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40505L 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4.05.12
鬥智鬥力 在草場上博弈
高主教書院 陸玟熹
草地滾球素來予人「老人運動」的印象,但高主教書院就讀中四的陸玟熹,年紀輕輕已有六年球齡。「這項運動最吸引我的是,它有點像在草地上下棋,易學難精。把滾球推出去看似很簡單,有手有腳便做到,但背後有很多技術和策略,例如如何控制滾球的路線、在不同情況下應該用甚麼策略取勝等,不是看起來般容易。」剛於三月在泰國芭堤雅舉行的亞洲U25錦標賽中首次代表香港出戰便於女子個人賽獲得銅牌的她侃侃而談。   草地滾球是一項兩人或多人直接對壘的運動,由參賽球員輪流發球,盡量令自己的球靠近「目標球」,期間可以瞄準或打走目標球,也可以撞走對手的滾球,最後較貼近目標球的球手可獲得分數,越多球較對手接近目標球便越高分。由於滾球呈扁圓狀,其滾動路線並非直線,而是會帶有弧度。   兼顧運動與學業   陸玟熹於小四參加了草地滾球的暑期班,對這項運動產生興趣,便繼續參加相關的培訓計劃和比賽,翌年入選中國香港草地滾球總會的青少年發展隊。她形容過程「神奇」,因為她小學時一直有打欖球,亦曾入選學校田徑隊,這些都是節奏明快的運動,與較靜態的草地滾球大相逕庭。升中後,她覺得太快的運動不適合自己,加上草地滾球要花很多時間訓練,便放棄其他運動。她補充,「草地滾球慢在動作上,但快在頭腦上」,加上每場比賽長達兩、三小時,她必須保持專注力,集中精神應付每一場賽事。   對於自己入選港隊,陸玟熹謙稱「好彩」,認為自己剛好於去年年底舉行的本地U25青少年單人錦標賽摘冠,才能順利被選中。首次為港隊披甲便要面對亞洲錦標賽一眾世界級球手,她直言沒想過能獲獎,「能在每一場賽事都發揮到自己最好的水準,經已很好。拿到獎項很高興,證明自己一直以來的努力訓練沒有白費。」   現時陸玟熹每星期訓練三天,逢週六參加聯賽比賽,還要兼顧學業,她坦言偶爾也會感到辛苦,很想休息,「但累得來是開心的,所以有動力繼續打球,希望盡力做到最好。」要在草地滾球和學業之間取得平衡, 她的要訣是做好時間管理,盡可能在晚上練習前先處理好功課,若在外地比賽,便請同學幫忙把課堂的筆記傳給她,讓她可在比賽後回酒店溫習。   由於希望運動和學業兩方面也做到最好,陸玟熹常令自己有壓力,特別是狀態下滑時會感到緊張和不快,幸得母親開導,讓她保持冷靜:「對我來說,最難的是如何調節自己的心理,因為我每件事情都想做到最好,但媽媽常跟我說,這是沒有可能的,所以不用逼得自己太緊。每個人都會有起伏,最重要是懂得接受自己會有低潮,找方法督促自己回復狀態。」   學習減壓之道   在競技場上,則由教練負責讓她紓緩緊張的心情,「見到我落後、開始心急時,他會主動跟我聊天,讓我減慢比賽節奏,不會跟著對方的節奏走。」她也學懂在自己發揮不好時,不要望著對手、分牌或地上的滾球,反而會多看四周環境,若有時間甚至會放空,令自己放鬆下來,再專注思考下一球應怎樣處理。「比賽時大家的技術不相伯仲,主要看臨場發揮,誰的心理抗壓能力好一點,誰就是贏家。」她道。   陸玟熹將於今年七月底再次代表香港到新加坡比賽,她期望能繼續為港隊披甲上陣,目標是出戰世界草地滾球錦標賽,為香港爭取殊榮。(黎)  
kjy16_ 20240505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4.05.05
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
微型藝術重塑舊區文化
