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a-20131013
icon67
創作沙龍
2013.10.13
大嶼山一天遊
《大嶼山一天遊》一文記述作者跟家人一起暢遊大嶼山兩個著名的景點 ── 寶蓮寺和大澳。在文章的第一段,作者既簡單地交代「時地人事」等基本資料,又運用「風和日麗」、「天朗氣清」、「壯觀」和「寧靜」等詞語描畫當天的天氣和將要遊覽的景物,成功地醞釀了歡愉的氣氛。 在第三至第六段,作者帶領讀者跟著他首先乘坐「昂坪360」,從高空欣賞大嶼山壯麗的景色,接著參觀古樸的「昂坪市集」、雄偉的「天壇大佛」和充滿水鄉情調的「大澳」。林同學運用步移法引領讀者跟著他一起順序遊覽,讓人如置身其中,有目不暇給的感覺。 林同學描寫景物十分細膩,讓景色活現在讀者眼前,同時又能刻畫出個人的感受。他善用「近寫」和「遠寫」;例如他寫在「昂坪360」能近觀「翠綠的大樹、連綿不斷的山巒」,也看到遠處「白雲堆砌起來的圖畫非常美麗」,景色教人「心曠神怡」和「沁人心脾」。他筆下的天壇大佛「眉如初月、慈顏微笑」,給人「和藹可親」的感覺。 作者描寫景色時,很善用四字詞語,予人言簡而意不盡的感覺, 例如描寫大澳海產豐富時,他便使用了「林林總總、琳瑯滿目、數不勝數」等。 在最後兩段,作者總結了他對一天遊的整體印象和感覺,歡愉的心情可說躍現紙上,讀者們都能深刻地感受到他們一家的喜樂。 總的來說,本文內容充實、描寫細膩、用詞精煉、結構完備, 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上乘作品,可作為小讀者的學習對象。 大嶼山一天遊  今天早上風和日麗,天朗氣清,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大嶼山,一睹大嶼山那美麗的景色、壯觀的天壇大佛,還有寧靜的大澳漁鄉。 大嶼山位於香港島的西南面,是香港境內最大的島嶼。因為大嶼山遠離市區,所以成了香港人度假、休閒的好去處。 早上十時,我們來到了昂坪360乘坐纜車登山。在車上,我們俯瞰纜車下一棵棵翠綠的大樹,連綿不斷的山巒,令人心曠神怡。向前面遠眺,香港國際機場非常壯觀,一架架飛機,像玩具一樣在天空上飛翔。仰望天空,白雲堆砌起來的圖畫非常美麗,沁人心脾。 接著,我們來到了昂坪市集。市集中的房子,仿照古代建築風格而建成的。走在市集中,各種各樣的仿古建築給人一種寧靜致遠的氣氛,讓人樂而忘返。 然後,我們一家人到了夢寐以求的天壇大佛。大佛眉如初月, 慈顏微笑,讓人有一種和藹可親的感覺。寶蓮寺裡的飯菜香噴噴的,讓人垂涎三尺。而且,那兒三十七根花梨木柱上,刻有二百六十八字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最後,我們來到了充滿風土人情的東方威尼斯——大澳,那裡有許多用木頭搭起來的棚屋,也有許多林林總總的海產,琳瑯滿目,數不勝數。我們乘坐小船穿梭在這大街小巷之中,也深深感受到大澳的漁鄉風情,大澳可真不愧為「東方威尼斯」。 今天,我感覺非常開心,因為,我觀賞了青山綠水,感受到仿古建築的美麗,還體驗了大澳的風土人情。 同時,我也覺得大嶼山可真是一個集旅遊、美食、學習和體驗大自然的好地方。 林智豐 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 六D      
kjy03_20131006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3.10.06
Relieur 不買書,也不賣書的手藝人
