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20515new_fade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05.15
天主教明德學校
70周年校慶 愛人如己
(本報專題)天主教明德學校為慶祝校慶70周年,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其中一項是徽章設計比賽。冠軍得主是四年級學生黃沛然,他以樹木作為基本圖案設計徽章,他介紹創作時解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徽章象徵學生就像樹苗般,一直在明德成長。」沛然在樹上畫有紅、紫、綠及黃色的圓形,除了代表學校的四個社,也表示「MTCS」四個學生的品格及生活態度。   M(Modest): 謙遜、節制 T(Trustworthy):值得信賴 C(Conscientious):憑良心盡責做事 S(Sympathetic):富同情及憐憫的心   STEM是近年教育的趨勢,課程主任李苑茵老師表示,學校透過STEM 課程及活動, 例如: S T E M DAYS、STEM Maker、專題研習等, 發展和推動校本的STEM課程,增加學生對科學與科技的興趣及認知,提升他們的創意思維及解難能力。此外,學校亦會帶學生參加校外活動及比賽,豐富學生閱歷,亦有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其中,常識科主任鄧耀華老師提到STEM活動「科學幻想畫」,過程中,老師會向學生提出不同主題,例如:環保、糧食問題;再讓學生發揮想像,用筆繪畫出心中所想,「讓學生天馬行空地創作,也能接觸社會的不同層面。」   五年級學生潘芷瑤在科學幻想畫中,就著糧食議題構思出星球運送機器。她表示這考慮到因為疫情及各種災害,地球已經不適宜人類居住,所以發明星球運送機器,運送人類和物資,到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學生設計作品 記錄愉快校園生活 學校積極推行STEM教育,所以白金禧校慶的其中一個慶祝活動,邀請學生使用3D打印創作。五年級學生邱思晴用3D打印機印出作品「明德小課室」,並憑此獲得亞軍,「我設計的作品有桌子、椅子,旁邊的圓柱體還可以放筆,是一件實用又美麗的作品。」   這次白金禧慶祝活動還包括「親子蛋糕設計比賽」,邀請家長與學生一起參與。五年級學生梁穎珈與媽媽合作,利用循環再用塑膠盒及家中的現成材料創作這手工。   三年級學生黃舜匡也與媽媽參與比賽,黃舜匡介紹這個兩層高蛋糕時說,上面一層展現笑臉的學生,代表校園生活的歡樂;下面一層則有學生手牽手的情景,這跟他在一年級時經歷過的「大手牽小手」服務學習計劃有關。   為推廣關愛文化及培養學生「愛人如己」的校訓精神,該校推行「大手牽小手」服務學習計劃,由五年級學生擔任朋輩輔導員,協助一年級學生適應小學生活。舜匡說:「我在一年級時,對這學校還很陌生,幸好有『大手』帶我遊走校園,我才適應校園生活。我曾受到這種祝福,所以想快點長大,成為『大手』,幫助我的師弟妹。」   價值教育 愛人如己 70年來,天主教明德學校曾兩度改名,從最初的「瑪利諾明德小學校」,後來易名「香港柴灣明德小學」,到今天的「天主教明德學校」,但「愛人如己」的校訓一直未有改變。   「我還記得在呈分試時,曾經感到焦慮,老師發現後,主動找我傾談。」王家寶老師是學校舊生,她指小學時期老師都很關愛學生,和藹可親,使她印象深刻;所以到今天成為老師, 也要以愛對待學生。   學校一直重視學生的價值教育,校長許加路表示,學校舉辦許多愛德活動,讓學生關心社區上的鄰人。他舉例,即使在疫情下,探訪長者的工作變得困難,學校早前亦舉辦活動,讓學生透過Zoom與長者玩遊戲和傾談,關心及了解長者在疫情期間的狀況,「每次愛德活動後,我們也會與學生進行反思,希望藉此能鞏固學生的價值教育。」(吳)  