(本報專題)傳統舊區深水埗近年慢慢發展成文青聚集地,形成新興文化。為傳承區內的獨特傳統,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約四十名學生,自去年九月起參加由市區重建局和微行動共融藝術協會( 下稱「微行動」)合辦的「發現你的色彩生活」藝術活動,以美荷樓、雷生春、南昌大押、黃金商場、嘉頓中心等深水埗地標為主題,創作一系列微型藝術模型,並於上月在區內商場展出, 向途人述說自己眼中的「深水埗故事」。   「雖然香港一直有戲院,但運作方式跟以前很不同,有很多東西現在已看不到,例如入口旁邊的體重磅、人手劃位的售票處、手繪電影海報等,所以希望展示舊戲院給大家看。」就讀中四的薛皓謙選擇重塑已於1991年結業的黃金戲院的大堂面貌。由於網上的相關圖片很少,他在搜集資料時遇到不少困難,只能靠想像力和參考其他舊式戲院的景貌製作模型,「剛做好大堂時,內裡空空如也,看起來有點奇怪,幸好貼上海報後變得很有年代感,好像回到了從前的戲院。」   升級再造 展現獨特社區文化   為加深同學對深水埗舊日生活和文化的認識,策劃活動的微行動創辦人戴佑安亦安排他們探訪院舍,聽長者分享過往的生活軼事,並到鴨寮街和二手店等地作實地考察和訪問。他直言, 「微型藝術沒有甚麼秘技」,希望向同學傳授一些創作概念,包括升級再造(upcycling)、「無大無細」(即不按比例創作)等,藉此啟發他們的靈感, 並讓他們與社區連繫,好講述深水埗獨特的歷史文化。   本身對舊事物感興趣的中四學生鄭至堯發現區內著名的舊式麪包店仍有售賣香蕉糕、角仔等傳統糕點,便以此為創作題材。他以區內收集回來的廢棄紙皮箱製作店舖外型,並融入「無大無細」的設計概念, 在店舖上方擺放以紙黏土和舊報紙製成的大型麵包與糕點,不但外觀討好,也能突出作品主題。   同是中四的黃梓銘則決定還原在深水埗開業三十多年的二手黑膠唱片店場景。他表示,該店只有約二百呎大小, 卻收藏了三十多萬隻黑膠唱片,是極具特色和價值的小店,故他的作品亦佈滿密密麻麻的唱片,希望呈現在狹小空間內有很多藏品的感覺。他曾到唱片店實地視察,更趁機詢問店主有關深水埗歷史文化的事宜,並請他分享對區內歷史變遷的看法。   自我成長 增加社區歸屬感   三位同學不約而同表示,參與這次活動不但可以對深水埗新舊交融的文化和不同特色的建築物加深了解,亦令自己有所成長。自言平常比較害羞的鄭至堯稱,由於須在展覽場地當值,他從一開始不大敢與途人搭訕,慢慢學懂主動向他們介紹藝術品和區內傳統文化。   薛皓謙在過程中意識到「相信自己」的重要性,特別是在茫無頭緒時,更要對自己有信心,「先把作品做出來看看,可能會出乎意料地好」。沒有修讀視藝科的黃梓銘對能夠完成作品感到自豪:「導師最初只是給了我們一些概念,從選材到動手製作也要我們自主思考,這種由無變有的感覺,我覺得很特別。」   該校校長潘盛楷謂,活動的參加者大部分也沒有選修視藝科,因此看見他們的作品時,感到十分感動和高興;認為只要讓學生多嘗試不同事物,便能發揮他們的潛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他又稱,很多同學在活動後加強了對社區的歸屬感,甚至表示希望將來可以服務社區,期望同學能延續這份服務學習的精神,多點關心周遭的人和事,貢獻社會:「天主給予每個人不同的才能,哪怕是很微小的一個笑容,也是一種才能,讓我們可以互相服務, 令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黎)  
kjy08-09_20240505_f
400 400 喜樂小學投稿
小學投稿
2024.05.05
喜樂幼小 - 文章
對我影響最深的人   當我一看到那本相冊,我就想起我的奶奶,對我影響最深的人就是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滿頭銀髮,但她看起來很清秀,她更有一雙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還有一張瓜子臉。   我的奶奶很仁慈和温和,經常幫助別人,鄰居們都十分尊敬她,愛護她。有一次,奶奶和我去公園散步。到達公園後, 奶奶就到處找紙皮,起初我不知道奶奶找紙皮是做甚麼的,所以我問奶奶:「妳為甚麼要找這麼多紙皮呢?」「我的朋友需要依靠撿紙皮來賺錢生活,購買日常食物,但她從不靠任何機構的幫助。」奶奶一邊認真地說,一邊撫摸著我的臉蛋。奶奶覺得他很堅強,所以特別地幫助他。   奶奶經常到處幫助他人,一看見別人有困難,就主動上前幫忙,從不斤斤計較。奶奶這樣不斷地幫助他人,她做的事令我記在心裡, 更加學會了做人要懂得互相幫助。   