一本散開了的舊書將有怎樣的命運?在熱衷消費經濟的當代社會,大抵給當作廢紙棄置吧了!誰會想到花錢、花力氣修補它?然而,《書的手藝人》裡的蘇菲,她實在不捨那本散開了的圖鑑,她要把它修好。不過,到哪裡去修補?賣雜誌老闆提議:「那就拿到Relieur先生那裡去試試看吧!」Relieur是法文,是「再一次重新裝訂」的意思,但也可以用來形容以專業手工裝訂,修補舊書的人,即伊勢英子《書的手藝人》中「書的醫生」。今天,我們或許不容易在街頭巷尾找到修復舊物的行業,但創作者不單復現日漸式微的手藝, 還藉著女孩尋訪修補圖鑑的經歷,重新建立人與書的關係,讓讀者明白「書是超越時代的,它可以一次又一次的閱讀」。 不過,也有人認為《書的手藝人》不適宜放在童書架上,因為五十六頁的內文,較一般兒童圖畫書的篇幅長,實在考驗小讀者的耐性。再者, 伊勢英子所描繪的古老行業,似乎較能切中成人的懷舊情味,並不緊貼孩子的生活趣味。然而,只要隨著蘇菲的腳步,走進Relieur先生的工作室,然後再聽創作者為她設計的一句話:「哇!東西堆得亂七八糟」,一位七歲小女孩的形態就在伊勢英子的筆下表露無遺。 此外,《書的手藝人》雖無起伏跌宕的情節,但從蘇菲為散開了的圖鑑,去尋Relieur先生修復,中間穿插Relieur先生一段小時候隨父親學習修復書籍工藝的回憶,最後以蘇菲成為植物學家告終,創作者真切的從兒童角度出發,並借助女孩追根究柢的精神,發展出與Relieur先生一段活潑的互動:  塗上漿糊固定好。 糟糕了,我最喜歡的洋槐樹那一頁忘記放進去了。 放心啦!我不會忘記。 叔叔,你有打掃過這裡嗎?  甚麼東西放在甚麼地方,我都清清楚楚。你看吧!要做封面的紙板就放在這裡。 在法國,印刷業因為不能兼做裝訂業,於是,能運用六十多項手工技術來裝訂、修補舊書的古老行業才能留存下來。可惜的是,時代的無情,人情的冷漠,像Relieur 這種手藝人,在巴黎已經不超過十人。因此, 《書的手藝人》最感動我的, 是Relieur先生父親留給他的話 ——  書裡面記載著很多、很重要的知識、故事、人生和歷史,我們不只要牢記在腦海裡,並且要代代傳承到久久遠遠,這就是Relieur這個工作的價值。 有60多種手工要親手一一去做,最後還要在書背上用金箔打上書名,全部都做好了,這就是一流的Relieur啊!做完這些工作,不必留下姓名。 在各行各業中,能站在台前的只有少數,Relieur先生正是其一,但他明白自己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借用書中蘇菲與Relieur先生的對話 ——  能告訴我你的名字嗎?我叫蘇菲。叔叔,你呢?  就叫我Relieur叔叔好了。 孩子承傳父親手藝,並謹守父親忠於書的誠心與信諾,以「魔法的手」給舊書重新注入生命,讓愛書的蘇菲重新擁有她最愛的圖鑑,並終於成為一位植物學家。默默耕耘的人也許終不見聞,但他的堅持、他的力量,無聲,但有力地存在,而曾經撒下的種子,總有一天發芽成長,最後變成一傘濃蔭。就這樣,讀者很容易就明白書中的小盆栽的象徵意義。 以兒童圖畫書為例,站在台前的是作者、是畫者,但統籌其事,穿梭往還於兩者間,是默默耕耘的編輯,但他們永遠居於幕後,隱身在鎂光燈不到的黑暗處。近日,觀賞了日本電影《字裡人間》,編輯五校辭書,把指紋都磨蝕了。辭書出版當日,編輯已在籌謀修訂,可笑乎?可敬乎?敬業樂業始於對自我的了解與肯定,Relieur先生如是,《字裡人間》的三代編輯如是。 找到人生的道路,並堅持永久前行,不論顯達,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kjy02_20130929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9.29
向故事國出發!莊世瑩 牽孩子手 細讀童書
