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20619_fade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6.19
聖伯多祿中學 饒兆琮
享受沙灘排球速度感
打沙灘排球時,經常會因日照而曬傷, 或為救球奮不顧身飛身撲向沙地而被沙粒刷傷,但是就讀聖伯多祿中學的中六學生饒兆琮認為,少許損傷無阻他對沙排的熱愛,他指出在沙灘擊球時的刺激度高,節奏快,飛身救球更令他玩得盡興,是他享受這運動的原因。   沙灘排球是一項兼具快速、刺激,並極具爆發力的競技運動,根據香港排球總會2021至2024年沙灘排球比賽規則的資料顯示,沙灘排球是一項由兩隊球隊,在用球網分隔之沙地球場上進行比賽之運動。   升中時,饒兆琮與幾名參與排球運動的小學同學被派到聖伯多祿中學就讀時,發現學校沒有排球隊,於是他們聯繫校方申請組織排球隊,「我們找到小學時也有打排球的師姐幫忙,聯絡老師說明意願,再向校長申請組織排球隊。直到我升中二時,學校男子排球隊成立,我便加入。」   饒兆琮談到開始打排球的經歷,他說要從小學六年級說起,「學校當時在推廣排球運動,我見到教練打排球的外型討好,吸引我參加。」   他中二加入排球隊後代表學校參與學界賽事,中三開始參與沙灘排球及比賽,同年獲選加入男子少年排球香港代表隊。2021年3月, 他加入了男子青少年沙灘排球香港代表隊。   相比由六人組成的室內排球,饒兆琮認為二人一隊的沙灘排球的難度更高更富挑戰性,他指出在沙灘打排球,奔跑時雙腳經常會陷入沙中增加接球或傳球的難度,而現場的風力、陽光、雨勢、甚至沙粒的粗幼也會影響發揮,非常講求臨場發揮與判斷。   由於沙灘排球在沙中進行,每次看沙排球賽時總會見到飛身救球的精彩動作;只有兩人一隊的沙排更在比賽途中不可換人,因著人數的限制,令饒兆琮學會更專注,「我要更專心作賽才能得分,體力消耗很大,但每次得分也令我感到很滿足。」   疫情下專注沙排訓練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全球已長達兩年半,室內場地因疫情經常關閉,反而成為饒兆琮在沙灘排球發揮出水準的時期。疫情爆發兩年多,他說可以進行室內排球的訓練大幅減少,以往平均一星期有五天練習排球,室內球場封閉後,他只能在街場練習,訓練減至一至兩日,街場後來也關閉,「我便背著排球和網,與朋友組隊轉到沙灘的沙排場地,掛起排球網練習沙排。」   平日他經常到淺水灣的沙灘排球場訓練,希望在疫情中繼續保持球感,隨著康文署轄下所有泳灘關閉時,他便繼續在家中勤做體能訓練,以保持體魄。沙灘屬戶外運動才不太受到疫情影響,但他非常珍惜每次練習的機會,投放更多時間在沙排上,促使他在中五時加入沙灘排球港隊。   剛於去年8月,饒兆琮在屯門新咖啡灣泳灘舉行的第16屆青少盃沙灘排球比賽上, 與隊友贏得男子初級組季軍,這是他首次參與公開比賽獲得獎牌,而感到高興。他在等候DSE放榜期間,每星期也回校擔任排球隊助教,他亦是本學年校長推薦計劃的學生之一,希望憑著沙灘排球的卓越表現,可考入教育大學修讀體育,日後成為小學教練或體育老師,培育下一代。(高)  
kjy01_20220529_fade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05.29
景林天主教小學
提供多元活動 助學生發展潛能
(本報專題)如果你今個週末沒有安排節目,不妨到石澳逛逛!石澳被喻為香港最美的小漁村,除了有沙灘,最近還多了一個打卡點,就是「穿上」景林天主教小學四年級學生龍家信藝術設計的戶外電箱。   家信早前參加了港燈舉辦的「減碳New Mission」戶外電箱設計創作比賽,從逾480份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選為小學組的季軍。他的作品最終在石澳大風坳的電箱中展出,美化環境的同時,也在社區推廣低碳環保的信息。   「這個作品以環保為主題,畫中有環保風車,也有由太陽能發電的高樓大廈;四周有很多花草樹木,可以令空氣更加清新。」家信介紹他的創作時說,他運用在常識科學習到的環保知識,透過作品向大眾傳遞環保信息。   參加比賽 發展潛能 在剛過去的特別假期,家信與父母及弟弟一起到石澳觀賞作品,看到畫作能被公眾欣賞,「這感覺特別不同,很開心。」   家信經老師邀請參加比賽,他感激學校提供很多機會,讓他發展潛能。例如學校每年都會舉辦藝術展,在禮堂展出全校學生的作品,當中也邀請低年級學生與家長一起創作,視藝科主任何嘉瑩老師說:「希望把藝術推廣至家庭層面,讓爸爸媽媽也參與。」   