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151206s
icon47
創作天地
2015.12.05
創作天地〔2015.12.06〕:圖畫;和平鴿 為巴黎恐怖襲擊事件祈禱
和平鴿為巴黎恐怖襲擊事件祈禱 仁慈的天主,求祢讓恐怖份子放下仇恨,一同建設社會。 胡寶文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 四A  天父,我們聽到法國巴黎恐怖襲擊的消息,感到十分難過。 黃穎詩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 四A  仁慈的天主,求祢安慰死者的家人,也把死者安息在祢的懷中。求祢寬恕罪人。 陳穎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 四A   仁慈的天主,求祢祝福可憐的兄弟姊妹,使去世的人得到安息, 受傷的得到治療,受苦的獲得援助,人民早日恢復平靜的生活。 邱靖宜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 四C  【小小藝術家】 七彩水母 劉宗敏 天主教善導小學 二B  七彩水母 楊宇軒 柴灣角天主教小學 二A  我愛聖母 楊梓檸 天主教善導小學 二B       
kjy01_20151115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11.14
繪出地平線 兩校製作 生命教育 教材套
⋯ ⋯歡樂時, 我們要感恩; 跌倒時,我們更要勇敢地站起來,昂首闊步繪出屬於自己的地平線⋯⋯  (本報專題)去年十月,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張作芳校長邀請「再生勇士」楊小芳到校,由小芳親自與學生分享她的生命故事,「小芳九歲時因意外觸及高壓電,引致她失去雙臂;然而,她沒有放棄自己,反而積極地面對人生。」 傷健運動員兼展能藝術家楊小芳是傷殘亞運會的游泳選手,也曾擔當失明人士的領跑員;小芳過去以足代手,繪畫出多幅水墨畫作,曾到加拿大開畫展,並成功入讀香港藝術學院。2011及2013年,她分別獲選為「十大感動香港人物」和「香港精神大使」。 「小芳逆境自強,她的生命事跡能影響學生珍惜生命, 加強抗逆力。」張校長引述小芳說的一句話「辦法總比困難多」:「小芳個性堅毅,願意接納別人的幫助後懂得感恩, 正好是同學們的榜樣。」因著小芳的生命故事感動人心,引發張校長製作教材套的理念,《我是逆境小勇士教材套》(簡稱「教材套」)由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及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共同製作。製作團隊於本年五月編寫教材, 九月進行試教,剛於十月十七日在聖方濟愛德小學舉行發佈會及教師培訓工作坊。當天教育局吳克儉局長亦有到場支持。 教材套帶出小芳的故事,對象為小四至小六學生,課程內容以十節課圍繞活動的目標:鼓勵同學把逆境轉化為挑戰——成為「逆境小勇士」。教材套分為兩部分,首部分讓同學認識自己,學習克服困難。第二部分學習在逆境中求助, 以及多角度思考等。目前已有104間小學、5間肢體傷殘兒童學校參加使用教材套。 有份負責編寫教材套的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羅俊怡老師說:「同學從活動中發掘優點,當看到缺點時,學習接受自己的局限」。她舉例說,學生要在指定距離拾起竹蜻蜓,需要請求他人的幫助才能完成任務,過程中展現團隊精神。 製作團隊分享時表示,教材套帶出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的「生命」與「家庭」的意義。另一位參與製作的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陳麗妹老師指出,同學親身感受不同處境,例如以腳繪畫去想像自己失去雙手,學生完成作品後再看到小芳的畫作時也感佩服。同校的張慧儀老師表示她觀察到自信心較弱的同學,在互相鼓勵下願意嘗試,並從中建立彼此的友誼。該校梁綺媚校長在教材套寫下分享文章,她期望能有系統地幫助學生認識、欣賞及裝備自己面對人生磨練。   為教材套提供專業諮詢的天主教教育事務處教育心理學家李嘉汶表示:藉此可加強學生正向心理學的元素,包括發掘個人的強弱項、正向信念,以及感恩的心,「從中讓學生有能力選擇成為樂觀正面的人」。教材套得到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參與設計,由教育局「商校合作計劃」協辦,香港百俊獅子會贊助。本學年推出後,明年初將舉行閉幕活動。(高) 
kjy03_20151115s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5.11.14
從不想要到喜歡 ——《我的娃娃朋友妲莉雅》