(本報專訪)「閱讀一直是我人生中重要的好朋友之一」,莊老師從小就愛看書,在大學研讀文學科系,也非常喜愛兒童文學。在成為母親之前,她已在心裡想著:「將來我一定要和我的孩子一起分享閱讀故事的快樂!」 聽故事的快樂 莊老師和家人在英國牛津生活過三年,她表示當地無論是學校或社區,都蘊含著豐富的兒童文學資源。她舉例說明,「公共圖書館的職員會親切地為孩子講故事,給他們推薦館藏;童書專門店每週都安排各種說故事活動,讓小朋友從小就有親近作品和作者的機會。」 她念念不忘每一張孩子聆聽故事的笑臉,而當時台灣也尚未有這樣的風氣。這一切都促使她推廣親子共讀繪本,並在二千年加入小大繪本館。她四處講故事,同時也書寫童書評論、推介,還創作繪本故事。 到故事國的路途中,發生了不少令莊老師難忘的感動事件。其中,她大學剛畢業時,隨山地研究隊到台東做問卷調查。大人們到山上工作,白天的村子裡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她領著一群小孩遊戲,又把自己知道的故事一個個說給他們聽。「對從未離開過山村的布農族小朋友來說,每一個故事都猶如天方夜譚,他們的大眼睛閃動著驚喜的光芒」,莊老師遙想當年。她續道,「我第一次感受到城鄉的差距,但故事可以幫這些小孩裝上翅膀飛翔。」 七年前,莊老師和其他故事媽媽到育幼院和小朋友共讀繪本。這些育幼院的孩子各有背後的故事和創傷,他們不習慣身體和目光的接觸。「剛開始時,小朋友和我們之間似乎隔著一道隱形的牆,但隨著一次次的共讀和擁抱,繪本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後來,小朋友們總是迫不急待的選好書,要我們為他們講故事。」這次經驗中,她更深刻體會到每個孩子都有閱讀的權利、享受聽故事的快樂,他們都不應該被剝奪擁有這些機會。 小大讀書會是台灣的一個非牟利讀書會,由兒童文學工作者林真美發起,已有二十一年歷史。它的二十多個讀書會遍及台灣,並在台中設有小大繪本館,收集一萬四千冊繪本,至今仍以創會時推廣親子共讀的初衷為宗旨。但家庭外,小大讀書會的服務對象更擴及兒童醫院、育幼院、原住民部落、弱勢社區等,「希望能服務更多兒童,也為兒童權益的相關議題發聲」,莊老師補充。 讀繪本的感動 繪本依據孩子的特質和需要設計,是用圖畫為孩子說故事的童書,充滿樂趣之餘,亦甚具啟發性。但從中得到啟迪的, 還有成年人。問及她最喜歡的繪本,莊老師回答說:「太多繪本都是我的『最喜歡』,每一本和我相遇的繪本,都在人生的某個時刻給予我啟發和感動。」 仔細考慮後,莊老師選出三本圖畫書。第一本是《小兔彼得的故事》,她敬佩作者波特女士的創作精神,用彩筆證明了女性的獨立自主。「而可愛調皮的彼得兔, 幾乎就是每個擁有好奇心的小孩的原型。」另一本是《野獸國》,「這是一本我百看不厭的作品」,她解釋道,「它時時提醒我:每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他們的情感和情緒都要受到尊重。」 最後一本是《大猩猩》,莊老師直言自己在書中看到了童年的自己, 還有隱藏在內心的夢想和希望。「一本好繪本能跨越國界、地域,感動不同世代的人心;我期許自己不管是說故事,或是寫故事,都能傳遞這樣的繪本的力量。」 台灣自九十年代中後期,民間紛紛成立各種讀書會,其中以尊重兒童為前提的親子共讀讀書會,也因新一代受過高等、民主教育的媽媽們積極投入,在台灣遍地開花。莊老師認為每個社會、地區,都會因文化條件不同,發展出各具特色的讀書會。「台灣親子共讀讀書會的演變必定和香港不同,我無法為香港家長提出方向,但是擴大經驗的交流,一定有助推動親子共讀。」 在莊老師眼中,香港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地區,也是一個發展變動快速的城市。「如果成人願意放慢腳步和孩子同行,一起手牽手到故事國去遊歷,親子間必定會經由共讀凝聚情感、形成共識」,她深信。(澄)  ( 莊世瑩為本報專欄「童書的旋律」特邀作者之一 ) 
kjy03_20130922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3.09.22
生命旅程的起點