家信感恩學校的栽培,因此,本年被老師選為校園藝術大使後,他肩負起職責,「多參加視藝活動,也要努力讓同學知道視藝有多好玩!」   音樂、視藝、體育  成就最有價值的自己 「每一位小朋友都是獨特的,各人有自己的專長、興趣及能力。」校長何詠懿說。因此,為培養學生的潛能,學體藝活動組余顯宜老師及唐仲恆老師指出,學校每星期皆有「周三課外活動時間」,為學生提供管弦樂團、漫畫班、英文辯論、排球隊等不同活動,學生可按興趣,報讀不同課程,余老師說: 「即使家境貧困的學生,也有機會參與課外活動。」   本學年,學校為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培育他們對音樂、藝術及體育的興趣和潛能, 在低年級推行「MVP」計劃。   「MVP」分別代表「Music」、「Visual Arts」及「Physical Education」,一、二年級學生在音樂、視覺藝術及體育中揀選了有興趣的範疇後,便會參與學校安排的項目。何校長說:「MVP 也代表Most Valuable Player,希望計劃能幫助學生成就最有價值的自己」。   引起學生興趣 引導他們發展潛能 在「MVP」計劃中,音樂科為學生安排敲擊樂、小提琴及歌詠團的活動。音樂科主任古兆恆老師解釋,小提琴比較受家長歡迎;敲擊樂則能訓練學生的節奏,有助他們將來學習其他樂器。「音樂不一定是學習樂器。」另一位音樂科主任鄧穎妍老師補充,小朋友喜歡唱歌,而歌詠團活動除了能提升學生唱歌的技巧,也對他們說話能力有幫助。   視藝科主任蔡思慧老師指出,MVP中視覺藝術提供創意繪畫、輕黏土、塑膠彩繪畫、小手工、藝術家欣賞及創作,讓初小的同學接觸到不同媒介的藝術,「學生可以先發掘自己對哪一方面的藝術有興趣,到高年級可以選擇相關的活動」。   在體育方面,體育科科主任李樂恩老師介紹學校為學生提供籃球、花式跳繩、旋風球、射擊、地壺球。另一位體育科科主任吳紹紘老師補充說,活動中包括一些新興的活動,例如旋風球、地壺球,期望能引起學生對運動的興趣。   景林天主教小學為學生提供不同活動,發展潛能,學生的反應如何?三位五年級學生皆指出,他們參與了不同範疇的課外活動,讓自己得到全面發展。當中,學生陳玥寧參與田徑運動,經常隨校出戰60米、100米的跑步賽事;李可晴參加藝術體操和古箏等活動,感恩學校給予許多演出的機會,挑戰自我;洪紫熙除了參加藝術體操、躲避盤等體育活動,還學習小提琴,「我在節日中,也會彈奏給父母聽,與他們分享我的學習成果。」三位學生在分享學習成果時,充滿自信,可見計劃幫助他們,成就更美好的自己。(吳)  
kjy07_20210926_s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1.09.24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 游晴 學懂放開心懷打比賽
每到週末,你會有甚麼活動呢?參加補習班?約朋友相聚?⋯⋯小學時候的游晴,逢週末都有一個特別活動, 就是跟著任職排球隊教練的爸爸去體育館,有時與曾任港隊成員的媽媽坐在看台上, 觀看爸爸帶領的排球隊比賽;有時坐在場邊,看著成員接受訓練或打排球——就是這樣,排球的種子從小已種在游晴心田。 雖然父母都是排球健將,但他們從未強迫女兒打排球,反而放手讓她嘗試不同運動,讓笑言自己是「跳跳紮」的游晴自小便熱愛上不同運動。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中六生游晴學過跳舞、劍擊,小學時更在新界區的學界劍擊花劍及佩劍項目奪冠,亦曾奪得屈臣氏集團香港學生運動員獎,及至中一學校的「崇德人自我發展計劃」讓那粒排球種子發出芽來。 這個計劃鼓勵學生在體育、音樂、戲劇等方面發展所長,游晴便與有相同興趣的同學參加了校內的排球興趣班。 球隊活動豐富校園生活 玩興趣班之餘,游晴更獲教練挑選入校隊,之後加入本地球會「Victory」,翌年更入選香港少年排球隊,高峰時期一週有五天訓練,有時同一天要參與兩場訓練,因為喜愛這項運動,「那時候完全不覺得累。」  每星期的訓練中,球隊中負責接應二傳的游晴除了與隊員在球場上練習排球戰術外,亦要訓練手肌及腳肌力量,更要做好體適能訓練,例如跑步、深蹲、深蹲跳等。 加入了校隊,游晴與隊友都有機會參加校際排球比賽,又或相約元朗區學校的排球隊打友誼賽。這些活動都為她的中學生活添上色彩。 