kjy01_20220508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05.08
聖斯德望天主教幼稚園
戲劇教育 演出宗教劇
(本報專題)「小朋友,你知道森林內有甚麼動物嗎?跟著老師,放鬆心情慢慢的走入森林內看看……」聖斯德望天主教幼稚園老師一邊用言語,帶幼兒班學生投入到故事情節中;一邊搖搖鼓,讓學生跟著拍子走。當搖鼓聲停下,學生立刻「定格」,用肢體演繹出動物的型態。   以上是幼兒班有關「森林」的戲劇活動熱身遊戲,學生定格後,紛紛扮演獅子、大象等動物,並向其他同學及老師介紹自己的演繹, 葉敏明副主任認為,活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及表達能力。   聖斯德望天主教幼稚園推行戲劇教育多年, 從最初一周為學生上半小時的戲劇課,到近年把戲劇教育融入至課程中,戴凱倫校長表示,戲劇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發掘及培養他們的多元智能,涵蓋學生的全人發展。   在戲劇教學中,老師配合不同學習主題,為學生設計不同的遊戲、活動,戴校長說:「幼兒班學生能力有限,會進行較多模仿活動,但低班及高班學生已經歷一至兩年的戲劇活動基礎,所以我們會安排更多需要合作、表達的活動。」   扮演不同職業  思考如何發揮才能 由於低班學生有一定程度的戲劇經驗,邱麗嬋副主任指出學生在活動中,會有較高的主導性。在主題「幫助我們的人」中,學生會結合他們在生活中所見過的不同職業,再在戲劇活動中,入角扮演不同幫助我們的人,例如清潔工人、建築工人等,體驗他們的工作。   活動中,老師又會播放音樂,讓學生投入,例如當老師播放消防車的聲響時, 學生猜測聲音與哪個職業相關;並主動分享他們對該職業的認知,從中訓練學生的觀察及思考能力。邱副主任表示,活動也會加入宗教元素,讓學生思考,「天主賜予各人不同的恩寵,我們可以怎樣在社會上發揮才能,幫助不同的人。」   主題角 給學生幻想的空間 除了課堂活動以外,學生在進行小組活動時,又會到「主題角」進行角色扮演。「主題角」放有多款戲服、道具。學生在沒有老師的引導下,可以自由與同學商討要扮演的角色、演繹的情境,給予他們更大的空間,發揮其幻想。   「戲劇教學能作為動機,先吸引學生學習,再慢慢從他們的生活經驗分享,就著他們的好奇著手,再深化學習。」戴校長舉例說,在購物主題相關的戲劇活動中,小朋友模仿家長用信用卡付款,「他們以為隨便一張卡,也可以付款,所以在之後上課時,我們便補充信用卡的概念,也教他們理財觀念」,藉著活動,向學生灌輸正確理念。   演出宗教劇 播下信仰種子 作為一間天主教學校,該校每兩個月會邀請部份低班及高班學生,排練及演出宗教故事,包括聖人如學校主保聖斯德望、疫情主保聖羅格、聖德蘭修女的事跡; 又或演出聖經故事,例如耶穌的誕生、耶穌醫治十個痲瘋病人、平息風浪等,在學生心內播下信仰種子。   學校會根據節期及活動性質,安排學生演出不同戲劇。例如在開學祈禱聚會中, 學生會到聖堂, 向全校師生演出「撒種的比喻」。同學扮演小烏、太陽、種子等,向台下觀眾講述種子落在不同土地中,出現的不同結果,「種子落在石頭地裡,就像學生不留心上堂,被魔鬼誘惑, 結不出好果子;種子落在好地,即比喻學生在良好的環境學習,老師提供好多活動,你專心上課,聽天主的話,自然會結出好果實」,藉著故事讓學生知道要努力向上。   在演出及欣賞宗教劇後,學校亦為學生準備了延伸活動,例如「加納婚宴」戲劇, 向學生傳遞學習聖母,主動體察別人的需要後;之後再透過工作紙,讓學生分享如何在生活中,幫助別人,透過活動教學生寬恕、服務及關愛別人等價值,帶出宗教核心信息。(吳)  
kjy01_20120401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4.01
雲間虹霓顯救恩 李安淇偕爸媽 穿越一扇新門 跟隨基督