「地球」有將近七十億的人口,分布在不同地域的人種和族群,與自然界其他的生物,一起生活在這個共同的家鄉。人類和其他動物一樣,需要靠食物、呼吸來維持生命,也一樣會步向死亡,沒錯,人類也是一種動物,但何以會被稱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人類會「思考」,因為思考,對生存的處境產生了「自覺」,由自覺發現了「我」的存在,就像英文字母大寫「I」,在芸芸眾生中,「我」卓然而立,每一個「我」都是造物者獨一無二的創造。 小嬰兒自呱呱墜地來到世間,除了努力喝奶、睡覺,好快快長大,還拚盡全力啟動身體所有的感官,去經驗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帶給他的全新感受。幼兒期的孩子較接近「生理性」,自我的概念會隨著愈來愈操控自如的動作和語言萌發,小寶寶喜歡看著鏡中的自己,還會拍拍、親親鏡中的影像,就是一個發現自我的過程,許多幼幼書會做類似的設計,《各種各樣的人》(維京) 是一本可愛的翻翻書,隨著小讀者翻動書頁,人們不同的外在表徵和活動躍然紙上,在全書的最後附上了「神奇魔鏡」,孩子會驚喜地發現自己是多麼的與眾不同。 認識自己的身體、掌握肢體的活動,也是小寶寶證明自我成長的方法之一。艾瑞.卡爾色彩豐富的拼貼畫一向深受小讀者喜愛,《從頭動到腳》(上誼)是一本互動性很高的作品,「你會嗎? 這個我會!」,在動物們不斷邀請小朋友參與的模仿遊戲中,除了認識身體的器官,小孩也一再的肯定自己肢體的潛能。《青蛙與男孩》(小魯)是一本由兒童觀點出發的佳作,故事中的小男孩和青蛙也來做個動作超級比一比! 雖然看來相似,小男孩卻發現了自己和青蛙有更多的不同,他會哭、會笑、會想念媽媽,他最後大聲的說:「我不是青蛙,也不是王子,我是我自己!」這真是個勇氣十足的宣言。 「我是誰?」的確是個大哉問,對於成人尚且終生大惑不解,對於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小孩,要談論這麼富有哲思的議題,還真是不容易。《我不知道我是誰》(格林)是本風趣幽默的圖畫書,主角達利B不知道自己是甚麼動物?所以不知道自己該住甚麼地方?該吃些甚麼?為甚麼會長成那個樣子? 達利B只好透過模仿來找答案。這個由提出疑問、模仿、解答、到欣賞自己的歷程,應該是大多數人探索「我是誰?」的必經之路。寓意豐富、圖文簡潔的圖畫書,以兒童能理解的語言和情境敘說故事,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相契合,可以幫助孩子從圖畫書中看見自己。 克拉格特.強森創作的圖畫書《胡蘿蔔種子》(上誼)短短不到兩百字,卻讓我們感受到信心的美好和力量。小男孩把一顆胡蘿蔔種子埋進土裡,媽媽、爸爸、哥哥都一再的說種子不會發芽,小男孩每天還是拔掉雜草、殷殷灑水,最後,一棵胡蘿蔔長出來了,但收成不是重點,重要的是,胡蘿蔔長得就跟小男孩「原來想的一樣」。日本著名的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他的新作《教出孩子的生存力》中說到:「父母最重要的任務, 就是給予孩子『活下去的自信』。」父母親是和孩子最親近的成人,常常無心的一句話,或者是刻意的評價,都會影響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的態度,父母有責任要發掘孩子的長處,並尊重孩子的人格特質。  擁有信心可以讓一個小孩免於恐懼,他會勇於接受挑戰,在接納自己的弱點時,同時發揮自己的優點,對未來懷抱著樂觀期待的心情。宮西達也創作的圖畫書《明天的我》(小魯)就是這樣的鼓舞著小孩向前行。雖然現在的我還不完美,但隨著生理和心理漸漸地成長,明天的我一定會會變成更棒的人。由認識自己踏上發現天賦之旅,欣賞自己以發展才能,接納自己不致盲從,進而建造自己來實現理想,為自己,也為他人、為世界,創造幸福的生活。生命旅程的起點由「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