不論是在校隊、球會,還是港隊,隊員因為訓練和比賽經常相聚,與小學時大多都是獨自練習、比賽的劍擊相比,她更體會到團體合作的可貴,大家培養出一份難得的默契,「我想打哪一個高度的球,隊員也能立刻明白我」,更也因而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情緒影響作賽 學懂亂時先冷靜 游晴參加過多項比賽,包括代表球會在2019年香港排球聯賽(乙組)獲得冠軍,以及在2017至2019連續三年在元朗盃排球賽(青少年組)得到冠軍等。但為她最難忘的一次經驗是中三那年暑假,當時她以隊長身份帶領香港少年排球隊到浙江參加全國青少年U16女子排球錦標賽。 這是她首次走出香港參加比賽,與北京、上海、四川等多個地方的球隊較量。身高一米七三的游晴在隊員的身高排行中尚算中上,可是一見內地身高普遍達一米八的球員,尚未比賽,她便已十分緊張。 八天的比賽中,游晴的一隊共要進行八場賽事,球隊在首兩場比賽中發揮水準,取得勝利。可是,之後的數場比賽,表現失準,游晴於比賽中途被教練換出場。「我做不到教練給的策略,使球隊失了很多分。但那時候我也對球證的判決有意見。」種種的情緒加在一起,游晴緊張得哭起來。 對於游晴的表現,教練並沒有過多指責,而是給她時間冷靜一下。她最記得比賽後,教練對團隊說:「心理狀態決定你的臨場表現。」這讓她之後學會放開心情去參加每一場比賽。 六年前,游晴因為劍擊而獲得屈臣氏集團香港學生運動員獎;六年後的今天她就因著排球而再度獲獎。人生充滿嘗試與選擇,游晴本年剛退出香港少年排球隊,「一方面是準備DSE,另一方面也是想嘗試更多。」她對未來充滿憧憬,不知將來還會在哪個運動範疇看到她的蹤影呢?(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10131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01.29
天主教喇沙會張振興伉儷書院 視覺藝術展 展示學生的成長
「剛升上中學時,小息我常常在走廊追逐;中二時我不專心上課,被罰放學留堂…… 中五是文憑試前最後放鬆的一年,在球場與同學流下汗水;最能代表我的中六生活,便是補課。」六年中學生涯轉眼即逝,天主教喇沙會張振興伉儷書院中六學生盧天寶,以六張最能代表他校園生活的照片作總結。 這六張黑白主調的照片,是他以《校園》為題的作品,於去年底學校舉辦的第19 屆「初象(First Impression)視覺藝術展」中展出,與大眾分享他的創作。 六張相重溫校園生活 盧天寶邀請同學入鏡,前往校園不同地方:課室、走廊、球場拍攝。當中,球場是課室以外最常出現的場景。原來盧天寶不但熱愛藝術,也是一名運動健將。小息時他會留連球場與同學打籃球,放學後每週兩三天他也要參加排球隊訓練,「我在這裡練習, 曾在這裡與同學發生爭執, 也曾一同歡笑」,於是他在作品中記下了這個灑下汗水的地方。 藝術展展出中六視覺藝術科15份學生作品。展覽以「浪」為主題,慶祝學校踏入金禧年,也象徵學校的藝術教育發展如海浪般,隨著社會環境與藝術潮流而變化,所以這次除了展出畫作外,也有多媒體藝術品— 結合影像、聲音和裝置去表達學生的概念。 多媒體創作 見《深淺》 章天男的視像作品《深淺》用投影機投射牆上。在這約一分鐘的作品中,他拍下電子琴的黑白琴鍵,再用電腦軟件製作出扭曲了的琴鍵。然後,他親自彈奏和音作背景音樂,以營造出平穩而沉悶的氣氛。 「每個顏色的色調都有深淺,有其獨特的價值。」說明人不用透過模仿或盲從他人,倒要去發展自己的才能,「就像現在不少人會去補習,但其實補習未必適合每一個人。例如學英文時,我較喜歡獨自研究每個字的意思。」 個人經歷是學生創作的來源,陳朗騏的作品《虛與實》便把個人孤單的狀態和朋友拍拖的經歷融入作品之中。 作品的主題是愛情,「黑白照片代表現實;暖色照片代表虛構。」黑白的獨照展現了他的孤單與寂莫,暖色照片則邀請戀愛中的朋友拍攝。這兩組照片不斷重複後,再播放彩色照片,象徵虛構的畫面漸漸成真。 黑白 暖色《虛與實》 《虛與實》值得一提的是,相片中一名女生的眼睛要被覆蓋,「去代表虛構,所以不知道她的樣子。」起初,陳朗騏想過以後期製作去遮蓋女生的眼睛,後來發現煮核桃糊至大滾時、糊漿爆開的一刻能呈現他想要的拍攝效果,於是努力準備。可惜,拍攝時「核桃糊太快爆開,拍不到想要的效果」。展覽臨近,他只好用網上塑材,「雖然不成功,但這也是我的學習過程。」 視覺藝術科科主任姚泊敦說,多媒體藝術是學校近年的發展方向,以配合愈來愈多大專院校開辦相關課程。學校亦一直支持學生在藝術方面的發展,鼓勵他們把個人感想或對社會環境的反省,轉化為藝術作品題材。學校每年又合辦聯校視覺藝術展,與各界分享學生的創作。(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