小女孩夏洛特的房間裡,有蜻蜓、蛇、甲蟲箱、鳥巢,她喜歡和她的玩偶好朋友小熊布魯諾一起挖土、爬樹,用泥巴做蛋糕。有一天,夏洛特收到了愛德姆阿姨送的禮物—— 一個精緻美麗的娃娃。 夏洛特就這樣意外地迎接了一位新朋友。娃娃的服飾打扮、興趣愛好似乎與她格格不入。她把娃娃放在自己的房間,但怎麼看都不是很協調。雖然夏洛特並不想要這個看上去很柔弱的娃娃,但她還是決定讓娃娃走進她和小熊布魯諾的世界。過程中,夏洛特漸漸接納並喜歡上自己的新朋友,還為新朋友起了一個名字妲莉雅⋯⋯  從不想要到喜歡、從認識新朋友到成為好朋友,繪本《我的娃娃朋友妲莉雅》(水滴文化)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建立友誼的故事。現實生活中,孩子們也會有類似經歷,比如在學校或其他場合認識了新朋友,但大家初見時感覺彼此很不同,是否應就此封閉自己,將對方排斥在外?抑或嘗試敞開自己的世界,讓新朋友有機會走進來?如何與新朋友建立一段友誼關係?在《我的娃娃朋友妲莉雅》中,讀者可以從一幕幕溫馨動人的圖文中,找尋到線索。 繪本中的小女孩夏洛特、玩偶小熊布魯諾和娃娃妲莉雅,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三個角色,其中只有真實的人物——小女孩會說話。她對小熊和娃娃說話,同男孩子們說話,也和愛德姆阿姨說話。而擬人化的玩偶小熊與娃娃只是以神情動作回應小女孩。這樣的處理令繪本在虛與實之間變幻穿越,充滿趣味;同時亦呈現出主次關係,令故事線索更加清晰。讀者在閱讀中自然感受到小女孩是如何與她的朋友們交往,如何表達對朋友的愛與關懷:在接納新朋友妲莉雅之後,小女孩又如何細心照顧到另一個好朋友布魯諾的感受,如何處理她與兩個朋友之間的關係;當妲莉雅受了傷,小女孩和布魯諾如何陪伴與照顧她⋯⋯透過優美的圖畫與文字,繪本自然傳遞出建立友誼的核心要素——接納、愛與關懷。 除了傳遞如何建立友誼的主題之外,繪本亦展現豐富多元的內涵,如:挑戰傳統性別意識。原來女孩子也可以做男孩子們喜歡做的事,和男孩子一樣勇敢;妥善處理新舊朋友的關係,在接納新朋友的同時亦照顧老朋友的感受。因為友誼並非一對一的單一關係;成人對兒童的充分尊重及給予孩子寬闊的探索空間等。 其中,充分尊重兒童及給予孩子寬闊的探索空間,亦值得家長們借鑒。當愛德姆阿姨看見自己送給夏洛特的禮物全身沾滿了泥巴、衣服破爛不堪時,並沒有站在成人的立場批評夏洛特淘氣胡鬧, 而是完全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她說: 「真希望我也能用泥巴做蛋糕、可以在空中翻滾,但是我已經太老了。」愛德姆阿姨還感謝夏洛特令娃娃生活得健康又快樂。整個繪本由始至終,呈現出強烈的兒童觀點與兒童角度。  在運用文字與圖畫技巧方面,作者在細節上的處理相當精妙,前後呼應。例如,小女孩在第一次對娃娃說話時,用「我們」一詞指代自己和小熊,用「你」指代娃娃,表明她和小熊是同類,有共同的愛好與默契,而與娃娃之間卻很疏遠,有著差異與距離。同一頁插圖中,小熊躺在小女孩的床上,兩手枕在腦後,神情與身體語言都表現出輕鬆自在,與坐在甲蟲箱蓋上神情呆滯嚴肅的娃娃形成強烈對比。繪本中每幅圖畫都傳遞出非常豐富的訊息,值得細細探索。 這本書的圖文創作者芭芭拉.麥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是非常出色的繪本作家,在美國繪本界具有重要地位。她的作品曾五度入選《紐約時報》最佳插畫獎。芭芭拉的畫風充滿復古情懷,有評論稱其畫作「彷彿夢一般美麗,穿越了時空,永遠散發魅力。」 繪本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是最溫暖的陪伴。《我的娃娃朋友妲莉雅》沒有絲毫說教,卻自然散發出正向與積極的能量,呈現作者在繪本創作中極為深厚的功力。書中的文字與圖畫藏有數不盡的細節,就留待大小讀者自己去發掘吧。   (書封圖由香港城邦書店提供) 
kjy13b_20151101s
FieldLily_logo_0
田間百合
2015.10.31
信仰生活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校和慈雲山天主教小學聯合舉辦的信仰探討生活營, 已過了十一個年頭。回想當初,我的代母曹慧君副校長邀請我加入黃大仙天主教小學與慈雲山天主教小學的信仰探討生活營,在她的帶領及指導下,我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學習;加上慈雲山天主教小學胡鳳霞主任的協助,我也漸漸地掌握如何籌劃這項活動。我和胡主任亦從配角變成主角,每學期開始就為這一年一度的活動籌劃。當中有恩保德神父、葉寶林神父(當時是執事)⋯⋯擔任我們的神師。活動的主題也跟隨教會的禮儀年曆而有所變更。後來,馮賜豪神父成為我們這個信仰生活營的神師。馮神父一上任就維持了六年,現在這活動就好像他的子女一樣,經他悉心照顧下,我們也由三校的活動(慈雲山天主教小學、聖愛德華小學與馬鞍山聖若瑟小學),再加入秀茂坪天主教小學,成為四校的學生活動了。在馮神父默默的耕耘下, 活動中滲入不少的宗教特色,信仰的種子也慢慢地植根在兒童的心中。正如馮神父說: 「我們現在是播種的時刻。」那麼,收成就要靠天主了。 我的信仰路亦是一點一滴的累積起來的。當中幫助我成長的不乏老師和學生,我個人的信仰亦變得堅實。活動中除學生不斷流轉外, 帶隊老師也不例外。值得緬懷的人和事在腦海中翻騰。曾麗珠主任、關燕琴老師⋯⋯他們的名字在我的腦海裡迴盪。 天主,感謝祢揀選了我,使我能獻上微薄力量,成為祢的工具。   踏入第十二個年頭後,我亦要退下火線, 由年輕的、更有活力的老師接棒。希望參加這個信仰生活營的老師和學生都從活動中有所得著, 使學生能在信仰的道路上,用心的走一趟。藉此感謝幫助我的老師曾麗珠主任、關燕琴老師、陳燕華老師。關燕琴老師更是我信仰路上的明燈。容我引用杜甫的〈春雨喜夜〉——「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感謝我這位故友,希望她在天國得享天主所賜的福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