  (本報專訪)距離復活節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對於寶血會嘉靈學校四年級學生李安淇來說,這個復活節極具意義。安淇偕父母於三月十一日參加考核禮,小妮子回想當天在深水埗聖方濟各堂內的情景:「爸爸和媽媽與許多候洗者一同從神父手中領受傅油,我和其他的小朋友坐在聖堂的後方。爸爸和媽媽領受傅油的那一刻,我真的十分感動啊!」這位可愛的小女孩亦將於今年接受聖洗聖事,成為天主教信徒。訪問中,她流露了緊張和期待的心情。   親朋共同行 感謝天主祝福 最近一年多開始,每個主日,安淇隨同父母到位於窩打老道的聖依納爵堂,參加主日學和慕道班。安淇自二年級起參加主日學,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學習聖經故事,透過遊戲和手工製作,加深認識天主。安淇自言很喜歡上主日學:「姑姐是天主教信徒,她經常鼓勵我們一家人認識天主教信仰。在主日學班內,共有二十位小朋友,當中,大部份在小時候已接受領洗,而我和班中幾位小朋友將在本年內領洗。有些小朋友跟我一樣,就讀天主教學校。」安淇坦言曾因賴牀,不願到聖堂:「媽媽跟我說:如果你想多認識天主的道理,就不應缺席主日學!我覺得媽媽說得真對,於是立即起牀,去上主日學。」 四旬期內,天主教信徒與準備於復活節領洗成為教友的候洗者,一同懷著悔改的決心和皈依的精神,早作準備。考核禮當日,安淇的父親李文華與女兒互通心聲。李父表示:「當日禮儀的莊嚴氣氛令我感到震憾!回想從前的我,曾犯了不少過失,現在,我明白了天主賜給我們豐厚的恩寵,祂聆聽我們的祈禱,帶領我們走向光明。自參加了慕道班,我的心常充滿平安和喜樂,真的感謝慕道班的導師和同學對我的包容,天主帶領我踏入人生的新階段。」每一個人與天主相遇的經驗都是獨特的,當我們願意跟隨天主,對生命的體會也會不同,在個人生活中也會相應地作出改變。李文華的父親因病重,現住在療養院裡,李文華感觸地說:「這是我首次為父親祈禱,雖然感到難過,但我將一切痛苦交託給天主。」   虹霓作標記 銘記天主慈愛 談到喜愛的聖經故事,兩父女不約而同地選取《創世紀》9:8-17「天主與諾厄立約」的記述。李文華對此印象深刻:「那個時候,世界上到處充滿罪惡,天主以洪水毀滅地上一切生物。諾厄遵從天主的吩咐,建造方舟,避過洪水。天主愛人類,並願意與人類立約。此外,福音中記載關於耶穌治癒瞎子的神跡,也讓我有不少的反思。」 安淇小小的心靈裡,她認為教友的本份是真心信賴天主:「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都會祈禱,信靠天主。每個晚上,我與父母一起祈禱。我擁有一本聖經,空暇時,我會讀聖經故事。」按照天主教教會的傳統,每一位候洗者在領洗的時候都會選取聖名。李文華選了Paul(保祿),這個名字使他想起了已故教宗真福若望保祿二世(Blessed John Paul II, 1920-2005)。原來他在還未認識天主教信仰的時候,已經有所領悟:「我十分敬仰這位教宗,他病重時,仍積極面對痛苦,關心世界上有需要的人。」安淇又興奮地告訴本報記者:「我選了Angel為我的聖名,Angel即天使的意思。我希望自己像天使一樣陪伴天主,為天主服務。」(仨)   編者話           愛的邀請,愛的印記   接受洗禮,表示願意接受耶穌基督的福音,同時領受耶穌被釘十字架前,在最後晚餐中賜給所有跟隨祂的信徒,一份寶貴的禮物 ——  聖神,基督的神(堅振聖事)。天主教會稱聖洗聖事及堅振聖事為「入門聖事」。領受這兩件聖事,便是領受了神印。領受神印的一刻,這個永不磨滅的屬神印記,為信徒帶來永遠有效的恩寵。 本期專題報導介紹念小四的安淇,在準備領受神印前,懷著感恩的心情,期待她與父母親在天主愛內的新生活。這個印記,將他們三人的心靈緊緊地扣在一起,在家庭裡,在天主的愛內,共同面對生活的喜樂和憂傷,在持守信仰的道路上互相激勵、互相扶持。 安淇與父親坦誠的分享,見證了天主的無限救恩,藉著聖經、透過宣講者的口及天主的見證人,怎樣帶領他們勇敢地穿越一扇新門,走進教會的大家庭,追隨耶穌基督。安淇的見證也在邀請你走近天主,同學們,一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