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 20240512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4.05.12
嘉諾撒 聖瑪利書院
在創科中 實踐愛德
(本報專題)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在4月中遠赴瑞士參加「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是全港唯一一家中學以學校為參展單位,展出的兩項學生發明均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改善社會問題,包括用作青光眼早期篩查的「OptiScan」和實時檢查院舍閉路電視以減少虐兒事件的「Kid-AID」,分別獲大會頒發銀獎和銅獎。「我們的發明不是為了賺錢牟利,而是以人為本,看見社會上有需要,便想辦法切切實實地幫助相關人士。」Kid-AID研發團隊成員之一、就讀中四的鄒思樂道。   她解釋,雖然院舍內安裝了閉路電視,但一般不會對員工進行實時監察,當出現問題時才找職員翻查錄影片段,既浪費時間,亦難免出現人為錯誤,若剛好由施虐者檢查錄像,更會令事件被隱瞞。她的隊友、就讀中五的蘇筠嵐表示,她們在現有閉路電視系統中加入人工智能程式,實時辨識拳打腳踢等暴力行為,並會自動以電郵或whatsapp通知營辦院舍的機構管理層,讓他們及早介入處理。   中三的黃碧蕙和王彥喬留意到青光眼是導致失明的元兇,但此病的早期癥狀並不明顯,政府醫療的輪候診斷時間又長,令患者未能及早發現治療。她們遂研發OptiScan系統,只須輸入眼底照片,便能快速判斷是否有患上青光眼的潛在風險。黃碧蕙表示,在編程時用了逾2300張真實眼底照片來訓練相關的人工智能,目前準確度接近九成。王彥喬期望能進一步提升準確度,便可與護眼組織合作,開放系統給大眾免費使用。   秉承謙遜仁愛精神   該校校長黃慧珍表示,同學所發明的產品、理念均源於希望解決社會問題的助人精神;她們在參展時亦能擴闊眼界,向其他參展者學習並尋求進步,這正體現了嘉諾撒仁愛女修會謙遜仁愛的核心價值。副校長陳嘉明補充,除了在課堂上學習知識,學校也希望同學透過展覽和比賽等活動,在生活中應用所學,同時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負責指導同學的STEAM教育統籌主任郭子傑謂,常提醒學生要善用科技來實踐愛德和幫助別人,「這份愛源於天主,我們會關心社會上有需要的人,是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他又指,每位學生均有其獨特才能,希望她們在參與STEAM項目時勇於嘗試,在過程中發揮所長和逐漸成長, 故他也是抱著嘗試的心態報名參展,讓同學明白機會須要自己主動尋找。   勇於嘗試助成長   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創自1972年,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創新展覽,今年吸引了全球約40個國家和地區的公私營機構、大學、研究人員等參加,展示逾1000項發明。王彥喬表示,她們在展覽期間也有到其他參展單位了解其發明,順道學習如何在社會層面應用各種科技以解決問題。對於能在展覽中獲得獎項,她感到十分驚喜,感謝評審欣賞OptiScan的潛能,亦令她相信作品可媲美其他專業人士的發明。   她又形容,STEAM使自己蛻變成「全新的我」:「我本身比較內向,但我經常要扮演解說者的角色,向別人解釋我們的發明,慢慢變得更自信和勇敢,會主動分享自己的意見。」黃碧蕙則笑言,自從去年發掘了自己在創科方面的興趣和才能,並加入STEAM團隊,身邊的人均認為她說話多了,亦更懂得表達自己。   