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131103
icon47
創作天地
2013.11.03
2013.11.03 小小藝術家
    佳作欣賞 蔡斯雅同學善用顏料,利用廣告彩覆蓋力強、不透明的特點,厚塗顏料,配合筆觸,製造質感;同時以大量的水稀釋廣告彩,使背景甚具通透感,與圖畫主體形成對比,十分出色。惟大量加水稀釋、不同顏色混和容易使部份畫面顏色變得混濁,需小心處理。 編輯部 澄姐姐     奇妙的海底世界(陳芷妍 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 三C) 我的星夜(吳宜蓁 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 三D) 千日紅(蔡斯雅 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 三D) 遇見聖母(陳裔翹 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 六D)
kjy04a_20131027
icon53
畫中有話
2013.10.27
誰能把空氣畫出來?
 最近一次看星星是甚麼時候?不久之前?還是從來沒看過?都會的高廈林立,晚上的燈火比星光還要燦爛,想要隨時隨地抬頭看星星,這也許是不容易的事。〈星夜〉是荷蘭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ugh, 1853-1890)的作品,他走到遠離亮燈的地方,用畫筆把星海搬到畫布上,讓我們能夠欣賞一百二十四年前美麗的星夜。 你知道嗎?梵谷從來不喜歡憑空想像,他的畫作總是依照實物描繪,可是看起來,又一點都不屬於寫實的模樣,尤其〈星夜〉,它充滿了想像力!哪到底是甚麼原因?原來,梵高喜歡運用密集而斷續的線條作畫,以及油彩也塗得很厚的原故。細看〈星夜〉,整幅畫以充滿速度感的線條交織而成,筆觸剛勁有力,代表星光的黃色線條,與代表夜空的藍色線條, 相互交融,充分呈現星光在天上的美態,形成獨特的視覺效果。 〈星夜〉的中央,有兩個很大的漩渦,看起來,不像是流動中的空氣嗎?實在太厲害了,梵谷能夠把肉眼看不見的東西畫出來哩!再看左側前景的那一棵好像火焰的植物,它佔了很大的畫面,相比之下,在後方遠處的小村莊變得很渺小。梵谷巧妙地利用對比,便突顯了星空的偉大。試想一下,若果沒有小村莊和山脈的襯托,我們還會感受到漩渦如此震撼嗎? 透過〈星夜〉,讓我們明白除了色塊,線條可以組成一幅圖畫,還有可以透過對比來突出主題。下次畫圖時,嘗試創造代表自己的線條排列,也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啊!  
kjy04a-20131020
icon54
花生老師
2013.10.20
視覺日記
    數年前,我辦了一個視藝科課後興趣 小組,其中一項活動,是要求同學每天畫 一幅畫,把一天最深印象的情景和感受畫 出來,這是以眼、以手、以心靈製作的 「視覺日記」。每逢週五放學,我們便聚 在一起,分享大家一週的經歷。 「視覺日記」以圖像為主,文字為 輔,甚至可以沒有文字。我相信畫要畫得 好,最重要就是多畫。平日,學生大多專 注畫自己喜歡的事物,題材較狹窄。藝術 與生活密不可分,「視覺日記」正好訓練 同學用畫面描繪一個又一個難忘的片段。 正如阿哲在三月五日畫了這件事,她 畫了一片綠色的天空,並在旁邊加了描 述:上英文課的時候,天空突然變成綠 色,同學說這是極光,阿哲只覺得是自然 現象。我看後心生懷疑:那天天氣確是不 好,空氣又差,但是天空怎麼會變成綠色 的呢?會不會是同學太過誇張?想不到, 過了幾天,我跟工友仁叔閒聊,仁叔說有 一天,天空是綠色的,看見甚為驚異。這 時,我才知道我錯怪了阿哲的眼睛。 我至今收藏了一本澤賢的「視覺日 記」,可能這就是老師的通病吧!遇到深 刻的學生作品,總想留住 它。澤賢的「視覺日記」 從2009年2月20日開始, 一共畫了三個月。最主要 的內容包括了他和母親相 處的時刻,當中傳神地表 達了他對母親又愛又恨的 微妙感情。澤賢筆下的母 親,會製作美味的燉蛋;會教他做人 道理;會因為他默書拿高分,開心得 說不出話來。另一方面,母親會逼澤 賢做「邁向奧數」;大罵他的字寫得 不好看;會因為他做事散漫,對他不 停說「快啲、快啲、快啲……」。看 到這些描述,你能想像倆母子相處的 情景嗎?面對圖畫裡「黑口黑面」的 母親,澤賢也氣得想打她一頓。當然,他 沒有這樣做,不滿的情緒都透過「視覺日 記」宣洩出來了。 現在,阿哲和澤賢已經是中二學生。 感謝你們,讓我了解更多小朋友的心事, 盼望你們仍熱愛藝術,享受創作,長大 了,也不會丟下畫筆,它曾經令你們樂在 其中。  