我的奶奶也很堅強和勇敢,遇到困難也不會輕易放棄。年邁的奶奶得了一場大病,要在醫院裡治療,她經常咳嗽,令她的身體十分難受。即使她再難受,也沒有告訴給她的子女, 因為她不想令子女擔心。就算她沒有向子女說出她的痛楚,子女也感到了她的難受。每當我們去探望她時,她總是面帶笑容地關心我們的工作和學業。   奶奶生病時,還關心我們,我覺得奶奶十分堅強,我學會遇到任何事也不會怨天怨地,要努力堅持。   最後,我覺得奶奶很偉大,她常常保持著幫助人的心態,積極樂觀面對困難,我學會了要懂得關心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和可以多陪伴老人家。   楊芷柔   海怡寶血小學   六義   怎樣在日常生活中自我增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自我增值,裝備自己,提升自己。自我增值是甚麼意思呢?自我增值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使自己能獲得更大的競爭力。社會急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自我增值能讓我們與時並進。那麼我們要怎樣才能自我增值呢?   首先,我們可以多閱讀。正如杜甫曾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閱讀課外書,能增加課本以外的多元知識,例如:我們多閱讀,便能夠學會更多的詞語和優美的句子,還能學習到不同的種族文化、歷史等知識。因此,多閱讀課外書, 不但能夠提升自我的競爭力, 還能令視野更廣闊。   接著,我們還可以多培養興趣愛好。愛因斯坦曾說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興趣愛好也是日常生活中實現自我增值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找到興趣點,例如:運動、音樂、舞蹈、美術等方面。通過堅持練習和追求自己的興趣,我們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不斷進步。   總而言之,自我增值不需要奢華的條件,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方法都可以實現。閱讀、培養興趣愛好等,都是我們可以嘗試的途徑。只要我們不懈地努力,就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提升自己, 實現自我增值,追上社會的發展。   陳善柔   樂華天主教小學   6C   香港地道小吃   香港地道小吃有很多種類,有雞蛋仔、咖喱魚丸、砵仔糕、格仔餅、煎釀三寶、碗仔翅等,而我最愛吃的小吃是雞蛋仔。   雞蛋仔是起源於五十年代的香港,當時雜貨店的老闆為免浪費破裂的雞蛋,老闆想了很久,終於他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把麪粉和牛油等食材加入蛋漿裡,然後倒進模具烘焗;後來有人設計雞蛋狀的模具,於是被命名為雞蛋仔。   現時的雞蛋仔有很多味道,例如:巧克力味、士多啤梨味、抹茶味……味道多不勝數。有些甜品店還加入雪糕一起吃,令它的味道更加甜滋滋和香濃。雞蛋仔顧名思義由很多小雞蛋組合而成,很多人都認為雞蛋仔的表面像一個蜂巢,但是我個人認為雞蛋仔像樂高積木的表面。   製作雞蛋仔的主要材料不多,只需要雞蛋、牛奶、水、糖等材料。   剛烤焗完的雞蛋仔香氣四溢,令人精神為之一振。雞蛋仔的味道有雞蛋和牛奶的香味,非常鬆脆可口。   在我讀幼兒園的時候,外公經常買雞蛋仔給我作為下午茶的茶點,我到現在還記得在那時,我和外公一起吃雞蛋仔的快樂時光。   黎芯然   中西區聖安多尼學校   四甲  
kjy01_20240428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4.04.28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