第一次到外地參展的蘇筠嵐表示,參與STEAM項目不但讓她學到終身受用的解難技巧,也令她更放膽「走出舒適區」,不會因害怕做不到便放棄。「我在展覽會場裡原本只敢接觸駐足觀看、看似對我們的發明有興趣的人,但後來我也會主動向路過的人介紹發明,原來他們不但樂意聆聽,也會問很多跟進問題,使我很高興。」她道。   幾位同學均坦言,研發過程並不輕鬆,假期經常要回校鑽研,但研究成功所帶來的成就感也很大。鄒思樂憶述,由於是首次訓練人工智能辨識短片,須考慮前後一連串的動作,跟分析照片很不同,單是選擇合適的演算法已花掉不少時間,更曾於農曆年假期時致電郭子傑老師「求救」,說難以做下去。郭子傑老師補充說:「那時我沒有給她解決方法,因為我也不懂,只能鼓勵她努力嘗試尋找方法,克服難關。所以我很欣賞同學們的堅毅,能做到一些我做不到的事情。」(黎)  
kjy07_20240512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4.05.12
樂華天主教小學梁晞晴
克服困難 堅持古箏夢
樂華天主教小學六年級學生梁晞晴的手指在古箏上飛舞,隨即響起節奏飛快激昂的旋律,把颱風即將到來、工人趕忙收拾物品,與颱風搏鬥的緊張激烈畫面,呈現在聽眾腦海中。這是晞晴最喜歡的一首古箏曲目「戰颱風」。   晞晴五歲多便開始學習古箏,原來一開始她便對這件樂器一見鍾情。她憶述,媽媽最初打算帶她到琴行報名學習鋼琴,但晞晴嘗試後並沒有多大興趣,剛好看到一旁的古箏,便主動提出要學習古箏。晞晴形容古箏的樂聲優美,「随便一彈,音色已經很好聽。」   晞晴除了星期五學習古箏,每天都會花上大約兩小時練習,風雨不改,她笑說即使在籃球訓練中弄傷手指,都會堅持練習樂器,可見她堅毅的個性。但最體現她堅毅不屈的事件,不得不提她克服先天不足,學習古箏的過程。   克服先天不足   在晞晴仍就讀幼稚園時,媽媽發現女兒的右手拇指關節不能正常伸直,雖然這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可是,由於古箏屬於彈撥樂器,手指的靈活度會直接影響音準和節奏,拇指的作用尤其重要。   在學習古箏的過程中,晞晴曾因拇指關節問題遇到困難。她舉例,在學習「搖指」時,僵硬的拇指關節難以適應快速的動作, 所以最初訓練時,常感覺像甩骹一般的痛楚。晞晴曾因此一度考慮放棄古箏,幸得媽媽鼓勵,使晞晴記起學習古箏的初心及決心,才能堅持下來。現時,隨著晞晴持續練習,她拇指的情況也得以改善,她非常感謝媽媽的鼓勵。   自一年級起,晞晴參加各項比賽,例如香港校際音樂節古箏獨奏比賽、國際古箏比賽香港選拔賽;又參加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的音樂水平考試,考獲四級和五級古箏專業證書。她稱,在比賽及考試中,她從觀察其他選手的表現,及反思自己臨場的表現,持續學習及改善了彈奏古箏的技巧。   樂華天主教小學一直努力發掘學生的才能及天賦,給予學生平台及機會,展現才能,「我們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的才能。」負責課外活動的陳若楠老師說。陳老師欣賞同學有信心展示才藝,並稱讚晞晴目標明確,時常刻苦努力,朝目標邁進。   晞晴除了學習古箏,在體育、視藝等方面也有不俗的表演。她是學校女子籃球隊的成員,多次代表學校參加賽事,她也曾在全港兒童繪畫比賽中獲得獎項。她矢言會繼續努力,發展多方面的才能。(吳)  
kjy08a_20240512_f
400 400 喜樂小學投稿
小學投稿
2024.05.12
喜樂幼小 - 文章