kjy03_20131013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3.10.13
橋樑書 溝通你和我
隨著電子科技的日新月異,現代的兒童幾乎一出生,就身處於聲光紛繁的世界。電視、手機、動漫、電玩⋯⋯強大的傳播媒介影響了孩子的閱讀習慣,相形之下,連閱讀兒童圖畫書,都成為一種古典的閱讀選擇。喜好圖像應該是人類的天性,對於學齡前、尚不具識字能力的幼兒來說,圖畫書中有趣、精美、富敘事性的繪圖,更是吸引他們進入閱讀世界的主要誘因。 現今的兒童圖畫書發展日臻成熟多樣,圖文已能表現多元的面貌和主題,對於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對於邏輯分析思考方面,的確有其局限性。許多家長和老師因而擔心,如果孩子長期只仰賴圖像閱讀,對於更上一層的知識如何深入學習?畢竟學問的累積和文明的傳承,還是要仰賴抽象的文字閱讀,一步一步來奠定基礎。 西方的童書針對不同年齡層, 有細緻的分類, 其中「橋樑書」(bridging books)的功能就是為由「圖畫書的少字多圖」漸進至「純文字的青少年文學」而設計,也就是一種由圖畫書過渡到文字書的銜接書籍。其中由艾諾. 洛貝爾( A r n o l d L o b el)所創作的「青蛙和蟾蜍」(Frog and Toad)系列四書,共有二十個關於這對好朋友的生活趣事,修辭優美的文字充滿哲思,不僅是兒童必讀的橋樑書經典之作, 也深深打動成人讀者的心。 在《青蛙和蟾蜍 ─— 快樂時光》(Days with Frog and Toad) 中有一個故事「單獨」(Alone),蟾蜍發現青蛙在門上貼了一張紙條,表明想要獨處一下,擔心不已的蟾蜍做了許多想讓青蛙開心的事,結果青蛙說:「我『本來』就快樂啊!而且我『是』非常的快樂啊!今天早晨我一睡醒,就感到好快樂。我快樂是因為陽光燦爛,我快樂是因為我是一隻青蛙。我快樂是因為我有你這個朋友。我想要獨處,是想要好好想想每件事是多麼的美好!」一個能自處、知足的人, 懂得欣賞自己,也感恩他人的善意,這是人際間最美好的互動。 「I Can Read」系列書確立了橋樑書以簡短精煉文字,表現完整內容情節故事的形式,幫助小讀者更有信心的跨越閱讀的門檻,邁向獨立自主的閱讀旅程。《小豆芽的生命寶盒》(文:管家琪,圖:貝果, 信誼)依循這種理念,由台灣本地的作者創作圖文,並以貼近本土兒童的生活故事為主,將閱讀對象設定為六至十歲,全書字數約三千至四千字之間,圖文各半。書中主角小豆芽的姊姊擁有一個神祕的「生命寶盒」,媽媽也有個「生命抽屜」,小豆芽會在她的生命寶盒裡放進甚麼寶貝呢?這個故事傳遞了生命成長中的溫暖和喜悅,小讀者從中會思考甚麼才是分享和感恩的真諦。 橋樑書由「圖圖文」、「圖文文」的比例,漸次增加文字的含量,進而發展至「文文文」的作品。除了本土的原創橋樑書,許多翻譯自外文的作品也豐富了橋樑書的種類。心情沮喪的大樹對自己的學校生活感到挫折和不滿,他明明很喜歡老師和同學, 卻總是惹得大家生氣,老師要他好好反省,「換顆心,想一想!」真的可以「換心」嗎?日本作家梨屋有枝的《換心店》(小天下),以奇幻的情節,引導小讀者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唯有真正認識自己,才會擁有尊重珍愛他人的心意。 橋樑書是一座架接圖畫書和文字書的橋,小朋友累積的字彙和閱讀的經驗愈充實,就有能力閱讀更多樣的文類,豐富他的知識、語感和文學品味,進而能以此分析和了解更抽象的思維,發展細膩的同理心,成為一個有自信的終身愛閱者。其實每一本書都是橋樑,溝通了人我的情感,交流了彼此的生活和文化,和孩子共讀好書,藉書來分享彼此的生命觀點,這就是最幸福的時光。