惜福慈善義賣嘉年華
(本報專題)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在4月13日家長日,舉行「惜福慈善義賣嘉年華」,由六年級學生擺設攤位,售賣同學早前捐贈的物品、手工創作,及主持遊戲攤位,所得款項將捐贈予不同的慈善機構。學生黃靖喬當天與同學主持遊戲攤位,吸引不少學生及家長參與,「我們在六年級、升中前能參加這次活動,十分有意義。」靖喬說。   雖然嘉年華於4月舉行,但六年級學生早於去年12月,已開始呼籲同學捐贈可循環再用的的物品,並設計遊戲攤位及製作手工作品。學生亦要上網蒐集資料,瀏覽不同慈善機構的網頁,再草擬計劃書向同學匯報,投票選出捐贈的慈善機構。學生成栢浠提到在過程中,他學習到如何與同學團結合作。   黃靖喬及林穎言就讀的班別在蒐集資料後,選擇了香港愛護動物協會作為他們捐贈的機構,幫助有需要的動物。他們在攤位設計中,放置有關於該機構的資料外,還在遊戲的設計中加入動物元素,期望引起參加者關注動物這課題。   除了設計攤位遊戲,學生黃一焉、陳瑋浩的班別也自製了遊戲獎品,送給同學。一焉提到在準備攤位時也遇到不少困難,例如部分同學因為參與了交流團而不在香港,幸得在校的同學齊心合力,才能成功準備遊戲攤位。瑋浩補充,期望透過遊戲,教導同學分辨「需要」及「想要」,傳遞理財信息。   善用才能 幫助他人   學生蔡誠在當天活動中擔任司儀,並在開幕禮中向其他級別的同學及家長介紹攤位,邀請各人積極參與活動。蔡誠亦購買了兩塊由同學自製的擴香石,把其中一塊送給家人,在做善事的同時,也向家人傳遞愛。   在DIY攤位中,學生售賣由他們自製的滴膠杯墊、擴香石、蠟燭和髮夾等。其中, 學生徐靖兒提到最初在製作滴膠杯墊時連番失敗,但她與同學沒有放棄,反而努力地從網上找尋資料,最終成功製作出杯墊。學生馮梓殷高興見到不少同學購買他們製作的DIY 作品,學生鄭梓玥、李鎧澄對於活動讓她們透過自己的能力吸引別人捐款,幫助有需要的人而感到高興。   善用資源 進行服務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早年參加「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與「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合辦的「才德兼備理財學校計劃」, 在課程中加入理財概念,期望提升學生的理財素養,培養精明、自制、誠信、勤奮及負責任的品德。丘敏芝副校長表示,學校在課程中也有相關的課題,教授學生理財概念,「惜福慈善義賣嘉年華」也是校本課程活動之一。   協助義賣活動的學生林思言的媽媽提到,活動舉行前,家長義工與學生一起把收集到的物件作分類、定價,學生從中學習到如何更有效分配物資,幫助籌款。學生陳梓浩的媽媽也稱,她與梓浩捐出家中多餘的物資,從中教導小朋友不要浪費,又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活動十分有意義。   本年是學校第三年舉行「惜福慈善義賣嘉年華」,社工崔錦欣提到第一年舉辦活動時,主要是售賣物品,至第二及第三年加入遊戲攤位及DIY攤位的元素,讓學生有更多展現才能的機會。社工徐希彤指出,在活動中見到學生互相合作,主動溝通,遇到問題時也會主動解決。黃嘉燕老師補充,學生在整個活動中,要拍攝宣傳短片、設計海報等, 每位學生在過程中負責不同崗位,學生慷慨付出,並增進了自信心。   校長陳善科樂見學生在過程中,學習與人溝通及解難的技巧,並表示整個活動是知識、技能、態度綜合的學習機會。他又提到是次活動配合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教導學生作為大地的管家,應如何善用天主賜予的塔冷通,並學會善用及管理資源,為有需要的人和事服務。(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