我最欣賞的好朋友   在成長的路上,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少陪伴自己成長的好朋友。在我認識的朋友中, 林小芳是我最欣賞的好朋友。她是一個性格開朗,懂得人情世故的小女孩,十分討人喜歡。   林小芳善解人意,懂得察顏觀色。雖然小芳在日常生活中愛跟別人開玩笑,但她懂得拿捏分寸,不會令人難堪。林小芳會在別人失意的時候,主動關心和安慰別人。記得去年,我在呈分試中不幸失手,名落孫山。當我感到失落時,林小芳主動開導我,讓我在黑暗中看到一絲光明。她當時說了一句話,讓我至今仍記憶猶新——「過去的事早已變成歷史,做人要活在當下,繼續為下一個考驗而努力。」林小芳真是我的知心好友呢!   此外,林小芳也是一個樂觀的小女孩。在困境中,她總能苦中作樂,就算面對壓力,仍能抱著輕鬆的心情面對困難。當我面對困難時,小芳會勉勵我,提醒我該以平常心面對各種考驗。「懷著緊張的心情,不會讓我們獲得成功;只有本著平常心,才能發揮我們的潛能,邁向成功。」兩年前,在校運會的決賽中,「倖存」的參賽者都十分緊張,但林小芳卻十分淡定。最後,她在跳高決賽中,取得驚人的成績,獲得跳高冠軍。林小芳處事從容的心態,真是值得每一個人學習呢!   林小芳在我眼中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小女孩。她是我們朋友間的模範,她各種良好的性格特點值得每一個人學習。林小芳曾開導我,曾給予我信心,我們早已成為一對形影不離、互相支持的好朋友。我決定以後要多多學習她的言行舉止,成為另一個「林小芳」!   尹藹頤   寶血會嘉靈學校   六仁   《杯子與茶包》讀後感   《杯子與茶包》這本書是胡燕青的散文選,記錄了她生活中的事情。   我最喜歡她寫的「這一盤清水」這一篇散文,內容是說作者的蓮蓬頭壞了,於是她用盆子和小毛巾洗澡,令她想起了以前也是這樣洗澡。她還說以前的人還懂得縫縫補補,家中也沒有堆滿雜物,甚至沒有冰箱和洗衣機,也沒有「瘦就是美」的「歪」念。 現在的人們活得比以前更有排場, 更講究, 所以我們開空調,常換新衣服和鞋子,但卻任性地買了很多沒有用的東西。   她寫的這篇散文是教導我們應該保持簡單生活和清心的狀態, 我認同她的說法,因為我們為了舒適開空調,但破壞了地球環境。我們更不應該亂買沒有用的東西,造成浪費。   這一本書的內容蘊含了很多真理,誠意推薦大家閱讀這本圖書。   鍾曼琳   東涌天主教學校   6D   難忘的節慶活動   你聽過爆竹聲嗎?我就聽過了,這次是我最難忘的節慶活動。每逢單數年的年初二,在清水灣孟公屋村與大水坑村的異村兄弟都會舉行祭祖活動,活動已有三百年歷史,早已成為遊客參觀的活動。   二零一九年的大年初二,我和家人九時多便到達孟公屋村。首先是由成氏的兩隻麒麟(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出場,這次是我首次看到麒麟。而舞麒麟是由年青的男性村民負責,每隻麒麟有兩位舞者,一位負責頭部,另一位負責尾部,他們舞動麒麟的合拍程度簡直令人目不暇給,相信他們是練習多時呢。之後麒麟隊和鑼鼓帶著百多人浩浩蕩蕩地向大水坑村 出發「拜年」,場面好不熱鬧!   然後,我們便跟著麒麟隊進入村內,一入到村屋,我就看到幾十串紅彤彤的爆竹, 而每一串約長四米。而最震撼就是燒爆竹的一刻,全場爆竹聲此起彼落,震耳欲聾,我連忙用手掩住耳朵,而那些燃點爆竹後的一縷縷的煙霧十分剌眼,全場氣氛令我心潮澎湃,難以平息。可憐的妺妹卻被爆竹聲嚇得面如土色,而且還嚎啕大哭,媽媽連忙帶她逃離現場呢!   燒爆竹完結,村長還熱情地款待我們吃他們親手製的熱騰騰的茶粿、美味的米通、甜甜的湯圓、香脆的燒肉……我們都吃得津津有味,村長們還給我和妹妹紅封包呢,最後我們滿載而歸。   燒爆竹是我最難忘的節慶活動,那震撼的場面,實在令我畢生難忘。   傅子豐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6D  
kjy01_20240505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4.05.05
