在班主任指導下,製作臉譜或撥浪鼓,學生用不同顏色設計臉譜,代表不同的表情;高年級同學則製作蹴鞠和中國結,馮主任說:「透過讓學生動手做,深化學習。」 一年級學生陳梓謙便在老師指導下製作撥浪鼓及面譜。他指出老師會先講解手工的背景,再帶領學生製作,讓他更認識這些傳統手工藝。梓謙用水筆為面譜填顏色,製作出一個獨一無二的面譜,並與同學試戴在面上,玩得不亦樂乎。馮主任補充, 活動過程中,學生不時主動詢問不明白的地方, 「活動引發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興趣」。 欣賞川劇變臉 認識國粹文化表演 禮堂的佈置非常用心,除了攤檔,最引人注目的是擺放在市集正中央的大紅花轎,學生都爭先坐上轎內拍照,體驗古代婚姻。活動亦安排了川劇變臉表演,表演者在五分鐘內變出20多款臉譜,包含喜、怒、哀、樂等表情,看得老師及同學都目瞪口呆,報以熱烈的掌聲。 活動主任何穎芝老師認為,這次活動重現了一些已被現代人遺忘了的國粹文化表演及民間工藝,讓同學從體驗中,學習中國文化,引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亦啟發他們多角度欣賞傳統藝術。 專題研習 探討中國文化 在剛過去的農曆新年前夕,雖然學校暫停面授課堂,教職員亦準備了祝賀片段、賀年貼紙及祝福卡等,向學生傳達新年問候,「希望同學在家學習期間也可以感受到學校與他的關係」校長張樂霈說。 該校一向積極弘揚中華文化,例如音樂課教導中國樂器、戲曲的知識;視藝課教製作面譜;活動課教授剪紙、摺紙活動、粵劇活動等。在早年的高年級專題研習中,學生亦分組探討中國文化、中國特色玩意等主題,透過資料搜集及匯報,讓學生認識中國,提高身份認同。張校長說,這次集古村活動深受學生歡迎,學校亦計劃再次舉辦相關的活動,例如體育課教導蹴鞠與足球,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中國的傳統文化。(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4b_20220116_s
400 400 愛火燃燒校牧心
愛火燃燒校牧心
2022.01.14
相信了天主 就甘願迎接挑戰
上個學年可說是我人生中最多新挑戰的一年,在疫情新常態下,每個人都適應不一樣的生活模式或是新挑戰。在過往的日子,很多情況下我都會被人問到:「你有甚麼才能?」我到底有甚麼才能呢?每次我都答不上,從小我沒有學習樂器,也沒有特別去操練某一種運動項目,但在牧民工作上我卻要告訴孩子們,天主賜予每個人不同的塔冷通,每人都有天主賜予的才能。  祂常常在大小事上幫助我們安排好一切,上個學年我的感受猶新,在面對很多不一樣的生活,我重新認識到不同的自己。我日間工作晚間要上教理班,在疫情下,學校都紛紛安排學生進行網課,我亦接獲了一項新任務「通知未有準時上堂的同學上網課」。新任務正好讓我在停課期間接觸同學,這是那年第一個挑戰,天主讓我成為一個聆聽者,很多時電話的另一端是家長們無盡的苦水,面對子女在家上網課時的不專心,他們都感到無奈、無助和無力,這項工作幫助我間接認識了同學,讓我在復課後更容易親近他們。  而在學期末的結業禮,我迎來第二個挑戰—— 製作音樂短片《逆境相連》,由籌備全校拍照直到影片完成,影片中還需要加入字幕,對我來說真是一項極大的挑戰, 所有的事情由零開始,但很希望能透過此曲勉勵同學,正如歌詞一樣「有著祢同步去, 縱在這長夜裡,教我勇敢飛去」。  另一個大挑戰就是修讀兩年制教理講授訓練文憑課程,完全沒有教學經驗的我,面對教案,當中真的有淚有汗,完全不知從何開始,感謝天主在我最無助時, 竟然讓我遇上幾位天使幫助我完成教案。但緊接便是入班教授,幸運地同學們都很乖巧,最後總算過關,一切順利。  以上一切全因依靠天主而行,這一年,天主讓我從牧民工作重新認識自己, 我的才能不是實質的會彈奏樂器或是畫畫等等,而是我很會學習新事物,適應力強,有解難能力。我要懂得欣賞天主賜給我們的才能,並善加運用,在未來的日子,無論我在那兒,我都要善盡己任將福音帶給更多人認識。  石籬天主教小學   陳嘉寶 本欄由教區學校供稿,總結學校牧民助理於2020-2021年度的體會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