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 (幼稚園組)
教育研討日
(本報專題)你認識靜觀嗎?近年不少學校都會推行靜觀活動,幫助學生在忙碌的生活中,學會靜下來觀察自己情緒,關注學生的身心靈健康。   根據靜觀減壓課程創始人卡巴金博士,靜觀是指有意識地、不加批判地、留心當下此刻而升起的覺察力,藉此來瞭解自己,培育智慧與慈愛。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幼稚園組)早前舉行教育研討日, 主題為「靜觀校園多面睇」。   當天,17間教區幼稚園的教師及校長,齊集在高主教書院幼稚園參與活動,陳紫雯總校監、陳德雄神父、古穗生修女、黃敏兒校董、李蘇珊校董出席。   推行靜觀活動 關注學生、教師心靈健康   教區學校聯會(幼稚園組)學與教小組代表張敏兒校長提到活動目的時指出,幼稚園教師在工作上常遇到不少的挑戰,再加上早年疫情的衝擊,眾人也少不免感到壓力。而近年小學及中學盛行將靜觀帶入校園,但幼教界卻較少推行有關活動,所以希望藉此活動,探究在幼稚園推行靜觀活動的可能性。   張校長表示,他們最初只是希望教區幼稚園老師能對靜觀有初步認識,並透過靜觀體驗,從中覺察其個人內在需要,從而在日常生活中,調適情緒及照顧自己和學生的身心健康。但上學年(2022-2023年度)研討日後,教師對活動好評如潮,亦主動提出欲進一步了解在幼稚園推行靜觀活動之方法,所以他們本年再度以靜觀作為研討日的主題。   講者分享推行靜觀活動經驗   教育研討日分為兩部分,上午部分邀請教育大同社企導師— 清悅老師、馮美璇及關月婷作為主講嘉賓。她們帶領參與者分享在校園內與幼兒一同進行靜觀活動的點子, 並同時提醒教師要多覺察個人內在需要,從而調適情緒、照顧自己及學生的身心靈健康。他們亦在活動中提到進行兒童靜觀活動時的注意事項,提醒教師的角色是在於鼓勵學生參與及嘗試,並從中找出自己的喜好。   而活動的下午部分則邀請了柴灣角天主教小學張曉藍主任分享在學校推行靜觀活動之經驗。她分享了學校的靜觀課程及校園環境,讓老師吸收更具體的例子,為幼兒設計適切的校本靜觀活動,將靜觀及天主教教育理念結合,建立校園靜觀文化。   教師分享活動得著   活動總結時,陳紫雯總校監以「靜」一字勉勵參加者需要於工作和生活上取得平衡,有健康的身心靈及天主的帶領,才能在教育道路上繼續前行。   教師參與活動後,認為在天主教學校引入靜觀元素能幫助學生建立與天主的親密關係。他們認同透過靜觀,學生能夠培養專注力、學會平靜自己的心情、接納每一個人的獨特性,並有助於他們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時,能保持冷靜及平和的態度。   他們又提到在靜觀練習中, 學生能減少雜念的干擾,更能仔細地感受身邊的事物,深入地體驗與天主的連結,拉近與主的距離,將天主教的價值觀融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以正面和積極的態度面對困難和挑戰,並在行為和舉止中展現出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   教師分享時也表示,體驗靜觀和呼吸練習及聆聽講者的分享和真實事例,能夠幫助他們將靜觀活動應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同時亦能學習放鬆自己,覺察自己的身體與環境的關係,對個人而言亦有所得著。學校在未來也會逐步在課堂引入靜觀活動,讓幼兒一試「靜」帶來的好處。   (文: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幼稚園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